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被誉为“当代陶渊明”,逝世后七年,他的山水震撼整个中国画坛!

他被誉为“当代陶渊明”,逝世后七年,他的山水震撼整个中国画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艺术道 访问量:3851 更新时间:2024/4/13 17:54:02

艺术之道,让人生更美!

—— 艺术道 ——

黄秋园(1914—1979年),江西南昌人,名明琦,字秋园,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山水、工笔、写意兼擅;水墨、青绿并能,其界画功力为现代仅见;而且兼工人物、花鸟,能诗善书,精古字画鉴赏,业余政治评论、修养全面。

世人知道黄秋园,是他的遗作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1986年,这是在他逝世的第七年。当时全国画界惊呼:“黄秋园奇迹般地被发现”。生前默默地献身艺术,名不出乡里,直到去世都未吸收为地方美协会员,逝世后七年震撼整个中国画坛,一代宗师李可染先生叹出:“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

黄秋园被誉为中国书画界“当代陶渊明”。其生前困顿,然孤介不媚时俗,远离名利,不求闻达,虽未有专业学习中国画的经历,却一生浸进于山水画传统,融南北宗于一体。

李可染曾为黄秋园作品书写了一段题跋:“黄秋园先生山水画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朴人眉宇。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叹服!”

中国美术馆的黄秋园画作展中有一半以上的作品,都是画着一名拄杖老人过桥的情景;或是一位古人在山野茅屋中,喃喃自读、静心打坐;作品通常加上生动风趣的题诗。

很多人观后都认为这就是秋园先生内心世界的写照,画中踽踽独行与窗前独坐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秋园先生自己。一种隐归山林、遗世独修的清雅跃然纸上。

黄秋园先生作品的学术根基,就在于一根根一条条骨法用笔而营造的线的世界,而这线就是一切追求的基础。以线立骨,看清方向,心中横亘着巨大的坐标,清晰耸立。

在艺术的大同中寻找我的不同,不局限在小情调或技巧上的卖弄。不局限于笔墨表现上的标新立异,游走其间带给你的是心灵上的无限烂漫!

黄秋园作品欣赏

艺术之道,让人生更美!

更多文章

  • 山东26岁男子终南山当隐士,遭亲爹踹回现实:没钱学什么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陶渊明,终南山,隐士,王维,道士,张良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的这句诗措辞简单,点到为止,却言浅意深,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嘱咐,又隐晦表达了对假托风流而隐居的俗子的不满。隐居,本来是一个自在舒适的事情,但是将隐居变成了一种附庸风雅的方式,变成了一种许多人追逐的生活风尚之时,隐居所特有的野趣也就没了。但是,值得叹息的是,这种故作潇洒

  • 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一》包含大智慧,是不可多得的人生哲思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苏轼,李白,人生,诗人,晋朝,陶渊明,南北朝,千古名句,杂诗十二首·其一

    有人说:人生如梦;有人说:人生如过眼烟云;有人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自从盘古开天地,女娲娘娘创造了人类,人们就从未停止对人生的思考和探讨。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些人反而迷失了自己,对人生的价值和未来方向存在很多的困惑。其实,有位先人早就

  • 陶渊明:我用尽了全力,才能过上平凡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陶渊明,归园田居,桓玄,苏轼,杜甫,写诗

    有书君说都说中国人心中有个田园梦,归隐自然,诗意地过着每一天。可这个梦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隐逸诗人之宗——东晋末年的陶渊明。陶渊明和他的《归园田居》,千年以来一直在指引我们如何寻找心灵归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陶渊明的故事。性本爱丘山初夏时分,长风浩荡,柳枝婆娑起舞。一棵,两棵,三棵…

  • 陶渊明的一首酬答诗,轻快明朗,写出了对生命的达观之乐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陶渊明,高洁,诗人,隐逸,穷居

    写在前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东晋义熙十年(414年)秋天,隐居庐山的刘程之前来探望归隐家乡的陶渊明,久别重逢,自然少不了诗酒唱和,五言古诗《酬刘柴桑》就是陶渊明写给刘程之的酬答之作。刘柴桑即刘程之,字仲思,曾做过柴桑令,故称刘柴桑,是陶渊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挚友,二人不仅志趣相投,还有着相似的人生

  • 芡荷斋书录24.陶渊明诗文赏析集2

    历史解密编辑:淀乡十八公标签:陶渊明诗文赏析集,修辞,散文,陶诗,格律

    芡荷斋书录24.陶渊明诗文赏析集2)读《陶渊明诗文赏析集》,很是出乎我的预料。总觉着陶诗平易,好读。买了这本赏析,挑挑拣拣地读了几篇,读不下去了,很寡淡,很迷茫。是的,迷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字怎么就好呢?感觉不到哇!放下吧,放下了。一放就是若干年。忘了过了几年,一个暑假吧,突发闲情,又

  • 陶渊明的家庭情结,从何处可以表现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牛锅巴小钒标签:陶侃,孟嘉,诗人,名士,晋朝,陶渊明,南北朝,千古名句

    陶渊明的形象已经成为后世文人心中的一个文化符号,他的那种向往“桃花源”情结的生活,给后世文人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安慰。他那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成了很多文人不媚权贵的勇气,那高洁的菊和那爱饮酒的五柳先生都是后世文人的精神栖居地。但除了这些,陶渊明还有他儿女情长的一面,他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伦亲情非常看重,就

  • 陶渊明是如何弹古琴的?

    历史解密编辑:和合古琴标签:古琴,诗人,琴艺,琴书,晋朝,陶渊明,田园诗,南北朝,千古名句

    陶渊明,名潜,东晋杰出的 诗人 、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田园诗派之鼻祖”、“隐逸诗人之宗”, 有《 陶渊明集 》。他出身于落魄的仕宦家庭,家境贫寒。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去为官,但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陶渊明为人真诚率意、潇洒旷达,爱好读书、喝酒,而且痴迷于弹

  • 陶渊明最高境界的十首诗,你最喜欢哪首?

    历史解密编辑:中华诗文学习标签:陶渊明,庄子,诗人,此诗,读山海经

    陶渊明是东晋大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宋代的苏东坡评价陶渊明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意思是陶渊明诗歌的风格平实而又繁华,瘦弱却又丰腴。可以说准确地概括了陶诗的风格。一、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形影神·神释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

  • 回望陶渊明一生经历,隐居田园并非机缘巧合,而是他逃不出的宿命

    历史解密编辑:烛下青史标签:陶渊明,陶侃,桃花源记,宿命,桃花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的这首著名的《归园田居》让无数人仰慕他的精神追求,原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菊,和远方。但世人或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若仔细探究陶渊明一生的经历,我们会发现陶渊明的隐居田园并不是机缘巧合,而是宿命。陶渊明怒砸“铁饭碗”,这五斗米不要也罢405年前的早晨,陶渊明

  • 隐居二十二年的陶渊明,为何被称为“古今隐士”?

    历史解密编辑:神州翰林院标签:陶渊明,隐士,渊明,名士

    陶渊明,又名元亮,或作渊铭,出生于江西浔阳柴桑,是一代名士。他出身世家,他是名门之后,祖父陶侃以军功升为大司马,祖父、父亲曾任太守,至渊明,他的家族早就衰落了。渊明少年时博览群书,有一颗普天之下的心,但对世俗和名利,他并不感兴趣。29岁当官,41岁时,因不肯吃五斗米,甘心辞去彭泽县知县长八十余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