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陶渊明:这么多人喜欢我 还不是因为我失败了

陶渊明:这么多人喜欢我 还不是因为我失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意外艺术 访问量:241 更新时间:2024/1/26 2:43:57

你有过制订好计划,苦苦追求,却无法达到的目标吗?

有的人小时候的梦想是当科学家。

有的人说自己一定要考上北大。

有的人立志在三十岁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

等到年近三十,回头看看,谁还不是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人。

没有走到最初的目的地,怎么办?

摆烂摸鱼?

其实在《桃花源记》里,渔人的遭遇就和我们的经历很像。

▲ 明 仇英《桃花源图》(局部)

还记得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做了什么吗?

他“处处志之”,到处做标记。

可后来,当他按照标记再去找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我们都在失望,觉得那片理想中的桃花源是到不了的远方。

但却忘了渔人第一次是怎么进去的。

他根本没有刻意找啊。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陶渊明《桃花源记》

迷迷糊糊,误打误撞就进入了这么一个理想之地。

或许,不论我们走在哪条路上,跌跌撞撞,都会遇见真正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明白这一点,陶渊明用了一生的时间。

说到陶渊明最初的理想,有点远大。

青年时期的他内心os是:“我一定要复兴东晋,建功立业,救百姓于水火!”

可他出生在东晋末年,是个乱世,各方势力不停的打架,官员们贪污腐败。

他这个理想无异于要拯救世界的钢铁侠。

比我们每年立的flag可要困难多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理想,一方面源于他的血脉传承:

陶渊明的太爷爷陶侃是东晋初期建国的元老,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太爷爷拼命打下的江山,总得有人守护吧。

另一方面源于姥爷孟嘉的教育:

在陶渊明12岁左右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于是他就跟着母亲在孟嘉身边生活。

孟嘉是当时的名士,家里的藏书非常丰富。

▲ 明 吴伟《树下读书图》(局部)

陶渊明也没有辜负姥爷的图书馆,平时不爱说话,就喜欢看书,看到感兴趣的地方,饭都忘了吃。

“ 闲静少言 , 不慕荣利。 好读书, 不求甚解 ,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这些他所看过的儒家经典,教育他说,人这一辈子啊,要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人生的意义。

所以即使他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依然选择坚持去做。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陶渊明《杂诗·其五》

就这样,20岁的陶渊明,带着自己的理想,开始了“东游西走”的仕途。

直到29岁,陶渊明终于接到人生中第一个大活——江州祭酒。

就在陶渊明想大展身手,认真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直属领导王凝之是个混子。

混到什么程度呢?

王凝之,出身高贵,父亲是“书圣”王羲之,妻子是著名才女谢道韫

自己却不务正业,天天修仙、炼丹,迷信“五斗米教”。

以至于敌军都打到家门口了,还跪在坛前祷告,坚信有鬼兵会来帮他守城,最终兵败丧命。

我们情景代入一下。

你的公司在出一套中国文化系列丛书,你每天加班加点,查找资料。

领导每天啥也不干,就在公司拜神,还对着正在写稿你说:“别干啦,你不行,神仙会帮我们写好的。”

甚至在背后把你写的稿卖了。

这谁能忍?

陶渊明气得骂了起来: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陶渊明《饮酒·十九》

他说:这个工作让我感到羞耻,我脏了。

遇到不作为的领导,对心有所向的陶渊明来说打击很大。

说好的治世济民呢?说好的匡扶晋室呢?

这么离谱的工作环境还怎么干!

史书中说他“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受不了这个工作,没几天就辞职了。

就这样在家待业了六年。

但陶渊明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理想,直到另一个年轻有为的领导出现。

陶渊明的第二任领导叫桓玄

《晋书》中是这么描写桓玄的:

“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

具有诗人气息,年轻有为的小哥哥。

重要的是桓玄当时已经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而且为人正直,除奸佞,选拔贤才。

“自祸难屡构,干戈不戢,百姓厌之,思归一统。及玄初至也,黜凡佞,擢俊贤,君子之道粗备,京师欣然。”

当时很多人也把挽救晋朝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要是我们在待业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工作的机会,不仅领导业务能力强,而且和蔼可亲。

更重要的是工作内容完全符合我们的理想预期,还不得立刻接offer。

陶渊明也是一样的。

和家里人商量过之后,他决定去桓玄手下当个幕僚。

桓玄算是陶渊明的伯乐。

让陶渊明处理重要的事务,给予他绝对的信任,派他去京都出差,传递重要的消息。

一切看起来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问题就来了。

桓玄的野心日渐暴露,开始招兵买马,杀伐异己,觊觎皇位。

陶渊明看着这一系列行为,困惑极了:

咱一开始目标不是一样的吗,兴复晋王朝啊,怎么领导突然就改了方向,要自立为王了。

不论是从家族渊源还是教育思想上,陶渊明都无法接受桓玄的行为。

于是,以母亲去世回家守孝的理由,递上了他的第二封辞职信。

果不其然,桓玄在陶渊明离开后的第二年篡位称帝。

野心家桓玄,给了陶渊明一次希望,又亲手将他理想的报国梦打得稀碎。

听到消息的陶渊明气愤极了,立刻写诗上线嘲讽:

先是讽刺朝廷,怎么任用桓玄这样的人渣。

再是希望有人能站出来制裁他。

幸好刘裕带兵打败了桓玄,晋安帝复位,陶渊明心里的家国才没有真正覆灭。

后来陶渊明又换了几家“公司”,换了几任“领导”。

可惜无一例外,不是不作为,就是野心家,没有一个和他志向相同的。

我们看到,为了最初的理想,陶渊明用了13年的时光,反复尝试。

每次鼓起勇气,燃起希望,又以失败告终。

41岁的陶渊明心如死灰。

他,终于认输了。

留下一句“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归园田居,永不出仕。

回想一下,我们为什么喜欢陶渊明?

因为我们被他《归园田居》里描绘的美好田园图景所打动。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生活在远离城市的山水间,看不到早高峰拥挤的人群,没有加班熬夜秃头的焦虑。

听到的是狗吠鸡鸣,小院里有一片花园,种着自己喜爱的花草蔬果,这朴素宁静的环境是多么让人安心。

豆瓣里有一个小组,叫“当代陶渊明的乡村生活实践手册”。

里面有人分享自己打造的三亩田小农庄,有人告别北上广回到家乡,他们说这种生活模式,是陶渊明带给他们的。

唐宋时期,有很多诗人都是陶渊明的粉丝,他们在陶渊明的隐居生活里找到了自己,在《桃花源记》里寄托下自己的政治理想。

你有没有发现,没有人会因为陶渊明没有实现他最初的报国理想而讨厌他,批评他。

而都是被他回家种地后的所作所为打动。

▲明 丁云鹏 《 漉酒图轴》

农人陶渊明获得了很多在职场得不到的东西:

一个是身体上的自由:‍

每天想在窗边喝酒就喝酒,想出去溜达就溜达。

虽然种地有一些辛苦,但他也乐在其中,从刚开始技术很差,“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没什么收获,到后来“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庄稼长势喜人。

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自由:‍

不用再违背内心,拍领导的马屁,附和他人的想法。

精神内耗消失了,顺其自然地走完生命最后的旅程。

未完成的理想反而成全了陶渊明,让他有了一段新的开始,而在新的生活中,他才找到了真正能让他身心自由的桃花源。

▲ 近现代 孙雪泥 《 桃花夹岸图》

我想大部分的我们,现在还都在路上。

或许你刚经历过职场的不顺心,恋人的分手,理想的破灭。

或许你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看着身边人都在往前走,谈婚论嫁,开始鸡娃,不由得慌张起来。

一路上的岔路口太多,但即使走不到最初的目的地,也会有更好的归宿在等着我们。

因为,幸福不在某个终点,而在一路的风景里。

更多文章

  • 岳云鹏饰演陶渊明,起初觉得很荒唐,看完《斯文江南》才明白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马庆云的影音娱标签:诗歌,诗人,晋朝,岳云鹏,陶渊明,曹可凡,斯文江南,中国传统音乐

    4月14日晚间,《斯文江南》第二季首期的节目,在东方卫视播出。《斯文江南》首季播出的时候,观众们的口碑反馈非常不错,很多人对这档文化类的节目给出了五星好评。不过,第二季尚未播出,便有海报放出,岳云鹏竟然要在《斯文江南》第二季当中饰演陶渊明。陶渊明是观众们心目当中最为重要的田园诗人,显然是耕读文化的重

  • 陶渊明:辞官归农,抚琴畅饮,潦倒汉为何坚持回归田园?名士风流

    历史解密编辑:木棉小故事标签:李白,名士,魏晋,风骨,抚琴,晋朝,诗人,陶渊明,南北朝,千古名句

    陶渊明:辞官归农,抚琴畅饮,潦倒汉为何坚持回归田园?名士风流春秋是出圣贤的时代,而魏晋是出君子的时代。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魏晋时代的名士榜单熠熠生辉,但无论这些团体多么璀璨,都掩盖不了一个人的光芒——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晨兴

  • 陶渊明的书法,真正的魏晋风流!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陶渊明,书法,沈约,诗文,跋文

    该内容为陶渊明《拟古九首帖》拓本。纵观整件作品,通篇用笔精熟,使转流畅,笔势呼应相通,一气呵成。字迹疏朗飘逸,灵动秀美,有文人之风韵,足可以窥到晋代的“尚韵”书风。武则天在跋文中这样写道:“知晋代风标朝野,一致如陶潜者,世徒谓其文咏可念,不知运笔静秀,楚楚涓涓,如深谷芝兰,无人自媚,洵可玩重,永炳千

  • 此花开尽更无花,重阳节中的陶渊明情结

    历史解密编辑:奇轮文化标签:陶渊明,菊花,赏菊,四君子,高洁

    “苇间好,重九雨霏霏。古寺客穿红叶出,小舟人载菊花归。酒熟蟹螯肥。”这句极具秋意的诗句,出自清代扬州八怪边寿民的作品《忆江南·苇间好》。从诗词之中,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诗人对恬静美好的家乡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此外,也生动形象的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九九重阳的晚秋物候之美。重阳节,最是撩人情思之时,西风萧瑟

  • 陶渊明最有名的10首诗,闲适美好,藏着你要的诗和远方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陶渊明,停云,诗人,隐逸,田园诗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他是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他是陶渊明。 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给后世留下一段佳话;他寄情山水田园,隐居世外,留下一篇篇佳赋名作。此处总结了陶渊明最经典的10首诗,一起体味陶

  • 如果你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合群,读一读陶渊明,就活得通透了

    历史解密编辑:布衣粗食68标签:桓玄,刘裕,庄子,晋朝,诗人,陶渊明,王羲之,南北朝,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

    人活着,难免会矛盾。为了生活,不得不合群;尊重本性,讨厌合群。在各种圈子里周旋,酒局饭局、微信群,都会凑个数,却总是说言不由衷的话,非常难受。直到有一天,鼓起勇气,开始拒绝任何的群体,懒得理会各种局面。你会发现,自己真的成熟起来了。就像当年的陶渊明一样,经历了几次辞官,终于活成了自己。想来,我们没有

  • 王安石翻新《桃花源诗》,写下独具匠心的《桃源行》,更胜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杜牧,宋朝,晋朝,王安石,陶渊明,桃源行,李清照,桃花源诗,商山四皓,唐宋八大家

    前言:对于项羽乌江战败自刎,古人多有凭吊,“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赞其宁折不弯的悲壮,“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对于他不能放下面子重振旗鼓,杜牧哀其不争。“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李清照赞的是精神,杜牧引申的是理想,王安石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实际情况出发,天时地

  • 陶渊明最有名的诗,全篇都是名句,选入课本,不愧为山水诗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陶渊明,王维,采菊,诗人,苏轼

    菊花是"四君子"之一,秋天,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傲霜绽放。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就奠定了菊花遗世独立的高洁形象。但在中国文化中,让菊花真正"红"起来的,不是屈原,而是陶渊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挂冠归隐,在庐山脚下种地赏花,饮酒赋诗。因为陶渊明的赏识,并一次次

  • 春雨停云诗词三首,陶渊明的深沉惆怅,辛弃疾的悲感豪放

    历史解密编辑:初衣胜雪标签:停云,春雨,诗词,李白,晋朝,诗人,辛弃疾,陶渊明,古典乐,千古名句

    赏读陶渊明《停云》诗一首,辛弃疾《停云》词两首春阴春雨之美,霭霭停云,濛濛时雨仲春春分寒食期间,春阴不断,春雨绵绵。此时好雨,滋润青山草木,烟气叆叇,但是漫长的雨季也使得空气潮湿,视野局促,心情低迷沮丧。此时春寒料峭,且节序接近寒食清明,往往是中国人万里兼程,赶赴家乡团圆祭祖之时。中国人注重团圆相守

  • 细思极恐的真相,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其实是个恐怖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渔人,武陵

    世人皆说“桃花源”好,且向来对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带着憧憬之心,在人们固有的印象当中,那便是人间仙境,无凡俗之扰,亦无生活之忧。在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美得又总是那般不真实,最为主要的是,故事的最后,不管武陵的太守,亦或是南阳的刘子骥,虽说都前往寻找捕鱼人所言的那个桃花源,但是最终都未能如愿,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