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宪宗李纯,前期嗷嗷能干,后期特别拉胯,一个反常的大唐帝王

唐宪宗李纯,前期嗷嗷能干,后期特别拉胯,一个反常的大唐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毛迪说教育 访问量:1211 更新时间:2024/1/20 0:17:07

(“永贞革新”)

贞元二十一年三月,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失败了。

这场由唐顺宗李诵主导的变法运动旨在维护统一,加强集权,顺便收拾一下一直不服朝廷管的藩镇武装和宦官势力。

但藩镇作乱和宦官专权有一段时间了,它们像恶整顽疾一样生长在唐帝国庞大的躯体上,也绝对不是李诵一朝一夕之间能改变的。

这个曾经无比璀璨的中央集权帝国在安史之乱的打击下已经变得风雨飘摇。

而“永贞革新”,只不过一场徒劳无功的理想主义者的冒险。

藩镇势力还好,毕竟这帮将领常年在外,他们对朝堂上发生的改变并不敏锐,也并不能撼动他们的军事力量。但李诵想要从宦官手里拿回权力的行为却彻底激怒了宦官集团。

玩归玩,闹归闹,想要权力那不行。

宦官朋友们认为,当皇帝就老老实实当皇帝,每天泡在大明宫的蜜糖瓦罐里享福快乐就完事儿了,你要什么权力?

皇帝当然很委屈,因为帝国的权力本来就是自己的,只不过是历代皇帝的松懈才让宦官有了可乘之机。

皇帝和宦官之间由此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有朋友可能会问,宦官,就是太监。太监,就是阉人。

这群封建时代的特殊产物归根结底不过是伺候主子的下人,居然敢在皇帝面前这么嚣张?

没办法,因为长安城的禁军绝大部分都掌握在宦官手里。

枪杆子里出政权。

谁有枪杆子谁好使。

而当李诵表示要彻底铲除这些作威作福的宦官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另立新君。

嚣张,真是太嚣张了。

不仅嚣张,简直是贻笑大方,闻所未闻。

以宦官俱文珍为首的势力在皇帝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立唐顺宗李诵的儿子广陵王李纯为太子,不久,俱文珍以顺宗的名义下诏退位,传皇位给李纯。

唐顺宗李诵很懵逼,自己“被禅位”了。

但他没有任何办法,他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武装力量来收拾宦官,而朝堂上的这帮大臣们对于宦官弄权,随意废立皇帝的行为已经麻木了。

多年战乱的唐帝国已经摧毁了这些文臣武将的心智,他们不关心帝国外部环境的变化,他们也不担心君主的安危和生死,他们要么浑浑噩噩,似生如死,要么干脆像躯壳一样活着。

李通彻底凉了。

他曾经当了二十五年的太子,厚积薄发,在成为皇帝后想要再造大唐帝国的辉煌,但仅仅过了186天,就被宦官朋友们赶下了台。

在此之后,他又郁郁寡欢地做了五个月的太上皇,然后悄然离世。

唐宪宗李纯 画像)

唐宪宗李纯也很懵逼,自己一夜之间就成了皇帝。

他想过一万种成为皇帝的方式,或顺位继承,或谋反夺权,或大臣拥戴,但他绝没想到过,自己是被一群宦官拥立为皇帝的。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完了,宦官弄权,唐宪宗肯定是个实打实的傀儡皇帝。

其实不然,大环境下,虽然是宦官掌握了绝对权力,但一个皇帝是不是傀儡皇帝并不全都取决于大环境,还要看这个皇帝有没有魄力。

有些朝代,乱臣贼子,诡谲朝堂,乱糟糟一团,那都是因为身为统治者的皇帝没有作为,没有魄力。

羸弱的帝王才会让朝堂政治不可控制。

而强大的帝王,诸如雍正、永乐、太宗治下的国家,当臣子的只能老老实实的当臣子,根本没有他们发挥的余地。

天家的威仪不可冒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皇帝本该就是那个说一不二的人。

相比来说,李纯的几位前辈们,譬如肃、代、德、顺四宗基本都是温和派,他们很难做到身体力行的和宦官集团抗争到底,但李纯的确是个暴脾气的人。

别看我是你们拥立的皇帝,但是你们休想掌控我。

匹夫之怒,尚且血溅五步。何况天子之怒呢?

李纯本着“谁惹我我干谁”的态度,在执政前期还是拥有相当一部分主权的。

他不仅对宦官集团充满敌意,对远在天边的藩镇势力也很有意见。

通过翻阅唐朝史料,我们可以发现,唐宪宗李纯还真没人们印象中说的那么平庸无能。

他是个彻彻底底的狠人。

在人事结构上,他先后任用杜黄裳、裴度、李绛为丞相,打破官场结构,大唐政坛风气焕然一新。

军事上,拳打四川、镇海、淮西、淄青四镇节度使,并招降了河北三镇。

反正说白了一句话,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历史上一提到中晚唐,就是藩镇作乱。

其实上中晚唐的藩镇基本上都被李纯给打服了。

他们绝大部分都很老实,只有像河朔三镇那样的刺头儿一直不服朝廷管理。

而真正意义上的藩镇作乱,要等到很久之后的黄巢之乱后才普遍出现。

如果李纯一直按照这种状态治理大唐,那么他必然会成为一代明君。

至少能给中晚唐的皇帝队伍们加上点鼓励分。

但李哥稍微有点成绩,就开始骄傲自满。

其实这也不怪他。

(内忧外患的中晚唐时期)

因为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境地下,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勉朝政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铺天盖地的奏折看完一封又来一封,永无止境的国家琐事处理完一件又来一件,李纯很快感到了疲惫。

他终于明白历代先皇为什么宁愿藩镇作乱,宦官专权也不愿意自己把统治权抓在自己的手里。

因为当一个一言九鼎,什么都自己说了算的皇帝实在是太累了。

明君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如果只是皇帝累了,想要休息一下,那也无可厚非。

因为皇帝也是人,皇帝也需要休息。

但很显然,李纯并不是单纯地想要休息。

他想退休。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想要脱离繁冗疲劳高强度工作的李纯,把权力再次下放到了宦官的手里。

一个曾经对宦官弄权咬牙切齿的人最后居然再次开始信任宦官。

(唐朝宦官 剧照)

这是李纯个人行为上的失败,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

他把一直侍候自己的宦官吐突承璀任命为左右神策将军,不仅将长安城的禁军悉数交给宦官,还把地方上很多武装部队的管理权都分给了宦官朋友们。

我们实在不能知道李纯究竟是怎么想的。

他明明是最清楚不过宦官掌权对唐帝国的危害的,但他还是这么做了。

大臣们对皇帝的所作所为也有疑惑,他们提醒皇帝,不能养虎为患,要防止宦官势力再次扩大。

李纯不以为然,他对臣下说,在他眼里,宦官只不过是自己养的一条狗而已,不管给他们多大的权力,自己想要除掉他们,就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

的确,忠诚的狗永远不会对主人暴露出它的獠牙。

但李纯并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是皇帝,可以控制宦官集团,让他们老老实实的替自己打工,可当自己归去,新的皇帝驾临大唐,这些宦官还会听话吗?

臣子可以一直更换,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宦官却不会。

他们从始至终都是生长在唐帝国的毒瘤,是唐王朝挥之不去的阴霾。

李纯不明白这个道理,因为他早已经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消磨掉了自己作为帝王所有的热情。

他变了。

(古代炼丹的场景)

他开始退居二线,求仙问道,甚至想要追求长生不老。

但这个从秦始皇就开始追求的终极奥义,不过是黄粱一梦。

没有人能长生,真正长生的,只有时间。

而历史就是时间的化身。

何况作为帝王,如果为君不仁,长生又有何用?

李纯开始大把吃“仙丹”。

所谓仙丹,其实就是朱砂、丹红、符石等各种重金属掺和到一起的有害物。

放到今天,普通人吃一粒上吐下泻,何况体质更差的古代人呢?

李纯不管那个,早上醒了来一粒,午休时间来一粒,晚上睡前来一粒。

他贯彻了“一粒提神醒脑、两粒永不疲劳、三粒长生不老”的中心思想,猛吃“仙丹”,结果身体越来越差, 每况愈下。

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唐宪宗李纯暴毙于大明宫中,死因不明。

但我们可以料想到,皇帝的死和服用丹药一定脱不了关系。

作为帝王,唐宪宗李纯有过励精图治,文治武功的时刻,也有过碌碌无为的生涯。

而我个人对他个人的评价, 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可惜。

因为在他执政初期,他真的很有力挽狂澜,将大唐帝国一路向下的颓势改变的机会和能力。

但在最为关键的时候,李纯没有坚持下来。

也许这并不怪李纯。

因为他从来也没想过当皇帝,他一生的传奇,都是因缘际会,阴差阳错。

也许他只想当一个普通人。

他想长生,他想休息,他想以自己的方式生活。

这都没有错。

错就错在那个时代。

转瞬即逝的盛唐不会给它之后的每一任主人任何机会。

甚至很多时候,一个王朝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写好了结局,就已经注定。

大臣也好,武将也罢,宦官也好,皇帝也罢。

他们都自以为自己才是那个时代的主角,以为自己并不平庸。

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并不平庸,恰恰证明了这个时代的平庸。

标签: 唐宪宗李纯宦官唐顺宗皇帝

更多文章

  • 汉成帝娶了表姑许氏,唐宪宗娶了表姑郭氏

    历史解密编辑:北海茫月标签:许氏,刘骜,郭氏,唐朝,唐宪宗,汉元帝,许平君,汉成帝,孝成皇帝,懿安皇后,懿安皇太后,孝成许皇后

    清朝和辽朝都经常有表姑、表姨嫁给表侄当后妃的事,其实汉人的王朝一样有,只是不多而已。西汉有一个很出名的皇帝刘骜(汉成帝),他跟名女人赵飞燕、赵合德的恋爱故事远近闻名,汉成帝的第一个皇后许氏就是他的表姑。汉成帝是汉元帝刘奭的儿子,汉元帝刘奭的生母是汉宣帝刘询的原配皇后许平君,汉成帝刘骜的皇后许氏就是许

  • 为什么一代明主唐宪宗,一定要弄死和他志向相同的能臣柳宗元?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宰相,诗人,宋朝,唐宪宗,柳宗元,王叔文,唐德宗,唐顺宗,散文家

    从一桩大案讲起在武则天一朝的一天夜里,一个叫赵师韫的大官在驿馆被人杀害了,杀他的人叫徐元庆。他俩有啥过节呢?在多年以前,赵师韫还在地方做县令的时候,下令把徐元庆的父亲给杀了。这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于是蓄谋已久的徐元庆,就在驿馆给他做掉,然后投案自首了。但是这可把当时的官员难坏了。为啥因为一个杀人犯

  • 唐宪宗时期,为何会出现“钱重货轻”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宪宗,皇帝,宦官,王朝,统治者,唐朝

    说起经济,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通货膨胀,对于经济来说,通货膨胀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它会导致钱和废纸无异。但是,还有一种现象也对经济的伤害非常大。就是通货紧缩,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钱重货轻”。想想看你工作了整整一天,最后却只拿了一块钱,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前者,让人恨不得人把钱当厕纸,后者,让人恨不得把钱

  • 唐宪宗削藩成果观察:何以导致河北再度陷入动荡?

    历史解密编辑:寻根拜祖标签:魏博,田弘,唐朝,唐宪宗,节度使,唐穆宗,田承嗣,河北省

    大唐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唐宪宗李纯带着几分遗憾离开了人世,他这辈子心心念念的削藩之战并不完美,因为幽州还未被平定。不过以我个人浅见,唐宪宗能搞定了“五大天王”中的魏博、淮西、淄青、成德四镇,已经算是相当成功的了。这五大藩镇割据六十年,期间他们搞了个“四国相王”、“五国联盟”,逼得唐德宗两度流

  • 唐宪宗孝明皇后:从宫婢逆袭成太后,与昔日上司平起平坐

    历史解密编辑:飞雪的涟漪标签:唐宪宗,李忱,皇后,唐武宗,郑氏

    唐朝中期,自唐宪宗就开启了不册立皇后之风。但我们会发现,史料上记载,唐宪宗的后妃中,还是有两位有皇后的封号,一位是咱们之前聊到过的懿安皇后郭氏,另一位就是今天要跟大家聊到的孝明皇后郑氏。因罪入宫一朝获宠关于郑氏的家世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仅记载她是润州丹杨县人。在她入宫之前,有过一次嫁人的记录,也正是因

  • 名妓杜秋娘如何成为唐宪宗宠妃,她晚年为何被逐出宫门,冻死湖畔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宰相,诗人,唐朝,杜秋娘,唐宪宗,唐穆宗,李德裕,唐敬宗,小说家,官宦世家

    在唐朝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诗人,她写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词。“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 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诗的意思是人世间的富贵如浮云一般的虚幻,做人应该爱惜少年的时光,应该珍惜自己的眼前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写下这首诗的作者姓杜,名秋娘,她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杜秋娘

  • 唐宪宗李纯削弱藩镇势力,实现了“元和中兴”,后追求长生不老

    历史解密编辑:墨落寻烟标签:唐宪宗,李纯,唐王朝,节度使,宦官,唐德宗,元和中兴,唐朝

    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整个国家经历了巨大的打击,各个战区的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唐德宗李适即位以后,想要进行改变这种现状,大力削弱藩镇的力量,没想到却爆发了“泾原兵变”。自此以后,唐王朝对于藩镇的力量彻底失去了控制,本来还只是“河朔四镇”实行“世袭制度”,到后来直接演变为不论大小藩镇

  • 唐宪宗时期的“元和中兴”,为何成为了唐王朝的一次回光返照?

    历史解密编辑:虾仁不眨眼标签:唐宪宗,唐王朝,中兴,安史之乱,德宗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国祚达289年之久,而除却一百多年的初唐、盛唐外。“安史之乱”后的140年时间,被后世学者统称为中晚唐时期。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每个皇帝都要面对前任皇帝手中的烂摊子。作为唐德宗之后的皇帝,唐宪宗李纯所接手的则是德宗时期遗留下的乱局。在德宗一朝,藩镇之祸极其严重,以至于最终演变成“奉

  • 唐顺宗实行永贞革新七个月便退位,不久驾崩,但唐宪宗继续其事业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唐顺宗,唐宪宗,唐德宗,宦官,永贞,李诵

    唐顺宗李诵应该是唐朝最惨的一个皇帝了,他小心翼翼做了26年的太子, 好不容易继位之后,却只在皇帝位子上坐了七个月,就被宦官逼成了太上皇,他所有的努力化为泡影。但即便是太上皇也并没有做久,只五个月甚至是更短的时间后就驾崩了,令人扼腕。而关于他的驾崩,究竟是病崩的还是被害的,也是莫衷一是,只能等着更多的

  • 唐宪宗李纯:前期一顿操作让大唐重归统一,最后却被宦官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唐宪宗,李纯,宦官,宰相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后期难得的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李纯在位的一段时间,唐朝的形势终于有了一些好的改观,尤其是在藩镇割据上,经过了安史之乱之后,第一次恢复了大一统的局面,因此李纯也被成为“中兴之主”。他在位时候的年号是叫元和,所以这段时间,也被叫做“元和中兴”。宪宗李纯前期是一个英明果断、励精图治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