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7月21日 · 谢灵运游庐山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7月21日 · 谢灵运游庐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冯晓晖 访问量:4522 更新时间:2024/1/23 5:15:44

411年7月21日,山水诗人谢灵运至江州。

地点: 九江 类别: 人物

谢灵运像 图源:搜狗百科

东晋义熙七年六月十五日(411年7月21日),诗人谢灵运初次来到庐山。在庐山留下了与东林寺慧远法师结为忘年交的一段佳话。慧远圆寂后,谢灵运应东林寺之邀撰写了《运公祖师塔铭》。

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生于会稽郡(今属绍兴市)。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袭封康乐县公。起家大司马(司马德文)参军,历任抚军(刘毅)记室参军、太尉(刘裕)参军、中书黄门侍郎等职。刘宋建立后,降封康乐县侯,历任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太守。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年),以“叛逆”罪处死,时年四十九岁。

谢灵运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兼通史学,擅长书法,翻译佛经,并奉诏撰写《晋书》,辑有《谢康乐集》。

资料来源:庐山历史上的今天、百度百科

撰写此文颇费踌躇,谢灵运不好写。距今1600年,不可能挖掘出更多的史料,也很难有新的视角。先说史料,本系列不八卦、不编故事(除非是为了调剂),不准确史料不采信。谢灵运游庐山的历程,有没有准确的史料?先说结论:没有。

比如上图的绘画,笔者不清楚它的出处。因为分析出处是在浪费你我的时间,唐宋之前没有任何历史人物的画像存留至今,如果有就是瞎编,跟现在中学课本历史书上那些诗人、英雄们的画像一样。这幅谢灵运像,一把大胡子七老八十的模样(还有更老的),可他在48岁就被咔嚓了。难道说被誉为中国驴友之祖谢大诗人老成这个模样,这一把老骨头还能登着谢公屐游山玩水不成?

再来说7月21日,笔者也不清楚谁考证出的这个日期。现代出的《谢灵运年谱》并不可靠,谢灵运来过几次江州,什么时候来的并无定论。年代隔得太远,也就只有《二十四史》这种正史。正史中出现准确日期都是皇帝驾崩、出征、叛乱之类的大事件,一个叛贼谢灵运,虽然《宋书》中有他的长篇传记,但他的出生和被杀也只记录了年份。

《宋书·列传第二十七·谢灵运》

总要尝试换个视角,比如我们用不太恭敬的方式介绍谢灵运。

谢灵运特别有才。他曾经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中国古代文人,可谓天才者三人,曹植、李白、苏轼。谢灵运之前只有曹植,谢自称才气是曹植的八分之一,盖过古今当世,也算是第二才子了。

这段话也说明了他的个性:狂妄得可以。大门阀出身的他,极有文采,“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但除了文采,他的一生都是在坑爹坑老百姓。

十八岁的谢灵运继承了祖父的爵位,食邑二千户,他自认为有治国之才,却从未得到重用。他的生活极度奢侈,曾滥杀门人,当了地方官后,常常跑到百里之外去游玩,十天半个月也不回来,当地政务啥也不管。

都说他是中国驴友的老祖宗。人们想象中的他,或许如李白说的那样,“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拄着竹杖,仙风道骨般在山野中吟唱、漫游。

传说中的谢公屐 图源:知乎

真实的谢灵运出行,旅行的排场相当大,如同拜登出访非洲原始部落一般。他家大业大,“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一路上开山凿路,伐木填湖,浩浩荡荡、烟尘滚滚,不知道的还以为大军来袭。他被罢官就是因为寻开心而决湖毁田,被发配了还掺合到谋反,最后被这广州咔嚓了(估计是皇帝找了个由头),结束他才气横溢、害人不浅的一生。

当然,文学贡献无关乎道德。道德水平再高,若是笨蛋一个,一生也毫无价值,哪怕是流氓人渣,有建树仍可能流芳百世。谢灵运作为山水诗的开山鼻祖,其文学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无可撼动,只是他太喜欢掉书袋子,近代对他的评价比较低而已。

说这么多就要谈谈谢灵运和庐山的关系。这方面笔者查询很久,没有得到太明确的结论。谢灵运和庐山,最著名的故事是他和东林寺的创建者、净土宗的始祖慧远大师的交往。据说在公元411年,26岁的谢灵运来到江州,其后有多次涉迹庐山。在这里,他遇到比他大五十多岁的慧远大师,两人一见如故,结成了忘年交。两年后,慧远在东林寺刻石立佛影,特地派弟子从庐山赶到京城,请谢灵运作佛影铭。416年,慧远逝世。谢灵运得知噩耗后,不胜悲痛,远致祭礼,特地为慧远作了一篇《庐山慧远法师诔并序》。420年,谢灵运又撰写了一篇 《庐山法师碑》。

《谢灵运〈庐山法师碑〉献疑》,李勤合,图书馆杂志,2001.6

这段故事被演绎得相当生动,读者可以去看看煽情大神余秋雨先生写庐山的文章。笔者是疑古派,对这些生动故事向来不信,但笔者水平有限,加之本系列也不适合搞长篇分析。九江学院文学院的李勤合院长做过研究,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相关论文。

谢灵运来庐山的日期不可考,但他游玩过庐山,而且留下了很多诗作。他与陶渊明在庐山写的山水诗和田园诗,给这座“人文圣山”戴上了最早却又是最具文化气质的桂冠。

谢灵运的名作中,有两首诗与九江有关。其一为《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另一首是《入彭蠡湖口》。前者通俗易懂,清新雅致,是谢灵运山水诗的代表作。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积峡忽复,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入彭蠡湖口》是谢灵运掉书袋子的代表作,古奥了些,全诗意境高远,富于哲思。这位一生浪荡不羁的公子哥,其实很有思想,或许在魏晋时代,也只能寄情于山水吧?

《入彭蠡湖口》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诗中“九派理空存”中的九派,是浔阳的别称。看到这一句,笔者想到,这两年九江市政府提出“再创九江辉煌、再现九派荣光”的口号。关于“九派”,人们所熟知的毛泽东那句“茫茫九派流中国”,谢灵运的这一句,会不会是中国古代颂咏庐山的诗歌中,第一首带有“九派”二字的著名诗篇呢?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更多文章

  •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曾风光一时,他的结局是被冤枉还是有咎由自取?

    历史解密编辑:爱意满满娱乐活动标签:孔子,孟子,儒学,晋朝,诗人,谢灵运,南北朝,儒家思想

    《南史》卷十九《谢晦传》论赞谢氏曰“谢氏自晋以降,雅道相传”,“雅道相传”成了谢氏家族特质的经典概括。“雅道”是一种精神风貌,若我们把它与时代风尚相联系,那么在玄学风行的魏晋时代,高蹈出尘、任情悖礼、希慕闲逸便是其鲜明特点。世族与儒学一以陈郡谢氏为例陈郡谢氏家族儒学渊源深厚,但传至谢鲲时因世事已变,

  • 狂客谢灵运(四):灵魂和身体,必须要有一个在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谢灵运,刘裕,陶渊明,诗人

    中国诗人故事 NO.641刘裕是在420年立宋的。自曹魏以来的短短300年,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那个时候的皇帝就像现在的流量明星一样,几年就会出一茬。曹操同志给他们提供了一份完整的篡代模式,先是自封丞相,然后加九锡,再封个王,自建一套完整的小朝廷,最后,自然而然的演化到王姓的更替。至

  • 狂客谢灵运(五):他才高八斗,为何却一生了了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谢灵运,刘裕,晋书,太守,徐羡之,刘义康

    中国诗人故事 NO.651422年,刘裕重病。他临终托孤于谢晦及护军将军檀道济、司空徐羡之、仆射傅亮等人,四人受命辅佐少帝刘义符。刘义符是刘裕的第一个儿子,作为有皇位继承的人家,刘裕44岁之后才有了一个儿子,可以想见是如何的宝贝,是以这个刘义符就被他给宠坏了。据说刘义符人很聪明,而且擅长骑射也精通音

  • 这条谢灵运、沈括、徐霞客都可能走过的千年古道,你去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温州古道标签:谢灵运,徐霞客,沈括,古道,飞泉

    文图:急雨筋竹岭是台温古驿道上一条不很起眼的人字岭,海拔不过200米,长约2000米,与雁荡山的四十九盘岭、谢公岭、白箬岭等几条名声在外的古道不一样,它几乎被人冷落在一边,尽管与它们一样有着1200年以上的历史。一、寻寻觅觅筋竹岭历史上曾在雁荡山留下深深足痕的谢灵运、沈括、徐霞客三人,谢、沈似乎都曾

  • 温州这座谢灵运曾到此一游的帆游山,你可知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温州古道标签:古村,温瑞,永嘉,晋朝,诗人,谢灵运,帆游山,温州市,南北朝,到此一游

    文图:黎青前几天,与老陈去了一趟去瓯海区茶山街道山根音乐艺术小村,熙熙攘攘的村落里又开了不少店铺,还整出好几处民宿,感觉这里在不断的变化中。走着走着想起去年春夏之交,洪同学组织了十几个人在山根古村“几度”啤酒屋的一日游,那天一早就去酒吧散讲、河边拍照;中午酒足饭吃饱之余,乘大家在摆“长城”、拍靓影、

  • 温州这个风光秀美的谢灵运后裔聚居地,历代诗人辈出,你知道在哪里吗?

    历史解密编辑:温州古道标签:诗人,诗词,后裔,谢氏,晋朝,谢灵运,聚居地,温州市,南北朝,艺术家

    本图文为作者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温州旅游体验师陈教授:温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农林经济管理教授。师从自然,山水为乐。游心畅神,行走人生。“永远的山水诗,最美的桃花源”是楠溪江最为响亮的文化IP,三百里楠溪江作为瓯江山水诗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更被誉为“中国山水诗摇篮”。2020年12月30日,

  • 绍兴最美丽的千年梯田,曾被谢灵运盛赞,2300多亩油菜花开美如画

    历史解密编辑:楚语乐游记标签:赏花,诗人,晋朝,谢灵运,覆卮山,绍兴市,南北朝,油菜花开,千年梯田

    我在写宁波市海曙区它山堰蝴蝶谷油菜花海时,有网友留言“还是覆卮山的梯田花海更好看”。事实确实如此,覆卮山是绍兴和宁波一带目前最美的梯田式景观和最大面积的油菜花海,每年的油菜花季都会成为网红打卡地,前往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覆卮山坐落在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与嵊州市和宁波市余姚市接壤。覆卮山顶海拔为861

  • 狂客谢灵运(六):他只写了不到40首山水诗,却被奉为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谢灵运,谢安,陶渊明,沈约

    中国诗人故事 NO.661百度是这样定义他的:谢灵运(385年-433年),本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谢家人大多短寿,谢灵运如果不是自己作死,想必还能活得更久一点。细究起来,康乐公的性格其实有些天真的,就像他的小名客

  • 谢灵运出身名门,深受宋文帝欣赏,为何还会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太守,刘宋,晋朝,诗人,谢灵运,刘义康,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

    刘宋诗人谢灵运曾经说过,“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谢灵运出身名门陈郡谢氏,才华横溢,是山水诗的鼻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就连宋文帝刘义隆都对他非常欣赏。可是到了元嘉十年(433年),宋文帝刘义隆却下旨,在广州将谢灵运弃市处死。那么,宋文帝为何要处死谢灵运呢?一

  • 谢灵运的两面:才高八斗的超级“驴友”,杀人放火的乱臣贼子

    历史解密编辑:镜鉴青年标签:谢灵运,刘裕,徐羡之,太守,谢安,宋文帝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句经典台词乃刘宋朝不世出的文学家谢灵运一次酒后的豪言壮语。然而,就是这位文艺青年心目中才高八斗的超级“驴友”,在史学家的笔下则成了地地道道的杀人犯和乱臣贼子。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谢家可谓江南望族,累叶簪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