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宁愿深山隐居,也不苟全于官场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宁愿深山隐居,也不苟全于官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张聊史 访问量:4498 更新时间:2024/4/22 14:38:29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那个时候玄学盛行,名士都在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洒脱。上学时期,刚学陶渊明的诗就很喜欢。一瞬间被他的那种境界吸引了,当时也不明白,就是感觉陶渊明给我的感觉太好了,这种生活方式我太喜欢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当时老师讲了“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让我印象很深刻,因为那时的阅历还不够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是觉得这句很美,反而觉得开头两句很厉害。一味地追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种大隐,是会很痛苦的,当达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大隐的境界就会自然而然地达到。

南山是本来就在那里的,平时陶渊明来来回回的都能看见,但那个时候他只是看见,他去见,才看见的南山,是一种从自我主动去追求的,这个时候南山与我是分离的,我是我,南山是南山,我主观上与南山有了联系。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感觉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与生命状态,陶渊明本身就是悠然的,他的生命境界足够充实了,就在采菊东篱下,然后抬头的那一个瞬间,南山就显现出来了,那种现不是我去见才见得,而是南山就在那里,南山把自己显现出来了,我感觉这个南山就是指的自然,整个自然就在陶渊明的生命境界达到某种状态时整个展现在他面前,那个时候的他与南山也就是整个自然是一体的。他与南山我看来展现的不再是陶渊明与南山,而是展现出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一体。

“悠然见南山”中,“悠然”表示的是一种悠然自如,闲情逸趣的心境。“悠然”与“见”结合,表现出一种正沉醉于采菊东篱的自然乐趣中忘却自我,突然和南山相见,从这种忘我的境界中醒了过来。这和躺平是截然不同的,陶渊明是放弃了世俗社会的低级欲望,心怀更高的追求;而现在大多偏贬义理解的躺平更多地依然对金钱名利有所求,但求而不得,极端点类似于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我就是南山,南山就是我,我和世界万物都一样,彼此相融,合为一体,这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是种多么超然的境界,于世界无怨也无惧了,又是一种多让人向往的状态。

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其实都不得志,李白可能就是不得志就玩,杜甫不得志也操心这那的,陶渊明和苏轼更像是不得志就在生活里自己找乐趣。我觉得吧,与其说躺平,不如说他们尽力做了但不受重视,或者说想做什么但是大环境不适合,其实他们都想一展宏图,躺平的话连一展宏图的心思都没有吧。

陶渊明归隐了有20多年,归去来兮辞明显是刚归隐不久写的,那时候可能有点钱。后来就不行了,但是他朋友还是有一点的,颜延之不断接济他,肯定偶尔是会有点钱的,但是大部分都是比较贫穷的。没有我们想象的贫困有可能的,陶渊明的乞食有可能只是乞酒。

他出仕不是争名夺利和做大官,只为度日而已,不开心就辞职了,不是想争名夺利没挣到,灰头土脸的回来了。他的所求是向内求,不向外索取。陶渊明的境界是超脱了求不得的,如果他如此俗不可耐,不可能流传上千年。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狭隘的视角和世界观去解读陶渊明,但每个人解读出来的陶渊明都不是真正的陶渊明,大辨忘言,陶渊明是一面镜子,通过解读他,能照出自己精神世界的模样。

标签: 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采菊南山

更多文章

  • 英超陶渊明!格拉利什豪掷560万镑购乡间别墅种菜养鱼

    历史解密编辑:仰卧撑标签:格拉利什,英超,别墅,古德,伍德

    派对爱好者格拉利什已经放弃了夜生活,改为在郊区种蔬菜。在豪掷560万英镑购下乡村别墅后,格拉利什和模特女友萨莎-阿特伍德终于可以在自家花园自由地种植蔬菜了,就像70年代英国情景喜剧《美好生活》中的汤姆和芭芭拉-古德夫妇一样。剧中,由理查德-布赖尔斯和费利西蒂-肯达尔扮演的古德夫妇在退休后选择自己种植

  • 陶渊明:豪华落尽见真淳,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历史解密编辑:讲不完故事标签: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归去来兮辞,诗人,晋朝,艺术家,南北朝

    只在人世的污浊里才见其清明的,是陆家兄弟;而陶渊明,唯有在菊花旁,才见其芳华。每个诗人的人生,竟是这般不同。陶渊明,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并不受人推崇,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很难于陶渊明似的平淡之中见美,人人心里充满了希望与斗志。而后来,经历了太多的诗人们,才发现,原来自己身边的菊花竟是开得最美。所以宋

  • 江西九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背后

    历史解密编辑:博中国标签:陶渊明,陶侃,太守,元嘉,刘宋

    《明嘉靖九江府志·卷十三·人物志·忠节》 晋陶潜字渊明,浔阳人,(陶)侃曾孙。少好高尚,博学善属文,宅有五柳,自号五柳先生。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寻自解归,再起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当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即解印,赋《归去来辞》以见志。隐于柴桑山栗里

  • 田园有真趣,记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清韵美学标签:苏轼,桓玄,隐士,晋朝,诗人,陶渊明,田园诗,士大夫,南北朝,千古名句

    茶道丨香道丨诗词丨文学丨人文丨养生归去来兮!陶渊明于千年之前的一声高呼直击人心,振聋发聩,喝醒了后世在官场中迷失自我违背内心而争名夺利的士大夫。从此,不慕名利、崇尚自然的士人便多了一处精神的归宿。他是最真诚的诗人,是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有着最艺术化的人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只愿归隐田园,命巾车,棹孤

  • 别逗了,职场根本容不下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小马生活铺标签:陶渊明,职场,高洁,仕途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陶渊明走入职场,会怎么样?老王认为,他一定会惨败而归。在学生时代,大家一定都学过五柳先生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辞官回乡故事。回归田园后,他诗文为寄托,在寒庐里弹琴、饮酒、吟诗,过上了诗和远方隐者生活。在涛涛的历史中,他自成一派,孑然一身,活成了一股清流,活出了人生的境界。我们可

  • 陶渊明: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陶渊明,庄子,郑板桥,常闲,勤靡

    陶渊明在《自祭文》中说“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勤靡余劳”是说一辈子勤勤恳恳,不遗余力,“心有常闲”则是说心灵要保持宁静,少一些非分之念。梁启超在《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一文中,将“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十六字作为陶渊明“人格的总赞”。“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 陶渊明的世界观之他的人生观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陶渊明,人生观,农民战争,朱元璋,诗人

    东晋一代,在统治阶级内部,朝野上下,浮华奔竞,风俗淫僻,耻尚失所,道德惊人地堕落。这种社会风气的出现与当时政局的动荡、上层集团的腐朽以及当权者诛杀异己的恐怖政策都直接有关。生活在污浊的社会环境里,陶渊明由于深受儒家严于律己的修身之学的影响,坚持操守,而无一般士大夫卑鄙放荡的行为,实践着顺应自然的人生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开启了你我的田园梦

    历史解密编辑:亦水寒标签:诗人,采菊,晋朝,陶渊明,南北朝,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悠然见南山,五柳先生传

    #历史开讲#若论古典美学的榜样力量,我觉得东晋的陶渊明就是位开山祖师。他的美学思想千年来仍绽放着无尽的生命力,滋养及引领了无数人的精神立境及心之归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几乎是渗透又激发了人之本性的终极渴求,成为一曲激荡千年的心灵之歌。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

  •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兴义万峰林,丝毫不输世外桃源,不来吗

    历史解密编辑:老妹的旅游记标签:万峰林,陶渊明,世外桃源,兴义万峰林,风景,田园风光

    我想如果陶渊明当初来的是贵州,那么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许就会是这里——兴义万峰林。这里有数万数的山峰连绵不绝,形成一片万亩的良田镶嵌在其间。之中遍布着布依族的村寨,这不就是陶渊明笔下中“屋舍俨然”的景象吗?天然形成的八卦田,别有一番风味!纳灰河悄然穿过期间,蝉鸣稻花香和风浅浅吟唱,此

  •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历史解密编辑:半卷诗书一窗月标签:陶渊明,菊花,李清照,东篱

    作者:王玉那一年,陶渊明潇洒地写下了《归去来兮》解印辞官回归了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这样的隐居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东篱下的菊花,却千百年来枝头抱香,沁人心脾。陶渊明赋予了菊花孤标傲世的风范,他和他的菊花诗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脉,代代相传。《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