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联合孙权取荆州,关羽兵伐樊城,曹操令于禁、庞德援助樊城

曹操联合孙权取荆州,关羽兵伐樊城,曹操令于禁、庞德援助樊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还文楼主 访问量:4818 更新时间:2023/12/30 6:06:46

汉中大战,曹操兵败回许都,刘备得汉中,晋升汉中王,司马懿献计,联合东吴伐荆州,瓜分蜀地。孙权欲与关公联姻,结秦晋之好,共抗曹操。关公怒叱使者言,"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孙权大怒,召诸臣商议取荆州,谋士步骘献计,让曹操先伐荆州,东吴趁关公不在,暗取荆州。孔明探得曹操结连东吴取荆州的消息,令关公兵伐樊城。

关公为何不与孙权联姻,结秦晋之好,共抗曹操?

  1. 关公为人武勇高傲。关公武艺高强,通谋略,在三国群英将领中,位列前茅,战场上罕有对手。关公为人高傲自满,认为凭自己的能力,不用联合东吴,也可以对抗曹操。关公早将孔明将荆州重担交付他时所说的话,东联孙吴,北拒曹操。
  2. 关公看不起江东群臣。关公眼中看不起江东群臣,关公单刀赴东吴所设的鸿门宴,安然而归,更加看不起江东群臣。

三国纷争,各争领地,刘备娶孙权亲妹,东吴与蜀汉互为姻亲,在政治利益面前,什么都不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与盟友,只有永恒的政治利益。孙权为东吴整体防御体系,一直通过外交手段,让刘备还荆州,刘备一直在拖延。现在刘备已得巴蜀,也不信守诺言,归还荆州与东吴。孙权决定联曹抗蜀。

关公兵伐襄阳,与魏军对阵,斩魏将夏侯存、关平斩魏将翟元,蜀军得襄阳城。曹仁兵退守樊城。随军司马王甫建议关公防东吴偷袭,又言糜芳、傅士守关隘恐不得力,关公令潘浚守荆州。王甫言潘浚为人贪利多忌不可靠,让关公选忠诚廉直的赵累。关公以既然做好决定,不必更改,不听王甫忠言。关公令王甫沿江设烽火台,以传示警。关公兵围樊篱城,曹仁向曹操求救,曹操令于禁庞德起七路精兵,援助樊城。

关公不听王甫的忠言,独断专行又高傲的个性,为自己身亡埋下隐患。

庞德与关公大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双方休息后,大战五十多回合,庞德放冷箭,关公手臂中箭,关平马到,救父回营。庞德回马赶来,于禁恐庞德得了斩杀关公的大功,急令鸣金收兵。关公受伤,休战休息,庞德搦战十日,向于禁献计,率领七军,冲入蜀营,可解樊城之危。于禁恐庞德成功,不肯动兵。

庞德大战关羽,于禁为何不让庞德立功?

曹操兵伐张绣,张绣投降曹操,曹操玩其婶,张绣叛变,于禁斩杀违纪军士,被夏侯惇诬陷叛变,曹操来时,于禁不为自己辩解,仍坚守自己的工作本份,做好阻击张绣军的准备工作,当张绣军杀来,于禁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冲向敌阵,诸将一拥而上,打败张绣叛军,被曹操称为古之良将,封侯。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事中,屡立战功,官至上将军。庞德是马超的副将,勇武过人,曹操征讨张鲁,收服庞德,庞德知恩图报,誓死报曹操大恩。

于禁不让庞德立大功主要是:

  • 怕庞德立大功,影响自己的声望地位。于禁身为五子良将,在外姓将领中,深受曹操敬重与信任。庞德只是新降将领,庞德未与关公开战之前,带着一副棺木,准备给自己与关羽。庞德这次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对战关羽,于禁怕庞德立大功,影响自己的声望与地位。
  • 外姓将领与外姓降将间的矛盾。曹军山头林立,曹氏亲族将领派系,外姓将领派系,外姓降将派系,三大派系因军中利益,家族利益,相互勾心斗角,曹家子弟兵将领看不起外姓将领,外姓将领看不起外姓降将。于禁身为外姓将领,对新降服的庞德看不顺眼,不想让他立大功。这种情绪,在当今企事业单位中,很常见。
  • 年纪大的于禁变得功利,不以国家大局为重。张辽身为五子良将之首,与李典有私人恩怨,但为国家大义,说服李典,同心协力,对抗江东的侵犯。年青的于禁官职不高,却有古之良将风范,公私分明,以国家大局为重。身居高位的于禁变得功利,以自身私利为重,不顾国家大局,打击自己的战友。

曹军将领间的不和,为曹军的失败埋入了隐患,成就了关公水淹七军,威震海内,声名达到顶峰。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三国的朋友,请加关注。

标签: 孙权关羽庞德于禁东吴曹操手下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于禁才是曹操时期五子良将第一人?一看职位二看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尘埃未浅标签:曹操,于禁,张辽,张郃,徐晃

    五子良将是曹操麾下五位能力出众的名将,分别是于禁张辽乐进徐晃和张郃,五人之中于禁和乐进是曹操的元从旧部,很早就跟着曹操打天下了,资格很老;张辽徐晃和张郃三人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三人都是曹操在历次征战中在不同的时期投降的都是降将,他们的资历比起于禁和乐进颇有不如。但是曹操用人讲究“唯才是举”,也就是说资

  • 于禁投降关羽,为什么让曹操父子失望透顶,而不是大怒呢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关羽,曹操,于禁,刘备,曹丕,庞德

    关羽水淹七军后,于禁投降关羽,曹操为何只是哀叹,而不是大怒?曹操手下有一名大将我们是很熟悉的,他的出场不算少,而且跟随了曹操很久,是一名非常有资历很老的将军了。在三国的时候,有很多的武将可能是因为自身的利益,也可能是因为被情形逼迫,所以经常出现投降的事。就连声名赫赫的关羽也曾经投降过曹操。今天我们要

  • 关羽水淹七军时,于禁身陷险境,曹仁为何见死不救呢?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关羽,曹仁,于禁,曹操,庞德

    在汉末三国时期,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一方面,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反映了关羽的勇武,指挥作战能力也很强,进行了决堤蓄水。另一方面,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中,关羽并没有决堤水攻,之所以能够淹没于禁率领的七郡,是因为霖雨导

  • 三国降将遍地,为何只有于禁投降争议多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于禁,关羽,曹操,庞德,曹丕,刘备

    在历史上,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大英雄,他们都因宁死不降而让人敬佩,如文天祥、杨业等人,但是在我国历史上,有个时期降将特别多,那就是三国。孙刘曹三人手下,有很多的降将,如刘备手下的魏延、黄忠、刘巴、法正、姜维等人皆为降将,而且他们在刘备手下都担任着重要职务。孙权手下降将较少,但仍有太史慈、甘宁等大将,曹操

  • 于禁羞死,马超气死,五虎上将五子良将谁不堪回首的伤心事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马超,于禁,张郃,张飞,刘备,曹操

    要评选三国十大名将,蜀汉五虎大将和曹魏五子良将大多数都有资格入选——比他们能打的不少,但却未必像他们那样有名。五虎大将和五子良将都很能打,三国史料对他们的评价也都很高:“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瓦罐不离

  • 三国时投降很正常,为何只有于禁下场最惨?因为他替曹仁背了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曹仁,于禁,曹操,关羽,袁绍,刘备

    要论起三国时期最倒霉的人物,那必定是于禁了。虽然不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将领,但于禁也算得上是一个曹魏老臣了。尽管没有威震天下的战绩,但他为曹魏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于禁与张辽、乐进、徐晃、张郃共称五子良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场战役的失败,让于禁的地位一落千丈,他也因此而死。众所周知,关羽最出名

  • 同样是降将,为何于禁的评价比较差,姜维却没有这么差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姜维,于禁,蜀汉,关羽,曹操,孙权,钟会,三国,曹操麾下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曾是吕布的手下,张郃曾是袁绍的手下,两人最终归降了曹操,并得以建功立业。至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傅士仁、麋芳等人则投降孙权,以降将身

  • 于禁的悲情人生:辉煌了大半生,却因为一次失败被全盘否定

    历史解密编辑:云心似我心呐标签:于禁,曹操,刘备,关羽,袁绍,张辽

    历史一:于禁的悲情人生:辉煌了大半生,却因为一次失败被全盘否定曹操麾下虽然大将众多,但是却有两位被冠之为常败将军,因为和其他人相比,他们打败仗的次数确实比较多,这两人就是夏侯惇和于禁,夏侯惇且先不说,作为曹操时期外姓大将第一人的于禁,为何也会被称之为常败将军?我们先大概来看一看他有哪些败绩?202年

  • 荆樊之战,曹仁于禁庞德张辽徐晃五将,曹操用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庞德,张辽,徐晃,曹操,于禁,曹仁

    前言:荆樊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魏蜀吴三国都参与了其中,最终的结局自然很清楚了,蜀国失去了荆州地区,魏国保住了荆州以北的樊城重镇,吴国成了最大赢家,几乎占领了荆州全境,基本解除了来自刘备方面的威胁。荆樊之战的背景是汉中大战刘备惨胜曹操之后,关羽为了配合刘备的行动,出兵攻打曹魏北上重

  • 关羽水淹于禁,曹营中换谁能在此战胜关羽?找了一圈没一个能打!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关羽,于禁,曹营,张辽,徐晃,曹仁

    三国里的襄樊一战,堪称关羽的封神之战,这一战,成就了关羽,但反过来却苦了于禁,东吴那被嘲讽,老曹那被嫌弃,以至于很多人都在想,这一仗的失败真的怪于禁吗?如果不让于禁上,换成曹营里的其他将领,谁能在此战中战胜关羽呢?不靠主观臆想,不靠小道消息,扒开史书看一看,有点不知所措。此战的战斗背景和过程就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