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吴第一“嘴炮”:劝降华歆士仁,劝孙策谏孙权,怼曹操于禁糜芳

东吴第一“嘴炮”:劝降华歆士仁,劝孙策谏孙权,怼曹操于禁糜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奇闻研究屋 访问量:706 更新时间:2023/12/10 8:11:40

提起三国的“喷子”或者“嘴炮”,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祢衡孔融,今天我们聊聊东吴第一能言善辩的虞翻。说他是东吴第一“嘴炮”,在这里没有贬义,因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公心,为国为民!

神奇的虞翻虞翻在三国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当你读完《虞翻传》,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神奇的人:他出身会稽虞氏,是当地的高门大族,家族五世治易,是两汉象数易学之集大成者。他曾在奏疏中点评了当世几乎所有的易学大师:颍川荀爽(荀彧从父),大名士马融,北海郑玄,南阳宋忠等等,可见其知识渊博和见解独到。

虽是一介儒生,但虞翻却擅长用长矛,能日行三百里。有一次孙策讨伐山越,单人独骑与虞翻在山中相遇。虞翻先是劝孙策下马过了容易陷住的草地,自己持矛在前开道!过了草地之后,虞翻又劝孙策乘马快行,孙策问你怎么办,虞翻说:“明府不必担心我,翻能步行,日可三百里,自征讨以来,吏卒无及翻者。”他还医术高超,卜算神奇,生平预测无有不准。关羽兵败之后,孙权想知道关羽的下落,虞翻卜得一卦后说:“不出二日,必当断头。”果如其言,刚好二日。孙权大笑:"卿不及伏羲,可与东方朔为比矣。"

劝降华歆、士仁孙策进讨豫章,豫章太守是名士华歆,于是特地请来虞翻对他说:“华子鱼虽然很有名声,但并不是我的对手,我听闻他那里的作战用具很少,如果他不开门献城,一旦我这边战鼓一响,可就不能保证不伤害任何人了,卿可以先去豫章向华歆传达我的意思。”

虞翻奉命前行,到了豫章郡穿戴好衣装后便与华歆相见,对华歆问道:“您自认为海内名声比我会稽郡王府君(指王朗)如何?”华歆答:“比不上。”虞翻又问:“那豫章的钱粮、武器、士卒与我会稽郡相比呢?”华歆答:“不如也”。这时虞翻说道:“您说名声不如王府君是您的谦辞,但精兵不如我会稽却是大实话。讨逆将军(指孙策)智略超世、用兵如神,之前赶走刘扬州(指刘繇)的事,是您亲眼所见,往南又平定鄙郡(指会稽郡)之事想必您也有所耳闻。现如今您想要独守孤城,既然已自知钱粮不足,若不早另谋生路,恐怕以后追悔莫及。”虞翻走后,到了第二天,华歆便派遣官吏前去迎接孙策,于是豫章平定。

吕蒙袭取荆州,为了解救被孙权流放的虞翻,以虞翻懂医术的名义请他一起从军。据《吴书》记载,士仁一开始坚守公安,吕蒙于是派虞翻入城劝降。士仁不见虞翻,虞翻写了一封信送给士仁,士仁读后开城投降。劝孙策谏孙权虞翻本是会稽太守王朗的功曹,后孙策进攻会稽,虞翻把王朗送走。回去以后,孙策再次任命他为功曹,用对待好友的礼仪对待他,亲自到虞翻的家里探访他。孙策非常看重虞翻,对他说“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不要认为我孙策是把您当作郡吏。

孙策经常轻骑出游猎,虞翻劝谏说:“您汇集乌合之众,统领分散的人们,最后都使得他们对您效尽力,就算是汉高祖也比不上您。至于轻易随便雏形,侍卫来不足戒严门路,官兵们通常为这事烦恼。做君主假使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以白龙化变为鱼,就招来豫且射其目,白蛇放任自我,就招致刘邦杀害。希望您多加留意。”孙策说:“您说得对。但时常有所思虑,端坐而思,心中烦闷,就像裨谌草拟稿件时的思虑,所以才出外行猎。”孙策对于虞翻的直言相劝,是虚心接受的,也并没有不高兴,但孙权就不是这样了。

孙权后来任命虞翻为骑都尉,但他多次直接向孙权进谏,已令孙权颇为不满;同时他与一些官员亦不睦,多次被毁谤,最终被流放到泾县。后来虞翻看不惯孙权优待于禁(于禁被关羽俘虏,后吕蒙夺荆州,又流落到东吴),多次出言讽刺于禁,结果孙权内心不痛快。孙权和张昭辩论神仙,虞翻指着张昭说:“你们都是死尸,还辩论神仙,世上怎么会有神仙!”孙权不止一次对他的话语愤怒了,于是把他放逐到交州。后来因为反对孙权向辽东派使者,虞翻被人中伤,又被流放到苍梧郡。此后虞翻在交州度过了十余年的流放岁月,233年去世,享年七十岁。怼曹操、于禁、糜芳后来,虞翻被举为茂才,东汉朝廷听说他的名声,征辟他为侍御史,后来曹操任司空时,也想征辟虞翻,虞翻却说“盗跖欲以馀财污良家邪?”,坚决拒绝了曹操的征辟,守在江东。

于禁投降后,关羽把于禁及他所率领的三万军队全部押送到江陵城看守。孙权、吕蒙趁关羽北伐之际偷袭荆州,成功夺下江陵城后,于禁又被押送到了东吴,成了“二手俘虏”,也真是够惨的,但为了活下去,于禁似乎也并没有表现出抗争的欲望。孙权见到于禁后,释放了他,并且请他和自己相见。另一天,孙权骑马出来,请于禁和自己偕行,虞翻叱责于禁说:“你是个俘虏,怎么敢和我们主公的马齐头并进呢!”就要拿鞭子打于禁,被孙权呵止了。

后来有一次,孙权在楼船和群臣会饮,于禁听着歌舞有所感伤,突然痛哭流涕,虞翻又说:“你是打算装模作样来求得宽赦吗?”孙权对他感应很愤懑。后来孙权与曹魏和解,想要把于禁放回去。虞翻却说:“于禁败数万之众,自己身为降虏,又不能死节,虽然他必定不会再被重用,但依旧如同放盗归山,不如将他斩了用来警示身为人臣却有二心之人。”

糜芳投降吴国后,也遭到了虞翻的鄙视。一次麋芳乘船出行,遇到虞翻的船,麋芳船上的人想要虞翻让开,向前喊道:“回避我们将军的船!”虞翻厉声说:“失去忠心的人,凭什么侍奉君主?使人失去两座城池,却称将军,可以吗?”麋芳十分惭愧,关上船上的窗让虞翻先过。后来虞翻乘车出行,经过麋芳的营地,官吏没有开门,虞翻的车马不能通过。虞翻十分生气地说:“应该打开的关闭,应该关闭的打开,哪有这样做事的?”(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麋芳听到后,更加恼羞。虞翻这其实是在影射糜芳打开城门投降,把江陵献给了东吴。

虞翻性情疏直,多次犯颜谏争,但却都是出于公心,屡使孙权大怒,先后被谪到丹杨泾县和交州等地。他虽然常有失君臣之礼的行为,然十分注重封建礼教,尤其崇尚一臣不事二君的忠君思想,即使遭他奚落的降将于禁,内心也十分佩服他,魏文帝因此也常为他设坐。

标签: 孙权曹操孙策于禁糜芳关羽

更多文章

  • 同样是投降,为何关羽被称为忠义无双,于禁则被黑得体无完肤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关羽,曹操,刘备,张辽,曹魏,蜀汉

    关羽和于晋是《三国演义》中蜀汉的五虎将军之一(官方历史上没有提到五虎将军),也是曹魏的五个儿子之一。他们都有过投降的经历,但关羽仍然是忠诚的化身,后来被神化。然而,于瑾总是打着叛徒的名字,甚至被曹丕羞辱致死。为什么将来对这两个人的评价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众所周知,《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尊重刘延超的

  • 关羽水淹七军时,樊城的曹仁为何不去救援于禁呢?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关羽,曹仁,于禁,樊城,曹操,庞德

    在汉末三国时期,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一方面,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反映了关羽的勇武,指挥作战能力也很强,进行了决堤蓄水。另一方面,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中,关羽并没有决堤水攻,之所以能够淹没于禁率领的七郡,是因为霖雨导

  • 曹操叹惜:于禁跟了我几十年,为何还不如庞德有气节啊?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山川标签:曹操,庞德,于禁,关羽,刘备,曹丕

    三国没有鼎立之前,尽管文臣武将各为其主,但毕竟在名义上大家还都是汉朝臣子,所以他们应该忠于的本应是汉献帝才对。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朝廷名存实亡,天下已经四分五裂了。不过,由于曹、孙、刘三家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因此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君臣关系!君不见,关云长也曾经“土城约三事,降汉不降曹″吗?而关

  • 关羽张辽投降,无人批判;于禁投降就被羞辱,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关羽,张辽,于禁,曹操,吕布,刘备

    三国历史上,名将辈出,谋士如云,也不乏优秀的统帅、良相,真可以说是“一时多少豪杰”。在众多猛将中,关羽、张辽、于禁、张郃、姜维等,都非常有名气。然而,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即效力过不同阵营。关羽虽然是刘备的生死忠义兄弟,但是曾效力过曹操;张辽本属于吕布帐下猛将,但后来跟了曹操;张郃前任

  • 襄樊之战中,为何于禁兵败后投降,而庞德却一心求死?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庞德,于禁,曹操,一心,关羽,马超,刘备,襄樊之战,汉朝,三国

    在汉中之战刚结束之时,关羽就挥兵北上,发动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在早期的时候,关羽军一路势如破竹,樊城岌岌可危;曹操命于禁为主将,庞德为先锋,领七路精兵去救援镇守襄樊的曹仁。这于禁乃是曹军老将,原是鲍信部将,在鲍信被杀后投靠了曹操,以带兵严明著称,颇通兵法韬略;因为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且为了维护军

  • 为什么关羽攻打樊城,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就能威震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浮意落尽标签:关羽,庞德,于禁,曹操,刘备,孙权

    赤壁之战后,刘备、曹操、孙权三方集团更加复杂化,不能完全以关羽单方面攻打樊城来看待这件事,而是要基于关羽威震华夏这个事件后各方的表现,结合在一起来看,华夏肯定是要威震的。关羽在荆州的军事行动并非孤立的,而是与刘备在汉中的军事行动遥相呼应,刘备在入主荆州之后,将荆州交给关羽来打理,自己率主力入蜀,在公

  • 同样都是投降,人们对姜维和于禁态度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客馆历史官方标签:姜维,于禁,庞德,关羽,曹操,诸葛亮

    喜欢三国的人们都知道,里面的厉害人物基本上都没有一个好结局,比如张关这些人,基本上都死了。但是,最让人可惜的应该是于禁,他在大战中被水冲得只能跟了关羽;关羽死了以后,他又跟了东吴;最后回到曹魏后,曹丕就耻笑他,最后只能郁闷而死。原因一,于禁有庞德给他衬托,姜维是一个人。在于禁第一次投降的大战里,他被

  • 明明是曹操爱将,于禁惨败关羽,为什么没有死战而选择了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曹操,关羽,于禁,曹魏,庞德,刘备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122期文/无常奉天玉)公元219年,对曹操而言,简直是流年不利,这一年,他接连遭遇了太多的不幸——先是汉中争夺战,败于刘备,无奈退出陇地;之后关羽兵出襄樊,曹仁遭到围困;派出援军之后,不但七军皆没于汉水,主将于禁也直接投降了敌军。彼时,最让曹操难以置信的,不是汉中之战的失败

  • 关羽和于禁都曾投降过,为何对两人评价却有天地之别?

    历史解密编辑:石头人呦标签:关羽,于禁,曹操,刘备,庞德,东吴

    其实关羽除了做人高调一些,孤傲一些,其他方面还是非常高明的。于禁虽同乐进、张辽、徐晃、张郃并称曹营“五子良将”,也非等闲之辈,但在圆转变通上,就显得不够老到。虽都降过,情况大不相同做同一件事,用的方式不同,效果却截然不同。关羽是如何降的呢?曹操大军击败刘备,关羽在混乱之中保护甘夫人、糜夫人两位嫂嫂。

  • 三国最名不副实的将领,不但害己,更害了曹操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

    历史解密编辑:思情讲故事标签:于禁,关羽,蜀汉,刘备,张辽,曹仁,汉朝,东汉,古装剧,曹操麾下,三国(电视剧)

    关羽通常的形象是忠义、勇猛,《三国志》中也被程昱赞为“万人敌”。特别是关羽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摇身一变成为了佛教护法神。到了宋真宗赵恒时期,又和道教搞出来一个“关羽大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正儿八经的尊神,这无耻起来无底线呀。到了万历年间,关羽又直接被封为了“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