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温攻友军,晚唐时期的一场忘恩负义,揭开了朝廷布下的幕后大戏

朱温攻友军,晚唐时期的一场忘恩负义,揭开了朝廷布下的幕后大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2293 更新时间:2024/1/27 16:21:44

唐光三年,秦宗权与河南道内诸藩经过数次大战之后,非但没有击溃这些藩镇,反而被对方揍了个满头包,不得已淮蔡军只能抛下数万尸首、仓惶撤退。

回到蔡州,心有不甘的秦宗权决定,将先前派往江南的开拓军团召回来,集中力量,再来一战。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召回来的却是一个噩耗。

江南军团,竟被副帅孙儒这个家伙给黑了。孙儒杀掉秦宗权的弟弟之后自领主帅,自此不再听命于秦宗权,占了一半比例的淮蔡军就这样,瞬间脱离了秦宗权的掌控,而实力大损的蔡军自此再也没有能力主动出击,开始转入被动防御态势。

河南道内,一直压力山大的藩镇节度使们也都纷纷松了一口气,然而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战争却再度爆发。

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对先前援助自己的好哥们儿——郓州节度使朱瑄、兖州节度使朱瑾突然下手了,随之武宁军节度使时溥也卷入了这场争斗。

一时间,同室操戈,河南道内,顿时乱成了一锅粥,所有人都痛骂朱温背信弃义,忘恩负义,那么朱温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如果想要看清事件的原因,那就还得看朱温背后的老大是谁。

史书的记载,很官方

对于朱温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旧五代史》曾这样解释过,那就是朱温被封宣武军节度使之后,一直觉得自己的地盘不够大,想扩张,想跟四面的邻居干仗,但苦于大伙儿还经常帮衬自己,一直没有借口,便很苦恼。

“梁太祖皇帝到梁园,深有大志。然兵力不足,常欲外掠;又四境之难,每有郁然之状。时有荐敬秀才于门下,乃白梁祖曰:‘明公方欲图大事,辎重必为四境所侵。但令麾下将士诈为叛者而逃,即明公奏于主上,及告四邻,以自袭叛徒为名。’梁祖曰:‘天降奇人,以佐于吾。’初从其议,一出而致众十倍。”

而自己周边的这些藩镇节度使们,包括先前救援自己的郓州节度使朱瑄、兖州节度使朱瑾,他们其实也都不是什么好鸟。在领兵一起抗争黄巢、秦宗权的岁月里,大家看着上了兵强马壮的宣武军班底,很眼红,于是顺便就干了些挖墙脚、撬人小弟的事情。

这正好给了朱温口实,自此河南道内的藩镇之争,便拉开了序幕。

瑄、瑾以帝军士勇悍,私心爱之,乃密于曹、濮界上悬金帛以诱之,帝军利其货而赴者甚众,帝乃移檄以让之。朱瑄来词不逊,乃命朱珍侵曹伐濮,以惩其奸。未几,珍伐曹州,执刺史丘礼以献,遂移兵围濮。兖、郓之衅,自兹而始矣。

那么这到底是不是朱温拔刀的主要原因呢?其实要看清朱温的所作所为,我们只要把握住一点就行了,那就是朝廷怎么想。

毕竟这个时候,朱温的老大是朝廷,而朱温此时对朝廷的态度是很乖、听话,在朝廷眼里 他是一个好同志。

朱温为何会被派到宣武军?

朱温作为黄巢军降将,被朝廷指派到了宣武军,这里面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

宣武军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很尴尬,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放朱温来这里,自然不是让他来颐养天年、养尊处优的。

那是将其放到荆棘丛生之地,让他为朝廷踏出一片坦途来的。

而这片坦途具体来说就是,狙击出关后的黄巢,平灭随之而来秦宗权叛乱,同时还要将河南道这些先前背叛朝廷的狼崽子们统统干掉,重新恢复河南道秩序。

这个秩序就是,河南道必须由听朝廷话的节度使来管理。

河南道对于朝廷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中晚唐时期,关中人口基数庞大,泾渭两岸土地经千年耕耘、自然环境开始恶化,本土物产已经不能满足长安城内的日常需求。因此,中晚唐时期,唐朝的财粮钱赋已经主要仰仗东南之地,漕运日夜不停地为长安输送养分,大运河对于长安来说,绝对是输血的主动脉。

而看护这条动脉的地方,主要是河南道的那几个藩镇,徐州、汴州、泗州依临大运河,和平时期如同卫士一般,护卫朝廷粮道,而一旦这些藩镇不稳,就分分钟成为了掐断朝廷供养的恶徒。

为朝廷计,河南道必须稳,而要想稳,河南道就必须重归朝廷管辖,此时的河南道看似跟朝廷是站在一起的,立场上还算坚定,但其实细看下来,这个时期的河南道内,更像是群魔乱舞。

群魔乱舞的河南道

安史之乱后,河朔三镇成为了大唐的毒痈,时常反叛,成为了唐朝境内最不听话的三个仔。

而河南道里的藩镇们,则一直是防御河朔三镇的一线藩镇。这些藩镇节度使们大多由朝廷直接选派,或是关中氏族子弟,或是宦官派系的外放将领,这些人立场坚定,加之家族、利益都在关中,因此,打死也不愿叛乱,让朝廷很放心。

然而,黄巢起义之后,最终大乱了河南道的秩序,一些手握军权的牙将、悍卒趁乱火中取栗,不仅赶走、杀害上级节度使,还拥兵自立,趁着朝廷的势弱,要挟朝廷册封。

这里面就包含了,杀害郓帅曹全晸自立的朱瑄。

全晸为其所害。瑄据城自若。三军推为留后。

赶走兖州节度使齐克让的朱瑾。

亲迎之夜,甲士窃发,掳克让,自称留后。

杀害武宁军节度使支详的时溥。

既入,军人大呼,推溥为留后。送详于大彭馆。

这些人在黄巢军进入河南道时纷纷送款投降,待后来看到风向不对后,又赶紧见风使舵,投降朝廷。对于朝廷来说,让这些墙头草霸占着河南道大运河沿线藩镇,就如同悬在自己头顶的利刃,随时都有噬主的可能,太危险了。

怎么办?重组吧,把这些不良“资产”淘汰掉。

最终,朝廷的旨意落在了朱温的头上,对于朱温来说,其实五味杂陈。

河南道打手朱温

其实从朱温先前跟秦宗权死磕就能看出一个事实,那就是朱温的实力其实并不强,想要一挑三,有点儿难度。

但经不住朝廷给他打鸡血呀,从《旧五代史》中就能看出,自从朱温拉开了跟濮州朱瑄等人的战争之后,朝廷的动作就开始频繁了。

今天送一个纪功碑,明天来一个铁卷、德政碑,加官加爵,这荣誉让朱温想拒绝都难。

十月,僖宗命水部郎中王赞撰纪功碑以赐帝。十二月,僖宗遣使赐帝铁券,又命翰林承旨刘崇望撰德政碑以赐帝。二月丙戌,僖宗制以帝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由是诸镇之师,皆受帝之节制。

相比北面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攻击昭义军后,皇帝举兵行讨,朱温攻击河南道其他藩镇,是在朝廷明令褒奖的情况下进行的,朝廷在人力上、物资上自然也对之全力支持。

打,给我使劲打,谁都不会说你啥!

最终,在唐僖宗唐昭宗两代帝王的全力支持之下,朱温率领宣武军士,血战十载,终于平定河南道。然而当朱温成为河南道的庞然大物之时,朝廷却悲催地发现,自己当初支持的那个小弟,自己已经渐渐控制不住他了。

结语:

河南道的控制权,最终决定了大唐王朝的生死,而大唐王朝全力支持的河南争夺战,最终却以朱温变异告终,昔日的好同志,最终成为了王朝的掘墓人。

然而,如果时光再次倒流的话,恐怕大唐朝廷还是会继续选择这样做,不支持朱温,朝廷立马玩完,支持,多少能续命几年。

历史有时候,就是一个两难。

标签: 朱温节度使黄巢秦宗权

更多文章

  • 朱友恭:朱温义子,对朱温忠心耿耿,奉他之命弑君,为何还被处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朱温,朱友恭,节度使,唐昭宗,昭宗,叔琮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天祐元年(904年),朱友恭奉义父朱温之命,杀害了唐昭宗。随后朱温就以朱友恭怠慢军政为由,将其贬官处死。朱友恭是朱温义子,对他忠心耿耿,还奉他之命弑杀皇帝。那朱温为何还要除掉朱友恭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朱温义子李彦威早年经商,为

  • 历史上推翻唐朝的朱温做过哪些人神共愤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李哥妈妈标签:朱温,黄巢,曹操,平定,宦官,唐朝,李克用,张全义,五代十国

    古代帝王中,暴虐荒淫的昏君不少。然而,除了遥远得有些模糊的桀纣外,能配得上“人神共愤”这个头衔的,似乎就只有朱温一个人了。在史家笔下,毫无底线,反复无常,残暴杀戮,荒淫无道,这些词都可以同时集于朱温一身。其实···朱温这个“人神共愤”,更多是被“妖魔化”的结果。从地痞流氓到一方藩镇:反复无常的崛起之

  • 朱温征战二十年夺取唐朝政权,但其连杀二帝遭到后世指责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朱温,黄巢,唐昭宗,唐军,曹操,唐王朝

    朱温为了改变命运加入了黄巢农民起义军,又觉得黄巢没有前途改换门庭投降了大唐。在成为大唐封疆大吏后,朱温苦战二十年,几乎击败了唐末中原争霸淘汰赛的所有对手,并再一次改变命运篡唐建梁成了皇帝。朱温背叛黄巢投降唐王朝的根本原因朱温家庭出身不好,早年没了爹,到二十多岁也不过是个仗有把子力气横行乡里的混混。王

  • 唐末跟朱温、李克用并驾齐驱的枭雄,在卡通里居然是女人|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宴标签:朱温,李克用,唐昭宗,昭宗,唐僖宗,节度使

    公元618年,在历史的深海处一艘名“唐”的巨轮徐徐起航。144年后,当历时七年零两个月“安史之乱”终于平定之时,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接下来的吐蕃来犯、宦官专权、大臣党争……在风雨飘摇中大唐天子换了一茬又一茬,昔日强大的唐帝国满目疮痍,正无可奈何地一天天走向它的末日。一公元856年,就在大唐夕阳西

  • 悍将or兄弟?朱温早年创业时,曾无奈地斩杀过这么一个铁哥们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朱温,李存孝,大将,黄巢,朱珍

    在梁晋争霸之时,河东军车裂了自家的猛将李存孝,后人每每论及此事,往往叹息不已,许多人都认为李存孝的死使得河东痛失股肱,元气大伤,倘若李存孝不死,或许后来汴军在进攻河东之时,也不至于如此肆无忌惮。 其实在朱温早期创业时期,汴军也曾干过相同之事,朱温就曾亲自擒杀了自己的一个铁哥们,比起李存孝这种先锋型

  • 朱温是如何定基汴州扩充实力祸乱唐王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朱温,李克用,唐王朝,节度使,黄巢,唐军

    公元880年12月,黄巢在长安称帝,建立大齐政权。作为起义军重要将领的朱温攻克同州后负责镇守。在唐河东招讨使王重荣的引诱下,朱温投降了唐王朝,使整个战局逆转……本文给读者朋友讲讲这段历史。(一)贪图富贵,归顺唐朝廷唐僖宗逃到成都去后,利用唐朝廷原有的影响,号召天下兵马共同进攻失陷的长安。各地勤王的唐

  • 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的枭雄朱温,却被初出茅庐的后辈,一仗打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学堂标签:朱温,晋王,唐朝,李克用,李存勖,周德威,节度使,五代十国

    作为唐末农民起义军将领之一的朱温,投靠唐朝后,一步步靠着军事征伐成为天下最强的军阀势力,最终篡夺了唐朝江山,将河东军阀李克用的晋国也是压制得死死的。可是在李克用死后,年仅23岁继位为晋王的李存勖,在潞州一战直接打服了老江湖朱温,让朱温发出“生子当如李亚子”的感慨。李存勖是如何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下做到逆

  • 朱温连唐朝皇帝都敢杀,却对两个人十分敬畏,被骂也不敢还口!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朱温,张惠,唐昭宗,皇帝,唐朝,唐哀帝

    唐朝末年,朱温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朝廷。天祐元年(904年),朱温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将唐昭宗杀死,并册立唐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又称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

  • 唐朝时期的刺儿头—河朔三镇,是如何被朱温制服的?方法简单粗暴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朱温,李克用,节度使,魏博

    提起大唐王朝的衰落,很多人都会想起天宝年间那场动摇社稷的安史之乱,大唐王朝当年被这场叛乱给折腾得不轻,差点儿被搞趴下。后来拼人头、拉壮丁、求外援,经过费时费力的死磕,才最终将这场叛乱给按了下去。 但这场叛乱也给大唐留下了一个严重的后遗症,那就是安史叛军虽然名义上投降了,但残部依旧盘踞在河朔之地,

  • 梁帝朱温:以极其残暴的手段终结大唐,又拉开五代乱世的黑暗大幕

    历史解密编辑:雪滿長安道标签:朱温,昭宗,李克用,节度使,唐昭宗,黄巢

    大唐天祐四年(907)三月,洛阳城中花明柳媚、草长莺飞,而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曾经无比强盛的王朝,却在万物复苏的春季,匆匆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在完成对李唐王室的血洗和公卿重臣的残害之后,权倾朝野、只手遮天的宣武军节度使朱温,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傀儡皇帝、唐哀帝李柷的禅位,随即于开封登基称帝,建立后梁。霓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