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羲之的“霜降”

王羲之的“霜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国书法网 访问量:264 更新时间:2024/6/23 6:46:50

今日霜降

《奉橘帖》,或谓与《何如帖》为一帖。理由是褚遂良《右军书目》“行(草)书五十八卷”第六卷载有“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如何,五行”一帖。《奉橘帖》若与《何如帖》相合,正为五行。

这恐不足信,理由是奉橘帖的风格与《何如帖》并不一致。

此帖虽只十二字,但实在是好!

王羲之尺牍中,除早期作品《姨母帖》外,鲜有中宫一例宽博者。此帖中宫宽博,雍容大方,而整体感觉冲淡静好,富于情韵。

笔尖灵敏,笔性温润

《奉橘帖》,摹本,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不可多得。

首行上重下轻。“奉橘”二字粗重,提振精神。

“三百枚”三字笔画少,间距大,点画珠圆玉润。“三”第三横缩短,有意引出纵势;“百”运用草书写法,上横不伸展,亦有意取纵势;

“枚”左右皆简,也是为了纵势,三个字间留白较多,而留白皆活。

“霜未降”为又一节,“霜”字“雨”、“相”间似离似合,“木”、“目”间似离似合,遂使全字松活而不懈怠;

“未”两横间距离较大,笔势略同,而左右错落,下两点极力宕开,重按而轻推,遂使极瘦极简的“未”字,不仅宽绰松活,而且字内处处有机锋、处处可读;

“降”的写法一以贯之,左直而右欹,右部似迎似让,左右既联系紧密,又无拥塞之感,而且中部留白,恰好照应下一个“未”字。

从行列字组上看,最末的“未”字独立为一组,若沿用上一个“未”的写法,则“霜未降未”构成一组纵势,亦未尝不可,但似乎就略欠变化。

此字竖钩变弧钩,末笔长点,正合收煞之意。

第二行“可多得”三字有残损,仍可见其大致。提笔轻写,随心流走,一种畅快怡悦之感,油然而生。

依稀可辨的“多”字,回环之中,轻灵洒脱。“得”字有些细部不清,细看好像此字曾经残损修补,然而不妨欣赏其多姿多致。

左竖向笔画与右竖钩,各有一波三折之致,心手双畅;“日”中间短横及末笔点,轻松而沉静,似脉脉而有情。

“可多得”三字,最有韵律之美,其灵巧妥帖,超越想象之外。

王献之有《送梨帖》,与《奉橘帖》颇神似,可证献之克绍箕裘,或者如李白黄鹤楼题诗,将欲胜之耶?

读诗文佳句,满足享受之余,佩服诗人作家有“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能力。

其实,哪里是人人心中有啊?

有一重敏感,有一重情味;有一重才分,有一重天地,正是他们的揭示、创造,才开示我们外有旖旎之境,内有锦绣之心,世界因之而美好。

原文转自孟会祥博客《竹堂书论》版权归原作者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

更多文章

  • 融合王羲之和颜体,这是蔡襄最俊的书法!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蔡襄,王羲之,书法,行书,兰亭序,蒙惠帖

    北宋 蔡襄《蒙惠帖》尺牍,1052年 纸本 22.7cm X16.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气暄和,体履佳安。襄上,公谨太尉左右。 《蒙 惠帖》为蔡襄行楷代表作品 。 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

  • 王羲之:热死我了!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王羲之,释文,王羲,狼毫

    ▲《热日帖》释文:热日更甚。得书,知足下不堪之,同此无赖。早且乘凉,行欲往,迟散也。王羲之。《大热帖》释文:便大热,足下晚可耳。甚患此热。力不一一。王羲之白。《热甚帖》释文:今日热甚,足下各匆匆,吾至乏惙力不具。《毒热帖》释文:晚复毒热,想足下所苦,并以佳,犹耿耿。吾至顿劣,冀凉言散,力知问。王羲之

  • 傅 舟 || 论王羲之的生平思想形态与书法创作

    历史解密编辑:黔艺空间标签:篆刻,书艺,傅舟,晋朝,王羲之,乐毅论,书法家,书法创作,书法作品

    傅舟|FU ZHOU又名漆建,号老篆、室名滋兰轩。九三社员。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九三中央书画院院务委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 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展 评委,西泠印社全国篆刻大展 评委,全国煤矿书法家

  • 王羲之私藏的“书法秘笈”,被褚遂良真正“救活”,这字赢了大半个书坛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晋朝,王羲之,褚遂良,乐毅论,虞世南,王献之,书法家,书法秘笈,历史学家,书法作品

    我们都知道古代社会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技艺的传承就像武侠故事中一般,多由师徒或家族之中口口相传,以及手把手教学。书法也是如此,笔法技艺就如同“武术秘笈”一样,不随意给外人观看,大多都在内部流传,例如“书圣”王羲之的琅琊王氏就是如此。根据唐代书论家张怀瑾《书断》记载,王羲之的父亲曾把笔法秘诀藏于枕头之

  • 明成祖:他是我朝王羲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楷书,董其昌,米芾,沈度

    沈度《敬斋箴册》 楷书,纵23.8cm,横49.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沈度,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善写各体,其书婉丽飘逸,雍容矩度, 董其昌对二沈颇推崇,称“文(徵明)、祝(允明)二家,一时之标,然欲突过二沈,未能也。”明太宗尤重度书,李绍《皇朝世说新语》载:“太宗徵善书者试而官之

  • 王羲之是怎么当上“书圣”的?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王羲之,书法,兰亭序,行草书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世推崇为书圣。那么,作为书圣的王羲之,究竟“圣”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他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王羲之高尚的道德品格,主要表现在:1、忠君爱国。《世说新语》记载:“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

  • 日本藤原行成临王羲之书法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藤原行成,书法,兰亭序,日本,书法作品

    在日本有一位十分有名的书法家,他的名字就叫做藤原行成(972-1028),不仅是一个艺术家,还是日本有名望的朝臣。他正是右少将藤原义孝的儿子,藤原伊尹之孙。官居正二位,也算是位高权重了。在日本,只要提及他的名字,基本都能知道,说是家喻户晓不为过。他的书法后世称之为“权迹”(取“权大纳言的笔迹”之意)

  • 王羲之的“下沉”技术,赵字优雅的重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赵字优雅,赵孟頫,下沉,圣教序,书法

    此文较长,心血总结,请耐心看完并收藏。前段时间看了于钟华老师的书,提到魏晋书法的一个招术,叫“有胃下垂”,深有感触,遂出此文。大家知道,李北海的字是重心比较低的,赵孟頫学了李北海,也搞的重心很低,这是赵字优雅的重要原因。翻看圣教序和王羲之的唐人临摹本,发现王羲之的下沉技术是无所不在,而重心低只是“下

  • 王羲之《二谢帖》高清单字,这么看才爽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二谢帖,王羲之,中医,老师

    王羲之《二谢帖》跟着倪海厦老师,学习中医每天免费订阅中医知识!

  • 王羲之的浙江缘,七子一女,后裔分布各地

    历史解密编辑:颖之星语标签:谢安,后裔,晋朝,王羲之,王献之,浙江缘,书法家,兰亭集序

    东晋时期,除了司马氏皇族之外,王家和谢家则是最显赫的权臣家族,因此有“王谢共天下”之说。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东晋王、谢两家堂前的燕子。谢家,指的是谢安、谢玄等谢氏家族。王家,则是王羲之家族,原属山东琅琊王氏。王羲之的祖父王正,官至尚书郎,其父王旷,历任丹杨太守、淮南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