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昭宗用此人为相,败光了大唐最后的家底,李克用早就说过不可用

唐昭宗用此人为相,败光了大唐最后的家底,李克用早就说过不可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农民小阿蟹 访问量:671 更新时间:2023/12/23 3:56:30

公元888年,唐僖宗终于走完了自己窝囊的一生,他的弟弟寿王李杰登基,是为唐昭宗。22岁的唐昭宗英姿勃发,继位之初,礼贤下士,亲君子,远小人。百废待兴,大唐仿佛有力挽狂澜之相。唐昭宗继位后,选用张浚为宰相。

张浚,河间人,年轻时放荡不羁爱自由,特别喜欢说大话。在唐僖宗时已为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宦官将领杨复恭当权时罢免了他,张浚记恨在心,唐昭宗即位又重新用他为宰相。

唐昭宗继位时,大唐的天下乱做一锅粥,是名副其实的“一把烂牌”

平定了黄巢起义后,天下并没有太平,反而更乱了,黄巢几乎摧毁了大唐的根基。汴州的宣武节度使朱温和蔡州的秦宗权连年征战,公元889年,朱温终于击破秦宗权,占领蔡州,收编了蔡州人马,实力得到空前增强,唐昭宗晋封其为东平郡王。

唐末藩镇林立状况

淮南的高骈(pián)轻信巫术,重用方士吕用之,装神弄鬼,导致手下大将毕师铎叛乱,高氏全家被杀。朱温乘机又占有了淮南。朱温野心渐起,东击徐州的时傅,攻伐不断,徐州兵骁勇,双方互有胜负。

面对天下纷繁复杂的局面,唐昭宗勤勉有加,想恢复大唐昔日的荣光。此时,如果有贤臣相佐,也许有机会能恢复朝廷的权威,但唐末每次到关键时候,上天都会开一个大大的玩笑。

为什么说唐昭宗尚有希望恢复大唐荣耀呢?一是他继位之初,尚有力量组织中央军,曾经组织了一支十万人的中央军。二是地方藩镇此时尚在各自混战,朱温四面强敌环伺,李克用对大唐态度暧昧,并无灭唐之心,如果战略得当,组织中央军已自保,修养生息,拉拢地方藩镇以互相牵制,限制朱温做大,不要轻易分封节度使,能否翻盘尚未可知,但延续十几年不亡国还是有希望的。

唐昭宗任张浚为宰相,认为张浚是王佐之才

张浚常和唐昭宗讨论天下大势,见解独到、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对各藩镇和中央的分析很对唐昭宗的胃口,他的一些思路和唐昭宗也是不谋而合,唐昭宗曾经问张浚:如今天下纷争不断,最紧迫要解决的事是什么呢? 张浚说:目前急需要解决的是募兵,增强军队的实力,这样才能有实力威服天下。

唐昭宗历史图

公元890年,在张浚的建议下,唐昭宗在长安一带募兵,招兵十万人组成了中央军,中央建立起了一支武装力量,这形成了大唐最后的资本。

《资治通鉴》:上从容与浚论古今治乱,浚曰:“陛下英睿如此,而中外制于强臣,此臣日夜所痛心疾首也。”上问以当今所急,对曰:“莫若强兵以服天下。”上于是广募兵于京师,至十万人。

张浚对唐昭宗登基之初的天下形势的分析还是相对透彻的,内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林立,而这其中最紧急的事肯定是军队的控制权,一能自保,二能对抗藩镇,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也确实招募到了军队,组织了一支十万人的中央军。

朱温和张浚各自打着小算盘,格局有限,为一己私欲强行讨伐李克用

李克用在平定黄巢时,曾与张浚并肩作战,听说唐昭宗重用张浚,感叹到:“张浚徒有虚名,并无真才实学,喜欢夸夸奇谈,用此人恐怕会天下大乱。”

朱温也知道了唐昭宗重用张浚为宰相,迅速和张浚取得联系,同时联合云州防御使赫连铎和卢龙节度使李匡威,上表朝廷,要求朝廷讨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

李克用,河东节度使,天下第一强藩,兵强马壮,和朱温素有旧仇,平定黄巢时曾率“鸦子军”入关,战功赫赫,对大唐有再造之恩,这以上的哪一条,即使唐昭宗想恢复中央权威,也不能从李克用开始动手,而且与李克用有仇的朱温提出征伐的意见,明眼人一看就是借刀杀人。

李克用

被称为“王佐之才”的宰相张浚看不出来吗?他不是看不出来,志大才疏的他“自作聪明”,认为一可以借助朱温打压李克用,进而警示其他藩镇,二可以借机排挤杨复恭。强行征讨李克用这个决定败光了大唐最后的家底:

一是张浚致朝廷利益于不顾,他想倚重朱温的势力,在朝廷削弱杨复恭的力量,在藩镇打击李克用的势力,胳膊肘子往外拐,不顾其他朝臣反对,坚持讨伐李克用,他对朱温的认识过于幼稚,朱温是另一个更危险的藩镇势力。二是张浚盲目自大,自认为中央军足以讨平李克用,还亲自挂帅,他义正言辞的说:“当年先帝被迫离开长安,正是李克用发兵的原因,他和河中的藩镇互相勾结,现在朱温等藩镇为国着想,要求讨伐,并且愿意出兵配合,正是我们荡平李克用的好机会,不出几个月,一定可以平定他”。

张浚说的正是公元884年,因当时的大太监田令孜克扣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的盐税,王重荣联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发兵十五万,讨伐依附于田令孜和朱温的邠(bin)宁节度使朱玫。逼近长安,田令孜挟唐僖宗出逃凤翔,踏上了流亡之路。

张浚说的义正辞严,另一个宰相孔纬也是随身附和,这个提议一出,群臣几乎都反对,杨复恭明确表示反对,他说:先帝当年被迫逃难,有田令孜和藩镇各自的原因,但主要还是田令孜对盐税处理不当导致了战争,但李克用的主要目标是田令孜,后来也主动退了兵,如今如果再起战事,国家将万劫不复。况且,李克用在平定黄巢时立有大功,如果现在讨伐,以后谁还能为朝廷卖命?

唐昭宗

张浚和孔炜自认为中央军非常厉害,同时他们本就是想打压杨复恭,所以非常坚持认为出兵攻打李克用才能震慑其他藩镇,可以一战功成。唐昭宗很信任张浚,看张浚这么有信心,就全权交给张浚处理。

唐昭宗用人不明,让张浚领兵,唐朝最后的家底都让张浚败光了

唐昭宗下诏撤去李克用官爵,任命张浚为河东行营都招讨置宣慰使,朱温为南面招讨使,李匡威为北面招讨使,张浚领兵五万进至晋州,朱温知道此战必败,同时自己地盘处在四战之地,周边自己都没搞定,只象征性的派了几千人马进驻泽州地区,自己根本不参战。

河东名将李存孝影视形象图

李克用派河东名将李存孝迎战张浚,官军和藩镇联军五万人马一触即溃,张浚被困晋州城,李存孝围攻数日,因为张浚是朝廷的宰相,军队也都是禁军,李存孝的河东军后退五十里,给张浚留了条路,让他逃跑了。

“(张)浚及克用战于阴地,浚军三战三败,浚、建遁归。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克用上表自诉,其辞慢侮,天子为之引咎,优诏答之。”

这一战,朝廷颜面扫地,禁军精锐尽失,中央军被李克用打的丢盔弃甲,大唐失去了最后翻盘的希望,各藩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加肆无忌惮。之后,李克用上疏自诉,又羞辱了一番朝廷,唐昭宗无奈贬张浚为绣州司户,恢复李克用的爵位,但唐朝最后的家底也都败光了,唐朝灭亡的丧钟已经敲响。

后记

唐昭宗继位时,藩镇之祸已经很难收场,但中央军还能组织十万人的规模,有这支军队在手,勉强支撑几十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时候如果能韬光养晦、止戈以求休养生息,尚能维持基本的局面,然后缓缓图存,但张浚既没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又盲目自信,纸上谈兵,轻敌冒进,以卵击石,以一己之私利而置国家于不顾,暗自勾结朱温,唐昭宗用人不当,识人不明,国家灭亡也就不奇怪了。

更多文章

  • 唐昭宗手握10万大军,敢和李克用一争高下,为何4次逃离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唐昭宗,李克用,大军,唐僖宗,朱温,长安,李克,唐朝,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唐昭宗李晔的命运,和明朝的崇祯皇帝,简直一模一样。他们都是兄终弟及继承了大位,也都有力挽狂澜的志向,最后都落得了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唐昭宗的苦逼程度,估计也只有和他同病相怜的崇祯帝能理解了。一、唐昭宗属于临危受命。唐僖宗做皇帝的时候,整天就想着逃跑。由于菊花诗人黄巢,带着60万大军杀入了洛阳和长安,

  • 由宦官扶立的唐昭宗李晔,为何后来又被宦官废黜?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唐昭宗,李晔,宦官,唐僖宗,朱温,李克用

    唐昭宗完全是生错了年代,这个由宦官扶立的皇帝在继位之初也曾励精图治,试图解决帝国的宦官专政和藩镇割据的问题,但是彼时的帝国已经再也没有可能恢复生气了。唐昭宗的一生经历了短暂的勤政之后,就是被迫离开长安,被韩建软禁三年,刚回到长安又被宦官软禁,被宦官们废黜,朱温出手,唐昭宗再次复位。只是再也没有了自己

  • 动摇晚唐国运的一次暗杀,唐昭宗被复仇冲昏头,最终下了一招昏棋

    历史解密编辑:枕猫标签:唐昭宗,唐僖宗,朱温,李克用,节度使,宦官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唐朝绝对是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它存在了289年,历经22代皇帝。无论是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还是唐玄宗初期的“开元盛世”,其政治、经济、文化都空前兴旺繁荣。但在中唐后期,“安史之乱”后,大唐开始没落。晚唐时期,皇帝沉于享乐,不理朝政,导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终于失去了对江山的控制

  • 唐昭宗即位初期朱温为唐朝忠臣,后期其也没有杀朱温的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唐昭宗,朱温,李克用,唐王朝,黄巢,郭子仪,国防政策,唐朝,五代十国

    唐朝在中国人心中始终是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个王朝曾经八方来贺四夷宾服,曾经“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曾经“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但是“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辉煌灿烂的唐王朝最终总有落幕的那一天,而

  • 唐昭宗刚要去上早朝,太监:太子已登基,你还是老实待着吧

    历史解密编辑:月末标签:宦官,朱温,皇帝,太监,唐朝,唐昭宗,唐僖宗,节度使

    唐朝是一个为人传诵的朝代,很多君王的故事都为人熟知,尤其在唐玄宗即位后,唐朝的盛世之风达到了顶峰。唐代诗人杜甫就在《亿昔二首》中描述过开元盛世之时家家户户粮仓丰实,国家昌盛至极的景象。正所谓盛极必衰,后人们会称颂缔造唐朝盛世的帝王将相,而大多数亡国皇帝会被人诟病,当我们细细去研究唐朝灭亡前的唐昭宗,

  • 8年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延续150年左右?唐昭宗:我是败家子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唐昭宗,唐朝,安史之乱,节度使,安禄山,朱温

    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将国祚289年的唐朝拦腰切成了两半,前137年的唐朝,灿烂辉煌。后152年的唐朝,惨、烂、毁、慌。令人奇怪的是,8年的安史之乱,都快把唐朝给折腾完了,洛阳和长安都被叛军攻克了。这么个局面之下,为啥唐朝还能坚持150多年时间呢?是割据的藩镇们太废?还是唐朝的皇帝们命太好?其实事

  • 唐昭宗:比崇祯更悲惨,在位16年,流亡4次,被杀害时年仅38岁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唐昭宗,朱温,宦官,崔胤,宰相,太监

    唐昭宗刚登基时,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那一年,他才22岁,正是雄心壮志的时候,但他从哥哥唐僖宗手中接过的江山是一个烫手山芋。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之争如三个毒瘤,蚕食了唐朝。黄巢发动的农民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敲响了大唐王朝的丧钟,军阀混战,绵延不断。上位后的唐昭宗,一心想要解决为祸唐

  • 朱温逼迫唐哀帝禅让,太后求其放过其母子,朱温依然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朱温,唐哀帝,唐昭宗,太后,唐僖宗,黄巢

    朱温本来是砀山的一个老百姓,大哥朱全昱,二哥朱存,朱温排行老三,故称“朱老三”。由于朱温的父亲很早就死了,家中没了顶梁柱,因此,非常贫困,其母王氏没办法,带着朱温兄弟给人当佣工,生活非常艰苦。朱温长大后,明知道家里困难,还不务正业,常以豪雄英勇自许,自以为是,一副大爷做派,乡里人都很反感他,看到他就

  • 薛仁贵被他儿子谋害,是评书杜撰?这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唐军,高丽,大将,评书,唐朝,薛仁贵,李世民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是唐初的著名将领、军事家、政治家。他在军事、政治上都有不凡的建树,为大唐帝国贡献了毕生精力。薛仁贵在贞观末年投军开始了他辉煌的人生,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典故,例如“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等典故。三箭定天山薛仁贵的上半生混得并不是很好,在妻子的劝说下才去

  • 薛仁贵征东时的八个火头军都是谁?都是什么时候跟随薛仁贵的?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周青,唐朝,薛仁贵,张士贵,李世民,火头军,方天画戟

    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夜梦青面汉子手提赤铜刀追杀。眼看丧命之际,一员白袍小将手提方天画戟前来,几回合刺死青面汉子,并留下了上面四句诗。徐茂公听闻后知道东方必然有乱,而那白袍将就是应梦贤臣,他的名字和住址就在四句诗中,正是山西绛州龙门县的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