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宪宗李纯:前期一顿操作让大唐重归统一,最后却被宦官杀死

唐宪宗李纯:前期一顿操作让大唐重归统一,最后却被宦官杀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看点啥 访问量:1266 更新时间:2024/1/21 22:59:42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后期难得的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李纯在位的一段时间,唐朝的形势终于有了一些好的改观,尤其是在藩镇割据上,经过了安史之乱之后,第一次恢复了大一统的局面,因此李纯也被成为“中兴之主”。他在位时候的年号是叫元和,所以这段时间,也被叫做“元和中兴”。

宪宗李纯前期是一个英明果断、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6岁就遭遇了德宗时期的“泾师之变”,侥幸和祖父德宗李适还有父亲顺宗李诵一起逃出长安。泾师之变发生得特别突然,当时的皇室子弟还有很多人没来得及逃出来,全死在了攻进长安的乱军刀下。回到长安时,长安城也已经被毁得面目全非。这件事给年仅6岁的李纯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也让他从小就明白了战乱带来的这些糟糕的结果。

在李纯年少的时候,他就非常仰慕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还有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也立志希望能将大唐中兴,开创一代盛世。所以,他一继位就决定要先解决大唐当时最大的问题,藩镇割据。

其实,李纯的祖父德宗李适,还有父亲顺宗李诵都试图解决过藩镇割据的问题,但最后都没有得到解决,或者不了了之。而李纯上位以后,在藩镇割据的问题上摆出了非常决绝的态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定要将削藩进行到底。

宪宗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提拔人才。他选拔了非常多的贤臣,比如杜黄裳武元衡等,都是元和时期非常著名的宰相。更难得的是,宪宗用人不疑,提拔他们就对他们非常信任,而且广开言路,让他们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李纯经常在早朝之后,把大臣和宰相召集到延英殿让他们提出更深的见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延英议政”。

延英殿是唐朝中后期,大臣和皇帝讨论政事的场所。如果在朝会上还有事情没有讲清楚,皇帝就会召集大臣来延英殿,延英殿不像朝会大殿那样严肃,大臣们也更容易各抒己见。

李纯培养了自己的政治班底后,就开始着手削藩。

因为李纯善于用人,而且所任用的人,除了一次任用了宦官之外,其他削藩统帅都非常有能力,再加上李纯削藩的信念十分坚定,所以削藩还算是所向披靡。

但李纯打了胜仗,并不能使藩镇的节度使诚服,他们担心自己最终会被消灭,于是就采用了一些很极端的手段。比如刺杀。在最重要的一次淮西叛乱的平叛中,宰相武元衡担任统帅。,藩镇割据的节度使们为了能继续割据一方,互相勾结,共同反抗朝廷的平叛军,而且还重金贿赂朝中的一些贪官,和他们里应外合。

在这样的情况下,武元衡也依旧迎难而上,打破敌军。叛军眼看打不过,派人来求和,被宪宗果断拒绝。割据头目之一的李师道就直接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武元衡刚出府门就被刺杀,头也被刺客砍下带走了。同时另一位宰相裴度也遭遇刺杀,索性没有被刺到要害,躲过了一劫。

逆贼敢堂而皇之地在长安大街上当街杀人,还是朝廷宰相,简直是太嚣张了。这件事也让宪宗非常震惊和气愤,为了保护大臣们的生命安全,宪宗将保卫皇家的骑士调给了宰相,而且还许可官员的家兵可以跟随保护,出入皇宫也可以随身携带兵刃自卫。并且还以重金和五品官职的条件,悬赏凶手。并下令,如果有人敢窝藏凶手,满门抄斩。

而在武元衡死后,宰相裴度接任了武元衡未能完成的平叛事业,大军讨伐割据的藩镇。裴度采用了手下李愬(sù)的建议,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奇袭割据头目吴元济的老巢蔡州。“李愬雪夜奇袭蔡州”也被列为中国军事史上著名的出奇制胜成功案例之一。割据头目吴元济被俘,在长安公开斩首,淮西叛乱被平定。和吴元济联手的李师道也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地步,很快被消灭了。

宪宗坚定的削藩决心和铁腕的削藩手段,终于让宪宗用了四年的时间平定 了淮西叛乱。也是从淮西叛乱平定开始,其他节度使也见情形不好,纷纷上书归顺。唐王朝终于又恢复了统一。

宪宗虽然只用了4年就平定了淮西叛乱,但藩镇割据却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例如李师道割据的藩镇,就有五十多年之久,中间跨越了几代皇帝。

而在平定叛乱后,宪宗还减免了被叛军侵扰的当地百姓的赋税,尤其是淮西附近被劫掠比较严重的州县,连第二年的夏税也得到了免除。让战乱中的百姓得到时间喘息。

削藩过程中,宪宗一直坚持任用贤臣良将,政治也十分清明,大唐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而削藩的成功,也让宪宗的“元和之治”到达了顶峰,成就了唐后期著名的“元和中兴”。

但令人惋惜的是,宪宗的英明并没有在建功立业后持续下去。宪宗李纯以为自己已经成就了一番伟业,就飘飘然得意了起来,甚至变得骄奢放纵。

宪宗是唐朝皇帝中,对佛教最尊崇的人。武则天虽然也宣扬佛教,但她更多的是利用佛教来为自己的称帝提供合理性。而宪宗则就是狂热的佛教徒了。

在陕西的扶风县有一座法门寺,最早是被称为阿育王寺。法门寺在佛寺中非常有名,最重要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里面供奉了佛祖释迦牟尼的佛骨舍利。

在唐朝的时候,礼佛的最高的一个级别就是迎佛骨。法门寺有规定,供奉佛骨的舍利塔30年才能开一次,而宪宗削藩成功后刚刚好就赶上了。宪宗用了一年的时间精心准备这个迎佛骨的仪式。甚至在迎接的当天,派军队拿着香烛这些去郊外迎接。这场面还真是有点无法想象。

皇帝重视,也让长安的百姓陷入了迎佛骨的狂热中,大家都要向佛骨施舍。而这时候出来斥责这一行为的,就是刑部侍郎韩愈

大家有没有听过韩愈这个人物呢?这里我们要先重点来介绍一下韩愈。

韩愈是唐代非常著名的文学家,而且还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这个大家一定要记住。什么是唐宋八大家呢?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朝和宋朝最著名的八个散文家。唐朝占了2个,分别是韩愈和柳宗元。宋朝占了6个,分别是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刚正不阿的韩愈,在面对宪宗痴迷于佛骨,给百姓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这件事上,他不怕触怒君主,严厉地指出了这件事情的危害性,还写了著名的《论佛骨》一文,建议宪宗不可相信这种虚无的东西,为了不让佛骨扰乱人心,建议销毁佛骨。韩愈的话自然触怒了宪宗,差点被处死。索性宰相力保韩愈,才没有丢了性命。

礼佛并没有给宪宗带来好运,同时还因服食金丹,身体越来越糟糕,脾气不好,总是打骂赐死宫人。原本宪宗是被宦官推上位的,他对宦官非常信任,但晚年之后性情大变,一个被宪宗虐待的宦官忍受不了宪宗的打骂,杀死了宪宗。

宪宗李纯在位15年,43岁去世。在位期间,他重新统一了大唐的疆土,实现了“中兴之治”,令衰退的大唐出现了短暂的生机。但在晚年的时候,宪宗变得昏聩,想要求仙长生,最后自己信任的宦官手里。元和中兴也只能是大唐的回光返照,改变不了衰败的走势。宪宗死后,藩镇再次割据,一直到唐灭亡也没能再统一。而皇帝的废立,也彻底操控在了宦官手中。

标签: 唐宪宗李纯宦官宰相

更多文章

  • 唐宪宗重用裴度消藩,李愬夜袭蔡州后,为什么出现“元和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裴度,蔡州,李塑,李愬,唐朝,唐宪宗,节度使,军事制度,五代十国

    题记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参与安史之乱的大批中层将领摇身一变成了新的节度使,大唐再也难以回到昔日的繁华,朝廷权威下降,地方藩镇势力强大。这些节度使父死子继,不服从中央委派,不仅把持军权,还把持着财权、政权,藩镇不再是边防军,而是“相望于内地”,成为时刻威胁唐朝中央政权的割据势力。代宗、德宗、顺宗先后实行

  • 帝国宰相遇刺身亡,唐宪宗下令严查,凶手到底有没有抓到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唐宪宗,宰相,裴度,节度使,武元衡

    元和十年六月三日(815年),黎明时分,大唐的都城长安还比较安静。宰相武元衡已经从静安坊的大宅子出来,在几个随从的拥卫下,骑马赶往大明宫。没办法,虽然宰相是百官之长,也要上班打卡,起床不能比别人晚了。武元衡一行刚出静安坊东门,听见路边有人压低了声音说话:“灭掉蜡烛!”一个骑马在前的护卫喝问道:“什么

  •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复兴,唐宪宗元和初期宦官势力的反击

    历史解密编辑:泡椒小白兔标签:唐宪宗,安史之乱,宦官,唐王朝,后唐,唐玄宗

    大唐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璀璨的王朝,曾开创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空前繁荣,但是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一片混乱,继位的皇帝都致力于唐王朝的复兴。唐宪宗继位后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元和初年宦官势力猖獗对此进行了反击。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影响唐高宗李治中后期身体衰弱,无力处

  • 唐宪宗有何作为,担得起大唐的中兴之主的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宪宗,宰相,裴度,节度使,李德裕,德宗

    唐宪宗李纯,大历十三年(778)二月十四日出生,贞元四年(788年),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他是唐朝第十二个皇帝,在位十五年。唐宪宗勤勉于政事,善于虚心纳谏,积极进取,改善吏治。此外,他重用了一大批能干的文臣武将,君臣同心同德,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就,重振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 唐宪宗暴毙之谜:一代英主是死于丹药中毒,还是政治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刘亦丝萌宠标签:宦官,皇帝,唐朝,唐宪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郭贵妃,官宦世家

    820年农历正月,新年伊始,唐朝的面貌焕然一新。唐朝在唐宪宗的治理下,渐次平定西川、夏绥、镇海、淮西、淄青等谋求割据自立的藩镇,结束了安史之乱后藩镇飞扬跋扈、无视朝廷的局面,重建了朝廷的权威和天子的威望。这是军事方面的成就,而在政治方面,唐宪宗通过让宦官领导禁军振兴了皇权,通过让宰相发挥职能改进了政

  • 唐宪宗国师,章敬怀晖禅师,祖籍考

    历史解密编辑:圭海四记标签:禅师,国师,万历,禅宗,贾岛,唐朝,唐宪宗,章敬怀晖

    唐章敬怀晖禅师,闽漳僧之祖也,然其籍贯几何,却似载非载,和而不同。△真寂寺@今日海沧最早关于怀晖禅师的详细记载,来自唐宪宗朝宰相权徳舆为其所作的《故章敬寺百岩大师碑》,文中称禅宗长老百岩大师“讳怀晖,姓谢氏,东晋流寓,今为泉州人”,短短数语,便将怀晖禅师前世今生简要概括。到了宋代初期,赞宁在其所著《

  • 唐朝“藩镇割据”:唐宪宗时代中央与藩镇势力的生死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宪宗,节度使,裴度,宰相,唐朝,李塑

    公元817年冬的一个夜晚,天降暴雪,一支军队悄无声息的行进在雪夜中。大风撕裂了旌旗,不时有士兵因寒冷倒地而死。雪越下越大,到了城墙脚下,他们搭云梯,一个个黑影登上云梯越上城墙,把倦宿在敌楼里的哨兵一人一刀解决,然后顺楼梯进入城中。整个过程,宛如无声电影,只有画面没有一点声音。这是李愬雪夜袭蔡州的一个

  • 古代志怪故事——唐宪宗与张惟、玄解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唐宪宗,玄解,班固,皇帝

    唐宪宗喜好神仙不死之术,元和五年,内给事张惟则从新罗国回来以后奏报说,在渡海的时候,船临时停泊在一个海岛补充给养,他忽然听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好象岛上住有人家,他就乘着月光到岛上去散步。大约走一二里,就见花草树木,楼台殿阁,银门金户,一片辉煌。里面有几个公子,戴着花边大帽子,身上穿着紫色艳丽的衣服,吟

  • 淮西之乱:三易战将都没扭转战局,李愬只4步,帮唐宪宗奠定胜局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李塑,官军,李愬,唐朝,唐宪宗,节度使,王承宗,淮西之乱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元和十年(815年)九月,讨伐淮西的战争已进行了近一年,可是战场形势仍未发生根本变化。宪宗所倚重的严绶自二月慈丘兵败以后,坐拥襄、邓、唐、随、均、房、郢、复八州之众,闭垒自守,八个月中无尺寸之功。五月

  • 唐宪宗李忱:装疯卖傻真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李忱,皇帝,唐朝,唐宪宗,唐武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官宦世家

    作者:不贰过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唐宪宗李纯,有一日见到了郭贵妃身边的一个婢女,觉得长得不错,所以春风一度后,宫女成功怀上皇子,这就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李忱。如果唐宪宗缺儿子,可能会高兴,可是唐宪宗不缺儿子,并且还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女人生下的孩子,唐宪宗也就不怎么上心。李忱的出身不好,仅凭母亲教导,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