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的书法深得王羲之精髓,米芾、苏轼学他的笔法,董其昌称赞他与王羲之是“书中龙象”!

他的书法深得王羲之精髓,米芾、苏轼学他的笔法,董其昌称赞他与王羲之是“书中龙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网 访问量:2907 更新时间:2024/1/19 21:33:23

在中国书法史上,能和王羲之并列一起被人们提及的书家一定有足够雄厚的笔法与成就。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合称“二王”不仅因为血缘,更因为王献之于行书、草书上成就斐然;颜真卿与王羲之并列,是因为他打破唐初书坛学王陷入的单一,自成一家;还有一个人也与王羲之并列,他就是李邕

董其昌曾经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北海就是指李邕。后来,他还用“书中龙象”形容赵孟頫书法兼有王羲之的飘逸与李邕的沉雄。在董其昌眼中,李邕的书法是能跟王羲之相提并论的。

李邕,字泰和,生于唐仪凤三年(678年)的湖北江夏,他出身豪门大族,才情极高,书法备受皇帝推崇,凡是写碑之事几乎都托付给他。李邕的作品中,《李思训碑》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件,此碑亦称为《云麾将军碑》,镌刻于唐开元八年(720年),由李邕亲自撰文,讲述右威卫大将军、彭国公李思训一生事迹。

米芾非常热爱李邕的书法,搜求他的名帖来临摹、收藏,据说他曾经用张萱的画、徐浩的书帖,就为换来一件李邕的《光八郎帖》,米芾曾用“润分玉莹,秀溢春芳”来形容大李邕的书法。苏轼学李邕在取其书风沉着朴厚、骨力劲健,并在结体上较为扁方。

《李思训碑》因年代久远,现有残碑存于陕西蒲城,全碑近百字,颇能见王羲之笔法。此碑文为行楷,是李邕将唐楷的庄严与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的流美结合而成,非常具有探索性。

《李思训碑》行笔俊逸流畅,笔锋藏露兼用,精熟有度,横画露锋而向右运势,这与王羲之行笔法极为相似,以“李”“谥”等字为例,笔画提按分明,出笔迅疾,转折婉转饱满。

此碑文结字朴茂端庄、平中蕴奇,中宫紧实,如“国”“动”等字,间架紧密,左低右高,但仍然沉稳;“道”“碑”等字结体变化灵动,笔画精简流畅,因字赋形。《李思训碑》章法灵动,无碑刻过于追求整齐端正的板滞之弊端,而是左右呼应、上下连贯,布白合理,疏旷通达。

李邕的这件《李思训碑》得到过很多书法家的赞扬,明代状元杨慎在《杨升庵集》中说:“李北海书《云麾将军碑》为其第一……风度闲雅,萦辔回策,尽有蕴藉。”清末书法家康有为也说:“若唐碑则怀仁所集之《圣教序》,不复论。外此可学,犹有三碑:李北海之《云麾将军》,寓奇变于规矩之中……”

《李思训碑》是晋唐之法融合成功的典型。现在,我们将李邕这件《李思训碑》拓本进行了超高清复制,极度还原与原碑别无二致,纤毫毕现,装帧精美,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更多文章

  • 这些原因,让王羲之书法成为不可逾越的书圣!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隶书,章草,楷书,篆书,晋朝,王羲之,行草书,书法家,书法作品

    王羲之的书法究竟好在哪里?为何他能成为后世不可逾越的书圣?主要因为他的书法具备以下六个特点:1具有楷书用笔习惯楷书的用笔特点一是注意线条的起笔和收笔,起笔和收笔的动作做得精致、丰富而到位;二是运笔形成线条中段的动作以提按为主,很少有绞转笔法;三是横折的地方几乎都是转折,有明显的折笔动作。晋 王羲之

  • 中日联手,科技复原王羲之书法,书圣真迹再度问世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草书,书法,游目帖,长卷

    从梁武帝时期开始,王羲之的书法就成为了万千书法人崇拜的书法的最高境界,到了唐代时期,王羲之更是有了“书圣”的美名,后世成名的书法家几乎都是从“二王”的书法体系当中汲取部分养分而卓然成家的。在书法界更是有着“书不宗晋,终入野道”的说法,所以王羲之的书法在书法界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可惜的是王羲之的真迹

  • 王羲之草书《君晚帖》+《大道帖》

    历史解密编辑:君来访书画苑标签:王羲之,行草书,大道帖,书画,草书,君晚帖

    王羲之草书《君晚帖》+《大道帖》拓本王羲之草书《君晚帖》,2行,16字。入刻《淳化阁帖》等。释文:羲之白,君晚可不?想比果。力不具。王羲之。王羲之行草书《大道帖》临本,纵27.7厘米,横7.9厘米。2行,10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大道久不下,知先未然耶。收录于合集 #王羲之

  • 王羲之真迹被日本成功复原,堪称鬼斧神工!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王羲之,行草书,游目帖,鬼斧神工,书法,隶书

    王羲之留给后人最多的作品乃是他的信札,而这些信札也往往能代表一个书法家的最高水平!王羲之在公元345年左右,也就是永和初年的时候,曾经写过一封信,这封信的大意是,自己曾经读过杨雄的《蜀都》以及左太冲的《三都》,对于四川的风土人情极为向往,想前往一游,正好自己的朋友在四川做官,所以就写了这样的一封信。

  • 宋高宗写给岳飞的圣旨,字迹堪比王羲之,笔笔有晋人法度,内容却细思极恐!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岳飞,赵构,圣旨,晋朝,诗人,宋高宗,王羲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满江红》记录了岳飞一生单纯而又伟大的理想,击破金国、恢复大宋。但岳飞可能并不知道,他一个人的理想并非所有人的心愿,比如宋高宗赵构。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战功赫赫,他也曾是赵构的心腹爱将,但随着“苗刘兵变”发生,以及岳飞某些

  • 王羲之草书《期已至帖》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草书,道家,晋朝,王羲之,书法家,期已至帖

    释文:期已至,迟还。具足下问耳,当力东沿,道家无缘省苦,但有悲慨,不得东。此月问。

  • 王羲之此作一经问世,便轰动了书法界!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王羲之,万岁通天帖,书法界,书法

    我们之前谈到过当代人不如古人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已经没有了传统的旧学教育,因为书法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当中的!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晋唐法帖的遗失,这些法帖具体遗失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在唐代,王羲之的墨迹还有很多,在宋代也有不少,唐代的真迹就更多了,但是到了现在,王羲之真迹一件也没有流

  • 王羲之行书欣赏《道护帖》三种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行书,钟繇,晋朝,王羲之,道护帖,王献之,兰亭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王羲之(303年—361年) ,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

  • 王羲之新作重磅面世,比《圣教序》还好10倍,学行书,有这本就够了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行书,小楷,晋朝,王羲之,圣教序,书法家,书法作品

    从魏晋至今历经1700多年,王羲之在书坛的地位无人撼动,一直被学书者奉为“终极目标”,人们在临摹王羲之书法时。大多会选择他最拿手的行书,因此“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和《圣教序》就成为了“书坛宠儿”。但是如今又出现了一件王羲之“新作”,书法功力甚至比《圣教序》还要好10倍,这幅作品就是王羲之的行书《

  • 这或许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草书,行书,王献之,行草书,书法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是唐代流传下来的王羲之家族书法的临摹品,也是唯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书法珍品。因卷尾有王方庆小楷署“万岁通天”年款,故称《万岁通天帖》。写尽琅琊王氏的悲欢离合《万岁通天帖》其实是王羲之等人的十封书信、手札。文字内容都很短,每篇只有几十个字,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