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文帝:你懂个屁杀檀道济是自毁长城不杀就改朝换代

宋文帝:你懂个屁杀檀道济是自毁长城不杀就改朝换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烨青衣 访问量:4510 更新时间:2024/2/13 11:57:59

中国一部史书,写满了权谋诈术。

人性的阴暗面在历史进程中堂而皇之地记录下来。

许多国之干城常毁在自家人手上,留下无数让人扼腕叹息的冤案。

南北朝时期,北方是强大的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帝国,南方是刘裕代东晋建立的刘宋帝国。

宋之大将檀道济,一个身经百战,写下《三十六计》的名将,被皇帝赐死时,愤怒地把帽子摔在地上,两眼冒火骂道:“你们这是自毁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代表一人抵一国的将军,就是始于檀道济。

01、征讨四方

檀道济是山东高平人。

早年和兄弟几个一起加入了刘裕的队伍,成为淝水之战名闻天下的东晋北府军成员。

英勇善战,勇冠三军,是刘裕手下的得力干将之一。

在征战四方,消灭东晋后期的几次军阀内乱渐显军事才华,刘裕非常赏识。

提拔为冠军将军,随刘裕北伐后秦。

东晋义熙十二年,掌握了东晋实际大权的刘裕北伐。

檀道济担任先锋,一路高歌猛进,连克许昌、成皋、洛阳,俘获后秦大将姚坦、姚洗等。

拿下洛阳,投降的后秦军士有四千多人,不少军官建议,杀了这些人砍下人头堆成大锥体,以耀军威。

所谓筑“京观”。

檀道济说:“吊民伐罪,就在今日。”

我们今天是来推翻暴政,解放人民,怎么能乱杀人?

下令把俘虏全被释放。这一招大得人心,胡汉军民相聚来降。

檀道济继续进兵,向西攻进潼关,配合友军一起拿下长安。

后秦灭亡。

在讨伐后秦的战争中,檀道济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屡战屡胜,战功赫赫。

难得的是拿下洛阳对军民的安抚工作,表现的与五胡乱华以来以杀人树威的血腥政策完全相左,深得百姓拥戴。

到后秦灭亡,檀道济已经成为海内闻名的时代名将。

02、顾命大臣

没多久,刘裕回到东南,接受晋帝的“禅让”称帝,国号为宋。

檀道济成为刘宋的开国功勋大臣。

其时北魏也日渐强大,檀道济任镇北将军,驻军在淮南边疆,屡与北魏交战,多有胜绩。

刘裕称帝后没几年就死了。

太子刘义符继承帝位。

以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

熟悉历史影视剧的都知道,这顾命大臣权倾一时,威风八面。

但是反面就是暗藏杀机、危险重重。

一不小心就是人头落地的营生,不是政治高手是不能胜任这种生涯的。

刘义符是刘裕四十岁才生的第一个男孩,宠爱万分,长成一个超级玩主,身边是一大群精于游戏的马屁精,什么是一线潮流,刘义符就是弄潮儿。

谢晦曾委婉地对刘裕说:“陛下您年纪大了,是不是要想一下,要是有个万一。国家大事,托付的人担当的起吗?”

刘裕明白人,就问你去看一下老二怎么样?谢晦去和老二刘义真聊了半天,回来说:“这个德行轻于才能,不是人主器度。”

刘义真到外地任南豫州刺史。

刘义符当了皇帝,更是无法无天,还在老爸的孝期,就吃喝玩乐,游戏无度。

徐羡之、谢晦、傅亮等人有心废除这个皇帝,按顺序就要立刘义真为帝。

但刘义真本来就与几个顾命大臣不和,在外地又随性生活,和一批文人在一起,生活放任。

所以徐、谢、傅等人先借皇命把刘义真贬为平民。

在此过程中,三人多次和统兵在外的檀道济商议,檀道济一直反对贬刘义真,但没效果。

要废刘义符这个皇帝,三人还是知道檀道济在军队中的巨大声望,就把他召了回来,告诉他要采取的行动。

将废除刘义符的皇位,让刘裕的第三子刘义隆继位。

看来大家都是对刘义符失望透顶,檀道济也同意了,或许还有胁迫之意吧!当晚谢晦请檀道济在家里睡觉,谢晦烙烧饼,怎么也睡不着。檀道济放倒床上,鼾声如雷,睡得那叫踏实。

谢晦大为惊叹佩服檀大将军的心胸肚量。

三、政治漩涡

刘义符在宫里摆个市场,亲自买卖。

喝酒开船歌舞达旦。

累了就于泊在天渊池的龙舟里睡觉。

第二天檀道济带兵在前,徐羡之等人随即跟上,一路上的宫中宿卫都已被告知,无人敢动。

军士冲上龙舟,杀了俩个内侍,把醉眼惺忪的皇帝扶下船,收了印授,别过群臣,“护送”到原来的太子宫。

檀道济专守皇宫。

徐羡之等人派人把刘义符送到外地,又派人杀了刘义符和刘义真。

去迎接刘义隆的是傅亮,刘义隆接见了他,问起两个哥哥是怎么死的,放声大哭。

傅亮吓得汗流浃背讲不出话来。

刘义隆一路到京城全部用自己当王爷时的旧部为宿卫。

到了京城,继承皇位,史称宋文帝。

徐羡之问傅亮:新皇帝怎么样?

傅亮说是晋朝司马师司马昭一样的人物。

徐羡之说,他一定了解我们的赤胆忠心。

傅亮说,那可不一定。

他们又用谢晦为荆州刺史为外援,巩固地位。

用明眼人的话是:你们几个为了国家,废除昏君,重立新人。好像没错。可你们杀了人家两个哥哥,位高权重,想全身而退那是不容易。一年多后,宋文帝果然动手,抓住徐羡之、傅亮杀了。对自己的亲信们说:檀道济只是胁从,废立都不是他的主意,杀我哥哥又和他无关。我好话安慰他,一定为我效力。

当然檀道济的军事才能是刘老三要用他的原因。

而檀道济自然是为皇帝为国家从力的,挂帅征荆州讨伐谢晦。

檀道济太了解谢晦了,北伐十条计,九条是他出的,是个智者。

但战场上刀兵相见,没有实战过的谢晦根本不行。

谢晦在荆州出兵,以为檀道济也被杀了,不料是老檀带兵前来,一下子没了斗志,军队溃散。

谢晦被抓,斩杀。

四、唱筹量沙

宋文帝元嘉七年,宋军北伐。

檀道济二十几天三十几战,连连获胜,威震敌胆。

但另几路到彦之等战败,北魏军趁着冬天黄河结冰,大举反攻。

檀道济的粮草运输等被切断,宋军粮食即将告罄,往后撤退。

有投降北魏的士兵告敌情况,魏军追上来,迫近宋军,宋军人心惶惶,有溃败危险。

危难时刻,方显檀道济英雄本色。

他乘夜色堆起一座沙山,把最后少量的米盖在上面,命令管粮士兵清点粮食。一边士兵在用斗量米,一边士兵拿着竹筹大声计数。

到天亮,北魏探马看到宋军还有这么多粮食啊!投降的家伙胡说,杀了!

北魏军渐渐围拢来,檀道济让将士们顶盔贯甲,严阵以待。

自己穿着醒目坐在车上,军队列队稳稳出行。

魏军久与檀道济交手,都知道他的了得。

见又有粮食,又如此从容,都不敢逼近,就这样让檀道济全军而还。

这种在大败战的不利情况下,带着大部队安全撤退,虎口逃生的本事,的确让人叹为神来之笔。

五、蒙冤而死

檀道济以实战为蓝本总结的《三十六计》,为一流的军事教科书。

多年在军队中的优异战绩,让他在军中朝中声望日隆,他的几个儿子也很能干,心腹战将薛肜、高进之英勇无比,号称当时的关羽张飞

宋文帝和当朝的重臣都猜疑,有人说:“谁知道是不是另一个司马懿呢?”

宋文帝身体不好,常有病危通知书的意思。

他的几个心腹都担心文帝一死,没人制的住檀道济。

老是叫皇帝杀了檀将军。

终于一次发病后,下决心杀。

檀道济的妻子说:“咱们家功劳太大了。没事叫你看来祸事来了。”

胸怀宽广的檀道济说:“我为国家出力有什么祸事?”

皇帝把他召到京城,下狱,找了个罪名,杀了他和他的几个儿子并薛肜、高进之等猛将。

万里长城又一次让自己人给推倒了。

据说当天建业地震,满地长出白毛。

儿歌唱道:“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

多年的交战,北魏军非常忌惮檀道济,甚至用他的画像驱鬼。

得知檀道济遇害,弹冠相庆:“道济死喽!那些江南小儿还有什么可以害怕的?”

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又一次上演。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铁骑直达长江北岸,饮马瓜州。

宋文帝登上石头城,看到北骑驰骋,长叹道:“如果檀道济还在,他们怎么会来这儿?”

老王:你也知道有今天啊!

宋文帝:你懂个屁,杀了檀道济是自毁长城,不杀檀道济是改朝换代。

标签: 宋文帝檀道济刘裕北魏徐羡之宋军

更多文章

  • 南朝刘宋王朝第一名将檀道济,为何落得个冤死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不胖的胖子呦呦标签:刘宋,檀道济,刘裕,徐羡之,北魏,刘义隆

    南朝刘宋王朝第一名将檀道济,为何落得个冤死的下场清水阿娇2022-07-1413:22辽宁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关注檀道济被杀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干涉政务,皇帝也许可以容忍文官干政,但是绝对不会一位武将干政,况且是在南北朝的乱世,檀道济肯定是被冤杀。临刑之际,他投帻高呼“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 韦睿医疗:聚焦智能居家腹膜透析,做国内家庭透析的引领者

    历史解密编辑:动脉网标签:韦睿,透析,腹膜,治疗,透析机

    透析治疗按照治疗场景的不同,可分为中心透析模式和家庭透析模式。中心透析模式是指患者在医院或透析中心等临床环境中,接受专业人员的定期治疗;家庭透析模式则是患者经专业医务人员指导后,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透析治疗。在中心透析模式下,患者一般需要常年坚持每周3次甚至更频繁的前往医院或透析中心接受治疗,正常生活

  • 盘点南北朝时期名将录(韦睿篇)

    历史解密编辑:大白的浅度思考标签:韦睿,太守,萧衍,北魏,豫州,刘宋,韦叡,杨大眼,曹景宗,南北朝,史说三国

    统率:★★★★★武力:★★为官:★★★☆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杜陵南五里)人。是西汉丞相韦贤的后人,世代为三辅地区的著名族姓。祖父韦玄,为躲避作官隐居在长安南山。刘宋武帝刘裕入关后,征召他为太尉掾,韦玄不去就任。伯父韦祖征,在刘宋末年任光禄勋。父亲韦祖归,任宁远长史。韦睿以侍奉继母而

  • 魏敬寿帝拓跋余:冷门的北魏历史之下,诞生了一个更加冷门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拓跋,皇帝,北魏,宦官,刘宋,丞相

    文章开始之前,我们要先提到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宗爱。宗爱,北魏权宦,雍州冯翊人,位置大概是在陕西省大荔县一带。这位来自南北朝时期的陕西百姓年轻时不太安分,经常四处打架闹事儿,结果很快被逮捕入狱,并被送入宫中,成为了一名宦官。做百姓和做宦官,对宗爱来说,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做百姓是在红尘滚滚里

  • 残暴的统治者!拓跋焘逼反卢水胡,屠戮清河崔氏,吓死拓跋晃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拓跋焘,拓跋,卢水胡,崔氏,北魏,崔浩,陆俟,清河崔氏,拓跋晃

    经过两汉的不断打击,匈奴人被迫内迁,与汉人的混血形成了部分南匈奴人,前赵的建立者刘渊便是其中之一;匈奴人与鲜卑人的混血形成了铁弗部,大夏的赫连勃勃便是其中之一;匈奴人与羌人的混血,便是建立北凉的沮渠蒙逊,沮渠蒙逊出于小月氏,来自于卢水胡。卢水胡来源于卢水(今时甘肃省黑水),这里是各类民族的杂居场所,

  • 两朝风云(二六)拓跋焘逼死拓跋晃,并非听信谗言,而是皇权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北魏,刘宋,皇帝,武帝,拓跋焘,拓跋晃,两朝风云,皇权斗争

    南北朝时期的皇权斗争非常惨烈,为了皇权甚至出现了父子相残的悲剧。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景穆太子拓跋晃父子相残的故事便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也表现出了皇权斗争的残酷性。对于这场斗争在史书上落笔很少,而且在不同的史料中也呈现不同的说法,因此让历史爱好者们感到疑点重重。主流的历史观认为拓跋焘是听信了中常侍宗爱的谗

  • 铁血北朝44:空前绝后的灭佛行动,太子拓跋晃为何冒险抗旨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武帝,崔浩,北魏,皇帝,太子,拓跋晃,铁血北朝

    太武帝的“灭佛”旨意下达后,整个北魏王朝一夜间陷入一片腥风血雨,巨大的灾难笼罩在了每一个人的头上,不光是僧人遭殃,就连那些帮助保护僧人的百姓也被牵连了进去。此时太武帝人还在长安,但他的诏书和灭佛意志已经在首都平城引发了巨大的恐慌。笃信佛教的太子监国拓跋晃先是苦劝太武帝收回成命,不想被太武帝一顿臭骂,

  • 冯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冯太后,文成帝,拓跋,北魏孝文帝,北魏,太后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详,祖籍长乐郡信都县,北魏王朝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

  • 魏文成帝拓跋濬:南北朝的皇帝很多,但像这样温暖贤德的帝王很少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拓跋,皇帝,魏文成,北魏,丞相,帝王

    正平二年,公元452年。这一年,北魏王朝的两位皇帝,即太武帝拓跋焘和敬寿帝拓跋余双双去世,领了便当。两位帝王之死,并非正常死亡,乃是死于非命。神奇的是,杀掉皇帝的人,竟然是同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宗爱,是北魏朝堂的一名中常侍,专门负责贴身服侍皇帝。这位宗爱同志其貌不扬,身后也并无什么丰功伟绩,但

  • 魏献文帝拓跋弘:不吹不黑,这也许是南北朝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拓跋,皇帝,文帝,冯太后,北魏,丞相

    和平六年,公元465年。北魏王朝的第五位皇帝,魏文成帝拓跋濬龙驭上宾,大行而去,领了便当。在这位皇帝之前,北魏还有四任领导人。魏道武帝拓跋珪,在东晋十六国的乱世中崛起,为北魏打下了最初的疆土。魏明元帝拓跋嗣,励精图治,有承前启后之功,上承开国皇帝拓跋珪文治武功,下启太武帝拓跋焘建功立业之绩。魏太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