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全诗写饮酒却无一酒字,第三句乃千古名句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全诗写饮酒却无一酒字,第三句乃千古名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2821 更新时间:2024/1/23 20:03:09

陶渊明一生一共创作了二十首《饮酒诗》,其中最出名的是《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有细心的读者发现,这一首诗名为“饮酒”,全诗却没有一字提到酒。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一首诗中的“酒”,就隐藏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个“见”字的中间。传说陶渊明的这首诗,还有另一个版本。在那一版中“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是“望”。

苏轼知道后,表示强烈反对!因为“望”是一个主动的行为,无法体现诗人饮酒后微醺,自然地抬起头来,看见南山的样子。所以,这里必须用“见”。

一、《饮酒其五》赏析

《饮酒其五》——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歌意译:在闹市里面安家,却听不到门前车马的喧嚣。你问我要怎样才能做到,答案是:心中清静,就像身处在偏远的地方。

到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不经意抬头见到悠远的南山。日暮山岚,时有时无。浮云绕峰,飞鸟往还。生命的真谛就在其中,我想告诉你,但是忽然忘记了,该怎么组织语言。

陶渊明的这一首诗是他二十首《饮酒诗》中的第五首,讲的是他归隐之后对人生的感悟。在第一句中,他提出了一个观点:归隐并不一定要隐于深山大泽之中。

在闹市里面安家,一样可以达到归隐的效果。门前的车水马龙,代表的是士人之间的走动频繁。客人不断地打扰,仍旧能保持一颗“清静”的心。这是怎么做到的?还是靠你自己的“心静”。

只要你心中保有一份真淳与自然,那么无论你身处何地,都像是在偏远的地方一样。当你一心一意回归自然,每天空闲下来,在自己的园圃里修剪菊花的枝丫。不经意地一抬头,就看到了远处的南山。

所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叶莹嘉先生认为这里的“菊花”,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其实另有深意。梅、兰、竹、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的是“四君子”,菊花九月凌霜而开,寓意文人的傲骨。

隐居于闹市,东篱下采菊。意思是说,想做到真正的归隐,就要保持内心的天真自然,并坚守菊花一样的节操。这样,你就可以通过“顿悟”,看见你心中的南山。

南山除了正常的解释之外,在古代又指终南山,那是一个修仙的好去处。那里的景色,到底是什么样呢?日暮山岚,仙气缭绕,飞鸟结伴相与还。你说这样的景色美好不美好?我想告诉你,只有达到了这个境界,才是通晓了人生的真谛。但是我突然忘记了应该怎么说。

陶渊明为什么会说这些话呢?因为他正处于一种酒后微醺的状态,他说的是醉话。醉于酒,也是醉于想象中的世界。于是,他最后说:我想告诉人生的真谛就在这里,可惜我醉了,无法通过逻辑思维来组织语言。

因此,这首诗其实有写酒,酒就在“采菊东篱下”和“悠然见南山”之间。

二、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叶嘉莹先生在评价陶渊明的时候说:中国作家以淳真论,当推陶渊明为第一。而元好问评价陶渊明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陶渊明的诗,表面上看质朴无华,但事实上内蕴丰腴,饱含着一种“哲学理想”。文字浅显平易,却能发人深省。具有极强的时代穿透力。

陶渊明好写田园隐逸的诗篇,虽然他不是中国第一个写归隐诗的诗人,但是却可以算归隐诗写得最好的诗人。那是因为在他的诗篇中存在一种“自然哲学”,极大地提升了自左思以来归隐诗的境界。

在东晋以前,中国人信奉“天道”。认为在君和人民的顶上,有一个共同的“天”。人的命运完全在由“天意”来操纵,做人只需要顺应天命,就会得到好的结果。

但是,东晋时期黑暗无比,让人看不到前途。一些人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很多人不再相信顺应天命会给自己带来好的结果。于是大家开始“谈玄”,重新思考宇宙与人生的关系。

这个时候,人们发现时间是无限的,而个人的生命却十分短暂,于是不禁发出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感叹。

许多人开始寻仙问道,企图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除了求得长生不老,人们也开始思考:一个人活着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富贵、权力、荣誉,统统都是浮云。

特别是像陶渊明这样的人,虽然他喜欢在诗里哭穷,但是他并不是真正的穷人。他出身士族,祖上是东晋的开国元勋。

最起码,他的生活质量,还是非常高的。权力和官位也许十分难得,但是凭借他的家势和个人的才华,富贵和荣誉他得来全不费吹灰之力的。

可是,因为东晋的黑暗,让他抱负难申。不能出仕,精神世界就失去了寄托。怎么解决精神世界的空虚?这个问题就这样被摆到了前台。因此,陶渊明把自己悟得的价值观,通过《饮酒诗》向世人展示出来。

最后,他想告诉大家,精神享受就是这样的。它可以让你通过“采菊”的生活方式,见到远方的终南结界。让你的精神愉悦,达到一种极致的状态。

这当然不是传统的解释,不过即使从传统的解释来看,最起码陶渊明也是想告诉你:要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你可以通过“采菊”修炼自己的性灵。所以,你在不经意间就能看到更加广阔的大自然。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徜徉在自然的青山绿水之间,过着悠然自得的小日子。没事就饮一口小酒,快乐赛神仙。我想把这个真相告诉给你,但是个中深意,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于是,我想了想还是不说了。这又不是写议论文,个中的美妙,就靠你自己去领悟吧。

结语

陶渊明的《饮酒诗》一共二十首,《其五》是其中最出名的。在这首诗之前和之后的诗里,陶渊明都一直在“饮洒”。他是在微醉的情况下,给读者讲述他的人生哲学。

正因为他饮过了酒,苏轼才会说“见南山”绝对不能改成“望南山”。因为“望”是一个主动的行为,太刻意了,无法表达诗人饮酒后的“悠闲”状态。他是在恍惚之间一抬头,就见到了南山。

更多文章

  • 陶渊明:这么多人喜欢我 还不是因为我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意外艺术标签:桓玄,陶侃,晋朝,诗人,陶渊明,王羲之,南北朝,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千古名句,五柳先生传

    你有过制订好计划,苦苦追求,却无法达到的目标吗?有的人小时候的梦想是当科学家。有的人说自己一定要考上北大。有的人立志在三十岁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等到年近三十,回头看看,谁还不是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人。没有走到最初的目的地,怎么办?摆烂摸鱼?其实在《桃花源记》里,渔人的遭遇就和我们的经历很像。▲ 明

  • 岳云鹏饰演陶渊明,起初觉得很荒唐,看完《斯文江南》才明白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马庆云的影音娱标签:诗歌,诗人,晋朝,岳云鹏,陶渊明,曹可凡,斯文江南,中国传统音乐

    4月14日晚间,《斯文江南》第二季首期的节目,在东方卫视播出。《斯文江南》首季播出的时候,观众们的口碑反馈非常不错,很多人对这档文化类的节目给出了五星好评。不过,第二季尚未播出,便有海报放出,岳云鹏竟然要在《斯文江南》第二季当中饰演陶渊明。陶渊明是观众们心目当中最为重要的田园诗人,显然是耕读文化的重

  • 陶渊明:辞官归农,抚琴畅饮,潦倒汉为何坚持回归田园?名士风流

    历史解密编辑:木棉小故事标签:李白,名士,魏晋,风骨,抚琴,晋朝,诗人,陶渊明,南北朝,千古名句

    陶渊明:辞官归农,抚琴畅饮,潦倒汉为何坚持回归田园?名士风流春秋是出圣贤的时代,而魏晋是出君子的时代。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魏晋时代的名士榜单熠熠生辉,但无论这些团体多么璀璨,都掩盖不了一个人的光芒——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晨兴

  • 陶渊明的书法,真正的魏晋风流!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陶渊明,书法,沈约,诗文,跋文

    该内容为陶渊明《拟古九首帖》拓本。纵观整件作品,通篇用笔精熟,使转流畅,笔势呼应相通,一气呵成。字迹疏朗飘逸,灵动秀美,有文人之风韵,足可以窥到晋代的“尚韵”书风。武则天在跋文中这样写道:“知晋代风标朝野,一致如陶潜者,世徒谓其文咏可念,不知运笔静秀,楚楚涓涓,如深谷芝兰,无人自媚,洵可玩重,永炳千

  • 此花开尽更无花,重阳节中的陶渊明情结

    历史解密编辑:奇轮文化标签:陶渊明,菊花,赏菊,四君子,高洁

    “苇间好,重九雨霏霏。古寺客穿红叶出,小舟人载菊花归。酒熟蟹螯肥。”这句极具秋意的诗句,出自清代扬州八怪边寿民的作品《忆江南·苇间好》。从诗词之中,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诗人对恬静美好的家乡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此外,也生动形象的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九九重阳的晚秋物候之美。重阳节,最是撩人情思之时,西风萧瑟

  • 陶渊明最有名的10首诗,闲适美好,藏着你要的诗和远方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陶渊明,停云,诗人,隐逸,田园诗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他是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他是陶渊明。 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给后世留下一段佳话;他寄情山水田园,隐居世外,留下一篇篇佳赋名作。此处总结了陶渊明最经典的10首诗,一起体味陶

  • 如果你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合群,读一读陶渊明,就活得通透了

    历史解密编辑:布衣粗食68标签:桓玄,刘裕,庄子,晋朝,诗人,陶渊明,王羲之,南北朝,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

    人活着,难免会矛盾。为了生活,不得不合群;尊重本性,讨厌合群。在各种圈子里周旋,酒局饭局、微信群,都会凑个数,却总是说言不由衷的话,非常难受。直到有一天,鼓起勇气,开始拒绝任何的群体,懒得理会各种局面。你会发现,自己真的成熟起来了。就像当年的陶渊明一样,经历了几次辞官,终于活成了自己。想来,我们没有

  • 王安石翻新《桃花源诗》,写下独具匠心的《桃源行》,更胜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杜牧,宋朝,晋朝,王安石,陶渊明,桃源行,李清照,桃花源诗,商山四皓,唐宋八大家

    前言:对于项羽乌江战败自刎,古人多有凭吊,“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赞其宁折不弯的悲壮,“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对于他不能放下面子重振旗鼓,杜牧哀其不争。“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李清照赞的是精神,杜牧引申的是理想,王安石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实际情况出发,天时地

  • 陶渊明最有名的诗,全篇都是名句,选入课本,不愧为山水诗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陶渊明,王维,采菊,诗人,苏轼

    菊花是"四君子"之一,秋天,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傲霜绽放。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就奠定了菊花遗世独立的高洁形象。但在中国文化中,让菊花真正"红"起来的,不是屈原,而是陶渊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挂冠归隐,在庐山脚下种地赏花,饮酒赋诗。因为陶渊明的赏识,并一次次

  • 春雨停云诗词三首,陶渊明的深沉惆怅,辛弃疾的悲感豪放

    历史解密编辑:初衣胜雪标签:停云,春雨,诗词,李白,晋朝,诗人,辛弃疾,陶渊明,古典乐,千古名句

    赏读陶渊明《停云》诗一首,辛弃疾《停云》词两首春阴春雨之美,霭霭停云,濛濛时雨仲春春分寒食期间,春阴不断,春雨绵绵。此时好雨,滋润青山草木,烟气叆叇,但是漫长的雨季也使得空气潮湿,视野局促,心情低迷沮丧。此时春寒料峭,且节序接近寒食清明,往往是中国人万里兼程,赶赴家乡团圆祭祖之时。中国人注重团圆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