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点南北朝时期名将录(韦睿篇)

盘点南北朝时期名将录(韦睿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白的浅度思考 访问量:456 更新时间:2023/12/12 18:35:09

统率:★★★★★

武力:★★

为官:★★★☆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杜陵南五里)人。是西汉丞相韦贤的后人,世代为三辅地区的著名族姓。祖父韦玄,为躲避作官隐居在长安南山。刘宋武帝刘裕入关后,征召他为太尉掾,韦玄不去就任。伯父韦祖征,在刘宋末年任光禄勋。父亲韦祖归,任宁远长史。

韦睿以侍奉继母而以孝闻名。韦睿的兄长韦纂、韦阐,都很早就出名了。韦纂、韦睿都非常好学,韦阐有高尚的节操。韦祖征一步一步做到郡守,每次都带着韦睿就职,对待他像对待自己的儿子。

当时韦睿的内兄(妻子的哥哥)王憕、姨弟杜恽在家乡都很有名望。韦祖征就问韦睿:“你自问比王憕、杜恽如何?” 韦睿谦逊不敢答。

韦祖征说道:“你文章或稍有不如,学识当要超过他们;然而治理国家,成就功业,都远不如你。”

韦睿的外兄(同母异父兄)杜幼文赴任梁州刺史时,要求韦睿与之同行。梁州是个富饶的地区,以往很多官员因受贿而身败名裂,唯独韦睿以清廉闻名。

刘宋永光初年(465年,刘子业年号),袁抃任雍州刺史时,见到韦睿后感到惊异,任他为主簿。

同年刘彧杀侄自立,不得刘宋官员认可,诏命不出建康方圆百里。刘宋众多官员拥刘子勋为帝,与刘彧争权,爆发刘宋史上最大的内乱——义嘉之难。

袁抃到州后,响应刘子勋,与邓琬一同起兵,韦睿请求出任于义成郡,因此躲过了袁抃的祸事(义嘉之难,刘彧获胜)。之后韦睿被任为晋平王的左常侍,又迁任司空桂阳王刘休范的行参军,跟随柳世隆守郢城(今湖北武昌城区蛇山),抗拒荆州刺史沈攸之的叛乱。沈攸之被平定后,韦睿升迁至前军中兵参军。

很久之后,韦睿任广德令。后逐级升任至齐兴太守、本州别驾、长水校尉、右军将军。南齐末年多变故,韦睿不想远离故乡,请求为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堵水北岸)太守,加封建威将军。

不久后(永元元年,499年),南齐废帝萧宝卷,昏庸残暴,作恶多端,陈显达、崔慧景先后起兵反叛,进逼京师,至民心惶惶。西部人士和韦睿商讨,韦睿说“陈显达虽是旧将,但并非济世之才;崔慧景颇晓事理,但怯懦而不果断。他们是要自取其祸,要株连家族,应该。天下的真命天子,大概要出现在我们这个州。” 于是韦睿派遣他的第二个儿子,去结识萧衍。

永元二年(500年),萧衍起兵讨伐萧宝卷,义军的檄文到达之后,韦睿率郡人砍竹做成筏子,率士兵二千、马二百匹,加快速度前往汇合。萧衍见到韦睿后非常高兴,敲着茶几说:“他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我的事业成功了。”

起义军攻克郢、鲁之地,平定加湖(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南),此间韦睿不仅给出很多建议,还都被采纳。大军从郢城出发,商量留守的将领,萧衍很难选择让谁留下守城。为难很久之后,萧衍回头看着韦睿说道:“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丢弃好马而不骑,还急急忙忙到哪儿去找呢。)”当天,便以韦睿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行郢府事。

当初攻打郢城时,郢城固守,当时城中男女共十余万人,闭垒一年多,因疫病流行而死的十之七八,都堆积在床下,而活着的还睡在床上,每屋堆得满满的。韦睿统计数字加以抚恤,都予以处理,于是死的人得以埋葬,活的人返回居其业,得到百姓们的信赖。

中兴二年(502年,萧宝融年号),萧衍代齐建梁,征韦睿为大理。萧衍即位后,韦睿升任至廷尉,封都梁子。

天监二年(503年,萧衍年号),改封韦睿爵位为永昌县子。设立东宫后,韦睿迁任为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豫州刺史、领历阳太守。

天监三年(504年),北魏率众来犯,韦睿统率州兵将其击退。

天监四年(505年),萧衍欲大军北伐,诏韦睿都督众军。韦睿派遣王超宗、冯道根攻打北魏小岘城(今安徽含山县北),不能攻克。韦睿巡行围栅时,城中忽然冲出数百人在城外列阵。韦睿想要迎击,诸将都说:“他们一向都轻视来犯者,我们没有做好战斗准备,还是慢慢地退回去披上铠甲,才可以向他们进攻。”

韦睿却说:“不对。北魏城中有二千多人,闭门坚守,足可以自保。现在无故外出的人,必定是骁勇之辈,如果能战胜他们,这座城池就能攻克。”

见众人还在迟疑,韦睿指着符节说:“这是朝廷授给我的符节,并不是用来装饰的,韦睿之法,不可侵犯。”于是进兵。战士们都殊死相搏,果然将北魏军士击退。因为攻得急,仅半夜就将城池攻破。

接着进军合肥。一开始,右军司马胡景略等至合肥,久攻不下。韦睿到后考察山川地势,说:“我听说‘汾水可以灌平阳,绛水可以灌安邑’,就和这一样。” 于是就在肥水上筑堰,亲为表率。不久后,堰成为了水道,战舰接踵而至。

北魏当初在东西两处分别建筑小城夹击合肥,韦睿先攻击这两座小城。当时北魏杨灵胤率领的五万援军就要到来,南梁众将不是敌手,上书请求增兵。

韦睿则笑道:“敌军已到城下了,才去请求援军。临时凑起来的军队,不是来送死嘛。何况我们求救,他们也会增兵,就像当时吴益巴丘,蜀增白帝。‘军队致胜在于齐心协力’,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于是与北魏交战,将其击败,南梁的军心才稍为安稳。

当初,肥水堰建立,韦睿派王怀静在岸边筑城守备,北魏攻陷王怀静的城池,千余人被陷没。北魏军乘胜杀到韦睿所在的堤下,其军势非常强盛,军监潘灵祐劝韦睿退还巢湖(今安徽中部巢湖),诸将又请求退保三叉(今安徽肥东县南三十二里)。

韦睿怒道:“还有这样的混账事?将军死战,只有向前,岂有退却之说。”于是下令取来伞扇麾幢,树于堤下,以示无后退的决心。韦睿一直身体瘦弱,每次作战还从未骑过马,乘坐板舆,以督导众军。

北魏军来凿堤,韦睿亲自与他们争斗,北魏军稍许退却,因此在堤前筑垒用来自守。韦睿建造高大的舟舰,与合肥城等高,四面监视。北魏人计穷,面面相觑,相互流泪。韦睿的攻城器具已建成,肥水堰中的水又满了,北魏的救兵已不起任何作用。

北魏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不幸中弩而死,城中军队因而奔溃。此战韦睿俘获敌军万余人,牛马数万,绢满十间屋,这些物资都被充当了军赏。没有一点据为己有。当初,胡景略和赵祖悦一同参战但关系恶劣,相互陷害。有一次胡景略发怒,狠咬自己的牙齿,以至把牙咬坏血流满嘴。韦睿认为将帅不和,将会招致祸患,亲自斟酒劝胡解景略说:“希望两将军不要再为个人争斗。”因此这次战役能够相安无事。

韦睿每天白天接应宾客和军务,夜里处理军事文书,三更就起身点灯直到天亮,尽心安抚他的部众,常常表现得好像自己做得很不够,因此投军的人争相到他这儿来。他所到之处,营房都井井有条,馆舍和防务工事也都标准规范。

合肥平定后,萧衍诏众军进军东陵。东陵离北魏甓城二十里,将要会战之时,萧衍又下诏班师。此时与北魏军非常近,南梁军怕被追击,韦睿让辎重先行,自己坐在板舆上殿后。北魏人佩服韦睿的威名,远远看着不敢进逼。至此迁豫州于合肥。

天监五年(506年),北魏中山王元英率百万之众进犯北徐州,在钟离围攻昌义之。萧衍派遣曹景宗督军二十万前去抵抗(详见:《曹景宗篇》)。曹景宗驻扎在郡阳洲,筑垒相守,萧衍下诏韦睿率豫州的军队与曹景宗汇合。

韦睿自合肥抄近道从阴陵大泽前行,碰到涧谷,就架桥通过。南梁大军的将士们畏惧强盛的北魏军队,因此很多人都劝说韦睿缓慢行军。韦睿说:“钟离现在的人只能凿穴而居,背负门板去取水。我们现在车驰卒奔地赶,还要担心会不会晚到,怎么还能缓行?北魏人已尽在我掌握之中,你们不要担心。”十多天,韦睿便赶到邵阳,与曹景宗汇合。

当初,萧衍勒令曹景宗道:“韦睿,在你家乡颇有声望,你应当敬重他。”曹景宗见到韦睿后,对韦睿礼敬周到、恭谨。萧衍听闻后说:“二将和睦,王师必胜。”

韦睿在曹景宗的营前二十里处,连夜挖掘长堑,扎上鹿角,把河洲截断形成城防,快天亮时营寨就筑起了。元英见此大惊,以杖击地说道:“这是何等神奇之事啊。”

北魏将领杨大眼率万余骑兵来战,当时杨大眼勇冠三军,所向披靡。韦睿把车辆串起来连结成阵,杨大眼集中骑兵将车阵团团围住。韦睿指挥两千强弩一齐发射,洞穿北魏军铠甲,杀伤很多。其中一箭好巧不巧的贯穿杨大眼右臂,因而杨大眼败逃。

第二天早上,元英亲自率众来战,韦睿乘坐素木舆,手执白角如意指挥军队,一日数战,元英非常忌惮韦睿的强悍。当晚北魏军又趁夜攻城,飞矢如雨,韦睿的儿子韦黯请求下城以避箭,韦睿不许。此时军中惊恐,韦睿在城墙上厉声呵斥,这才稳定了军心。

北魏军之前在邵阳洲两岸建造了两座桥,竖立了数百步之遥的木栅,作为渡过淮河的通道。萧衍曾诏令曹景宗、韦睿制造高大的舟舰,用火攻木桥,曹景宗攻南桥,韦睿攻北桥。

韦睿派梁郡太守冯道根、泸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人作为水军。三月,淮河水暴涨六、七尺时,韦睿立刻派他们出击,战舰竞相出发,都临近敌垒。又用小船载满干草,浇灌油脂,去烧毁北魏搭建的桥梁。风助火势,尘烟蔽日,南梁拼死的勇士上前拔除木栅,砍断桥木,又借助水势,顷刻间,桥栅尽毁。

冯道根等人都披甲肉搏,士兵个个奋勇,一时间喊杀之声震天悍地,无不以一当百,北魏军被杀得溃败而逃。元英看见两桥被断后,便脱身逃走,杨大眼也烧毁兵营离去。此战,北魏军被淹死的人达十多万之多,被斩首的也如此数。其余被包围的北魏士卒都解甲叩头,沦为囚奴,这些人有数十万之多。所缴获的军资牛马更是数不胜数。

韦睿派人将捷报告诉给昌义之,昌义之听闻后又悲又喜,没时间答话,只叫道:“更生!更生!(再造之恩)” 萧衍派遣中书郎周舍去淮水劳军,韦睿将所获堆积于军门,周舍看到后说:“你所缴获的物资与熊耳山(有八处记作熊耳山,分布之广,实在不知道指哪座)一样啊。”

以此战功,韦睿进爵为侯,征召回京,任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天监七年(508年),韦睿迁任左卫将军,不久后任安西长史、南郡太守。当时司州刺史马仙琕北伐还军(实为战败而逃,详见:盘点南北朝时期名将录(马仙琕篇)),被北魏军追击,三关之内人心惶恐。

萧衍下诏令,命韦睿率领众军增援。韦睿到安陆(今湖北安陆市)后,立刻命人把城墙增高到两丈多,又开掘巨大的沟堑,建起高楼。众人都有点讥笑他在向敌人示弱。韦睿说道:“这有什么不可?作为将领应当对战争有敬畏之心,不可以什么时候都凭着匹夫之勇行事。”

这时元英再次追击马仙琕,想要报之前邵阳战役的仇。听闻韦睿领兵到来,这才退了回去。萧衍也下诏班师。

天监八年(509年),韦睿迁任信武将军、江州刺史。

天监九年(510年),朝廷征召韦睿回京,任外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后来又因累功迁任左卫将军、太子詹事,不久又加通直散骑常侍。

天监十三年(514年),韦睿迁任智武将军、丹阳尹,又因为公事被免职。不久后,又起用为中护军。

天监十四年(515年),韦睿外任为平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当初,韦睿在乡中起兵,客人阴俊扁(《梁书》记载为阴俊扁,《南史》记作阴双光)哭着劝阻他。如今韦睿风光回州,阴俊扁在路上恭候他,韦睿笑着对他说:“当初要是听从了你的话,现在我就要在路边乞讨啦。”并赏给阴俊扁耕牛十头。

韦睿对旧友从不吝惜,士大夫七十岁以上的,多授予假板县令之职,家乡人对他十分感怀。

天监十五年(516年),韦睿上表请求致仕,萧衍不许。

天监十七年(518年),朝廷征召韦睿为散骑常侍、护军将军,不久又赐给他鼓吹一部,入直殿省。韦睿在朝廷内待人恭谨,甚至从未和别人怒目对视过,萧衍也很尊敬他。韦睿性格慈爱,抚养哥哥的遗孤比自己的儿子还经心,历次作官所得的赏赐,都分送给亲朋故友,因此自己家无余财。后来任护军后,在家中无所事事,仰慕汉代万石、陆贾的为人,因此把他们的像画在墙上供自己观赏。

当时韦睿虽然年老了,但闲暇之时还教儿孙们读书。韦睿第三个儿子韦棱,尤其通晓经史,当世人都称赞他的博闻。韦睿经常坐着让韦棱讲说书中内容,韦睿有时对书中的发现与理解,韦棱也赶不上。萧衍当时醉心于佛教,天下人也都感染上这种风习。韦睿自以为信守恬淡寡欲,又位居大臣,不愿与世人随波逐流,所以行为大致如前。

普通元年(520年)夏季,韦睿迁任侍中、车骑将军,因身患疾病而未拜官。八月,在家中病逝,时年七十九。

更多文章

  • 魏敬寿帝拓跋余:冷门的北魏历史之下,诞生了一个更加冷门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拓跋,皇帝,北魏,宦官,刘宋,丞相

    文章开始之前,我们要先提到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宗爱。宗爱,北魏权宦,雍州冯翊人,位置大概是在陕西省大荔县一带。这位来自南北朝时期的陕西百姓年轻时不太安分,经常四处打架闹事儿,结果很快被逮捕入狱,并被送入宫中,成为了一名宦官。做百姓和做宦官,对宗爱来说,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做百姓是在红尘滚滚里

  • 残暴的统治者!拓跋焘逼反卢水胡,屠戮清河崔氏,吓死拓跋晃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拓跋焘,拓跋,卢水胡,崔氏,北魏,崔浩,陆俟,清河崔氏,拓跋晃

    经过两汉的不断打击,匈奴人被迫内迁,与汉人的混血形成了部分南匈奴人,前赵的建立者刘渊便是其中之一;匈奴人与鲜卑人的混血形成了铁弗部,大夏的赫连勃勃便是其中之一;匈奴人与羌人的混血,便是建立北凉的沮渠蒙逊,沮渠蒙逊出于小月氏,来自于卢水胡。卢水胡来源于卢水(今时甘肃省黑水),这里是各类民族的杂居场所,

  • 两朝风云(二六)拓跋焘逼死拓跋晃,并非听信谗言,而是皇权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北魏,刘宋,皇帝,武帝,拓跋焘,拓跋晃,两朝风云,皇权斗争

    南北朝时期的皇权斗争非常惨烈,为了皇权甚至出现了父子相残的悲剧。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景穆太子拓跋晃父子相残的故事便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也表现出了皇权斗争的残酷性。对于这场斗争在史书上落笔很少,而且在不同的史料中也呈现不同的说法,因此让历史爱好者们感到疑点重重。主流的历史观认为拓跋焘是听信了中常侍宗爱的谗

  • 铁血北朝44:空前绝后的灭佛行动,太子拓跋晃为何冒险抗旨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武帝,崔浩,北魏,皇帝,太子,拓跋晃,铁血北朝

    太武帝的“灭佛”旨意下达后,整个北魏王朝一夜间陷入一片腥风血雨,巨大的灾难笼罩在了每一个人的头上,不光是僧人遭殃,就连那些帮助保护僧人的百姓也被牵连了进去。此时太武帝人还在长安,但他的诏书和灭佛意志已经在首都平城引发了巨大的恐慌。笃信佛教的太子监国拓跋晃先是苦劝太武帝收回成命,不想被太武帝一顿臭骂,

  • 冯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冯太后,文成帝,拓跋,北魏孝文帝,北魏,太后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详,祖籍长乐郡信都县,北魏王朝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

  • 魏文成帝拓跋濬:南北朝的皇帝很多,但像这样温暖贤德的帝王很少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拓跋,皇帝,魏文成,北魏,丞相,帝王

    正平二年,公元452年。这一年,北魏王朝的两位皇帝,即太武帝拓跋焘和敬寿帝拓跋余双双去世,领了便当。两位帝王之死,并非正常死亡,乃是死于非命。神奇的是,杀掉皇帝的人,竟然是同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宗爱,是北魏朝堂的一名中常侍,专门负责贴身服侍皇帝。这位宗爱同志其貌不扬,身后也并无什么丰功伟绩,但

  • 魏献文帝拓跋弘:不吹不黑,这也许是南北朝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拓跋,皇帝,文帝,冯太后,北魏,丞相

    和平六年,公元465年。北魏王朝的第五位皇帝,魏文成帝拓跋濬龙驭上宾,大行而去,领了便当。在这位皇帝之前,北魏还有四任领导人。魏道武帝拓跋珪,在东晋十六国的乱世中崛起,为北魏打下了最初的疆土。魏明元帝拓跋嗣,励精图治,有承前启后之功,上承开国皇帝拓跋珪文治武功,下启太武帝拓跋焘建功立业之绩。魏太武帝

  • 两朝风云(二九)冯太后与拓跋弘有什么仇恨,为何非要致他于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北魏,武帝,皇帝,刘宋,冯太后,拓跋珪,拓跋弘,南北朝,两朝风云,魏献文帝,文成文明皇后

    拓跋弘是北魏死得最为蹊跷的皇帝,至今仍旧是历史上的一个难解之谜。对于拓跋弘的死法各种史书上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被冯太后派人毒杀的,也有的说是被逼自杀的,还有的说是被诱入宫中囚禁后秘密处死的。这样的说法子啊当时流传很广,使得史书上也无法确切记载。但是综合这些史料可以发现,拓跋弘的死因与冯太后有着非

  • 南北风云——拓跋弘暴毙,冯太后再出山,北魏进入新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Piconderoga7标签:冯太后,拓跋,北魏,皇帝

    拓跋弘想干一番大事业,但北魏国内的反对派让他阻力重重,就连冯太后都与他有些貌合神离。为此他索性传位给儿子,做起了太上皇在幕后操纵全局。但事情远没有拓跋弘想得这么容易,意外还是发生了。延兴六年(公元476年,刘宋元徽四年)六月辛未日(十三日),一向身体健康的拓跋弘突然与世长辞,年仅二十三岁。次日,北魏

  • 两朝风云(二八)拓跋弘为何十七岁禅让皇位,成为最年轻的太上皇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皇位,皇帝,北魏,冯太后,太上皇,拓跋弘,两朝风云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可以说是北魏史上谜题最多的皇帝,他的一生极为短暂,却在史书上留下了很多历史疑案,甚至成为现代历史题材影视剧中改编的故事原型。他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长子,十一岁继承皇帝位,二十三岁突然暴毙,在位时间七年,却留下了一大堆让人难解的历史之谜。其中他在十七岁时突然下诏将皇位禅让给儿子拓跋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