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敬寿帝拓跋余:冷门的北魏历史之下,诞生了一个更加冷门的皇帝

魏敬寿帝拓跋余:冷门的北魏历史之下,诞生了一个更加冷门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过往烟窗 访问量:1098 更新时间:2024/3/9 11:59:43

文章开始之前,我们要先提到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宗爱。宗爱,北魏权宦,雍州冯翊人,位置大概是在陕西省大荔县一带。这位来自南北朝时期的陕西百姓年轻时不太安分,经常四处打架闹事儿,结果很快被逮捕入狱,并被送入宫中,成为了一名宦官。做百姓和做宦官,对宗爱来说,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做百姓是在红尘滚滚里混日子,做宦官是在悠悠深宫里讨生活。人生来本无贵贱之分,但人生际遇,却有着几近天壤之别。南北朝之乱世,实在残酷。天下纷争,四海割据,群雄并起,民不聊生。南朝,刘宋政权取东晋而代之,基本统一了南方。而北朝,北魏政权在东晋十六国的乱局中后来居上,饮马长江,统一了北方。当然,北魏能统一北方,要靠立国之初的三位皇帝。

第一位,开国皇帝魏道武帝拓跋珪。老皇帝一生戎马,在残垣断壁上建立了最初的北魏。第二位,魏明元帝拓跋嗣。明元帝北筑长城,内讨诸国,外征刘宋,不仅使北魏王朝在乱局中发展壮大, 更确立了北魏在北方平原上的主导地位。如果说道武帝是北魏王朝的奠基者,明元帝是北魏王朝的开拓者,那么第三位皇帝,魏太武帝拓跋焘,则是北魏王朝的集大成者。帝王有安内之心,十三次远征北魏北疆,虽然达不到汉武帝封狼居胥的成就,但同样使边境的柔然部落多年不敢再南下。边患平定,帝王更有攘外之志,皇帝剑指天下,平北凉,定北燕,灭胡夏,自此,北方一统。家国平定,雄踞北方,如此之丰功伟绩,皇帝并不满足,而是挥师南下,两度征讨南朝的刘宋政权。帝王之师,势如破竹,南朝刘宋文帝刘义隆无力抵挡,两战两败,连连败退。

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拓跋焘饮马长江,遥望天下,似乎再无敌手,他已然达到了自己人生的顶点。皇帝到达了自己的顶点,但皇帝也开始逐渐衰老。这是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那就是:人总爱追求巅峰,但往往巅峰过后,再无巅峰,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一生征战,荣誉满身,但伤痕同样满身。皇帝虽然英雄迟暮,但皇帝后继有人,即太子拓跋晃。作为皇帝的嫡长子,拓跋晃的表现一直很优秀。明慧强识,闻则不忘。及长,好读经史,皆通大义。世祖甚奇之。——《魏书》拓跋晃同志自幼就十分聪慧,记忆力更是异于常人,诗词歌赋张嘴就来,经史子集更是倒背如流,实可谓是神童一枚。太武帝拓跋焘同志长期领兵作战,实在没有精力操持国事,所以治理国家内务的工作,就交到了拓跋晃的身上。这位太子虽然年轻,但做人做事却十分老成持重,办事细微,政令严明,颇有明君风范。而故事开头的宦官宗爱,在北魏朝堂上几经摸爬滚打,个人事业也如日中天,不仅深受皇帝的信任,还在宫中担任中常侍,主理内政。宗爱其人,阴险狡诈,秉性贪婪,在中常侍的任上干了不少坏事儿。

而这一切,都被法度严明的太子拓跋晃看在眼里。这位太子十分难办,一来自己虽然位居东宫,但政治基础十分薄弱,很难扳倒这位权宦,二来宗爱并非等闲之辈,是自己父亲的心腹亲随,自己如果要对宗爱出手,岂不是将自己和父亲放到了对立面上?太子拓跋晃十分犹豫,但中常侍宗爱却毫不犹豫,准备率先出手了。这位处心积虑的权宦绝对不会等到太子拓跋晃羽翼丰满的那一天,他要在太子尚未形成自己的势力之前除掉他。宗爱明白,太子,日后即为天子。现在拓跋晃碍着皇帝的面子不好收拾自己,但倘若有一天他登基为帝,第一个遭殃的不就是自己?于是,宗爱先下手为强,第一时间跑到皇帝拓跋焘面前去打了太子的小报告。所谓小报告,无非是胡编乱造。举报太子欺负幼儿园小朋友,调戏在公园跳广场舞的阿姨,霸凌敬老院的老头儿。这些事,傻子都看得出来,是纯属虚构,子虚乌有,但偏偏一生雄才,谋略有方的拓跋焘却全都听信了。皇帝开始疏远自己的儿子,并且开始极力遏制太子东宫的发展势力,这对父与子在小人的挑拨之下,开始背道而驰,越走越远。如果只是寻常百姓家的父子矛盾,倒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儿,但拓跋晃身在皇家,位为太子,父亲对自己的冷落和怀疑,却让他头悬刀剑,时刻难安。最后,这位太子在无尽的焦虑和忧愁中患病而亡,年仅二十六岁。帝徐知太子无罪,甚悔之。——《资治通鉴》太子死了,自己的儿子死了。

直到这时,皇帝才在后知后觉中恍然大悟,自己是听信了小人的谗言,错怪了这个一向温良谦恭的儿子。但木已成舟,斯人已逝,后悔也无济于事。对宗爱来说,这个结局同样是他没能想到的,自己只是跑到皇帝面前编造了太子的一些负面舆论,不过是想打压打压太子的势力,可咱们的这位太子如此玻璃心,这点舆论都顶不住,居然直接领了便当?太子薨逝,中常侍宗爱的心情并不是很好。现在老皇帝已经知道自己之前胡乱造谣,以至于太子郁结难抒,无辜枉死的事实,岂不是要降罪于自己?宗爱同志想得很周全,但事实上老皇帝拓跋焘并没有想那么多。因为皇帝也是人,皇帝也会老,老了也会糊涂。在封建帝制时代,皇帝是神的使者,是万乘之尊,最为雍容华贵的存在。但皇帝是人,不是神。又或者说,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神。他也吃五谷杂粮,他也有喜怒哀乐,他也有平凡人对生活的经历和感受。而此时的拓跋焘,只不过是一个油尽灯枯的老人罢了。宗爱?对皇帝来说,这是服侍了他一辈子的奴仆,就算之前他曾经对太子恶言相向,但皇帝也从来没想过要收拾他。皇帝仁慈,可宗爱同志却再一次展示出了他的残忍。他不相信老皇帝不会因为太子之死而清算自己,所以他必须要有所行动。宗爱认为,只要皇帝活着,那么就有收拾自己的可能,所以,拓跋焘必须死!魏世祖追悼景穆太子不已,中常侍宗爱惧诛,二月,甲寅,弑帝。——《资治通鉴》于是,在一个四下无人的夜晚里,趁着皇帝熟睡之际,宗爱亮出了自己的屠刀。这位一生文治武功,颇有作为的北魏雄主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宦官亲手刺杀了。

皇帝已死,宗爱趁机掌握了朝政,并一举拥戴了太武帝拓跋焘的次子拓跋余为新帝。拓跋余,即北魏王朝的第四任领导人。虽然严格意义上讲,拓跋余是本篇文章的主人公,但关于这位皇帝,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讲的。中华历史五千年,诞生了将近五百多位皇帝,这其中,明君有很多,暴君也有不少。贤明优秀的帝王所拥有的品质各不相同,而昏庸无道的帝王则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为长夜之饮,声乐不绝,旬月之间,帑藏空罄。尤好弋猎,出入无度。边方告难,余不恤之,百姓愤惋,而余晏如也。——《魏书》这段话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拓跋余同志上台之后,把自己的工作日程排得十分之满,上午喝酒,下午游猎,晚上在宫里通宵开派对。帝王玩乐无度,不干正事儿,乃至于边关告急这样的大事儿也不处理。朝堂混乱,社会纷争不断,老百姓怨声载道,都盼着这位混蛋皇帝赶紧下台。皇帝昏庸,掌握实权的宗爱同样没干过什么好事儿。他拥立新帝之后,摇身一变,从中常侍变成了北魏丞相,操持国家大权,横征暴敛,劳民伤财,党同伐异,北魏在宗爱的控制下,俨然变成了一个十分黑暗的政权。

拓跋余虽然昏庸,但智力并不低,他敏锐地感觉到,丞相宗爱的势力越发强大,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如果不加以干预,恐怕自己就要彻底沦为权宦的掌上玩物。皇帝想要对宗爱动手,但宗爱同志再一次发挥了他的长处——先发制人。这位宦官朋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有危机感的人之一了。皇帝敏锐,他比皇帝更敏锐,眼见拓跋余要收拾自己,宗爱再次故技重施,派人刺杀了皇帝。爱使小黄门贾周等就弑余。——《资治通鉴》由此,宗爱同志达成了一个前无古人,以后也不会再有来者的成就,那就是: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杀害了两位皇帝的宦官。古代屠龙勇士,非宗爱莫属!血染宫门,帝王新丧。北魏王朝接连逝去了两位帝王,无疑为这个新生的鲜卑族政权拂上了一层阴霾。何日拨云见日?何时大魏振兴?历史终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标签: 拓跋皇帝北魏宦官刘宋丞相

更多文章

  • 残暴的统治者!拓跋焘逼反卢水胡,屠戮清河崔氏,吓死拓跋晃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拓跋焘,拓跋,卢水胡,崔氏,北魏,崔浩,陆俟,清河崔氏,拓跋晃

    经过两汉的不断打击,匈奴人被迫内迁,与汉人的混血形成了部分南匈奴人,前赵的建立者刘渊便是其中之一;匈奴人与鲜卑人的混血形成了铁弗部,大夏的赫连勃勃便是其中之一;匈奴人与羌人的混血,便是建立北凉的沮渠蒙逊,沮渠蒙逊出于小月氏,来自于卢水胡。卢水胡来源于卢水(今时甘肃省黑水),这里是各类民族的杂居场所,

  • 两朝风云(二六)拓跋焘逼死拓跋晃,并非听信谗言,而是皇权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北魏,刘宋,皇帝,武帝,拓跋焘,拓跋晃,两朝风云,皇权斗争

    南北朝时期的皇权斗争非常惨烈,为了皇权甚至出现了父子相残的悲剧。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景穆太子拓跋晃父子相残的故事便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也表现出了皇权斗争的残酷性。对于这场斗争在史书上落笔很少,而且在不同的史料中也呈现不同的说法,因此让历史爱好者们感到疑点重重。主流的历史观认为拓跋焘是听信了中常侍宗爱的谗

  • 铁血北朝44:空前绝后的灭佛行动,太子拓跋晃为何冒险抗旨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武帝,崔浩,北魏,皇帝,太子,拓跋晃,铁血北朝

    太武帝的“灭佛”旨意下达后,整个北魏王朝一夜间陷入一片腥风血雨,巨大的灾难笼罩在了每一个人的头上,不光是僧人遭殃,就连那些帮助保护僧人的百姓也被牵连了进去。此时太武帝人还在长安,但他的诏书和灭佛意志已经在首都平城引发了巨大的恐慌。笃信佛教的太子监国拓跋晃先是苦劝太武帝收回成命,不想被太武帝一顿臭骂,

  • 冯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冯太后,文成帝,拓跋,北魏孝文帝,北魏,太后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详,祖籍长乐郡信都县,北魏王朝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

  • 魏文成帝拓跋濬:南北朝的皇帝很多,但像这样温暖贤德的帝王很少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拓跋,皇帝,魏文成,北魏,丞相,帝王

    正平二年,公元452年。这一年,北魏王朝的两位皇帝,即太武帝拓跋焘和敬寿帝拓跋余双双去世,领了便当。两位帝王之死,并非正常死亡,乃是死于非命。神奇的是,杀掉皇帝的人,竟然是同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宗爱,是北魏朝堂的一名中常侍,专门负责贴身服侍皇帝。这位宗爱同志其貌不扬,身后也并无什么丰功伟绩,但

  • 魏献文帝拓跋弘:不吹不黑,这也许是南北朝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拓跋,皇帝,文帝,冯太后,北魏,丞相

    和平六年,公元465年。北魏王朝的第五位皇帝,魏文成帝拓跋濬龙驭上宾,大行而去,领了便当。在这位皇帝之前,北魏还有四任领导人。魏道武帝拓跋珪,在东晋十六国的乱世中崛起,为北魏打下了最初的疆土。魏明元帝拓跋嗣,励精图治,有承前启后之功,上承开国皇帝拓跋珪文治武功,下启太武帝拓跋焘建功立业之绩。魏太武帝

  • 两朝风云(二九)冯太后与拓跋弘有什么仇恨,为何非要致他于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北魏,武帝,皇帝,刘宋,冯太后,拓跋珪,拓跋弘,南北朝,两朝风云,魏献文帝,文成文明皇后

    拓跋弘是北魏死得最为蹊跷的皇帝,至今仍旧是历史上的一个难解之谜。对于拓跋弘的死法各种史书上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被冯太后派人毒杀的,也有的说是被逼自杀的,还有的说是被诱入宫中囚禁后秘密处死的。这样的说法子啊当时流传很广,使得史书上也无法确切记载。但是综合这些史料可以发现,拓跋弘的死因与冯太后有着非

  • 南北风云——拓跋弘暴毙,冯太后再出山,北魏进入新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Piconderoga7标签:冯太后,拓跋,北魏,皇帝

    拓跋弘想干一番大事业,但北魏国内的反对派让他阻力重重,就连冯太后都与他有些貌合神离。为此他索性传位给儿子,做起了太上皇在幕后操纵全局。但事情远没有拓跋弘想得这么容易,意外还是发生了。延兴六年(公元476年,刘宋元徽四年)六月辛未日(十三日),一向身体健康的拓跋弘突然与世长辞,年仅二十三岁。次日,北魏

  • 两朝风云(二八)拓跋弘为何十七岁禅让皇位,成为最年轻的太上皇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皇位,皇帝,北魏,冯太后,太上皇,拓跋弘,两朝风云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可以说是北魏史上谜题最多的皇帝,他的一生极为短暂,却在史书上留下了很多历史疑案,甚至成为现代历史题材影视剧中改编的故事原型。他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长子,十一岁继承皇帝位,二十三岁突然暴毙,在位时间七年,却留下了一大堆让人难解的历史之谜。其中他在十七岁时突然下诏将皇位禅让给儿子拓跋宏的事

  • 南北风云——拓跋弘建设法治,力保敦煌

    历史解密编辑:Piconderoga7标签:拓跋,北魏,敦煌,凉州,刘宋

    正当刘宋这边因为刘休范之乱,权臣内斗而乱象丛生之时,他们的老对手北魏又在忙些什么呢?事实上此时的北魏也是忙碌不断,北魏太上皇拓跋弘正在为与北魏有关的各种事情操心不已。延兴四年(公元474年,刘宋元徽二年)六月乙卯(十六日),拓跋弘首先对北魏的法律开刀,考虑到北魏国内法律过于严苛,往往是一人犯罪连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