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檀道济唱筹量沙迷惑魏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成功保住刘宋军队

檀道济唱筹量沙迷惑魏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成功保住刘宋军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调侃历史 访问量:3713 更新时间:2024/1/26 8:23:16

元嘉七年(公元430年)下半年,到彦之撤退之后,宋军并没有因此而一泻千里,他们还在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坚守,与魏军胶着。因为,他们在等待着希望。他们知道,宋文帝刘义隆已经命令都督征讨诸军事檀道济率军北上,展开第二次北伐;而檀道济在接到命令之后,也已率部日夜兼程北上,目的地就是驻有大量宋军的黄河要塞————滑台。

然而,因为刘义隆原本对到彦之寄予厚望,武库之中几乎全部的精良装备都配备给了他,而他将这些装备都抛弃在了历城城下。到彦之败退之后,刘义隆曾在一次公开场合询问武库中还有多少武器,当时在座的不仅有朝廷近臣,还有北方降将,刘义隆开口之后就后悔了,因为他估计武库中的兵器铠甲也是所剩无几了,负责掌管武库的库部郎顾琛撒谎说∶“尚有十万人的兵器铠甲。”刘义隆听了,心领神会,连连称善。

檀道济所部作为刘义隆的非嫡系部队,在这种情况下,他的部队兵员和武器都不是一流的。而且,魏军此时已经结束洛阳、虎牢等地的战斗,兵力更加集中;相反,宋军却士气低落。可想而知,檀道济的压力有多么大。

元嘉八年(公元431年)一月,檀道济率领的北伐军进抵前线,并完成了战斗准备。一月十五日,他率领宋军从清水逆流而上,解救被围近两个月的滑台,魏军叔孙建、长孙道生率军抵御。一月十六日,檀道济所部进至寿张,遭遇叔孙建率领的魏军,檀道济与戴罪立功的宁朔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率领宋军给予魏军迎头痛击,大破屡战屡胜的魏军,一直转战到高粱亭(今地不详)。北魏宁南将军、济州刺史、寿昌公悉颊库结率军与宋军激战,檀道济出奇制胜,派出段宏和禁卫军将领沈虔之等人率领奇兵突袭魏军,阵斩了悉颊库结。

宋军的舰队边打边前进,一直开到济水。二十多天内,双方发生了三十多次惨烈的战斗,宋军胜多败少。宋军进抵历城后,叔孙建下令魏军骑兵不断劫掠、焚烧宋军的粮草,宋军很快就断粮了,无法继续前进,这让安颉、司马楚之等人能够全力进攻滑台,拓跋焘再派楚兵将军王慧龙率军增援。二月,坚守三个月的滑台宋军早已断粮,主帅朱修之与将士们饥饿难耐,一起用烟将洞中的老鼠熏出,吃掉老鼠果腹。二月十日,魏军终于攻克了滑台,生擒司徒从事中郎朱修之、东郡太守申谟,同时被俘的还有一万多宋军将士。

二月二十二日,拓跋焘回到平城,他向太庙告捷。兴奋之余,他下令对所有将领和百官都进行赏赐,参战士兵家庭全部被免除十年的赋税。当时,北魏南方地区发生洪灾,饿死了很多百姓,尚书令刘洁上书请求拓跋焘哀怜百姓,拓跋焘又下令免除全国百姓一年的赋税。

滑台陷落后,檀道济北伐的目标已经落空,所部已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开始从历城南撤。投降魏军的宋军士兵向魏军报告说∶“宋军已经断粮了!”得知这一情况,魏军开始南下追击。檀道济利用夜晚,命令士兵们像量粮食一样一斗一斗地量沙子,一边量,一边高声报出数字,然后,把军中所剩无几的一点儿米覆盖在量好的沙堆之上。等到天明,魏军遥遥望见宋军军营里一座座“粮垛”,高呼上当,诛杀了那个宋军降卒。当时,魏军人数众多,骑兵黑压压地从四面八方朝宋军压来。檀道济大智大勇,全无惧色,他下令全军将士全副武装,做好战斗准备,唯独自己只穿了一件白色的便服,坐着轿子,悠然前行。就这样,宋军大摇大摆地从城内出来,慢腾腾地行军。魏军担心有埋伏,竟然不敢接近,始终没有发起攻击,宋军这才得以顺利逃出虎口。

檀道济虽然没有收复滑台及黄河以南的失地,但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气定神闲,将宋军带出了死地,他表现出大将之风,不仅让他在刘宋朝廷威名大震,也使对手肃然起敬。北魏军民对他非常忌惮,曾将他的画像当作驱除恶鬼的凶神恶煞来供奉。回国之后,刘义隆加封檀道济为司空,让他回到了江州驻地浔阳。

青州刺史萧思话是刘义隆的表兄弟,元嘉五年(公元428年)在他年仅二十七岁时就被任命为青州刺史。当他听说檀道济已经率军南归后,吓得魂不附体,决定弃城逃到险要地带自保。济南太守萧承之反复劝阻,但萧思话不从。二月二十六日,他率军弃城逃往东阳东南的平昌。他的参军刘振之镇守下邳,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弃城而去。结果,魏军并未继续东进和南下,而东阳城内囤积的物资在萧思话退走后,全部被乱民焚毁。刘义隆大怒,将他召回京师,逮捕下狱。

与伤感的宋文帝相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却内心充满了喜悦。

北魏冠军将军安颉率军北撤后,拓跋焘才从宋军俘虏口中得知,宋文帝在北伐之初曾告诫诸将说∶“如果北魏南方军区进行战争动员的话,趁魏军尚未南下,我军就当率先渡过黄河,进攻魏国黄河以北地区;如果魏军没有动静,大军就驻扎在彭城不动。”拓跋焘对魏国群臣说∶“你们大家都说我采用崔浩先北后南之计,先进攻柔然而不理睬宋军是错误的,你们还曾惊慌失措,反复劝谏。常胜将军总是以为自己比别人都强,其实,到最后,你们还是赶不上人家的谋略啊!”于是,他晋升崔浩为司徒。

标签: 魏军檀道济刘宋宋军北魏魏国

更多文章

  • 北魏拓跋焘奇袭统万城,刘宋第一次元嘉北伐,檀道济唱筹量沙

    历史解密编辑:诗情画音标签:刘宋,北魏,晋朝,拓跋焘,统万城,檀道济,赫连昌,南北朝

    公元423年12月,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由于东征西讨,积劳成疾,在西宫驾崩,时年三十二岁。太子拓跋焘继位,是为北魏太武,继位之后的拓跋焘,采纳崔浩的建议,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国内安定无事,忽然传来柔然国入侵、攻陷云中的消息。这里有必要将柔然国的来龙去脉作一个简要交代。柔然国是匈奴人的一个分支,先辈中有

  • 檀道济: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檀道济,刘裕,刘宋,北魏,陶渊明,刘义康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在人们的心目中,岳飞是死得最冤的,风波亭上那一句“莫须有”将一代名将置于死地,让后人无不扼腕痛惜。但岳飞之死却有内情,岳家军日渐壮大,尾大不掉是皇帝最担心之事;何况他还常把那迎二帝挂在嘴边,让这皇帝老儿不想杀他都不行,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原因。 但我觉得还有一人比他死得还冤,那

  • 檀道济:被刘宋政权生生自毁的万里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檀道济,刘宋,刘裕,宋军,北魏,太守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他是曾经战无不胜的北府军的最后一位名将。从小父母双亡的他与诸兄一起随堂叔从刘裕起兵,从此人生开挂。无论是打桓氏,还是平“米寇”,他都得心应手,为刘裕代桓而起贡献良多。在义熙北伐期间,他担任先锋,攻城拔寨,义释降卒,表现得不同凡响。刘裕驾崩后,他受

  • 盘点南北朝时期名将录(檀道济篇)

    历史解密编辑:大白的浅度思考标签:檀道济,太守,刘裕,桓玄,刘宋,到彦之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士,是左将军檀韶(刘宋开国名将)、右将军檀祗(东晋名将)的弟弟。其叔父是檀凭之,与刘裕(刘宋开国皇帝)关系密切,交情甚密,曾一同密谋讨伐桓玄,后战死沙场。檀道济年少时父母双亡,居丧期间,极尽礼数,事奉兄姐,以和蔼谨慎著称。元兴二年(403年, 东晋司马德宗年号)十二月,桓玄篡位,建

  • 南北朝名将檀道济之死:戎马疆场却含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檀道济,刘裕,宋军,宋文帝,大将军,兵士

    檀道济(?—公元436年4月9日),南朝宋名将。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后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檀道济戎马倥偬,战绩卓著。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

  • 宋文帝:你懂个屁杀檀道济是自毁长城不杀就改朝换代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宋文帝,檀道济,刘裕,北魏,徐羡之,宋军

    中国一部史书,写满了权谋诈术。人性的阴暗面在历史进程中堂而皇之地记录下来。许多国之干城常毁在自家人手上,留下无数让人扼腕叹息的冤案。南北朝时期,北方是强大的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帝国,南方是刘裕代东晋建立的刘宋帝国。宋之大将檀道济,一个身经百战,写下《三十六计》的名将,被皇帝赐死时,愤怒地把帽子摔在地

  • 南朝刘宋王朝第一名将檀道济,为何落得个冤死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不胖的胖子呦呦标签:刘宋,檀道济,刘裕,徐羡之,北魏,刘义隆

    南朝刘宋王朝第一名将檀道济,为何落得个冤死的下场清水阿娇2022-07-1413:22辽宁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关注檀道济被杀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干涉政务,皇帝也许可以容忍文官干政,但是绝对不会一位武将干政,况且是在南北朝的乱世,檀道济肯定是被冤杀。临刑之际,他投帻高呼“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 韦睿医疗:聚焦智能居家腹膜透析,做国内家庭透析的引领者

    历史解密编辑:动脉网标签:韦睿,透析,腹膜,治疗,透析机

    透析治疗按照治疗场景的不同,可分为中心透析模式和家庭透析模式。中心透析模式是指患者在医院或透析中心等临床环境中,接受专业人员的定期治疗;家庭透析模式则是患者经专业医务人员指导后,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透析治疗。在中心透析模式下,患者一般需要常年坚持每周3次甚至更频繁的前往医院或透析中心接受治疗,正常生活

  • 盘点南北朝时期名将录(韦睿篇)

    历史解密编辑:大白的浅度思考标签:韦睿,太守,萧衍,北魏,豫州,刘宋,韦叡,杨大眼,曹景宗,南北朝,史说三国

    统率:★★★★★武力:★★为官:★★★☆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杜陵南五里)人。是西汉丞相韦贤的后人,世代为三辅地区的著名族姓。祖父韦玄,为躲避作官隐居在长安南山。刘宋武帝刘裕入关后,征召他为太尉掾,韦玄不去就任。伯父韦祖征,在刘宋末年任光禄勋。父亲韦祖归,任宁远长史。韦睿以侍奉继母而

  • 魏敬寿帝拓跋余:冷门的北魏历史之下,诞生了一个更加冷门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拓跋,皇帝,北魏,宦官,刘宋,丞相

    文章开始之前,我们要先提到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宗爱。宗爱,北魏权宦,雍州冯翊人,位置大概是在陕西省大荔县一带。这位来自南北朝时期的陕西百姓年轻时不太安分,经常四处打架闹事儿,结果很快被逮捕入狱,并被送入宫中,成为了一名宦官。做百姓和做宦官,对宗爱来说,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做百姓是在红尘滚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