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卷十九《谢晦传》论赞谢氏曰“谢氏自晋以降,雅道相传”,“雅道相传”成了谢氏家族特质的经典概括。“雅道”是一种精神风貌,若我们把它与时代风尚相联系,那么在玄学风行的魏晋时代,高蹈出尘、任情悖礼、希慕闲逸便是其鲜明特点。
世族与儒学一以陈郡谢氏为例
陈郡谢氏家族儒学渊源深厚,但传至谢鲲时因世事已变,习儒风尚渐衰,其便开启了玄虚自然、隐幽山水的名士新风。虽说以后代代相传,但是,在进入新的王朝刘宋之际,崇儒风尚在谢氏家族中没有消失,恰恰相反而是崇儒风尚愈加明显。
家族祖训“雅道”永传,子孙追“儒”颂“雅”,他们满怀济世之情积极走向社会生活,并且不断丰富和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以儒家思想规范着家族成员的礼仪风度,在儒家思想指导之下,他们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也维护了家族的安泰长久。
“雅”在产生之初就与先秦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检索先秦典籍可以发现,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儒家有明显地尚“雅”倾向。最初“雅”是指语音上的标准,即王畿一带的语音语调,到了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以及后来的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便融入了思想内容上的要求,先秦儒家的以正为雅,以古为雅,以礼为雅也具有了一定的教化和社会功用。
儒家尚“雅正”,崇“古雅”,尤为强调雅乐的教化功用,这在历代帝王身上多有体现。刘宋建国之初,为宗庙设置雅乐,并下诏令人撰写新歌及歌辞;永初元年,又下诏让王韶之改太乐诸歌舞诗,立三十二章。实际上,“以正为雅”“以古为雅”,最后都可以归涵到“以礼为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