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的这句诗措辞简单,点到为止,却言浅意深,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嘱咐,又隐晦表达了对假托风流而隐居的俗子的不满。
隐居,本来是一个自在舒适的事情,但是将隐居变成了一种附庸风雅的方式,变成了一种许多人追逐的生活风尚之时,隐居所特有的野趣也就没了。但是,值得叹息的是,这种故作潇洒的假隐士不仅活跃在刘长卿那个时代,也活跃在当下。
终南山本来是一个隐逸圣地,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高士都隐居在终南山上,留下了一段段意味隽永的佳话。但是如今这座钟灵敏秀的名山却成了许多人逃避生活,自甘堕落的地方,比如曾就发生过山东一个年轻男子上终南山隐居,却被紧追而来的父亲喊话“没钱,你学什么陶渊明”而踹回现实的故事。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隐居非易事
在我们的观念当中,隐居就是不问世事,远离红尘,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现实之中,隐居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2016年,山东一个叫魏超的小伙神秘失踪了。他没有跟任何亲戚打过招呼,就突然之间消失了。他的父亲十分着急,到处寻找他的踪迹,最后终于在终南山一间破烂的民居里面找到了魏超。
原来魏超并不是失踪,而是抛下红尘俗务,一个人跑到终南山上隐居来了。但是来到终南山上他才发现隐居并不是自己简单的事情。首先他得租一件房子,但是他身上并没有带多少钱,最后磨破了嘴皮才从房东那低价租到了一件能勉强住人的破烂房屋。
住房的问题解决了,更多的问题来了。魏超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不会洗衣服,只得把换下来的衣服堆在一起,一段日子下来屋子里恶臭难闻。他不会做饭,只能吃简单的时候,没过多久就把自己饿得面黄肌瘦。
而魏超选择隐居的原因也不同于传统的隐士,他并不是看透了红尘纷扰,才决定跳出方外,相反,他是在世间呆不下去了,才跑到了山上。原来魏超大学毕业之后,曾经试过考取公务员,但是在考试失败之后,他就颓废了,26岁的大好年纪不去找工作,整日呆在家中啃老,后来日子过混下去,便跑到终南山上了。
魏超父亲赶到终南山上,看见儿子这副颓废堕落的样子,也是气不到一处来,忍不住一脚踢了过去,骂道:我们养你这么大,你回报了我们什么?一点钱没有挣到,还想学陶渊明隐居。最后魏超还是被他父亲拉回去了。
总之,魏超所谓的隐居实质上不过是没有一技之长,又不肯努力上进的颓废青年逃避现实压力的借口罢了。的确,如今城市生活的压力太大,导致一些心理素质差的人纷纷逃离都市,想到山间田野寻找一处栖息的世外桃源。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魏超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终南多隐士
或许隐逸是中国人融在骨血里一个无法摆脱的情结,从古至今,人们的心里都有一个隐居的梦想。
终南山由于风景秀丽,气候适宜,古往今来,就格外受到隐士们的青睐,相传当年老子出关之时,被函谷关关令尹喜所拦,在终南关楼观台传下道德经,随后翩然而去,随后,终南山就成了隐居修道的圣地。
在终南山上隐居的名人真的是数不胜数,姜子牙在遇到周文王之前,隐居在终南磻溪垂钓。张良在扶保刘邦登基之后,急流勇退,在终南山上度过余生。唐朝的诗佛王维也在临近长安的终南山住过一段日子,还写下了“太乙近天都”的句子。
到了如今,终南山的隐士们依旧没有绝迹。20年前,著名的汉学家比尔波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寻找传说中的中国隐士,后来他把寻找隐士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空谷幽兰》,在书中,他不惜笔墨描绘了终南山的风光,并将终南山称为真正修行的出家人居住的地方。
根据一些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终南山隐居的人数在5000人以上,这其中有《空谷幽兰》中描述的真正修行的出家人,比如僧人和道士,以及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往往过着简朴的生活,清心寡欲,一亩地,几株果树,便足以支撑起日常所需。
当然,5000多人的隐士里,也不全然是这种飘逸出尘的人物,也有像魏超那样迫于压力而逃离城市的人。其实,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悖论,乡村的人拼尽努力也想去城里过好日子,而城里的人又想法设法想逃出去做闲云野鹤。这种现象或许也算得上另一种围城吧,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此外,还有一些物质富裕,而精神空虚的人,在城市里玩得无趣了,便来山中寻找新的乐趣,而且在这些人的带动之下,竟然还形成了一条隐居的经济链,比如在山上租房,比如专门培训隐居生活技能的学校。隐居原本是为了摆脱俗世羁绊,但是如今却又因此生活如此多的琐事牵绊,也算一种无言的讽刺。
总是,终南山一直以来就是中国人心中隐居的首选,但是对于一个隐居之地而言,名声大噪却并非是什么好事,如今5000多人住在终南山上,再清幽的山林也变成了闹市,真应了刘长卿那句诗:“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那么,名声太响到底给终南山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山林似闹市
2009年,《空谷幽兰》出版,引起了一轮隐居热,但是终南山却在这股热潮之下变了样。
首先是山林的清净被扰乱了,在隐居成为一股潮流之时,许多户外爱好者也对隐居生活跃跃欲试,约上三五好友就跑上了终南山,但是这些兴致勃勃的年轻人全然忘记了对山林的尊重,随意喧哗,乱丢垃圾,直把深山老林当成了菜市场。
其次一些隐士的正常生活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这些隐士隐居在终南山之上,本是为了过清净的生活,但是背包客以及一些媒体的到来,却打破了这份宁静,他们把隐士当成了拜访或者采访的对象,却全然没有在意隐士其实并不想被打扰。
总之,终南山本来是一处世外桃源,是隐士们避居的理想之所,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来,僻静的山道上布满了游人的足迹,终南山原本的宁静逐渐被喧嚣取代,这里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隐居圣地,而渐渐被浮华的气息占领,成了百无聊赖的现代人的又一个秀场。
结语
首先,无可讳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隐居的梦想,每个人都想过随心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但是这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要涌上终南山。
首先,隐居和逃避现实并不是一回事,所谓隐居是看透红尘过后的淡然放手,而非面对生活压力时的仓皇败退,一个无法正确面对压力的人,无论在哪儿压力都会如影随形,就像魏超一样,只要心不够强大,就永远无法获得自由。
隐居应该是慎重思考选择下的决定和追求,而不是一时脑热或者太过空虚时的一场玩闹,当隐居成为了现代人自我消遣的一场闹剧,所有人都只是其中的小丑罢了。
总之,无法放下红尘的人都好好呆在俗世,把终南山留给真正的隐士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