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北风云——拓跋弘建设法治,力保敦煌

南北风云——拓跋弘建设法治,力保敦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Piconderoga7 访问量:2097 更新时间:2023/12/8 10:42:06

正当刘这边因为刘休范之乱,权臣内斗而乱象丛生之时,他们的老对手北魏又在忙些什么呢?事实上此时的北魏也是忙碌不断,北魏太上皇拓跋弘正在为与北魏有关的各种事情操心不已。

延兴四年(公元474年,刘宋元徽二年)六月乙卯(十六日),拓跋弘首先对北魏的法律开刀,考虑到北魏国内法律过于严苛,往往是一人犯罪连累全家,百姓为此苦不堪言。拓跋弘于是下诏表示:“那些卑劣残暴的罪犯,没有亲情的观念,从不顾及亲属,一个人作恶就祸及全家。朕为他们的父母,深感怜悯哀痛。对于这些无辜之人,从今以后,除非是谋反、大逆、外叛,其他犯罪一律只惩罚一人。”北魏自此撤销灭门、灭房的处罚,百姓纷纷拍手叫好。

事实上拓跋弘对于死刑的判决也十分慎重,凡是被判定为死罪的,他都会下令复审,为此有些囚犯在监狱中被关押好几年都没有定案。群臣对此颇有意见,但拓跋弘却说:“长久羁押当然不是好办法,但是不比草率乱杀要好吗?人在监狱中受到痛苦,就会全心善,所以聪明的人把监狱当作磨炼的场所。朕特别使犯人受一点苦楚,希望他们悔过自新,然后再对他们宽恕!”从此,囚犯虽然囚禁的时间较长,但给他们的处罚大多能够恰当。拓跋弘还认为频频赦免罪犯只会鼓励犯罪,所以自延兴年间以后,北魏便不再实行大赦。

治理好国家,吏治十分重要。拓跋弘对官员的管理也十分严格赏罚严明,从州、郡长官的挑选就十分慎重,对于廉洁官员有才干的官员以提拔重用,贪官污吏则一律罢免。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拓跋弘也对相应流程做出更改,从前各部门有疑难困惑之事,大多当面奏报,听候皇上裁决,然后再口头转达皇上的决定,但这样有时会歪曲或假传圣旨。拓跋弘于是命令,不管案件大小,都要根据法律辩证判断,不可以动不动因为疑难上疏请示。合于法律的,朝廷会批准,违背法律的,朝廷会批驳,然后都以诏令的形式直接发出。从此以后,诉讼案件,都能办得认真周密。

正当拓跋弘将国内治理得井井有条之时,这年七月癸巳(二十四日),柔然再次发动了对北魏的袭击,这次遭受袭扰的是敦煌。好在这伙敌军被敦煌守将尉迟多侯(尉多侯)击败。本来这是一件小事,但有大臣向拓跋弘上奏说:“敦煌地方偏僻遥远,夹在西方、北方两大强寇之间,恐怕不能自保。不如放弃城池,把全部百姓迁到凉州。”

拓跋弘于是召集武官员商讨这个提议,大家普遍对此表示赞同,只有给事中韩秀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敦煌设置城池已经很久,防御工事足够坚固,当地百姓也已经习惯了战事,对付这样规模的敌人还是绰绰有的。韩秀明还指出敦煌地理位置无可替代,如果把当地的百姓强行迁到凉州,不但会蒙受丧失国土的罪名,而且姑臧距离敦煌有千里之遥,布防、巡逻都非困难,反而会成为国家的巨大隐患。

韩秀明的理由让众人听后都觉得有道理,拓跋弘也深表赞同,放弃敦煌的计划才停止。

标签: 拓跋北魏敦煌凉州刘宋

更多文章

  • 南北风云——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拓跋弘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Piconderoga7标签:拓跋,冯太后,太上皇,北魏,崔浩

    在北魏的皇帝中,献文帝拓跋弘算是比较奇特的一个存在。他有个十分厉害的儿子,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他本人又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十八岁就做了太上皇。这样一个皇帝该怎么评价他呢?拓跋弘,字第豆胤,是文成帝拓跋濬的长子,生母是李贵人。在拓跋弘不满两岁的时候,由于自己被立为太子,所以生母李氏不得不按照子贵

  • 两朝风云(三五)胡太后有多厉害,为何元恪为她取消子贵母死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胡太后,元恪,子贵,刘彻,皇后

    熟悉北魏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北魏有条很不人道的制度,在皇位传承中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这条制度叫做“子贵母死”,具体的实施是从道武帝拓跋珪时候开始的,一直到了宣武帝元恪时代才被终止。这条制度规定,一旦皇子被立为皇太子,他的生母将被赐死,以防止母族做大而掣肘皇权。拓跋珪对此的解释是沿用了汉武帝刘彻的制度

  • 寿终正寝的元宏、元恪父子⑴

    历史解密编辑:校草不咋帅标签:元宏,皇帝,拓跋,元恪,冯太后,北魏孝文帝

    元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各族人民共同生产,共同生活,数十年间,北部中国渐渐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为了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拓跋宏不顾保守派贵族大臣们的反对,把国都从北方的平城迁往河南洛阳。为改革鲜卑旧俗,他下令鲜卑贵族采用汉

  • 两朝风云(三三)元禧是元恪的首辅顾命大臣,他为何派人行刺元恪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元禧,元恪,北魏,拓跋,大臣,宗室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临终前,北魏开始了进行汉化后的第一次政权更迭。在这次政权更迭中,拓跋宏给自己的继任者皇太子元恪任命了六位顾命大臣,以保证他能顺利地接掌政权。可是在元恪即位后不久便与顾命大臣们发生冲突,不仅解除了顾命大臣的权力,还引发了咸阳王元禧的谋反,使得北魏政局出现了动荡。从史书上看,元禧谋反被杀

  • 两朝风云(三四)元恪为何重用高肇,纵容其把持朝政,诛杀宗王?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朝政,元恪,高肇,北魏,宗王,高丽

    如果说北魏的灭亡是从六镇起义开始的,那北魏的衰弱便是从宣武帝元恪开始的。正是由于宣武帝重用国舅高肇,纵容其把持朝政,诛杀宗王,才拉开了北魏门阀士族内斗的序幕,激化了朝廷和六镇的矛盾,导致国家走上了灭亡的道路。对于高肇利用自己信任把持朝政和诛杀宗王,元恪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不但没有制止,还纵容其所为,

  • 北魏元愉之乱:宣武帝的猜忌,高肇的掌权所引起的宗室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元愉,高肇,宣武帝,北魏,元勰

    自天监六年北魏与南梁钟离之战后,北魏朝局除了高肇权势的加强外,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是元愉被赶出了朝廷。元愉是宣武帝元恪的次弟,原来担任中书监,钟离之战后的八月,他被调任冀州刺史。至于为什么宣武帝突然将元愉调出朝廷,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宣武帝对诸弟心有猜忌。2.宣武帝与元愉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

  • 铁血北朝104:京兆王元愉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元愉,宇文泰,元修,元宝炬,北魏,尔朱荣

    眼看败局已定,元愉心灰意冷,也没兴趣进军洛阳了,在一个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带着皇后李氏和四个儿子等十几人悄悄出城跑路。城外的暗哨立即发出信号,平叛军紧追不舍,将元愉一行人全部擒获,一场如同闹剧一般的叛乱就这样分分钟被粉碎。元愉落网的捷报连夜送入京师,宣武帝松了一口气,下令将元愉等人押送京师

  • 铁血北朝103:元愉称帝,一场草草收场的闹剧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元愉,皇帝,高肇,皇后,冀州,宣武帝,南北朝,铁血北朝

    顺皇后于氏是宣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出身名门,她是领军将军于烈弟弟于劲的女儿,入宫时年仅14岁,在于氏家族的强力支持下,顺利登上皇后宝座。毕竟领军将军于烈是宣武帝的铁杆亲信,这层关系太铁了,铁到宣武帝都不好意思拒绝于氏当皇后,于烈掌握京师兵权,是军方实力派大佬,宣武帝也惹不起。于氏死后被追谥顺皇后,因此

  • 魏孝明帝元诩:一个冷门的少年天子,一个被亲生母亲杀害的倒霉蛋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孝明帝,元诩,太后,北魏孝文帝,北魏,元恪

    延昌四年,公元515年,正月十三日。北魏都城,洛阳。洛阳城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鞭炮声此起彼伏,人声嘈杂,不绝于市。当然了,北魏是游牧民族政权,鲜卑人是从来不过新年的。但自从魏孝文帝元宏开始推行汉化改革开始,这个曾经充满旷野豪情的马背民族就逐渐失去了当年的野性,反而从方方面面越来越像中原汉人。孝文帝

  • 青岛农商行行长助理范元钊已当8年多 年薪77.09万比几个副行长低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运营商财经网标签:青岛,范元钊,农商行,信贷员

    运营商财经网 实习生 王艳/文据悉,新上任3个月的青岛农商行董事长王锡峰已经带领该行制定了未来三年的战略规划。运营商财经网将目光聚焦于青岛农商行,其中,另一位高管引起了运营商财经网的注意。他就是行长助理兼任城阳支行行长的范元钊。公开资料显示,范元钊出生于1967年8月,今年56岁了,现任青岛农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