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北风云——拓跋弘暴毙,冯太后再出山,北魏进入新时代

南北风云——拓跋弘暴毙,冯太后再出山,北魏进入新时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Piconderoga7 访问量:290 更新时间:2023/12/8 9:17:43

拓跋弘想干一番大事业,但北魏国内的反对派让他阻力重重,就连冯太后都与他有些貌合神离。为此他索性传位给儿子,做起了太上皇在幕后操纵全局。

但事情远没有拓跋弘想得这么容易,意外还是发生了。延兴六年(公元476年,刘宋元徽四年)六月辛未日(十三日),一向身体健康的拓跋弘突然与世长辞,年仅二十三岁。次日,北魏朝廷就宣布实行大赦,然后急匆匆地改年号为承明。随后将拓跋弘安葬在金陵,谥号称献文皇帝。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让人不免怀疑其中似乎有猫腻。一切证据又似乎都指向拓跋弘的嫡母冯氏,看来拓跋弘之死和她脱不了关系。虽然不是亲生母子,但拓跋弘也是冯太后一手带大,不是亲生母子却胜似母子,为何冯太后要痛下杀手呢?有人认为是因为冯太后的情夫李奕被拓跋弘所杀,导致冯太后深深怨恨,于是她派人秘密下毒,最终杀了拓跋弘。

先不论这事真假,但冯太后无疑成为了胜利者。由于此时的北魏皇帝拓跋宏年幼,冯太后便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再次摄政。重新出山的冯太后开始了新的人事任命,她先是任命征西大将军、安乐拓跋长乐为太尉,尚书左仆射、宜都王拓跋目辰为司徒,南部尚书李訢为司空。随后冯太后还想任命冯熙为侍中、太师、中书监。但冯熙认为自己是皇家外戚,坚决辞让朝内官职,冯太后于是任命他为都督、洛州刺史,但仍保留侍中,太师职位。

不久后,拓跋弘的牌位即将进入太庙,有关部门奏称:“依照前例,太庙中有关官员都应加封爵位。”谁知这样一件惯例之事却遭到了秘书令程骏的反对,他上疏表示:“加封爵位,赏赐采邑,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不是谁都可以获得,要么是皇上的亲戚、要么是对国家有功劳贡献的人,从来没有听说因为皇帝牌位进庙而有关官员接受封爵的。皇家前例,只是一时的恩庞,怎么可以作为后世的法则!”

对此冯太后非但没有表示任何异议,反而认为他说得对,采取了他的意见,对文武官员说:“凡讨论问题,都应当按实际情况来讨论,不可一味援引前例!”说完又赏赐给程骏衣服一套,绸缎二百匹。虽然看似只是个小插曲,但从对拓跋弘身后事的处置上不难看出,冯太后对这个儿子还是有些不满的。

冯太后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她生性聪慧,心思缜密,又生性猜忌残忍,工于权术。这不免让人对小皇帝拓跋宏的命运担忧,好在拓跋宏对这位祖母皇太后十分孝顺,能经常取悦于她。另一边,事情无论大小,拓跋宏都交由冯太后来决定。

冯太后大权在握,她所宠幸之人也开始飞黄腾达,这其中不乏一些奸佞小人。宦官王琚、安定人张祜和杞嶷、冯翊人王遇、略阳人苻承祖、高阳人王质都依仗冯太后的权势,开始在北魏朝廷中作威作福。其中张祜官至尚书左仆射,还被封为新平王。王琚都官至征南将军,封高平王。杞嶷等也都官至侍中、吏部尚书、刺史一级,封公爵、侯爵,赏赐给他们的钱财达数万之多。更有甚者冯太后还发给他们铁券,承诺保他们不死。

除了重用心腹,冯太后的手腕也是十分强硬,比如说她私生活相当丰富,但她又害怕别人对自己讥讽议论,于是官员言谈中只要被她认定是在讽刺她的,就立即诛杀。她所宠爱的左右侍从,即使有小小的过错,也一定鞭打,有时要打一百余鞭。但冯太后的厉害之处在于,她对人从不记仇,到了第二天又同平常一样,甚至有人被鞭打而因此变得富贵。所以在冯太后的高压统治下,却也没有出现人心离散的情况。北魏也逐步进入一个新时代。

标签: 冯太后拓跋北魏皇帝

更多文章

  • 两朝风云(二八)拓跋弘为何十七岁禅让皇位,成为最年轻的太上皇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皇位,皇帝,北魏,冯太后,太上皇,拓跋弘,两朝风云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可以说是北魏史上谜题最多的皇帝,他的一生极为短暂,却在史书上留下了很多历史疑案,甚至成为现代历史题材影视剧中改编的故事原型。他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长子,十一岁继承皇帝位,二十三岁突然暴毙,在位时间七年,却留下了一大堆让人难解的历史之谜。其中他在十七岁时突然下诏将皇位禅让给儿子拓跋宏的事

  • 南北风云——拓跋弘建设法治,力保敦煌

    历史解密编辑:Piconderoga7标签:拓跋,北魏,敦煌,凉州,刘宋

    正当刘宋这边因为刘休范之乱,权臣内斗而乱象丛生之时,他们的老对手北魏又在忙些什么呢?事实上此时的北魏也是忙碌不断,北魏太上皇拓跋弘正在为与北魏有关的各种事情操心不已。延兴四年(公元474年,刘宋元徽二年)六月乙卯(十六日),拓跋弘首先对北魏的法律开刀,考虑到北魏国内法律过于严苛,往往是一人犯罪连累全

  • 南北风云——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拓跋弘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Piconderoga7标签:拓跋,冯太后,太上皇,北魏,崔浩

    在北魏的皇帝中,献文帝拓跋弘算是比较奇特的一个存在。他有个十分厉害的儿子,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他本人又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十八岁就做了太上皇。这样一个皇帝该怎么评价他呢?拓跋弘,字第豆胤,是文成帝拓跋濬的长子,生母是李贵人。在拓跋弘不满两岁的时候,由于自己被立为太子,所以生母李氏不得不按照子贵

  • 两朝风云(三五)胡太后有多厉害,为何元恪为她取消子贵母死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胡太后,元恪,子贵,刘彻,皇后

    熟悉北魏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北魏有条很不人道的制度,在皇位传承中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这条制度叫做“子贵母死”,具体的实施是从道武帝拓跋珪时候开始的,一直到了宣武帝元恪时代才被终止。这条制度规定,一旦皇子被立为皇太子,他的生母将被赐死,以防止母族做大而掣肘皇权。拓跋珪对此的解释是沿用了汉武帝刘彻的制度

  • 寿终正寝的元宏、元恪父子⑴

    历史解密编辑:校草不咋帅标签:元宏,皇帝,拓跋,元恪,冯太后,北魏孝文帝

    元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各族人民共同生产,共同生活,数十年间,北部中国渐渐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为了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拓跋宏不顾保守派贵族大臣们的反对,把国都从北方的平城迁往河南洛阳。为改革鲜卑旧俗,他下令鲜卑贵族采用汉

  • 两朝风云(三三)元禧是元恪的首辅顾命大臣,他为何派人行刺元恪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元禧,元恪,北魏,拓跋,大臣,宗室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临终前,北魏开始了进行汉化后的第一次政权更迭。在这次政权更迭中,拓跋宏给自己的继任者皇太子元恪任命了六位顾命大臣,以保证他能顺利地接掌政权。可是在元恪即位后不久便与顾命大臣们发生冲突,不仅解除了顾命大臣的权力,还引发了咸阳王元禧的谋反,使得北魏政局出现了动荡。从史书上看,元禧谋反被杀

  • 两朝风云(三四)元恪为何重用高肇,纵容其把持朝政,诛杀宗王?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朝政,元恪,高肇,北魏,宗王,高丽

    如果说北魏的灭亡是从六镇起义开始的,那北魏的衰弱便是从宣武帝元恪开始的。正是由于宣武帝重用国舅高肇,纵容其把持朝政,诛杀宗王,才拉开了北魏门阀士族内斗的序幕,激化了朝廷和六镇的矛盾,导致国家走上了灭亡的道路。对于高肇利用自己信任把持朝政和诛杀宗王,元恪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不但没有制止,还纵容其所为,

  • 北魏元愉之乱:宣武帝的猜忌,高肇的掌权所引起的宗室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元愉,高肇,宣武帝,北魏,元勰

    自天监六年北魏与南梁钟离之战后,北魏朝局除了高肇权势的加强外,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是元愉被赶出了朝廷。元愉是宣武帝元恪的次弟,原来担任中书监,钟离之战后的八月,他被调任冀州刺史。至于为什么宣武帝突然将元愉调出朝廷,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宣武帝对诸弟心有猜忌。2.宣武帝与元愉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

  • 铁血北朝104:京兆王元愉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元愉,宇文泰,元修,元宝炬,北魏,尔朱荣

    眼看败局已定,元愉心灰意冷,也没兴趣进军洛阳了,在一个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带着皇后李氏和四个儿子等十几人悄悄出城跑路。城外的暗哨立即发出信号,平叛军紧追不舍,将元愉一行人全部擒获,一场如同闹剧一般的叛乱就这样分分钟被粉碎。元愉落网的捷报连夜送入京师,宣武帝松了一口气,下令将元愉等人押送京师

  • 铁血北朝103:元愉称帝,一场草草收场的闹剧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元愉,皇帝,高肇,皇后,冀州,宣武帝,南北朝,铁血北朝

    顺皇后于氏是宣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出身名门,她是领军将军于烈弟弟于劲的女儿,入宫时年仅14岁,在于氏家族的强力支持下,顺利登上皇后宝座。毕竟领军将军于烈是宣武帝的铁杆亲信,这层关系太铁了,铁到宣武帝都不好意思拒绝于氏当皇后,于烈掌握京师兵权,是军方实力派大佬,宣武帝也惹不起。于氏死后被追谥顺皇后,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