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桓玄得势:劝降刘牢之,击败司马元显,入主京师

桓玄得势:劝降刘牢之,击败司马元显,入主京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调侃历史 访问量:1462 更新时间:2023/12/18 12:42:38

公元402年,东晋朝廷下令司马元显讨伐桓玄,得知消息的桓玄先下手为强,在双方内部均不很稳定的情况下,先声夺人,取得了初战的胜利。初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西军士气,相反,朝廷方面却显出败象。首先是司马元显没有采纳张法顺诛杀桓玄族人的建议,致使桓玄的族人依然盘踞在京师,他们当然不会与朝廷同心,因此,东军的军事机密源源不断地泄漏到桓玄那里。其次,大敌当前,司马道子父子却依然嗜酒如命,整日昏醉。最后,东军的关键人物刘牢之并不支持西讨行动。

刘牢之凭借着背叛王恭登上高位,不论从出身上抑或是道义上,均不被社会舆论所容。对他而言,有北府兵存在,就有他刘牢之的一切,而有桓玄这个异己势力,司马元显就不得不看重他刘牢之。一旦消灭了桓玄,朝廷的力量加强以后,极有可能将矛头对准他自己,把兖州纳入皇室手中。因此,刘牢之从一开始,就对此次讨伐行动不积极,只是不得已才率领兖州文武驻屯在溧洲。本来,刘牢之是前锋都督,司马尚之的豫州军队次之,然而,桓玄的西军打败司马尚之以后,刘牢之的军队尚未离开溧洲半步,这说明刘牢之一直在观望。

在刘牢之看来,如果桓玄失利,自己也只好与朝廷一道,先将桓玄灭掉,而如果桓玄得胜,则暂时投靠桓玄,除掉司马道子父子,然后,再瞅准时机,灭掉桓玄,登上最高权力。豫州军队瞬间覆灭,更让他坚定了投靠桓玄的打算。

桓玄也深知豫州军队当然无法与兖州的北府军相提并论,长期以来,豫州军队只是作为兖州军队的辅助力量,击败豫州军队,虽然鼓舞了西军的士气,但要想一举消灭百战百胜的北府军,谈何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桓玄派遣刘牢之的族舅何穆前往劝降。何穆对刘牢之劝说道∶“你与桓玄无冤无仇,倒不如改变立场,保全富贵,则可以与金石一般长保富贵!请你三思。”刘牢之自认为手握强兵,自己的才能也足以经营江东,遂接受了何穆的劝说,开始与桓玄联络。

此时,桓玄之军已经进抵溧洲附近。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请求刘牢之主动出击,刘牢之没有同意。刘牢之的外甥、东海中尉何无忌,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均与刘裕关系很好。当刘裕、何无忌听说刘牢之将要投降桓玄时,两人极力劝谏,但刘牢之始终不听。

元兴元年三月一日,刘牢之派遣刘敬宣前往桓玄军中作人质,向桓玄投降,桓玄任命刘敬宣担任自己的谐议参军。其实,桓玄并没有将刘牢之看做是自己人,他早已决心除掉刘牢之了,不过,即使如此,他依然大摆筵席,隆重地招待刘敬宣。桓玄是个书画迷,为了安抚刘敬宣,他将自己珍藏的字帖、名画拿出,让刘敬宣观赏,刘敬宣对桓玄的阴谋毫无察觉,桓玄手下的官员都暗自发笑。

司马元显的中军还没有出发,就传来了刘牢之投降、桓玄之军已经进抵新亭(南京市南)的消息。司马元显赶紧弃船登岸,率军退守京师的国子学堂。三月三日,也就是刘牢之投降两天之后,司马元显又命令部队出城,在宣阳门外扎营。此时,建康城内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有人甚至说桓玄已经推进到朱雀桥外,司马元显的很多部下都偷偷溜走了。司马元显率军将要回到宫城时,充当桓玄的先头部队、刘牢之的参军张畅之率众袭来,人人拔出长刀,冲着禁军高声呼喊∶“放下武器!”霎时间,禁军将士四散逃命。司马元显骑马逃往司马道子的东府避难,身边只有张法顺一人追随。逃归相府的司马元显询问父亲有什么办法,司马道子只是落泪,再无一言。桓玄命令太傅从事中郎毛泰率众逮捕了司马元显,将其押送到新亭。

毛泰将司马元显送至新亭后,桓玄命人将司马元显捆绑在船前的栏杆上,历数他的罪状。三月四日,在桓玄的授意下,东晋朝廷下令恢复隆安六年的年号。当日,晋安帝派遣侍中王谧前往桓玄军中犒劳,桓玄遂率军进入京师建康。晋安帝下诏解除戒严,并任命桓玄为总百揆(统管文武百官)、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兼徐州刺史,其原职荆州、江州刺史不变。

桓玄趁着兵威,立即着手培植势力。他把司马道子父子的扬州、徐州刺史职位拿到手以后,任命哥哥桓伟为荆州刺史,堂兄桓谦为尚书左仆射、加中军将军,任命桓谦之弟桓修为都督六州诸军事、右将军、徐州兖州刺史、假节,任命通风报信的堂兄桓石生为前将军、江州刺史,卞范之为建武将军、丹阳尹。

除了在朝廷内外大肆安置自己的亲信以外,对于朝廷的名士和改投自己的故交,桓玄也都一一加以重用。京师的各个门阀士族也都乐于看到桓玄终结司马道子父子专权的局面,恢复司马氏与各个门阀共治的状态。

史书称,桓玄刚入京的时候,斥去奸佞,提拔贤才,京师上下都十分高兴,希望他能结束隆安以来持续混乱的局面。

更多文章

  • 桓玄,一个不被士族接纳的妄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教研室标签:桓玄,士族,司马道子,刘裕,司马元显,桓温

    桓南郡被召作太子洗马,船泊获渚,王大服散后已小醉,往看桓。桓为设酒,不能冷饮,频语左右:“令温酒来!”桓乃流涕鸣咽。王便欲去,桓以手巾拖泪,因谓王曰:“犯我家讳,何预细事!”王叹曰:“灵宝故自达!"桓温少子桓南郡即桓玄,字灵宝,到二十三岁时才被朝廷征召为太子洗马一职。去京城建康奔赴任,船过江陵,停在

  • 晋愍帝司马邺:西晋虽然黑暗,但他却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司马邺,晋愍帝,晋惠帝,司马炎,司马衷,八王之乱

    (汉赵皇帝 刘聪)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成汉皇帝刘聪带兵攻入洛阳,西晋政权在这一刻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按说西晋也是泱泱大国,威武之师,当年收拾魏蜀吴的时候,也是雄兵百万,虎踞龙盘。但如今面对匈奴人建立起来的游牧民族政权,却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只能坐以待毙。原因很简单。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虽然很有能

  • 胡咧两晋(十三)司马邺被拥立为帝,为何西逃长安,而非南逃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司马邺,司马睿,晋愍帝,长安,匈奴

    永嘉之乱中前赵大将刘聪率领大军攻破洛阳城,包括晋怀帝司马炽在内的王公大臣被一网打尽,各大门阀世家和勋贵皇族纷纷出逃。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他们绝大多数人出逃的方向是南方,于是形成了大量北方人南逃江东的态势,使得西晋在中原和北方的统治名存实亡。后来这些门阀和贵族在江东拥立琅琊王司马睿为帝,留下了东晋偏安的

  • 司马懿的玄孙司马邺为什么结局会那么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司马懿,司马邺,晋愍帝,晋怀帝,丞相

    首先,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司马邺最初出继伯父秦献王司马柬为嗣,袭封秦王。永嘉二年(308年),司马邺被西晋朝廷封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三国时期,司马懿就被曹魏封为抚军将军。现在,对于司马懿的玄孙——司马邺,也担任了这一官职。永嘉五年(311年),前赵大军攻陷洛阳,俘获了晋怀

  • 西晋人物:十四岁登基,十八岁斩首,晋愍帝司马邺的悲催帝王生涯

    历史解密编辑:走走道就疯了标签:太守,刘聪,丞相,刘曜,司马邺,晋愍帝,司马睿,西晋人物

    衣赐履按:这一回,我们讲西晋末帝司马邺。公元311年,六月,汉赵帝国大军攻破洛阳,生擒晋怀帝司马炽,送往首都平阳(山西省临汾市)。八月,汉赵大军围攻长安,镇守长安的南阳王司马模献城投降。汉帝刘聪擢升始安王刘曜为车骑大将军,雍州牧,改封为中山王,镇守长安。晋朝冯翊(陕西省大荔县)太守索綝(读如嗔)与安

  • 晋怀帝司马炽:一个自闭但上进的宅男,一个大难临头的背锅侠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晋怀帝,司马炽,司马炎,司马衷,晋惠帝,分封

    司马炽一生之中最大的疑惑,就是为什么父亲司马炎要把皇位传给那个看起来并不聪明的哥哥司马衷。就凭他是嫡子?就凭他早出生几年?司马炽很不服,但也很无可奈何。没有人能左右皇帝的决定。封建帝制时代,皇帝说的话,做的决定,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旦实施,就绝无再更改的可能。司马衷的的确确是个幸运儿。他也许有一万个不

  • 晋怀帝司马炽:西晋非著名“窝囊皇帝”,为求生机不惜当众学狗叫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皇帝,刘聪,晋怀帝,司马炽,司马炎,司马衷

    他是西晋王朝开国皇帝的儿子;他是西晋王朝中最窝囊的天子。在被对手俘虏以后为求生机,不惜被当众嘲弄,甚至在众人前学狗叫。一代帝王如此窘况,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就是西汉王朝的第3位皇帝司马炽。众所周知,司马懿一生子嗣众多,前后生了25个儿子,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司马炽是这些儿子当中最小的一个。按照

  • 西晋人物 晋怀帝司马炽沦为宫廷宴会服务生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石勒,刘聪,太守,西晋,晋怀帝,司马炽,司马睿

    衣赐履按:上一回,我们讲到,晋朝太傅司马越病故,汉赵帝国镇东大将军石勒,搞了两个波次的屠杀,干掉了几十个司马家的王爷和几十位晋朝高官,歼灭晋军十余万。身在洛阳的晋怀帝司马炽,又喜又悲,喜的是,压在头上的司马越终于死了;悲的是,大晋朝的干部队伍和精锐士卒,被屠戮一空。没办法,日子还得过,朝廷班子还得建

  • 贵公子卫玠,貌美无双,27岁时却被“粉丝”给活活“看”死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嵇康,潘安,王导,晋书,世说新语,司马光,卫玠

    魏晋时期,那时的美男子属中国历朝历代之最,而卫玠就是当中那颗最闪耀的明珠。卫玠兼具才华和美貌:论及美貌,“珠玉在侧”和“冰清玉润”的两个典故讲的就是他。论及才华,他的谈吐曾令人倾倒,被评为“东晋第一名士”。然而这样的一个集才华美貌于一身的男子,最后的结局却是“看杀卫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璀璨的

  • 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卫玠有多美?一生痴情如玉人,却被媛女看丢了魂

    历史解密编辑:志英好心情标签:兰陵王,潘安,姿容,玉人,高富帅,美男

    “京城媛女无端痴,看杀玉人浑不知”。媛女,特指美女,主要是针对外貌而言,层次上要低于名媛,对气质、才情、出身没有太多要求。卫玠,美如玉人,与潘安、兰陵王、宋玉,并称“中国四大美男子”。“四大美男子”名次没有高下之分,个个都是才貌双全之辈,他们有一个共性——都是分外痴情之人,全部零绯闻。但是一生痴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