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赤壁也改变了曹军名将命运:曹洪程昱一蹶不振,于禁由此平步青云

赤壁也改变了曹军名将命运:曹洪程昱一蹶不振,于禁由此平步青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烨青衣 访问量:1919 更新时间:2023/12/10 8:11:26

卧龙(10)

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曹军总兵力虽然有十余万,但关键的却是这七八万荆州水军。因为曹操从江陵至乌林前线还来不及建立兵站,补给粮草必须要靠水军从江陵输送乌林前线,而且农历12月恰是江汉平原返潮的季节,粮食不宜在陆上储存,加上曹操设想之后要沿江东下,所以粮食很可能都装载在船上。那么一旦舰队没了,全军就要面临断炊的威胁。

所以曹操下令将战船首尾相接准备作为江上的据点。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将战舰连在一起作为据点的战法并不是曹操首创,而是那个时代的战法:“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绁系石为矴,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三国志董袭传》)黄祖这个刘表旧部可以用这招,可见将战船连接起来成为江面巨舰是荆州水军常用战法。但是东吴水军和荆州水军在江面上已经多次交手,对这种战法非常熟悉,所以才有黄盖献计火攻的战法:“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三国志周瑜传》)

于是,黄盖假意向曹操请降,写了一封书信给曹操信的内容是:

“盖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然顾天下事有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鲁肃偏怀浅戆,意未解耳。今日归命,是其实计。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三国志周瑜传引自江表传》)。

这封降书远比黄盖挨顿打可信,信中的内容可谓半真半假。半真是说面对曹操大军,江东集团大多数人的想法就是投降!就连张昭这样的托孤重臣都要投降,以曹操对情报的掌握,这些事情他应该是知道的;半假则是因为曹操和黄盖不熟,只通过孙策的一些表文知道他应该是孙氏集团里的老骨干,所以曹操对这件事有怀疑也是正常的:“但恐汝诈耳。盖若信实,当授爵赏,超于前后也。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怕你黄盖骗我,所以你黄盖想要好处嘛?等见了面再谈。

曹操本以为降不降的可以见面再说,自己兵多,黄盖人少不怕他过来。但是曹操对水战真的不熟,连环战舰的威力就在于对手难以靠近:所谓“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这次刘表原来的水军集体出动怕是可以连成更大的船阵,以东吴水军的战力,想靠近不是那么容易的,靠不上去在江面放火没有意义。黄盖一封信,解决问题。

到了黄盖投降的那一天“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都顾着伸长脖子看呢!没防备。结果是:“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三国志周瑜传》)原本是一场观礼仪式,结果导致了赤壁的火灾中引发了群体性踩踏落船事故。曹军整体呈现崩溃的状态。

曹操这才明白黄盖要的不是好处是命啊!此时,周瑜正率领着东吴水军向西逆江而上沿江放火攻击曹操退路,刘备则率领他的部队渡过北面的汉水从北边杀了过来。这时曹操东面是汉水,南面是长江,前面是火海,后面是刀山,可谓面临绝境。曹操毕竟沙场老将,很快冷静下来,下了两道命令:

第一道令给水军,命他们放火烧还剩下的战船,在自己的侧后用大火阻挡周瑜水军的攻击,而后由水路撤向江陵。第二道令给陆军,曹洪率所部并曹仁军一部向西突围,程昱所部向北应战刘备,于禁向南应战周瑜并负责为全军断后,自己由曹纯许褚的虎豹骑和虎士护卫,并荆州降兵随曹洪军之后向西突围。

这已经是当时曹操可以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但仓促之间,军令虽然下达,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撤退的路上,荆州降兵见此情景,纷纷向北投靠刘备,几乎不能成军。曹操的虎豹骑又陷在华容道的泥巴地里,又被先期撤退的曹洪军堵在华容道上动弹不得。曹洪军本来人数众多,且战斗力不弱,但此时多为病羸之卒,行军都很缓慢,哪里还打得了仗。曹操还是更爱惜他的虎豹骑,毕竟都是从百人将里挑出来的,于是他又下一道命令“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真是一道死亡命令,因为“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三国志武帝纪》),好容易从赤壁逃出来的曹洪残部基本上给曹操的虎豹骑当了铺路的肉垫子。下一次曹洪统兵出战,要等到公元219年的汉中战役。

程昱和刘备手下关羽、张飞齐名,号称“万人敌”。和关张不一样,程昱靠的是脑子,不是武力(“程昱之胆,过于贲、育”参见《三国志程昱传》),麾下更是“山泽亡命”的吃人魔(曹操早年征战缺少吃的,程昱为其供应粮食,因数量不够,曾“杂以人脯” ,就是给曹操供应国人肉的意思),可惜好汉架不住病,面对的对手张飞等人也是亡命徒,加上荆州降军从后面涌上来一折腾,程昱也架不住,全军崩溃。此战之后,程昱“乃自表归兵,阖门不出”(《三国志程昱传》),他麾下的这支亡命徒组成的吃人部队,算是彻底解散了。

于禁应该是这一仗里表现最好的。这位“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的名将,凭着严刑峻法统领本部军马和周瑜东吴水军死磕。周瑜竟然一时之间占不到便宜,可这是程昱部在北边已经溃败,于禁见马上要面临刘备、周瑜的夹击,马上放弃据守断后的念头,向江陵方向徐徐后退。一路收拾残兵,且战且走。于禁凭借此战断后的功劳得以“迁左将军,假节钺”(《三国志于禁传》),成为曹魏所有非曹家和夏侯家的将领中第一个有此权力的大将,其所部也有三军扩充为七军,但因赤壁损失过大,下次出战也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年)的襄樊战役。

更多文章

  • 东吴第一“嘴炮”:劝降华歆士仁,劝孙策谏孙权,怼曹操于禁糜芳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研究屋标签:孙权,曹操,孙策,于禁,糜芳,关羽

    提起三国的“喷子”或者“嘴炮”,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祢衡、孔融,今天我们聊聊东吴第一能言善辩的虞翻。说他是东吴第一“嘴炮”,在这里没有贬义,因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公心,为国为民!神奇的虞翻虞翻在三国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当你读完《虞翻传》,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神奇的人:他出身会稽虞氏,是当地的高门大族,家

  • 同样是投降,为何关羽被称为忠义无双,于禁则被黑得体无完肤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关羽,曹操,刘备,张辽,曹魏,蜀汉

    关羽和于晋是《三国演义》中蜀汉的五虎将军之一(官方历史上没有提到五虎将军),也是曹魏的五个儿子之一。他们都有过投降的经历,但关羽仍然是忠诚的化身,后来被神化。然而,于瑾总是打着叛徒的名字,甚至被曹丕羞辱致死。为什么将来对这两个人的评价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众所周知,《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尊重刘延超的

  • 关羽水淹七军时,樊城的曹仁为何不去救援于禁呢?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关羽,曹仁,于禁,樊城,曹操,庞德

    在汉末三国时期,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一方面,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反映了关羽的勇武,指挥作战能力也很强,进行了决堤蓄水。另一方面,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中,关羽并没有决堤水攻,之所以能够淹没于禁率领的七郡,是因为霖雨导

  • 曹操叹惜:于禁跟了我几十年,为何还不如庞德有气节啊?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山川标签:曹操,庞德,于禁,关羽,刘备,曹丕

    三国没有鼎立之前,尽管文臣武将各为其主,但毕竟在名义上大家还都是汉朝臣子,所以他们应该忠于的本应是汉献帝才对。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朝廷名存实亡,天下已经四分五裂了。不过,由于曹、孙、刘三家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因此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君臣关系!君不见,关云长也曾经“土城约三事,降汉不降曹″吗?而关

  • 关羽张辽投降,无人批判;于禁投降就被羞辱,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关羽,张辽,于禁,曹操,吕布,刘备

    三国历史上,名将辈出,谋士如云,也不乏优秀的统帅、良相,真可以说是“一时多少豪杰”。在众多猛将中,关羽、张辽、于禁、张郃、姜维等,都非常有名气。然而,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即效力过不同阵营。关羽虽然是刘备的生死忠义兄弟,但是曾效力过曹操;张辽本属于吕布帐下猛将,但后来跟了曹操;张郃前任

  • 襄樊之战中,为何于禁兵败后投降,而庞德却一心求死?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庞德,于禁,曹操,一心,关羽,马超,刘备,襄樊之战,汉朝,三国

    在汉中之战刚结束之时,关羽就挥兵北上,发动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在早期的时候,关羽军一路势如破竹,樊城岌岌可危;曹操命于禁为主将,庞德为先锋,领七路精兵去救援镇守襄樊的曹仁。这于禁乃是曹军老将,原是鲍信部将,在鲍信被杀后投靠了曹操,以带兵严明著称,颇通兵法韬略;因为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且为了维护军

  • 为什么关羽攻打樊城,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就能威震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浮意落尽标签:关羽,庞德,于禁,曹操,刘备,孙权

    赤壁之战后,刘备、曹操、孙权三方集团更加复杂化,不能完全以关羽单方面攻打樊城来看待这件事,而是要基于关羽威震华夏这个事件后各方的表现,结合在一起来看,华夏肯定是要威震的。关羽在荆州的军事行动并非孤立的,而是与刘备在汉中的军事行动遥相呼应,刘备在入主荆州之后,将荆州交给关羽来打理,自己率主力入蜀,在公

  • 同样都是投降,人们对姜维和于禁态度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客馆历史官方标签:姜维,于禁,庞德,关羽,曹操,诸葛亮

    喜欢三国的人们都知道,里面的厉害人物基本上都没有一个好结局,比如张关这些人,基本上都死了。但是,最让人可惜的应该是于禁,他在大战中被水冲得只能跟了关羽;关羽死了以后,他又跟了东吴;最后回到曹魏后,曹丕就耻笑他,最后只能郁闷而死。原因一,于禁有庞德给他衬托,姜维是一个人。在于禁第一次投降的大战里,他被

  • 明明是曹操爱将,于禁惨败关羽,为什么没有死战而选择了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曹操,关羽,于禁,曹魏,庞德,刘备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122期文/无常奉天玉)公元219年,对曹操而言,简直是流年不利,这一年,他接连遭遇了太多的不幸——先是汉中争夺战,败于刘备,无奈退出陇地;之后关羽兵出襄樊,曹仁遭到围困;派出援军之后,不但七军皆没于汉水,主将于禁也直接投降了敌军。彼时,最让曹操难以置信的,不是汉中之战的失败

  • 关羽和于禁都曾投降过,为何对两人评价却有天地之别?

    历史解密编辑:石头人呦标签:关羽,于禁,曹操,刘备,庞德,东吴

    其实关羽除了做人高调一些,孤傲一些,其他方面还是非常高明的。于禁虽同乐进、张辽、徐晃、张郃并称曹营“五子良将”,也非等闲之辈,但在圆转变通上,就显得不够老到。虽都降过,情况大不相同做同一件事,用的方式不同,效果却截然不同。关羽是如何降的呢?曹操大军击败刘备,关羽在混乱之中保护甘夫人、糜夫人两位嫂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