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夺下长安城另立杨侑为帝,得知长安失守,隋炀帝又是何反应?

李渊夺下长安城另立杨侑为帝,得知长安失守,隋炀帝又是何反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子忆青衿 访问量:4478 更新时间:2024/1/30 16:57:42

公元617年,李渊率领二十万大军长驱直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拿下了长安城,隋朝的覆灭指日可待。

在攻城之前,李渊还命令自己的士兵们,不许和城中的百姓发生冲突。

然而,手握重兵的李渊在攻下长安之后,并没有自立为帝,而是拥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皇帝。

那么,决意反隋的李渊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心里究竟在打着什么主意?

在攻打长安城之前,李渊就已经下达了一道命令:禁止士兵侵犯隋朝宗庙,杀害隋朝宗室,并且还有约法十二章。

因此,李渊的军队进入长安城之后,并没有发生什么大规模的抢劫事件,也使得老百姓们欢欣鼓舞。

而此时,长安城内的隋朝官员与兵士们也是一片混乱,至于宫中的宦官和大臣们,更是一哄而散。

如今这个时候,李渊最关心的只有一个人——“代王”杨侑。

在此之前,李渊也曾颁布过命令:不许任何人伤害“代王”杨侑。

为什么?因为李渊要利用他完成自己的计划!

此时,杨侑正住在东宫,而李渊的军队也已经冲到了东宫的殿下,准备向里面进发,此刻陪伴在杨侑身边的只剩下侍读姚思廉一人。

眼看李渊的士兵即将冲进来,姚思廉大喝一声:“唐公举义兵,匡帝室,卿等毋得无礼!”——引自《资治通鉴》

大意是指,你们唐国公都已经说了,他兴举义兵是为了匡扶帝室。既然如此,你们就不得对代王无礼。

听了姚思廉的话,士兵们全都愣在了原地,谁也不敢再向前一步。

不久,李渊亲自来到了东宫,不但对杨侑表现得非常恭敬,而且还请他迁居到大兴殿后,姚思廉这才扶着杨侑走下台阶,而李渊则站在一边毕恭毕敬地礼送代王。

作为杨侑身边的侍读,姚思廉在当时也是很有名气的,他是京兆人,自幼喜好读书,富有才华,也是一个大才子。

姚思廉以一介书生的微薄之躯保卫旧主,使得李渊非常感动,同时他还觉得此人很不简单,有勇气、有担当,因此对其很是看重,而姚思廉也最终成为了李世民秦王府里的大学士。

此时,隋朝的留守大臣卫文昇已经病故了,至于阴世师等人也被唐军全部抓获,李渊立刻下令,将他们开刀问斩。

不得不说,阴世师一帮人确实非常可恶,当初李渊在太原刚刚举兵的时候,卫文昇和阴世师得知了消息,竟然下令刨了李渊的祖坟,还毁了他的家庙,因此李渊对他们也是恨之入骨。

当然,李渊并没有斩尽杀绝,他只是杀掉了以阴世师为首的十多个人,至于其他人则全部释放,概不追究。

很明显,李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能够迅速地稳定长安城的人心,不仅要让隋朝的旧官吏们对他感恩戴德,而且还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归降自己。

也正是因为这样,长安城的秩序很快就得到了恢复。

长安城被攻克了,对于李渊来说,自然是一次辉煌的胜利,也为自己的建国奠定下一个雄厚的基础。

毕竟,“长安城”的象征意义并不是其他城市可以比拟的,包括洛阳在内。

除此以外,李渊的手上还有一颗棋子,那就是“代王”杨侑,而且他还将其拥立为新的皇帝,是为“隋恭帝”。

估计,此时李渊的心里肯定有一个学习的好榜样——曹操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挟天子以令诸侯!

个人认为,李渊多半是有这种打算的,而这也就是他攻克长安城之后,没有直接自立为帝的原因。

那么,面对长安失守,隋炀帝在干什么?他又会做出怎样的举动呢?

不得不说,隋炀帝杨广真是个一言难尽的人,此人的性格很容易走极端,在顺境面前无比慷慨激昂,可一旦遇上逆境,他又容易变得颓废保守。

换言之,隋炀帝的极端性格,就是他身上的最大弱点。

纵观当时天下,除了长安城发生激战之外,整个天下都是一片大乱,烽火遍地、举目狼烟。

但是,隋炀帝并没有想着如何去平定乱局,如何去恢复旧局面,反而采取了“鸵鸟政策”:既然已经乱了,干脆我什么也不管了,既不要长安,也不要洛阳,而是要前往江都(今扬州),在那里去过自己人生的最后阶段。

具有如此悲观的心态,从这一点上来讲,隋炀帝也真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

事实上,隋炀帝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其实都非常明显,但他的缺点最终还是压过了优点,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可以想见,隋炀帝来到江都的时候,肯定是满心怨恨,怨恨关陇集团对自己的背叛,怨恨老百姓犯上作乱,怨恨身边的臣子无能为力……

因此,对于现在的隋炀帝来说,唯一能够慰籍自己心灵的就只剩下江都了,因为江都是他当年伐陈朝时的大本营所在,他很喜欢江都的风土人情。

再加上,隋炀帝和南朝人士,以及南朝的佛教界关系很好,而自己的皇后(萧皇后)本身就是南朝人,因此他对南方也是情有独钟。

实际上,隋炀帝在来江都之前,其实早已经做好了不再回去的准备……

当时,隋炀帝带领着百官、后宫,以及十万骁果,浩浩荡荡来到了江都,到达江都之后,他就开始过上了醉生梦死的生活,将政事抛诸脑后。

众所周知,隋炀帝长得一表人才,据说有一次,他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忽然间顾影自怜,对身边的萧皇后说道:“好头颈,谁当斫之?”——引自《资治通鉴》

意思是说,如此漂亮的一个脑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谁给砍了去?

听隋炀帝如此一说,萧皇后不禁大吃一惊:“皇上,你这是怎么了,为何要说如此不吉利的话?”

隋炀帝笑了笑,接着说道:“人生不就是这样吗?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意思是说,人生就是这样,世间的苦乐贵贱都是轮着来的,想通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值得我们难过的呢!

可见,此时的隋炀帝完全是一副悲观颓废的做派,他的内心已经绝望:如今,整个国家局势早已完全失控,而自己要成为“千古一帝”的雄心壮志也随之付诸东流,至于千秋大业更是再与自己无缘,到了如此地步,也只能用醇酒和美人来麻痹自己的痛苦心灵了!

标签: 李渊杨侑代王唐朝隋炀帝长安城

更多文章

  • 李渊被逼退位,想出一计报复李世民,着实让李世民头疼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元吉,玄武门之变,李建成

    说起“盛唐”,多数人会认为李世民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其实不然,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世民的父亲,也就是被称为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开国君主,即“李渊”!李渊,出身名门望族,年幼丧父,很早就世袭了其父的爵位,即“唐国公”。要说隋朝时期,身为皇室的杨家对李家还是不错的,李家在杨家的庇护下也是高官厚禄,可以说是赚

  • 李世民当了太子有了兵权,不会再逼李渊了,为何李渊主动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李世民,李渊,李元吉,兵权,李建成

    “玄武门政变”过后的第二天,李渊便主动退位,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说起来,李渊是没有必要把皇位交给李世民的。不管怎么说,李世民敢发动政变,杀掉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但是并不敢杀他。因为李世民想要的是当太子,想要的是兵权。而在“玄武门政变”发生后,尉迟敬德就冲进宫来,以保护李渊为名,向李渊要兵权。当时李渊

  • 李世民称帝后,太上皇李渊的“尴尬”谁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李世民,李渊,太上皇,刘邦,魏征,长孙皇后

    公元626年,唐朝第一位皇帝李渊宣布退位,把皇位禅让于次子李世民。后者尊李渊为太上皇,李世民登基后,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为贞观。唐朝盛产“太上皇”,李渊则是唐朝第一位太上皇。在退位仪式上,李世民对李渊尊重有加,一幅“父慈子孝”的画面。实际上,李渊的退位,饱含无奈。一、玄武喋血:父慈子孝的背后两个月前

  • 李渊既然已经册封李建成为太子,为什么又让李世民掌握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隋炀帝,李元吉,玄武门之变

    凌云摘要:李渊起兵反隋,接着又和群雄争夺天下,在打下大唐江山的征战中,李渊明明比较看好长子李建成,却为什么让次子李世民手握重兵,结果埋下了兄弟相争,玄武门兵变的祸根。李渊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才会这么做?【公告:本号在今日头条新开关联账号“知兵堂老周”,敬请大家关注支持】李渊起兵反隋,接着又和群雄争夺天

  • 为何说李渊篡位是必然的?将他四个儿子的名字起来,你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总探长爱时尚标签:李渊,唐朝,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李渊篡位是必然的?将他四个儿子名字连起来,才知野心彰明昭著引言: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大唐创业起居注》相信很多历史迷们应该都知道,这句话所描述的便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不过,虽然建立唐朝,统一全国,但是在历史上,对于李渊的存在感却非常低,一方面针对李渊的史料没有大的亮点和吐槽点,另一方面李

  • 唐高祖李渊是哪里人?他对大唐的建立有何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唐高祖,李渊,隋炀帝,李密,独孤信,突厥

    一、出身勋贵自李渊的祖父李虎起,李氏一门就一直是西魏和北周的支柱。李虎不仅是自西魏的建国元老,更和实际建立西魏的宇文家族有共同的渊源,都出自北魏六镇中的武川镇(今内蒙武川)。北魏时期,北方六镇是抵御北方柔然的军镇,也是北魏的国家支柱,镇将和镇军在北魏有很高的地位。六镇间各不相属,可是本镇内却视如兄弟

  • 作为隋朝首都,长安城进可攻退可守,李渊父子是如何将其攻克的?

    历史解密编辑:子忆青衿标签:李渊,唐军,关中,唐朝,长安城,李世民,李建成,平阳公主,隋朝首都

    公元617年,李渊正式向下属各郡县发布文告,宣布起兵,号召各郡县听从指挥。在打破了通往长安城的最后一道防线之后,李渊父子决定直取长安。作为隋朝的京都,长安城地处关中、土地辽阔、物产丰富,有利于持久作战,可以说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虽然,此时的长安城依旧有重兵把守,但城中的百姓却早已陷入了慌乱

  • 李渊退位后有多凄惨, 就知道李世民有多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周小鸭标签:李世民,李渊,玄武门之变,武则天,李建成,皇帝

    在历代开国皇帝中,没有一位像李渊这样被无视和蔑视的了,明明是自己谋划和开启了大唐的开国基业,但到最后一切功劳都成了儿子的功绩,自己却成为了一个昏庸无能的“老色批”。能成为开国皇帝不过是生了一个好儿子,人家是虎父犬子。他是这里的犬子虎父。但事实上显然不是这么回事,李渊所有的功绩包括长子李建成的功绩都被

  • 李渊退位后生30个孩子,唐太宗头痛不已,武则天仅用一招全部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人和政通标签:李渊,隋朝,李世民,唐太宗,书法家,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七绝》曾言:“剑拔弩张势峻严,同胞反目为皇权。”盛唐初期,玄武门之变爆发,皇位易主,唐太宗开创贞观盛世。虽太宗之治繁荣无比,但高祖威胁却无处不在。纵观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史便会发现,虽皇帝掌握着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但皇室的生活却混乱无比,毕竟人人都对权力趋之若鹜,而为争夺皇权,皇室兄弟手足相残之事十

  • 李渊酒醒之后,发现自己身边睡着杨广的两位妃嫔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李渊,隋炀帝,李世民,刘文静,裴寂

    公元617年,李渊参加宴会,第二天早上酒醒后,发现身边居然睡着杨广的两位妃嫔,李渊瞬间一个头两个大,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李渊昨晚宠幸的不是别人,正是隋炀帝杨广在晋阳行宫的尹、张两位嫔妃。皇上的女人都敢碰,这李渊怕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更何况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杨坚孤独皇后的姐妹,李渊和杨广是妥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