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后梁名臣敬翔,如何辅佐朱温建立大业,又为何晚年不幸

后梁名臣敬翔,如何辅佐朱温建立大业,又为何晚年不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糖不天呀 访问量:1282 更新时间:2023/12/18 7:40:58

朱温曾这样评价敬翔:"天降奇人,以佐于我!"

敬翔,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大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虽然出生乱世,但他从小喜爱读书,才思敏捷,文采突出,人们都把他看作是少年英才。他曾经进入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是没有考中,等到黄巢带领军队攻入长安之后,他便逃往了汴州。

后来他的才华被朱温所发掘之后,便一直跟随在朱温身边长达三十余年。这朱温无疑是一个小人,但是对于敬翔的建议却言听计从,敬翔本人也始终尽心尽力地报答他,每次在他谋大事的时候都会给他建议。等到朱温登基为帝之后,敬翔也被任命为知枢密院事,后来又升任为光禄大夫,在朝中的地位极高。等到朱温病重之际,便召敬翔来到床榻前听从遗嘱,让他辅佐新一代帝王,奈何新任皇帝并不看重他,始终不得重用。

根据历史记载,敬翔从小便喜爱读书,对于文章的写作更是颇为擅长。他才思敏捷,总是能够举一反三,因此大家都觉得他是神童。成年之后,他曾经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却不幸考试落第。

到黄巢起义爆发之后,他十分惊恐,而这时的朱温刚刚镇守在大梁,身边有位叫王发的小官员,而他恰好是敬翔的同乡,敬翔便前往依附于他。虽然如此,但此人从来没有向朱温推荐过敬翔,于是他只好凭借着替人家写书信,勉强维持生计。

也是因为他常常用简短的名言代替深奥的道理,因而在军中传颂开来着,朱温本来就没读过书,就格外喜欢浅显明白的话,在偶然听到敬翔的文辞之后便十分喜爱,就让他的同乡引荐。在经过简短的交流之后,朱温很是赞赏敬翔的才华,便让他跟随在身边担任文官。当时朱温正与蔡州地区的贼人展开激烈的斗争,城门外经常传来士兵的呐喊声,朱温每在军帐中商量军机大事总是会让敬翔在旁边参与,甚至还感叹认识他的时间太晚。

可以这样说,在朱温篡夺唐朝建立后梁的整个过程中敬翔所付出的功劳可谓是第一人。在朱温登基为帝之后,敬翔也得到了应有的奖励,成为了从宣武军掌书记。开平三年,朱温因为邠州、岐下多次受到其他割据势力的侵扰,于是便派将领前往讨伐。朱温害怕这个事情不能成功,因此急忙设宴询问敬翔的建议。在回答时敬翔详细的分析了当地城墙的坚固与否,粮食的多少以及士兵的训练情况,就像平常也知道一样,旁人都很惊讶,只有朱温十分的赞叹他。果不其然,在经过他的分析之后,朱温进行查漏补缺,最终获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

等到朱友贞即位后,那些奸臣都处于朝中要职,而敬翔却因为是朱温时期的老臣始终不得皇帝的重用。等到刘丢失河朔,安彦之丧失杨刘,敬翔上书皇帝说:"现在国家每年都要派领军队出征,但是国土面积却在不断的衰减,不仅是因为将领的问题,就连朝廷的安排也颇为不得当,您处在深宫之中,与您谋划大事的都是旁边的人,哪里能够正确的判断外面的形势呢?在先皇还在世的时候他还要带领军队御驾亲征,尚且不能对敌人肆意妄为,现在情绪已经如此紧急,请求陛下让我到边疆为你效力。"奈何皇帝虽然知道敬翔一片诚恳之心,但因为旁边小人的谗言始终不听从敬翔的建议。等到晋国军队长驱而来时,皇帝才紧急召见敬翔,希望让他不要怨恨,并询问他如何是好。但这个时候已经无力改变,敬翔只好回到家中,最终自杀而亡。

薛居正曾言:"敬翔、李振,始辅霸图,终成帝业。及国之亡也,一则殒命以明节,一则视息以偷生,以此较之,翔为优矣。"

敬翔确实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自从他辅佐在朱温身旁之后,便一直为朱温建立大业出谋划策,实在是王佐之才。从跟随朱温到朱温谋划称帝,在这三十多年期间里,敬翔总是能够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得到朱温的完全信任,这也实在不容易。自古以来,君王都有疑心,而朱温也不成例外,但每当朱温有忌惮之心时,敬翔就会立即查之,然后改变自己的行为,打消朱温的念头。就是凭借着这样的大智慧,敬翔才能够多年立足于朝堂而不败。

参考资料

《旧五代史·列传八》

《新五代史·梁臣传第九》

标签: 朱温敬翔黄巢黄巢起义李振晋国

更多文章

  • 耶律德光的皇位和江山来得真容易!铸的钱也成后世珍品

    历史解密编辑:冷暖自趣标签:皇位,皇帝,通宝,石敬瑭,阿保机,耶律倍,耶律德光

    80年代末,在辽宁朝阳(朝阳距离曾经的辽中京很近),在一家废品收购站的角落,一个装满出土铜钱的麻袋被遗忘多年。“会同通宝”,震惊钱币圈。图源华夏古泉由于沉积时间太久,这个麻袋里的铜钱已经无法考证具体出土地和重量,但可以确认就在朝阳地区,可以说会同通宝的发现证明辽太宗耶律德光在“会同”年间开铸了年号钱

  • 大话杨门(番外九)火山王杨衮并非杨家将祖先,而是耶律德光手下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王杨,杨业,郭威,杨门,杨衮,杨家将,契丹人,后周世宗,耶律德光,宋太祖赵匡胤

    杨家将的故事本来是宋元时期的民间传说,至明朝开始被当时的小说家汇集成册,于是在民间百姓中广为流传。由于中国古代识字率不高的社会状况,评书、戏剧等民间艺人成为了古代民间故事流传的重要渠道。杨家将的小说通过这些民间艺人的改编和传播,最终在清朝的特殊社会环境下达到巅峰状态。在当时的评书界有"金呼家,银杨家

  • 辽太宗耶律德光:光哥的人生事迹,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历史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德光,石敬瑭,后唐,阿保机,辽太宗,李从珂

    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这一年,按干支纪年法,是壬戌年。对大唐来说,这并非是一个很好的时节。军阀混战,各地节度使做强做大,皇帝在遥远的长安城里,正襟危坐,但已然成了摆设。朱温、李克用、杨行密、钱镠、王建,这些在后来的五代十国里割据一方的军阀们早已登上了历史舞台。今天你给我一套旋风腿,明天我给你一套

  • 浅析残唐(廿九)耶律德光得到幽云十六州,使契丹文明跨越式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沙陀,契丹人,阿保机,李克用,石敬瑭,耶律德光

    五代时候中原处于藩镇混战,各方藩镇争权夺利,抢夺地盘,打得热火朝天。而此时一股强大的少数民族势力在北方崛起,这就是威胁中原两百余年的契丹民族。他们在领袖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开始变革,通过战争将八部合为一部,并学习汉文化,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然后他们开始觊觎中原富庶之地,派军队南下打草谷,频繁入侵中原,成

  • 辽太宗耶律德光“三失三得”游牧民族的出路,须由草原走向汉化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辽朝,契丹,辽太宗,阿保机,游牧民族,耶律德光

    辽太宗·耶律德光是辽朝第二位国君,同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一样,是契丹乃至整个游牧民族历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之主。如果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重用汉臣韩延徽提出的“胡汉分治”策略,凿开辽朝与华夏文明的“柏林墙”,那么辽太宗·耶律德光的伐晋之战中,总结出的为政“三失三得”,则是为找到游牧民族繁荣强盛找到出

  • 历史上唯一被做成一道菜的皇帝,耶律德光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耶律德光,德光,皇帝,阿保机,石敬瑭,述律平

    耶律德光(902年-94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947年2月,耶律德光将国号由“大契丹国”改为“大辽”,成为辽朝首位皇帝,史称辽太宗。作为游牧民族,从小就在马背上征战,耶律德光自幼随父南征北战。在跟随父亲阿保机参与的一系列战争中,南征幽州,西征吐谷浑、回鹘,表现出杰出的统率能力,为契丹国的建立

  • 一代雄主耶律德光,两度灭亡中原强大王朝,为何死后被制成木乃伊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耶律德光,德光,阿保机,石敬瑭,后唐,耶律倍

    “木乃伊”多用来形容死后不腐化的尸体。而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皇帝,他死后被人为地做成了木乃伊,而这却不是他被后人所熟知的最重要的事,他就是被尊为辽太宗的耶律德光。说起耶律荣光,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或许是他的干儿子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在中国五代时期,石敬瑭为了得到辽国的支持,竟主动认耶律德光为父,还

  • “腌肉”皇帝耶律德光

    历史解密编辑:甜腻小猫迷PLUS标签:皇帝,后唐,阿保机,石敬瑭,耶律德光

    辽国是大宋开国之后维持非常久的一个梦魇。本篇文章就讲讲辽国的前传,一个虎头蛇尾,贪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872年,一个将来聪慧过人,英勇无畏的豪杰在北方的一片草原中出生了,不过他并不是这篇文章的主角。他叫做耶律阿保机,一个雄才大略的人,他想要成功,首先得统一部落,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成功了!接着要统一整

  • 浅析残唐(增七)杜重威为耶律德光灭晋带路,为何刘知远将其赦免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唐朝,杜重威,刘知远,石敬瑭,节度使,契丹人,耶律德光,五代十国

    残唐五代十国是古代有名的乱世,也是短命王朝频繁更迭的时期之一。在短短的百余年时间内,中原王朝经了五次政权更迭,陷入了藩镇割据的战乱之中,整个北方大地被打得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同时北方的契丹人利用中原的混乱期迅速崛起,并频繁南下入侵,成为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胁。尤其是在辽太宗耶律德光即位后,更是加大了入侵

  • 浅析残唐(增九)速律平阻止耶律德光南下中原,为何他仍执意南侵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德光,阿保机,耶律倍,契丹,耶律

    自从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开始,这个草原民族便成为中原的最大威胁。尤其是他一统中原北方边境的少数民族后,频频南下入侵,给中原王朝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等到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即位之后,契丹南下越发频繁,耶律德光甚至诞生了入主中原的野心。为了这个野心,他利用后唐内乱从石敬瑭手中得到了幽云十六州,占据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