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中原王朝这两段大一统时期的中间,却存在着一段不为人知的黑暗过往。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由于有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加持,加之其本身英雄人物辈出和精彩的故事,让全国人民对此段历史都有所了解,其后的晋朝、南北朝却成为了中国人的集体至暗时刻。
混乱的东西晋如果让一个学生回顾这段历史,相比于汉、唐如数家珍的成就,他大概只记得“民族大融合”和“魏孝文帝改革”两个内容。这是因为这段历史不堪回首,南北朝怎一个“乱”字了得。时光回溯到三国末期,司马炎篡魏国,攻灭蜀汉、东吴。虽然其篡位行为令人不齿,但也为自汉末历经战乱的人民带来了和平和统一。可黎民百姓没有想到,西晋非但不是乱世的完结,反而是日后数百年南北大分裂的开端。统一全国后,司马炎迅速腐化,加之他的智障儿子“肉糜皇帝”司马衷和妖后贾南风的一阵兴风作浪,西晋朝堂从上至下,腐朽无能,奢靡成风,很快便招来了内部和外部的敌人。不久之后,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让这个短命的王朝立刻衰败。西晋也从大一统的全国政权变成了南方的割据势力——东晋。
不知是否为上苍有意为之,篡魏立晋的司马炎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后代也会被权臣权威,而这个权倾朝野的大臣,就是东晋桓温之子,桓玄。桓玄之乱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谯国龙亢县人,出身于当地的门阀世家。年少时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史书记载此人博综艺术,善于属文”。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其父亲桓温就是东晋权臣。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年幼的桓玄过早成熟,从小就懂得人情世故,隐忍不发,桓温也非常看重他。
及至桓温去世,他将自己手中的权力一分为二,让弟弟桓冲执掌属地扬州的地方军队,反而把爵位给予了小儿子桓玄。由于他晚年已经有了篡位的野心,因此桓玄一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在二十三岁那年才被东晋朝廷拜为太子洗马,桓玄却认为这是朝廷在轻视自己,其棺归乡后感慨到“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可见继承了其父“篡位”的理想。后来,桓玄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渐将东晋的朝廷大权掌握在手,并且除掉了殷仲堪和杨佺期 ,以及执政司马道子父子等数位权臣,官职也一路青云直上。历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进位相国、大将军,晋封楚王,成为了东晋第一权臣。
此时,东晋的国土仅剩下了扬州、荆州以及巴蜀的部分地区,桓玄利用计策占据了荆州,加上原本就“属于”他的扬州,大半疆土落入了他的囊中。桓玄认为自己已经有实无名的东晋君王,于是在大亨元年(403年)冬,威逼晋安帝禅位,建立桓楚,改元“永始”。在桓玄即位初期,本想整改东晋那混乱不堪的局面。可出身门阀世家的他在决策国政时总是念及到天下贵族的利益,而只对寒门子弟和平民施以小恩小惠,这就让臣民看清楚了他的这面目。
在登基称帝后,桓玄也立刻步入了司马炎的后尘,奢靡无度,喜好游猎,经常荒废军国大事。据史料显示,他在东晋为官时,就喜好书画、服饰等奢侈品,到了称帝后变本加厉,为自己修筑了奇异的假山,水池,并安排专人伺候自己的玩物,每次出行必定会随身携带。此举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也让他背上了玩物丧志的恶名。贪食好饮如果论在军政大事上的才能,桓玄捉襟见肘,可他却是个“吃喝玩乐”的天才,平日里贪食好酒,有时每天就要消耗20斤的肉食,长此以往下来,过去那个“形貌瑰奇,风神疏朗”的少年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数百斤重的胖子。桓玄从不节制饮食,以至于肥胖到了压坏龙椅的地步。古代的龙椅,均由质地坚硬的金属,经能工巧匠之手打造,桓玄能够瞬间将龙椅坐塌,可见野史记载其“身重五百余斤”所言非虚。见到此情景,大臣们纷纷上书恭维到:“陛下您圣德深厚,大地也不能承受了。”
古代皇帝在即位后有两件大事,一为“视死如视生”,给自己修建陵墓,第二就是开枝散叶,繁衍子嗣,毕竟帝王们也有驭龙宾天的时候。因此,继承人问题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桓玄由于体型特殊的原因,连出行、走路都要别人帮助,更遑论宠幸妃子,因此桓玄每次进入后宫,展开“行动”,都要在宫女的辅助下完成。真是苦了这些宫女,更是辛苦了桓玄后宫中的嫔妃,因为她们承受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量。”
有这样的皇帝,桓楚的迅速灭亡也就不是意外了,本来桓玄毫无作为,但治理下的国家倒也太平,和北方诸国相安无事。不过有什么样的帝王,就有什么样的臣子。篡位的“诅咒”再次降临到了东晋这片土地上。那位“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在桓楚的朝堂之上迅速崛起,很快就领占领了南方大部领土。桓楚仅立国6个月便匆匆走下了礼物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武帝刘裕的刘宋。
后世唐太宗李世民在问及到桓玄亡国的原因时,大臣虞世南回答到:“彼桓玄者,盖有浮狡之小智,而无含宏之大德,值晋室衰乱,威不迨下,故能肆其爪牙,一时篡夺。”看来皇帝之位真不是人人都能坐上去的。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