佣人出身,杀死唐朝两任皇帝,勒死九个皇子,将三十多名朝廷大臣投入黄河,终结了延续近三百年的唐朝,他凭什么逆袭成王?
朱温早年丧父,他母亲靠给地主家打工养活家庭。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朱温却没有因家贫而异常懂事,反而游手好闲,“不事生产”。
他有时也干活,但都敷衍了事,整天靠一张嘴忽悠人,总自诩英雄豪杰,因此乡里人都很讨厌他。
为此地主好几次鞭打朱温以示惩罚,但地主母亲总是阻拦:“你小子可要善待这个朱温,别看他现在一副烂泥扶不上墙的样儿,我看他不是一般人!”
后来,朱温逆天改命的机会到了,但这个“机会”对于国家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
当时,全国多地发生饥荒,再加上宦官专政,朝堂贪污腐败成风,很多老百姓都响应黄巢起义。
朱温和他二哥也加入黄巢起义军。
不久,他二哥不幸战死,但朱温却凭借战场上的骁勇表现,屡次重创唐军,一步步升官发财,最后,竟成为黄巢的心腹之一。
乱成一锅粥的唐朝廷也知道了叛贼中有个叫朱温的人,极难对付。
882年,黄巢交给朱温一个重要任务:攻取同州。也是从这开始,黄巢将陷入万劫不复。
能征善战的朱温很快将同州拿下。但他没想到此次遇到一个强劲对手——河中节度使王重荣。
王重荣为了收复同州,联合好几个藩镇,选取几万精锐部队,鼓起破釜沉舟的气势,欲与朱温决一死战。
最后,朱温不敌。他赶紧派人请求黄巢支援,但匪夷所思的事情出现了。
黄巢的左军使孟楷,居然按住朱温的加急“邮件”不报,朱温派人送的十封信,都被瞒报。
就在穷途末路的朱温一筹莫展时,他的亲信对朱温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他投降朝廷:黄巢他们这么不讲义气,干嘛还替他卖命?
朱温想想也对,跟着谁不是跟着,我这么会打仗,如跟着朝廷还能转正,于是派人通知王重荣,决定投降。
可王重荣的手下杨复光建议:应当斩杀朱温,此人太可恨,杀了我们那么多将士。
没想到王重荣说:此人骁勇善战,杀了他怕是不祥。他没想到,留下朱温,是他这辈子做得最错的一件事。
唐僖宗听说朱温投降后,高兴的手舞足蹈,觉得上天赐予了他一员猛将,一高兴,赐朱温名“全忠”。
能得圣上赐名,朱温也高兴,心里涌动满腔报国热情,于是带着旧部队到处追杀昔日“同僚”黄巢起义军,攻无不克,这时他才32岁左右。
不久后,朱温和各路唐军围攻黄巢,把之前已占领长安的前上司黄巢打得落花流水,尔后,朱温被封为汴州节度使和宣威军节度使,这时,他离真正“高光”时刻不远了。
888年,唐昭宗继位。
900年,转折点来了。宦官刘季述等人密谋换皇帝,把唐昭宗给关了起来,宰相崔胤等人火速斩杀了刘季述,但他还想干一票大的。
他想要借助朱温,把祸害朝堂的宦官全灭了,截至903年,朱温斩杀七百多名宦官,成功将祸国殃民的毒瘤连根拔起,照理说国家从此应该欣欣向荣。
唐昭宗总是对朱温说:爱卿啊,你是我和祖宗宗庙社稷的再生父母!殊不知,皇帝感恩戴德的话说多了,让朱温的心境开始有变化。渐渐地,朱温心里有了新的打算。
904年,朱温开始动手了。为了更好地挟持天子,他想把唐昭宗转移到洛阳,但因怕群臣反对,他直接诛杀丞相和京兆尹等人。
唐昭宗这才开始看清朱温的豺狼面目。。
河东、凤翔、西川等割据力量组成联盟,讨伐朱温。朱温并不将他们放在眼里,便打算出征迎战,但他在出发前,担心昭宗会闹事,于是索性派人杀昭宗和几个妃嫔。
昭宗死前,绕着大殿柱子仓皇逃跑求饶命,朱温不为所动。
之后,朱温立年仅13岁的李柷为帝,即唐哀帝。接着,朱温做了一件更狠的事情。
他怕夜长梦多,将昭宗剩下的九个儿子全给杀了,为了将支持李唐王朝的大臣剪杀干净,又把裴枢为首的三十多名朝廷大臣一举屠杀殆尽,并将他们的尸体丢入黄河。
907年,朱温强制哀帝禅位,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梁。而唐哀帝在不久后亦被杀害。
至此,大唐盛世,完全湮灭在历史洪流里。
回望朱温的一生,他本来命如草芥,生逢乱世,凭借过人的军事天赋,一步步“逆袭”成王,终结了本荣耀至极的李唐王朝。
但他的结局有几分戏剧性,似乎是因他过于残忍而遭受到报应。
朱温称帝六年后的一天,他亲儿子朱友珪拿着剑骂他道:将这个老贼,千刀万剐。
朱温垂死病中惊坐起,绕着大殿的柱子奔跑逃命,这和被他杀死的唐昭宗死前的场景如出一辙。
最后,朱温腹部中刀,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