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宪宗重用裴度消藩,李愬夜袭蔡州后,为什么出现“元和中兴”?

唐宪宗重用裴度消藩,李愬夜袭蔡州后,为什么出现“元和中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4424 更新时间:2024/1/19 5:03:46

题记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参与安史之乱的大批中层将领摇身一变成了新的节度使,大唐再也难以回到昔日的繁华,朝廷权威下降,地方藩镇势力强大。这些节度使父死子继,不服从中央委派,不仅把持军权,还把持着财权、政权,藩镇不再是边防军,而是“相望于内地”,成为时刻威胁唐朝中央政权的割据势力。代宗、德宗、顺宗先后实行过消藩,但收效甚微,宪宗继位后,毗邻长安的淮西镇已经割据50多年,宪宗决定征讨。那么,唐宪宗为什么要啃淮西吴元济这块难啃的骨头呢?李愬是如何实施夜袭蔡州的?之后又产生哪些连锁反应?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唐宪宗

淮西吴元济反叛,裴度建议唐宪宗征讨

唐代后期,国家一直陷于藩镇反叛的动乱中。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后,他的儿子吴元济掌握了军权,发兵反叛。朝臣大多数主张安抚,任命吴元济接任淮西节度使。

但裴度认为,淮西是朝廷的心腹之患,应该讨伐,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裴度的这一主张引起了割据势力的恐慌。他们暗中派人刺杀主张讨伐的大臣。在上朝的路上,大臣武元衡被刺客杀死,裴度也受了重伤。这一举动使大臣们非常害怕,他们纷纷请求唐宪宗罢兵,裴度却说:“如果不除掉淮西这个心腹大患,以后各个藩镇将会陆续作乱,天下就永远没有太平的日子了。因此,为了朝廷的安危,这个钉子一定要拔掉。”

裴度剧照

裴度的坚定态度得到了一些大臣的支持,宪宗同意裴度的主张,立即任命他为宰相,让他掌管讨伐的事宜。

经过连年的征战,战事不利,兵饷运输也成了问题。这时,朝廷的一些大臣又纷纷主张罢兵。

宪宗皇帝问裴度:“你怎么看?”裴度说:“我们应该坚持到底,不然就会功亏一篑。吴元济现在处境困难,必败无疑。我们屡屡讨贼失利,不是因为敌人强大,而是因为诸将不能齐心合力。”

“那该怎么办?”宪宗问。

“臣准备亲自上前线,誓与吴元济决一死战!”裴度坚定地说。

“好!”宪宗大声说,“朕决不言和。”

出征的那天,宪宗亲自相送。到了通化门,皇帝解下自己腰间的“通天御带”,赐给裴度,以示勉励。裴度流着眼泪拜别皇帝:“陛下,剿灭叛贼之日,正是臣回朝之时。如果不消灭叛贼,臣誓不回朝!”

于是裴度亲赴前线,取消了宦官监军制度,授予将领们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自主指挥权,仅这一条就大大调动了将领们的积极性。将士们都奋勇争先,接连取得了好几场胜利。

李愬夜袭淮西叛军老巢蔡州

前锋李愬英勇善战,裴度很倚重他。

李愬

公元817年,李愬任唐、随、邓三州节度使后,裴度和李朔秘密制订了奇袭吴元济老巢蔡州的战略方案。

一个风雪之夜,李愬亲率人马,急行军来到了吴元济的重要营寨张家村。

大雪漫天,严寒袭人,当地的守军毫无防备,都在围着火炉烤火,李愬的人马轻而易举地占据了这个营寨。

他又率领身强体壮的士兵连夜出发,在大雪中行军七十多里,偷袭吴元济的老巢蔡州城。

李朔夜袭淮西叛军老巢蔡州

官军悄悄爬上城墙,杀死守城的士兵,然后打开大门,又用同样的方法进入里城。李朔率人来到了吴元济的住处。

其实,蔡州自李希烈反唐以来(书法家颜真卿劝阻,被李希烈杀害),经过吴少诚、吴少阳到吴元济,大唐的官兵没光顾这里至少30多年了,因此,这里根本毫无防备。

此时,吴元济正在酬睡,被李朔活捉,只好接受失败的命运,被押送长安斩首。

裴度助力宪宗消藩,功高不居

安史之乱后,虽然老的“安史派”被消灭,但唐肃宗为了迅速结束叛乱,任命了一些新的节度使平叛,甚至让“安史派”部将出任新的节度使。

唐宪宗继位后,擒贼先擒王,拿淮西节度使抓了典型。

裴度当即来到蔡州城,废除了吴元济的苛政,宣布只杀少数带头叛乱的,其余人一概不问。蔡州士兵有的被招降,有不愿当兵的,就准许他们回家为农。于是,蔡州的局面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这个决定性的胜利震惊了朝野。

淮西被平定后,其他地方的割据者,很多都自动归附了朝廷。

裴度乘着胜利的余威,搂草打兔子,把这些年经常在洛阳、长安搞刺杀的李师道送上了道,收复淄青十二州,基本上平息了藩镇之乱。

大臣们纷纷赞美他,说他兴唐有功,功在社稷。裴度却从不居功,他说,仗是将士们打的,我何功之有?一次他对同事说:“我这个人升到现在的位置,有很多侥幸。比我有才干的人很多,我只是机会好些罢了。”

结语

小编以为,平叛蔡州叛乱首功应该记在唐宪宗身上,我们从李隆基掰着手指数,唐玄宗的节度使制度,直接引发安史之乱;唐肃宗在主持收复失地过程中,不顾部下的“先攻打叛军老巢范阳,再收复两京”的建议,而求短平快,又“培育”了新的节度使。唐玄宗、唐肃宗父子犯的错,只能由代宗、德宗、顺宗、宪宗买单。虽然,代宗、德宗、顺宗都有过消藩的尝试,都先后失败。唐宪宗君臣团结一心,授予“金腰带”,给予裴度最大的支持;裴度负责战略部署,李愬等一线指挥员放手去干,终于拿下蔡州城。此后,河北老牌的割据势力纷纷承认大唐的领导,宪宗在形式上终于完成了安史之乱后的大统一,实现了“元和中兴”,宪宗本人也成了大唐“中兴之主”。

更多文章

  • 帝国宰相遇刺身亡,唐宪宗下令严查,凶手到底有没有抓到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唐宪宗,宰相,裴度,节度使,武元衡

    元和十年六月三日(815年),黎明时分,大唐的都城长安还比较安静。宰相武元衡已经从静安坊的大宅子出来,在几个随从的拥卫下,骑马赶往大明宫。没办法,虽然宰相是百官之长,也要上班打卡,起床不能比别人晚了。武元衡一行刚出静安坊东门,听见路边有人压低了声音说话:“灭掉蜡烛!”一个骑马在前的护卫喝问道:“什么

  •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复兴,唐宪宗元和初期宦官势力的反击

    历史解密编辑:泡椒小白兔标签:唐宪宗,安史之乱,宦官,唐王朝,后唐,唐玄宗

    大唐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璀璨的王朝,曾开创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空前繁荣,但是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一片混乱,继位的皇帝都致力于唐王朝的复兴。唐宪宗继位后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元和初年宦官势力猖獗对此进行了反击。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影响唐高宗李治中后期身体衰弱,无力处

  • 唐宪宗有何作为,担得起大唐的中兴之主的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宪宗,宰相,裴度,节度使,李德裕,德宗

    唐宪宗李纯,大历十三年(778)二月十四日出生,贞元四年(788年),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他是唐朝第十二个皇帝,在位十五年。唐宪宗勤勉于政事,善于虚心纳谏,积极进取,改善吏治。此外,他重用了一大批能干的文臣武将,君臣同心同德,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就,重振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 唐宪宗暴毙之谜:一代英主是死于丹药中毒,还是政治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刘亦丝萌宠标签:宦官,皇帝,唐朝,唐宪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郭贵妃,官宦世家

    820年农历正月,新年伊始,唐朝的面貌焕然一新。唐朝在唐宪宗的治理下,渐次平定西川、夏绥、镇海、淮西、淄青等谋求割据自立的藩镇,结束了安史之乱后藩镇飞扬跋扈、无视朝廷的局面,重建了朝廷的权威和天子的威望。这是军事方面的成就,而在政治方面,唐宪宗通过让宦官领导禁军振兴了皇权,通过让宰相发挥职能改进了政

  • 唐宪宗国师,章敬怀晖禅师,祖籍考

    历史解密编辑:圭海四记标签:禅师,国师,万历,禅宗,贾岛,唐朝,唐宪宗,章敬怀晖

    唐章敬怀晖禅师,闽漳僧之祖也,然其籍贯几何,却似载非载,和而不同。△真寂寺@今日海沧最早关于怀晖禅师的详细记载,来自唐宪宗朝宰相权徳舆为其所作的《故章敬寺百岩大师碑》,文中称禅宗长老百岩大师“讳怀晖,姓谢氏,东晋流寓,今为泉州人”,短短数语,便将怀晖禅师前世今生简要概括。到了宋代初期,赞宁在其所著《

  • 唐朝“藩镇割据”:唐宪宗时代中央与藩镇势力的生死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宪宗,节度使,裴度,宰相,唐朝,李塑

    公元817年冬的一个夜晚,天降暴雪,一支军队悄无声息的行进在雪夜中。大风撕裂了旌旗,不时有士兵因寒冷倒地而死。雪越下越大,到了城墙脚下,他们搭云梯,一个个黑影登上云梯越上城墙,把倦宿在敌楼里的哨兵一人一刀解决,然后顺楼梯进入城中。整个过程,宛如无声电影,只有画面没有一点声音。这是李愬雪夜袭蔡州的一个

  • 古代志怪故事——唐宪宗与张惟、玄解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唐宪宗,玄解,班固,皇帝

    唐宪宗喜好神仙不死之术,元和五年,内给事张惟则从新罗国回来以后奏报说,在渡海的时候,船临时停泊在一个海岛补充给养,他忽然听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好象岛上住有人家,他就乘着月光到岛上去散步。大约走一二里,就见花草树木,楼台殿阁,银门金户,一片辉煌。里面有几个公子,戴着花边大帽子,身上穿着紫色艳丽的衣服,吟

  • 淮西之乱:三易战将都没扭转战局,李愬只4步,帮唐宪宗奠定胜局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李塑,官军,李愬,唐朝,唐宪宗,节度使,王承宗,淮西之乱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元和十年(815年)九月,讨伐淮西的战争已进行了近一年,可是战场形势仍未发生根本变化。宪宗所倚重的严绶自二月慈丘兵败以后,坐拥襄、邓、唐、随、均、房、郢、复八州之众,闭垒自守,八个月中无尺寸之功。五月

  • 唐宪宗李忱:装疯卖傻真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李忱,皇帝,唐朝,唐宪宗,唐武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官宦世家

    作者:不贰过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唐宪宗李纯,有一日见到了郭贵妃身边的一个婢女,觉得长得不错,所以春风一度后,宫女成功怀上皇子,这就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李忱。如果唐宪宗缺儿子,可能会高兴,可是唐宪宗不缺儿子,并且还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女人生下的孩子,唐宪宗也就不怎么上心。李忱的出身不好,仅凭母亲教导,所以

  • 刘辟之乱:他要三川节度使,唐宪宗为何不给,要派无名小将平叛?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三川,韦皋,剑南,西川,唐朝,唐宪宗,节度使,刘辟之乱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永贞元年(805年)八月九日,28岁的李纯在多种政治力量的支持下登上了皇位。1、“包袱”的化解正当宪宗为即位以后头绪繁多的政事所困扰之际,八月十七日,有使者自西川来,称西川节度使、南康忠武王韦皋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