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晋亡于匈奴刘渊,东晋亡于宋公刘裕,司马炎一个制度致王朝灭亡

西晋亡于匈奴刘渊,东晋亡于宋公刘裕,司马炎一个制度致王朝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磁场 访问量:4070 更新时间:2024/1/15 18:29:58

司马炎在西晋刚建立不久,就制定藩王制度,将司马家族各个宗室的子弟都封为王爵。司马炎对于自己家的亲戚们非常慷慨,一次性就批发了27个姓司马的王爷。

这些王爷跟明清那些有名无实的王可不一样,司马炎允许他们在自己封国内部都建立自己的一套官员体系,相当于建立一个独立于中央政府的小朝廷。并且,司马炎同意这些王在自己的封地里收税,从经济上保证这些王能做强做大。

晋武帝司马炎画像

同时,司马炎还允许这些个王爷拥有自己的军队,根据王爵的等级高低,他们可以拥有的军队数量不同。由于有收税的权力,这些王爷有钱养着军队。从此,这些军队不再属于国家,而成了这些同姓王的私人武装。

自古至今,任何一个让藩王拥有权力,甚至是军权的国家,最终都会引发动乱。周朝分封诸侯国,最后导致了春秋战国的混乱。西汉初年,刘邦封刘姓诸王,最终引发七国之乱。后世的明朝,刘邦让自己儿子们当藩王,后来导致了靖难之役。

司马炎这样大肆给同姓子弟封王,当然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手握重兵的各位司马终于在司马炎死后,趁着晋惠帝和他老婆搞乱中央政府的机会,开始纷纷举兵,拉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给了西晋王朝致命一击,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家实力。而北方草原上,五个新兴的少数民族军队突然发难,在西晋最薄弱的时候南下,史称“五胡乱华”,一举消灭西晋,让中原人士纷纷南渡,躲到南方苟且偷生。

可以说,司马炎搞的这个给同姓宗族封王的制度是西晋灭亡的导火索。中国历史上的各朝各代,一般开国的君主比较有才干,而末代君主一般比较昏庸。而正是因为大规模给同姓封王,有人认为,司马炎是历史上罕见的开国就昏庸的皇帝。

果真如此吗?司马炎真的不知道如此给同姓宗族封王的危害性吗?他到底有什么企图呢?

五胡乱华的战争路线图

其实,我们如果真要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非常忌讳从上帝视角看问题,应避免从结果反推原因,这么做往往失之客观。要想准确对一个历史人物做出评判,应该尽量还原历史情境,将自己代入到当时事主所处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此人的所作所为。

司马炎当然不是一个昏君,他亲手终结了三国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在灭吴战争期间,他一眼看透了东吴的羸弱本质,在贾充等重臣力劝他求和时,只有他坚持南征,最终逼得东吴投降认输。

因此可以说,司马炎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另一方面,他出身豪门大族的河内司马氏,自小家教甚严,肯定对西汉七国之乱这样的历史非常了解。因此,他不可能不知道,设置藩王对国家稳定的影响。他之所以要这么做,其原因是因为还有另一层威胁。

这个威胁起于东汉初年,由于汉光武帝刘秀起兵时,大量借助了当时世家大族的势力,因此立国后开始回馈这些所谓的士族。比如选拔官员采用察举制,由官员向政府推荐人才,再由政府择优录取。

高平陵之变发生后,曹爽三兄弟都被罢免官职,桓范与魏帝一同回宫。至洛阳浮水桥北,司马懿已在那里等候,桓范于是下车叩首,一言不发,司马懿大声叫桓范说道:“桓大夫这是干什么?”车驾入宫,朝廷下诏桓范官复原职。

事情到了这里好像就算结束了,但桓范的厄运才刚刚开始。当时放他出城的洛阳平昌门守将司蕃到官衙自首,道出桓范在出城时曾说出太傅谋反的事,司马懿因此非常愤怒,我惜汝忠心为国不究前事,汝却反诬我谋反,诬告谋反之罪怎可轻饶?

桓范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而送交廷尉,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一子脱逃,后代差点灭亡东晋王朝桓范因为高平陵之变而被夷灭三族,但他的幼子桓楷却顺利逃脱,为躲避司马氏的追杀,桓楷与家人隐姓埋名,深居简出,过着不为人知的隐世生活。

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后,三国统一,历史进入了西晋时期。晋惠帝年间,爆发八王之乱,西晋王朝迅速衰弱。这个时候,桓范后人再也不必躲躲闪闪,可以光明正大的承认自己桓范后人的身份了。桓范的玄孙桓温,在东晋王朝功勋卓著,位极人臣。桓温灭谯蜀、讨后秦、攻前燕,任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成为东晋王朝的第一权臣,桓温还效仿司马懿废魏帝曹芳,把东晋皇帝司马奕给废了。

桓温的儿子桓玄则更进一步,直接把晋帝废了自己当起了皇帝。元兴二年(403年),桓玄逼迫晋安帝司马德宗禅位,取代东晋建立桓楚政权,如司马炎代魏建国事。真是一报还一报,司马家当年屠灭桓范三族,却漏掉了一个人,后代效仿司马氏篡魏自立,算是报了国仇家恨。

只可惜,桓玄篡晋实在是不得人心,桓楚政权存在没多久就土崩瓦解了,并最终成就了另一个当世枭雄,这就是后来灭亡东晋建立宋朝的刘裕。

更多文章

  • 三国最牛的俘虏,一位当面怒怼司马炎,一位吓得司马炎掉头就跑

    历史解密编辑:关你西红柿标签:司马炎,俘虏,司马昭,东吴,贾充,曹魏

    三国时期是我们都比较熟悉都一段儿历史,因为这段儿历史出现了太多的英雄,再加上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把这段儿历史搬到了文学领域,历史和文学相结合,让我们对三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三国的末期,有两位非常厉害的俘虏,虽然当俘虏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是这两个人却非常地厉害。一个敢当面嘲讽建立西晋的皇帝司马

  • 司马炎为什么要干掉自己的亲生父亲?进来为您揭开谜底。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司马炎,司马昭,司马懿,皇帝,晋王,司马师,曹魏,国防政策,三国,军事政策,军事制度

    司马炎是西晋开国皇帝。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攻其父为“晋王”。 数月后,司马炎逼魏元帝曹桓退位,司马炎立都洛阳,改元。 太初,称国为晋,历史上称西晋。 司马昭死后几个月突然称帝,司马昭又死的离奇,司马昭之死是否与司马炎有关,司马炎为何要杀司马昭,下面笔者简单分析一下 . 先分析司马昭是怎么死

  • 他是司马炎口中的“酒鬼”,喝醉后大喊三个字,成为年轻人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司马炎,酒鬼,刘伶,酒缸

    根据《神农本草》中所记载的文献资料,我国酒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距今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是5000年的酒的文化历史演变,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酒早已经不是单纯饮用的佳酿,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一种寄托世人情感的一种载体!“借问酒家何处有,牧

  • 司马炎之后,西晋还有三位皇帝,结果一个比一个惨!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司马炎,皇帝,晋怀帝,司马衷,晋惠帝,晋愍帝

    司马炎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曹魏后期,司马炎进封新昌乡侯,拜抚军大将军、晋国世子。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后,司马炎拜相国,袭封晋王。不久之后,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司马炎在位初期,厉行节俭,颁行户调式,促进人口增长,取得了“太康之治”的成绩,并

  • 司马炎:弑父上位,荒淫好色,却是一位真正的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遂令天下父母心PLUS标签:司马炎,皇帝,司马衷,司马昭,皇位,贾南风

    历代帝国的开创者,无一不是气度恢宏、高瞻远瞩的明君,就连最没有存在感的晋王朝,其开国君主司马炎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主,即便他晚年非常荒淫无道。说起司马炎大家可能都不熟悉,但要说起他的父亲司马昭或许就能对上号了,虽然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嫡长子,可是他继承父业可谓非常艰辛。据说司马昭是被司马炎用毒药害死的,

  • 司马炎大封天下,导致地方宗室过于强大,是八王之乱的根源所在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司马炎,八王之乱,曹魏,司马衷,匈奴,晋朝

    司马家族建立晋朝之后,实现了曹魏没能实现的大一统局面,但统一局面并没持续多久,内部就爆发了持续十几年的八王之乱,将西晋王朝的国力都消耗殆尽,也造成了无力抵抗胡族的入侵,最终灭亡。自八王之乱开始,的确算是黑暗时代的开启,五胡入华又让几次中国大一统局面分崩离析,造成了持续几百年的乱世局面。造成这种结果的

  • 司马炎迟迟不伐吴:示弱于外,松懈敌志,不打无准备之仗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司马炎,吴国,匈奴,陆逊,蜀汉,曹魏

    司马炎自称帝到发动伐吴战争,大约相隔14年之久。在这14年中,晋王朝的局部边境先后发生过规模不大的一些战争,但大的战争一次也未爆发。为了一次战争准备时间之长,这在中国历史上也实属罕见。我们可以简单统计一下:秦始皇嬴政登基后仅25年,相继击灭六国;汉高祖刘邦48岁于沛县起兵,连年征战,仅用7年便统一天

  • 司马炎后宫的秘密——扒一扒司马炎的私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风雨同度嘟嘟标签:司马炎,后宫,司马懿,杜预

    司马炎后宫的秘密——扒一扒司马炎的私生活南宫寒言趣谈2022-07-0114:58安徽关注今天我们按照中式骂人惯例评论下司马炎首先,司马炎同志不要太灰心,你还是很优秀的。你手下有羊祜、张华、杜预、王濬一批良臣卖力帮你干活,说明你还是有魅力的。再说了你灭吴统一了全国,你以前很多人都想这么干但是全都失败

  • 司马炎统一三国后,为什么没有对三国后主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司马炎,后主,刘禅,三国,吴国

    中国的历史中总能找到成功的共同点,也都能找到每个朝代陨落的不同之处。“以史为鉴”可以让后世之人更早地了解危机,避免危机。纵观中国的千年历史,一统地朝代过后就会出现分裂之态,此时往往处在世道混乱,民不聊生的阶段。在秦朝覆灭后,就进入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即使到后期汉朝一统,仍然逃不掉群雄争权的局势,所以才

  • 西晋“八公”:司马炎称帝时,官职最高的八位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司马炎,司马懿,曹魏,曹爽,司马孚,太尉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6年~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嗣父(堂伯),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司马炎出身河内司马氏。初以门荫入仕,封北平亭侯。后迎立魏元帝曹奂,授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拜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