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野心很大,能力不足,北伐名将桓温之子桓玄篡位成功,结果如何

野心很大,能力不足,北伐名将桓温之子桓玄篡位成功,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1381 更新时间:2023/12/27 7:12:24

书接上回司马道子父子专权,儿子夺了老爹的权力,作死地去挑战北伐名将桓温的儿子桓玄,结果可想而知,父子双双被杀,正可谓人若飘定挨刀。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桓玄自从攻破的建安,改年号为大亨,此时除掉司马父子之后,权力尽数归于自己手中。于是先给自己封了个丞相,然后把自己桓氏家族能封的尽数分官担任重要职位。这不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天”吗?

自从白痴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继位以来,在外战乱连连,在内司马道子父子专权,百姓生活不安定,必定会生出祸乱。桓玄深刻懂得这个道理,上台后罢黜奸佞,重用贤德之人。

然而,这只是一时的,桓玄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领突然成为了一国之宰相,是否会被这名利场所沦陷呢?答案是会的,好景持续不长,桓玄便开始了骄奢淫逸的生活,颁布的政策朝令夕改,于是百姓对此也纷纷抱怨不已。

三吴之地大饥荒

谈到饥荒,在过去战火纷飞、诸侯割据的年代尤为常见,农田绝收,村落绝户也是常有。桓玄执政期间三吴地区就曾出现过一次规模较大的灾荒(三吴地区多指江南苏州、杭州、常州等地区)。

粮食绝收,道路旁尽是饿死之人,即使是素来那些富贵人家也只有守着金银财宝而饿死,有钱无粮,一粮难求。虽然桓玄即时下令开仓放粮,然而还是不足,能去领粮之人很少,而多数人饿死在道路两旁。

无不感慨,民以食为天,动乱年代即使富甲一方又是如何,况且大多数百姓只想要解决温饱问题,可见,何其难也!

野心初显,虚伪至极

桓玄无意完成其父桓温北伐的心愿,但由于自己面子上过得去还是假意上奏朝廷请求北伐,然后在示意朝廷拒绝自己北伐的请求,这样既不用去北伐,又保住了自己的面子,岂不两全齐美。

接下来桓玄既不用去北伐,权力也达到顶峰,会做什么呢?当然是谋篡皇位。

桓玄重用那些支持自己篡位之人,予以高官厚禄,加封自己为楚王,授九锡之礼(之前桓温死前一直要求加封自己九锡之礼,至死没有加封,是一种对有卓越功勋之人的嘉奖)。

显然桓玄并不配受封九锡之礼这一荣耀,无奈其权势过大,加封此礼意在为了自己的声明荣誉,让天下百姓认为桓玄乃有功之臣,应该得此殊荣。

桓玄一系列操作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庾仄起兵反抗,无奈被镇压。为什么会说桓玄是个虚伪之人呢?

前有无意北伐,却还上奏北伐然后自己示意朝廷拒绝北伐的请求。又有桓玄为楚王之后,假意上奏归蕃,实则自己下诏以朝廷的名号挽留自己,就这样还不满足,不够显得自己归蕃之心甚浓,于是再次请求归蕃,然后逼迫晋安帝司马德宗下诏挽留自己。

由此可见,桓玄以此种方式来彰显自己并非专权之人,愚弄天下百姓,彰显自己贤良的名声。

不在隐藏,终于篡位

公元403年,身为楚王的桓玄擅自将自己应受的礼的规格行至于皇帝一致,皇帝出行什么队伍阵势,他桓玄一样,皇帝冠冕多少旒,桓玄亦是如此(皇帝冠冕一般为十二旒)。

要知道,尤其是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鲜明,不可轻易僭越。桓玄此举不正是一种对皇权的挑战吗?要说他没什么行动,那是万万不可信的。

果然,于同年桓玄便令他的心腹卞范之写好禅让皇位于桓玄的诏书逼迫晋安帝抄写,接着又是虚假的一幕,百官极力推荐桓玄“遵从”前皇帝的诏书登基皇位,桓玄多次假意推辞,最后作“无奈状”“不得已”登位称帝。

图而不治之,亡之不远矣

此时,桓玄无论从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真正地成为了国家的真正掌权者,再也不用假借别人之手下发自己想要下达的诏令。

于是便越发的骄奢淫逸,不管国家之事,只知享乐,劳民伤财,大力兴修宫殿庙宇,朝廷虽有制度,但正所谓《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国之主尚且骄奢淫逸而不自知,而其下官员又会好到哪里呢?

历史之规律,如“大泽乡起义”,“黄巾起义”(小编都有讲述过),此种情况,必将有仁义之人,率领仁义之军揭竿而起。那么彼时桓玄结果又会如何呢?又将面对什么呢?百姓是否再次归于战乱之中呢?乱局何时会结束呢? #历史那些事#

作者‖随性历史 冰心文学活动一等奖

图片‖网络侵删 读史明智 以正衣冠

标签: 桓玄桓温司马道子楚王北伐

更多文章

  • 桓玄的野心:消灭杨俭期与殷仲堪,占据荆、江二州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杨俭,殷仲堪,桓玄,杨俭期,司马元显,太守

    淝水之战后,北方大乱,东晋军队借机收复了洛阳。可惜的是,淝水之战后谢安去世,东晋北伐事业夭折。紧接着,孝武帝司马曜与其弟司马道子内衅又起,各树朋党。东晋朝廷一直内争不断,而且,重要方镇的大员也没有一个是能够带兵打仗的将才。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姚兴就曾经派遣姚崇对洛阳进行过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当时

  • 桓玄与朝廷彻底翻脸:司马元显先发制人,不料却被桓玄打到家门口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司马元显,桓玄,司马道子,太守,豫州

    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司马元显刚好20岁。在孝武帝司马曜驾崩以后,东晋中枢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平衡被打破。司马道子父子因孙恩之变,无暇顾及上游,桓玄迅速夺占了荆州、雍州。朝廷无奈,只得任命其为都督荆州、司州、雍州、秦州、梁州、益州、宁州、江州以及扬州、豫州二州八郡诸军事,兼荆州、江州刺史。桓玄又擅自

  • 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开局两战两胜,桓玄错失良机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刘裕,桓玄,太守,桓谦

    元兴三年二月二十七日,桓玄登基仅仅两个月二十七天。刘裕对外宣称将要出城打猎,与何无忌等人集合义军。同谋骨干分子共计二十七人,以这些人为核心,又聚集了一百多人。第二天凌晨,京口城门刚一打开,这队人马就来到了京口城下,何无忌身穿传达诏书的朝廷使者衣服,骑着一匹快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高声叫喊有紧急诏命!

  • 桓楚代晋,入主京师一年,急不可耐的桓玄便开始了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桓玄,豫州,刺史,楚王

    元兴二年,桓玄的哥哥、荆州刺史桓伟在任职一年左右后去世。桓伟一直是桓玄强有力的支持者,他生前为人平实笃厚。桓伟在任期间,深得荆州人心,他去世以后,桓玄再无值得完全信赖的直系亲属了。桓玄起初打算将堂兄、徐兖二州刺史桓修改任荆州刺史。从事中郎曹靖之告诫,桓修兄弟位高权重,桓谦位居中枢,再让桓修执掌荆州,

  • 桓玄得势:劝降刘牢之,击败司马元显,入主京师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刘牢之,桓玄,司马元显,司马道子,刘裕,豫州

    公元402年,东晋朝廷下令司马元显讨伐桓玄,得知消息的桓玄先下手为强,在双方内部均不很稳定的情况下,先声夺人,取得了初战的胜利。初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西军士气,相反,朝廷方面却显出败象。首先是司马元显没有采纳张法顺诛杀桓玄族人的建议,致使桓玄的族人依然盘踞在京师,他们当然不会与朝廷同心,因此,东军的

  • 桓玄,一个不被士族接纳的妄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教研室标签:桓玄,士族,司马道子,刘裕,司马元显,桓温

    桓南郡被召作太子洗马,船泊获渚,王大服散后已小醉,往看桓。桓为设酒,不能冷饮,频语左右:“令温酒来!”桓乃流涕鸣咽。王便欲去,桓以手巾拖泪,因谓王曰:“犯我家讳,何预细事!”王叹曰:“灵宝故自达!"桓温少子桓南郡即桓玄,字灵宝,到二十三岁时才被朝廷征召为太子洗马一职。去京城建康奔赴任,船过江陵,停在

  • 晋愍帝司马邺:西晋虽然黑暗,但他却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司马邺,晋愍帝,晋惠帝,司马炎,司马衷,八王之乱

    (汉赵皇帝 刘聪)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成汉皇帝刘聪带兵攻入洛阳,西晋政权在这一刻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按说西晋也是泱泱大国,威武之师,当年收拾魏蜀吴的时候,也是雄兵百万,虎踞龙盘。但如今面对匈奴人建立起来的游牧民族政权,却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只能坐以待毙。原因很简单。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虽然很有能

  • 胡咧两晋(十三)司马邺被拥立为帝,为何西逃长安,而非南逃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司马邺,司马睿,晋愍帝,长安,匈奴

    永嘉之乱中前赵大将刘聪率领大军攻破洛阳城,包括晋怀帝司马炽在内的王公大臣被一网打尽,各大门阀世家和勋贵皇族纷纷出逃。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他们绝大多数人出逃的方向是南方,于是形成了大量北方人南逃江东的态势,使得西晋在中原和北方的统治名存实亡。后来这些门阀和贵族在江东拥立琅琊王司马睿为帝,留下了东晋偏安的

  • 司马懿的玄孙司马邺为什么结局会那么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司马懿,司马邺,晋愍帝,晋怀帝,丞相

    首先,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司马邺最初出继伯父秦献王司马柬为嗣,袭封秦王。永嘉二年(308年),司马邺被西晋朝廷封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三国时期,司马懿就被曹魏封为抚军将军。现在,对于司马懿的玄孙——司马邺,也担任了这一官职。永嘉五年(311年),前赵大军攻陷洛阳,俘获了晋怀

  • 西晋人物:十四岁登基,十八岁斩首,晋愍帝司马邺的悲催帝王生涯

    历史解密编辑:走走道就疯了标签:太守,刘聪,丞相,刘曜,司马邺,晋愍帝,司马睿,西晋人物

    衣赐履按:这一回,我们讲西晋末帝司马邺。公元311年,六月,汉赵帝国大军攻破洛阳,生擒晋怀帝司马炽,送往首都平阳(山西省临汾市)。八月,汉赵大军围攻长安,镇守长安的南阳王司马模献城投降。汉帝刘聪擢升始安王刘曜为车骑大将军,雍州牧,改封为中山王,镇守长安。晋朝冯翊(陕西省大荔县)太守索綝(读如嗔)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