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经济,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通货膨胀,对于经济来说,通货膨胀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它会导致钱和废纸无异。但是,还有一种现象也对经济的伤害非常大。
就是通货紧缩,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钱重货轻”。想想看你工作了整整一天,最后却只拿了一块钱,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前者,让人恨不得人把钱当厕纸,后者,让人恨不得把钱当黄金。
虽然说这个词语是在宋朝的时候才出现的,但是,在宋朝之前,其实也出现过这种情况。“钱重货轻”最为严重的时期,就是唐宪宗时期。
在唐宪宗时期,为何会有这么严重的“钱重货轻”的情况呢?
前期出色,后期昏庸的君主
唐宪宗的爹,是一个挺出色的君主,可惜自己没啥城府,把改革的欲望表现得太明显,最后被宦官给拉下了马。
既然有前车之鉴,这群宦官在找继任者的时候当然就更加小心,一点都不想重蹈覆辙。所以,唐宪宗前期只能装疯卖傻,然后宦官一看,行吧,你最傻,那就你了。
但是唐宪宗一继位,立马表现得就不一样了。他前期做得非常不错,这下,宦官们傻眼了,被这小子骗了,他们后悔不迭。
既然唐宪宗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那么有些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就是“钱重货轻”的问题。
那么,钱重货轻的原因是啥呢?首先,要买的东西太多,其实我们现在人也是一样的。一个月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花着花着,手里面就没有钱了。
第二点,就是那群藩镇太厉害讨厌了,我们知道,大臣一旦权力过大,就开始搞事了。比如说汉文帝时期的淮南王刘长,因为有了自己造钱的能力,所以势力极度膨胀,压根就不买皇帝的账。现在,这些节度使也不买皇帝的账了。
悲催的唐宪宗
唐宪宗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是很悲催的人,他们天天都要担心这些宦官把自己给处理了,你不改革的话,整个王朝乱七八糟的,还怎么过得下去。
所以,这父子两个人,每天都在纠结当中度过,不改革吧,感觉对不起祖宗,改革吧,天天要担心被这群人干掉,不知道唐宪宗父子两人有没有怨恨那个突然不好好干活的唐玄宗,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明明一开始干得很不错嘛,怎么后面就成了那副样子。
后来,唐宪宗在努力没能挽救唐朝之后,也做出了
摆烂的决定,所以,后期的唐宪宗,就没有前期那么出色了。
政府的一些不当行为
除了要买的东西太多,大臣权力太大,不给面子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政府自己做出了一些不当行为。那就是政府突然抽风,不答应用其他的东西做税收了,非要用铜圈,这本来铜就不够,这么一通搞,直接让通货紧缩加剧了。
这就是政府不当行为导致的后果,其实每一次经济上的乱七八糟,基本上都有政府乱搞一气的责任在里面,有的是政府官员过于贪婪,有的是政府罔顾经济规律,反正都没干什么好事。
钱重货轻的解决办法
在古代,金属一直是主要的流通货币,而金属都是有总量限制的,开采一点就少一点。所以,如果以金属作为唯一的货币体系,那么到了后期肯定就会出现铜不够用的情况。
要解决这种情况,首先是要有一个相对健康的政治环境,就是大臣要对皇帝有最基本的敬畏,不能不理皇帝,这样才能保证所有地方的铜矿都是皇帝的。
第二就是需要寻找一个替代品,就是一些比较轻便,比较好获得的东西。中国的货币体系,从远古时期就一直在发展。中国的统治者和人民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交换物。有了合适的交换物以后,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一开始,中国是以物易物,只要买卖双方认可,就可以达成交易。但是那样的话,交易的范围非常窄,交易的人也很少。毕竟,这种交易谈成,是要看运气的。只有在双方都恰好需要对方的物品的时候,交易才能达成。
由于这个限制,以物易物很快就被人们抛弃了,人们开始寻找替代品,一开始的替代品很杂,并没有对交易起到什么作用。后来,人们决定用贵金属来充当替代品。
但是,这种做法并没有解除钱币的地域限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战国时期的各个国家的钱币都并不相同。
后来,中国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钱币也终于变得统一,但是,对于钱币赋予什么样的价值,以及它的价值是否能和市场相匹配,依然是统治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出现“钱重货轻”或者“货重钱轻”的现象。但是,贵金属包括铜的储量有限,所以,人们依然在不断寻找替代品。
直到纸币出现,这种寻找替代品的活动才终于告一段落。纸币的主要好处在于,它轻便,易携带。而且,纸币的制作材料相对而言,也要好获得得多。
但是,唐宪宗时期是没有纸币的,所以在面对给金属货币赋值的事情的时候,很多人都显得畏首畏尾。
唐宪宗时期,也没有类似桑弘羊这样的经济学家,所以,摸索出经济规律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再加上政治环境不稳。唐朝统治者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王朝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依然要打肿脸充胖子,三番因素加在一起,导致唐宪宗时期的经济环境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所以,现代的货币体制都是双轨制,一方面,国家用纸质的人民币来作为流通货币,另一方面,贵金属作为消耗品,具有换取相当多的纸质货币的能力,是绝对的硬通货。
这种双轨制度,一方面保证了国家力量可以在市场混乱的时候随时介入,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货币印刷总量的方式,来控制进入市场的货币量。
另外,黄金作为备用交易品,可以保证在国家遇到乱世的时候,依然有相当的购买力,维持经济的稳定。
但是,即便有了这些防范措施,在近现代也依然出现过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事情。所以说,有的时候,政府不给力,怎么样都没用。
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防止“钱重货轻”的办法,那就是,寻找一个更容易得到的替代品,把这个替代品和贵金属一样,提升到交换物的位置。另外,政府也要保持最起码的清醒,不能拖后腿,实行完全错误的政策。
经济,是一件很玄妙的事情,现在有很多经济学家,都无法完全参透其中的奥秘。但是,经济和国力一定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强大的国家经济一定很不错。
这个道理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通用的。在盛唐时期,唐朝的国力非常强大,一呼百应,根本就不需要担心经济的问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幅景象到了唐宪宗时期已经再也看不见了。统治者开始担心王朝的存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