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宪宗时期的“元和中兴”,为何成为了唐王朝的一次回光返照?

唐宪宗时期的“元和中兴”,为何成为了唐王朝的一次回光返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虾仁不眨眼 访问量:3830 更新时间:2024/1/21 21:17:43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国祚达289年之久,而除却一百多年的初唐、盛唐外。“安史之乱”后的140年时间,被后世学者统称为中晚唐时期。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每个皇帝都要面对前任皇帝手中的烂摊子。作为唐德宗之后的皇帝,唐宪宗李纯所接手的则是德宗时期遗留下的乱局。在德宗一朝,藩镇之祸极其严重,以至于最终演变成“奉天之难”。

但是到了德宗的孙子唐宪宗一朝,这样的局面则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这是因为新继位的唐宪宗,接过了先辈削藩的衣钵。在其治内,展开了大力度的削藩。尤其是对淮西藩镇持续两年多的用兵举动,更是成为了唐王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因为,唐宪宗平定淮西叛乱后,曾经割据五十年之久的“河朔三镇”纷纷上表归附唐王朝。这使得唐王朝得以重现一统的局面,因此,后世多称唐宪宗一朝为“元和中兴”。但历史上的“元和中兴”终是唐朝中晚期的昙花一起,而这次中兴也成为了唐王朝的一次回光返照。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上的“元和中兴”,在后世史学界有着很高的赞誉,同时这个中兴的开拓者宪宗李纯,也因为这次中兴,而得到了史书极高的赞誉。可我们从大的视角来看这个“元和中兴”的话,便会发现,在唐宪宗死后不久,藩镇旋即又脱离了唐朝的控制。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死后不久,卢龙、魏博、成德三镇便接连发生叛乱,再一次脱离唐王朝的控制。

由此可见,“元和中兴”并没有彻底的解决藩镇问题。这也是为何宪宗死后,不出一年的时间,藩镇便复叛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河朔三镇”选择归附唐王朝,很大程度上,是慑于唐王朝兵威的一个结果。唐宪宗在位的时候,藩镇势力尚且能够受到压制。而在唐宪宗死后,藩镇势力则又迅速死灰复燃。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便会发现,“元和中兴”的大背景下,唐朝同藩镇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同时,所以说“元和中兴”是唐王朝的一次回光返照。则在于“元和中兴”之后,唐王朝逐渐默认藩镇的存在。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于,唐朝在这之后,已经完全没有力量,在进行大力度的削藩。因此,后世史学界也往往称“元和中兴”后,到唐王朝彻底灭亡这段时期为晚唐。

当然,藩镇问题只是一方面而已。“元和中兴”相较于此前贞观、天宝年间的盛世景象,实际上有着很大的差距。在经历了德宗时期的战乱,以及宪宗一朝的连年用兵之后。唐朝百姓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而唐朝所以能够勉力维持,则完全是因为依靠于江淮地区的赋税。“元和中兴”虽然使得唐朝得以恢复一统的局面,但是国力民生,在这段历史时期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与发展。

其次,“元和中兴”的出现,并没有彻底的逆转唐朝日益衰败的大趋势。而在“元和中兴”之后,虽然也有皇帝力图振作,但终没能扭转唐王朝日益衰败的趋势。在黄巢起义后,随着各地节度使的裂土封王,唐朝皇帝则完全成为了“周天子”一般的存在。

唐朝历史上的“元和中兴”,可以说是中晚唐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虽然,唐宪宗力求振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宪宗本人并没有彻底的解决藩镇问题。而“安史之乱”后的颓势,也并没有因为“元和中兴”的出现,得到彻底的扭转。以至于,“元和中兴”最终成为了唐王朝一个短暂停靠的驿站,同时也成为了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一次回光返照。

更多文章

  • 唐顺宗实行永贞革新七个月便退位,不久驾崩,但唐宪宗继续其事业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唐顺宗,唐宪宗,唐德宗,宦官,永贞,李诵

    唐顺宗李诵应该是唐朝最惨的一个皇帝了,他小心翼翼做了26年的太子, 好不容易继位之后,却只在皇帝位子上坐了七个月,就被宦官逼成了太上皇,他所有的努力化为泡影。但即便是太上皇也并没有做久,只五个月甚至是更短的时间后就驾崩了,令人扼腕。而关于他的驾崩,究竟是病崩的还是被害的,也是莫衷一是,只能等着更多的

  • 唐宪宗李纯:前期一顿操作让大唐重归统一,最后却被宦官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唐宪宗,李纯,宦官,宰相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后期难得的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李纯在位的一段时间,唐朝的形势终于有了一些好的改观,尤其是在藩镇割据上,经过了安史之乱之后,第一次恢复了大一统的局面,因此李纯也被成为“中兴之主”。他在位时候的年号是叫元和,所以这段时间,也被叫做“元和中兴”。宪宗李纯前期是一个英明果断、励精图治的好皇帝

  • 唐宪宗重用裴度消藩,李愬夜袭蔡州后,为什么出现“元和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裴度,蔡州,李塑,李愬,唐朝,唐宪宗,节度使,军事制度,五代十国

    题记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参与安史之乱的大批中层将领摇身一变成了新的节度使,大唐再也难以回到昔日的繁华,朝廷权威下降,地方藩镇势力强大。这些节度使父死子继,不服从中央委派,不仅把持军权,还把持着财权、政权,藩镇不再是边防军,而是“相望于内地”,成为时刻威胁唐朝中央政权的割据势力。代宗、德宗、顺宗先后实行

  • 帝国宰相遇刺身亡,唐宪宗下令严查,凶手到底有没有抓到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唐宪宗,宰相,裴度,节度使,武元衡

    元和十年六月三日(815年),黎明时分,大唐的都城长安还比较安静。宰相武元衡已经从静安坊的大宅子出来,在几个随从的拥卫下,骑马赶往大明宫。没办法,虽然宰相是百官之长,也要上班打卡,起床不能比别人晚了。武元衡一行刚出静安坊东门,听见路边有人压低了声音说话:“灭掉蜡烛!”一个骑马在前的护卫喝问道:“什么

  •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复兴,唐宪宗元和初期宦官势力的反击

    历史解密编辑:泡椒小白兔标签:唐宪宗,安史之乱,宦官,唐王朝,后唐,唐玄宗

    大唐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璀璨的王朝,曾开创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空前繁荣,但是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一片混乱,继位的皇帝都致力于唐王朝的复兴。唐宪宗继位后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元和初年宦官势力猖獗对此进行了反击。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影响唐高宗李治中后期身体衰弱,无力处

  • 唐宪宗有何作为,担得起大唐的中兴之主的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宪宗,宰相,裴度,节度使,李德裕,德宗

    唐宪宗李纯,大历十三年(778)二月十四日出生,贞元四年(788年),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他是唐朝第十二个皇帝,在位十五年。唐宪宗勤勉于政事,善于虚心纳谏,积极进取,改善吏治。此外,他重用了一大批能干的文臣武将,君臣同心同德,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就,重振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 唐宪宗暴毙之谜:一代英主是死于丹药中毒,还是政治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刘亦丝萌宠标签:宦官,皇帝,唐朝,唐宪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郭贵妃,官宦世家

    820年农历正月,新年伊始,唐朝的面貌焕然一新。唐朝在唐宪宗的治理下,渐次平定西川、夏绥、镇海、淮西、淄青等谋求割据自立的藩镇,结束了安史之乱后藩镇飞扬跋扈、无视朝廷的局面,重建了朝廷的权威和天子的威望。这是军事方面的成就,而在政治方面,唐宪宗通过让宦官领导禁军振兴了皇权,通过让宰相发挥职能改进了政

  • 唐宪宗国师,章敬怀晖禅师,祖籍考

    历史解密编辑:圭海四记标签:禅师,国师,万历,禅宗,贾岛,唐朝,唐宪宗,章敬怀晖

    唐章敬怀晖禅师,闽漳僧之祖也,然其籍贯几何,却似载非载,和而不同。△真寂寺@今日海沧最早关于怀晖禅师的详细记载,来自唐宪宗朝宰相权徳舆为其所作的《故章敬寺百岩大师碑》,文中称禅宗长老百岩大师“讳怀晖,姓谢氏,东晋流寓,今为泉州人”,短短数语,便将怀晖禅师前世今生简要概括。到了宋代初期,赞宁在其所著《

  • 唐朝“藩镇割据”:唐宪宗时代中央与藩镇势力的生死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宪宗,节度使,裴度,宰相,唐朝,李塑

    公元817年冬的一个夜晚,天降暴雪,一支军队悄无声息的行进在雪夜中。大风撕裂了旌旗,不时有士兵因寒冷倒地而死。雪越下越大,到了城墙脚下,他们搭云梯,一个个黑影登上云梯越上城墙,把倦宿在敌楼里的哨兵一人一刀解决,然后顺楼梯进入城中。整个过程,宛如无声电影,只有画面没有一点声音。这是李愬雪夜袭蔡州的一个

  • 古代志怪故事——唐宪宗与张惟、玄解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唐宪宗,玄解,班固,皇帝

    唐宪宗喜好神仙不死之术,元和五年,内给事张惟则从新罗国回来以后奏报说,在渡海的时候,船临时停泊在一个海岛补充给养,他忽然听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好象岛上住有人家,他就乘着月光到岛上去散步。大约走一二里,就见花草树木,楼台殿阁,银门金户,一片辉煌。里面有几个公子,戴着花边大帽子,身上穿着紫色艳丽的衣服,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