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宇文泰是如何一步步拥有纵横天下的实力的?

宇文泰是如何一步步拥有纵横天下的实力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史旺旺旺 访问量:4074 更新时间:2024/1/24 9:55:35

当今社会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都会考虑一个问题——要如何才可以逆袭人生?

想要从草根逆袭成为某一个行业的大佬,不仅仅需要自己付出很大努力,还需要一定的人脉和策略。南北朝的宇文泰也许可以给他们答案,草根出身一步步成为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宇文泰是如何一步步开自己的霸业呢?

收拢人心

宇文泰起初只是在平凉军首领贺拔岳帐下担任一个别将,虽然在军队里面有点位置但并不高,也很难和一些有权力的将军交谈。想要提升地位,就只能靠宇文泰一个人能力。

宇文泰凭借着自身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带着贺拔岳的军队打了不少胜仗,职位也从一个小小的别将提升到省长。到这一步宇文泰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人生的逆袭,但宇文泰的野心可不止这点,他可不甘心当一个优秀的军事家。

想要更上一层楼那就得看清身边的一切,贺拔岳的行事作风让宇文泰看到了不久之后他必遭小人所害,到时候平凉军内部一定会群龙无首。

贺拔岳的儿子常年在外地带兵,很少和平凉军内部的将领有联系,所以一定要在贺拔岳出事之后的第一时间内就成为平凉军的核心,一定要在贺拔岳出事之前就得到大部分将领的支持。

平凉军内部有着很深的矛盾问题,很多将领之间谁也不服谁,由于之间的权力支配不平衡的原因,不少将领是墙头草。

宇文泰就先从对平凉军忠诚的将领开始下手,首先就拉拢了势力最大的赵贵作为自己的心腹,接着再将几个有着核心兵马的将领给拉拢。

如此一来,平凉军更换首领的时候,宇文泰可以获得军队内大势力的支持,基本上没有哪一个人可以竞争得过他。

人心的汇集还可以防止朝廷插手平凉军内部的竞选,从表面上来看平凉军是效忠于朝廷,可实际上朝廷对平凉军没有一点掌控力,目前的平凉军效忠的对象就是首领。谁是首领,平凉军就听命于谁。

朝廷早就已经有想要收编平凉军的想法,贺拔岳出事之后,朝廷肯定会下功夫来收编平凉军。如果在朝廷下手之后,宇文泰还没有将平凉军的人心给收拢,成为平凉军的首领的话,那么就再也没有机会。

宇文泰收拢人心就是让自己顺利成为平凉军的首领,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不管在那个时代都是真理。等到朝廷反应过来的时候,宇文泰已经成为了平凉军的核心骨,朝廷没有办法再去处理这件事情。

收拢人心,大量培养心腹也是为了保证自己在平凉军内的地位不会遭到任何人的威胁。

皇帝的帮助

宇文泰顺利当上平凉军的首领,可此时的平凉军处于内忧外患的地步。内部有人对宇文泰不服,必须要宇文泰拿出成绩才愿意臣服宇文泰。

外部皇帝和朝廷一直想要收编平凉军,权臣高欢和其他军阀一心要置平凉军于死地。宇文泰的首领位置能不能坐长久?要如何才可以坐下去?

想要长久坐稳首领的位置,宇文泰必须要将平凉军的势力继续扩大,这样才可以保证自己和手下心腹的权利。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后勤补给方面,平凉军只能保证目前的自给自足,扩军或者长时间征战后勤就无法保证。

如果获取到皇帝的帮助,军队需要什么就可以找皇帝要什么,宇文泰就相当于有了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他就可以放心的扩大自己的势力。

平凉军的外部情况也不乐观,高欢一直以来和平凉军就不对付,还有其他的地方军阀也一直想要吞并平凉军。平凉军在外部也缺乏帮手,军队根本就不敢行动,一旦行动就很有可能会被其他的军阀攻击。

可如果有皇帝的支持和帮助就不一样了,即使其他军阀对平凉军的野心再大,只要平凉军打出皇帝的名声,他们也不能随意对平凉军下手。

权衡利弊之后,宇文泰就立刻进京面见皇帝以表忠心,乘机找皇帝索要物资。宇文泰要自己在平凉军内有着合法的地位,宇文泰可不是靠什么正规的手段来获取平凉军首领的位置。

按照常理和习俗来说,首领的位置应该是贺拔岳的儿子来继承。虽然宇文泰在军队里面已经有了一定的人脉和心腹,可大部分基层士兵还是愿意去效忠贺拔岳的儿子。

宇文泰得到皇帝的帮助之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当首领,基层士兵也不会有怨言。即使后面有人想让宇文泰下位,宇文泰可以直接用皇帝的名义来保护住自己的地位。

从政治角度来说,宇文泰没有皇帝的帮助,是坐不稳首领位置。从军事角度来看,平凉军日后发展和维护都需要皇帝来稳定。

即使皇帝和朝廷的实力都处于夕阳西下的阶段,但维持宇文泰和平凉军之间的利益还是绰绰有余。宇文泰想要发展也必然离不开皇帝的帮助。

口碑和声望

地位稳定住了,宇文泰只剩下最后的口碑和声望就可以满足称霸天下的所有条件了。此时宇文泰的名声并不好,平凉军内部有人认为宇文泰是靠不正当手段当上首领,有一些将领对于宇文泰的实力保持怀疑。

虽然是内部选举,可大家伙都知道宇文泰拉拢大部分的将领才成功上位的,所以自然有人会不服宇文泰。这个时候就需要宇文泰一步步将自己的实力给彰显出来,嬴得军队内部的声望。

宇文泰在确保平凉军的后勤补给和政治地位稳定之后,就开始讨伐曾经和平凉军关系不好的军阀。每嬴下一场战斗,他在平凉军内的地位就会上涨一些。

等他将全部的敌人都消灭的时候,平凉军内部基本上就没有人不服宇文泰。宇文泰不管接下来是准备干什么,平凉军都会对他绝对忠诚和信任。

最终交战对手权臣高欢和宇文泰的势力是不相上下,想要击败高欢,宇文泰就必须要在其他方面比高欢强大。高欢一直以来在民间和朝廷上的口碑都不好,宇文泰就从这点出发,不断宣传自己是正义之师。

不少百姓听到宇文泰的口碑都愿意去支持宇文泰,在最开始的时候效果也许不好,但等到宇文泰和高欢交手的时候,宇文泰的势力已经远远强于高欢。

宇文泰对于军队内部一直赏罚分明,对有功之人从来不会亏待他们。宇文泰将自己的口碑和声望提升起来,就会源源不断吸收军队的忠诚。对于百姓,宇文泰发布一系列政策来缓解百姓生活压力,提高参军待遇。

由于口碑较好,也会不断有人前来投靠宇文泰。在和东魏交战时,宇文泰身边可以调用的将领已经不仅仅是原本平凉军的将领,还有不少被他的口碑和声望吸引过来的将领来跟随他。

即使是在问鼎天下之后,因为宇文泰的口碑好声望高,不少名士名将都愿意来投靠宇文泰而不是加入到朝廷。甚至在宇文泰死后,依旧不少人前来投靠宇文泰的势力集团,长久以来朝廷的势力就被宇文泰后人全部吸收。

任何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仅仅依靠努力就可以获取的。

宇文泰从一个草根到问鼎天下的道路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成为西魏的实际掌权者道路并不好走,可他知道要如何才可以走通这条路,可靠的部队,在政治上的合法性,口碑和声望,这3点才是真正帮助他问鼎天下的主要帮手。

宇文泰的成功条件也是现在所有成功人士所必备的条件。

标签: 高欢皇帝将领宇文泰贺拔岳南北朝

更多文章

  • 北朝双骄大决战:宇文泰如何以弱胜强,让高欢含恨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高欢,北魏,丞相,西魏,宇文泰,尔朱荣,独孤信,南北朝,北朝双骄

    532年秋,北魏丞相高欢送走了一个来自关中的使者。使者英俊的面容和雄壮的谈吐,给高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当即发出了“这小子真不是一般人”的赞叹。一步之差,使者踏上了归途,高欢命人在返程路上强行截留,但为时已晚。日后的十余年中,高欢每每想起此事,都必定无比悔恨——他亲手送走了自己的一生死敌,并最终看着

  • 最惨皇帝,被迫给柔然公主侍寝的北齐高欢

    历史解密编辑:远方青木标签:高欢,皇帝,高澄,宇文泰,北魏,匈奴

    公元535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分别由丞相高欢和军阀宇文泰两位权臣掌控,并最终以此成立了北齐和北周。在高欢和宇文泰的北边,有一个强大的柔然。很明显,柔然支持谁,另一个人就得遭殃。公元545年,为维系和柔然的关系,北齐神武帝高欢派遣使者前往柔然,为儿子高澄求亲。柔然王同意和北齐联姻,但拒绝将女儿嫁

  • 535年,北魏丞相高欢刚回家,侍女告密:世子与郑氏私通。

    历史解密编辑:瑶光暖暖标签:世子,高欢,高澄,逆子,娄昭君,南北朝,北魏丞相

    535年,北魏丞相高欢凯旋回朝。侍女却神秘兮兮:“世子高澄与郑氏私通。”高欢勃然大怒:“逆子,连我的女人也敢动,看我不剐了你!”高澄,10岁单人匹马,招降敌军首领;11岁单独面圣,且对答如流,是颇有名气的少年将军,深受老爹高欢的喜爱。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宝贝儿子,竟然15岁时无师自通,学会

  • 檀道济:南朝第一名将,刘宋的万里长城,战功赫赫为何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大观园标签:刘宋,刘裕,北魏,桓玄,南朝,晋朝,檀道济,南北朝,史说三国

    檀道济(?~436),刘宋名将,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北)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道济少孤,与兄、姊共居,以谦让和睦著称。东晋元兴三年(404年),道济与其叔父檀凭之,兄檀韶、檀祗、檀隆等,从宋武帝刘裕举义师讨伐桓玄。道济随刘裕攻占京口,为刘裕参军。后随冠军将军刘毅攻克桓玄余党盘据的鲁山(今湖北武

  • 檀道济“唱筹量沙”闻名于世,据说沙来自“白泉”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白泉,檀道济,宋军,北魏,魏军

    记者 李培乐在济南,提起趵突泉无人不知,可是要提起白泉,恐怕很多人会挠头了。据济南历城当地人介绍,白泉曾被称为“三间屋”,不但水量大,还与历史上檀道济“唱筹量沙”相关,名列济南72名泉之列。名泉“三间屋”白泉的位置在济南历城区鲍山街道纸房村附近。在金《名泉碑》、明《七十二名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

  • 殷景仁走后,檀道济暴死于建康,刘义隆大骂:我死后,他必反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建康,刘裕,晋朝,殷景仁,刘义隆,檀道济,刘义康,南北朝

    建康城中传言,东晋孝武帝司马昌明之后,司马氏还会出现两个皇帝,此时的刘裕已经年近六十了,不知道能够活到什么时候,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称帝,于是命令王韶之将晋安帝缢杀,琅琊王司马德文成为最后一个东晋国主。司马德文是晋安帝的弟弟,二十年来陪伴着自己的傻子哥哥,看遍了世态炎凉,饱尝了人情冷暖,也见识到了一个一

  • 两朝风云(十一)檀道济功勋赫赫,为何遭到刘义隆猜忌而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赫赫,刘裕,刘宋,晋朝,刘义隆,檀道济,徐羡之,宋文帝,南北朝,两朝风云

    中国历朝历代都是名将辈出的,在南北朝这种战火连天的时代,更为名将处世创造了充分的环境条件。南朝刘宋的名将檀道济便是这个时代名将中的佼佼者,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兵法中“三十六计”的说法就是源于他。然而这位名将在为刘宋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却没有得到好的结局。在宋文帝刘义隆执政时期,遭到皇帝的猜忌,最终被

  • 刘裕北伐后是如何自毁长城的?七员北伐大将只剩下了个檀道济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刘裕,王镇恶,檀道济,沈田子,太守,刘穆之

    作为中国历史上个人武力值最高的帝王,刘裕北伐一直被视作南北朝时期最可惜的一次,当时的他不仅灭亡了后秦,还收复了长安,东晋在他的带领下,领土已经扩展到四川、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其他的胡人政权在刘裕的连番打击下也已摇摇欲坠,史称“七分天下,而有其四。”然而就在世人以为刘裕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挥师北

  • 檀道济唱筹量沙迷惑魏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成功保住刘宋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魏军,檀道济,刘宋,宋军,北魏,魏国

    元嘉七年(公元430年)下半年,到彦之撤退之后,宋军并没有因此而一泻千里,他们还在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坚守,与魏军胶着。因为,他们在等待着希望。他们知道,宋文帝刘义隆已经命令都督征讨诸军事檀道济率军北上,展开第二次北伐;而檀道济在接到命令之后,也已率部日夜兼程北上,目的地就是驻有大量宋军的黄河要塞——

  • 北魏拓跋焘奇袭统万城,刘宋第一次元嘉北伐,檀道济唱筹量沙

    历史解密编辑:诗情画音标签:刘宋,北魏,晋朝,拓跋焘,统万城,檀道济,赫连昌,南北朝

    公元423年12月,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由于东征西讨,积劳成疾,在西宫驾崩,时年三十二岁。太子拓跋焘继位,是为北魏太武,继位之后的拓跋焘,采纳崔浩的建议,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国内安定无事,忽然传来柔然国入侵、攻陷云中的消息。这里有必要将柔然国的来龙去脉作一个简要交代。柔然国是匈奴人的一个分支,先辈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