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宇文泰为何将权力交给侄子宇文护,而不给儿子,他不怕侄子夺权吗

宇文泰为何将权力交给侄子宇文护,而不给儿子,他不怕侄子夺权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你的小可哎呀 访问量:4108 更新时间:2024/1/26 3:14:20

身处太平盛世、政权交接平稳的时候,哪个皇帝老子都得想着把权力交给自己的亲儿子,除非实在生不出,才会从血缘最亲近的宗室中挑选一个中意的继承人。而如果是在乱世,那权利继承则是另一番权衡了,在考虑血缘传承之前,更得先考虑,选择哪个继承人,才能保住权力,并且顺利传承下去。

五代十国为何会假子成风,就是要拉拢能人悍将为自己打天下,就连最后传位的时候,都会为了稳固政权,传位给养子却不传给亲儿子,例如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那是五代十国最优秀的狠人之一,在嫡子和长子乃至一众儿子都健在的情况下,他却选择立养子朱友文为太子,打算在自己百年之后传位给养子。

朱温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野史说是朱温和儿媳妇扒灰,色令智昏才会传位养子,其实朱温征伐一生,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什么绝色美人拥有不了,他之所以会这么做,主要是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亲儿子都太稚嫩,根本不是老对头李克用儿子李存勖的对手,只有陪着自己征战多年朱友文上有可能与其周旋,保住自己一手建立的后梁。只不过计划出了些意外,最后朱温和朱友文都被自己亲儿子给杀了,而朱温的担忧也确实应验了,在其死后不久,李存勖就灭了后梁。

宇文泰的情况比朱温还不容乐观,虽然他掌握了西魏的政权,可还是臣子,头上还顶着名义上的皇帝,且当时天下大势未明,高家一直虎视眈眈,稍有不慎,自己一生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子孙都会受到牵连,所以他必须将手里的权力交给一个信得过、镇得住局面的人,这个最佳人选就是自己的侄子宇文护

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亲侄子,但只比他小六岁,十九岁就帮着宇文泰管理家中事宜,大小事宜打理得井井有条,其处事能力得到了家族长辈的一致认可,宇文泰对这个侄子很是欣赏。在出征东魏的时候,宇文泰便带着宇文护去历练,宇文护在战场上的表现勇猛,屡立战功,多次被晋封,历任都督、大将军之职。因为宇文泰的栽培以及宇文护的优秀,使得宇文护已经是当时西魏朝堂上威望仅次于宇文泰的人物。

宇文泰在临终前,将手里的权力乃至宇文家族的希望都交到了宇文护手里,宇文护也没辜负叔叔的一番苦心,他掌握了西魏实权后,巩固宇文家族势力,逼迫西魏恭帝禅位,扶持叔叔的嫡子宇文觉上位,是为孝闵帝,建立北周政权。宇文护则被封为晋国公,官拜大司马,同时也掌握了北周的实权,锋芒太盛的宇文护树敌不少,眼热想扳倒他的更大有人在,连孝闵帝都对他的专权不满,宇文护则是一路开挂,佛挡杀佛、神挡杀神,放倒了一众位高权重的老臣,连孝闵帝都一起宰了。

后来又立了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是为北周明帝,宇文护觉得宇文毓这个弟弟也不听话就把他毒死了;这次他选立了叔叔的小儿子宇文邕,本以为宇文邕年少容易控制,不料宇文邕是个狠茬子,扮猪吃老虎,时机一成熟,就偷袭弄死了宇文护,权臣落幕就是这么措不及防且悲催。其实宇文泰的儿子也都挺有思想、有能力的,只不过被宇文护压着施展不开罢了,而宇文泰生前一直在培养宇文护,甚至放弃亲儿子选他当继承人,也实在是因为他去世之时,一众儿子还都太小,没经过历练。

宇文泰去世时,嫡子宇文觉14岁,庶长子宇文毓22岁,宇文邕才13岁,都是温室的花朵,还没经历战场的雨打风吹;而宇文护已经43岁,在战场和官场摸爬滚打了20多年,斗争经验足够丰富,优势是压倒性的。主少国疑,乳臭未干的少年是镇不住久经沙场的老油条、驾驭不了波谲云诡的时局、也没能力应对连年不休焦灼的战事,所以交给宇文护是宇文泰最好的选择,当然也是无奈的选择。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旧唐书》等

更多文章

  • 我叫宇文泰,帝相不和拔刀相向,宇文应诏檄文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宇文泰,高欢,于谨,尔朱荣,孝武帝

    孝武帝元修为了迷惑高欢,假意密诏,谎称增兵是为了对付刚平定关陇地区,与高欢有旧隙的宇文泰。谁想高欢将计就计,表面上表示愿替元修出兵,实则是对元修发出一种威胁。这下好了,元修真的偷鸡不成蚀把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眼瞅着高欢就要名正言顺地集结重兵,起兵西进,将元修的两大支柱之一宇文泰给摧毁,元修之前

  • 决战沙苑:宇文泰率1万士兵突袭,高欢20万大军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宇文泰,高欢,尔朱荣,曹操,李渊,北魏

    537年,地点沙苑,宇文泰率1万兵马与高欢的20万大军决战。结果,高欢所部阵亡一万余人,7万人被俘虏,其余溃散,高欢骑着骆驼逃走,在黄河对岸苦不堪言。战后,宇文泰下令将士在沙苑种植柳树,每人种植一棵,以示庆祝。北魏后期,留守北方的六镇鲜卑起义,尔朱荣快速崛起,人称曹操在世。可惜的是,尔朱荣有曹操的军

  • 南北朝时期,众多北方政权尝试民族融合,为何只有宇文泰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宇文泰,北魏,高欢,关陇,西魏

    在湖南卫视播出的纪录片《中国》中,凡是提及南北朝历史的章节,都会探讨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的融合问题。自从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国北方就一直处于民族杂居状态之下,各个民族建立了许多政权,他们想要获得稳定的统治,解决民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在这些政权中,只有宇文泰及其集团建立的北周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纪

  • 有惊无险,元修顺利入关,书信退敌,高欢另有所图——我叫宇文泰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高欢,宇文泰,元修,李贤

    弘农,城内笼罩着一股紧张的气氛,一群士兵正仔细地盘查每一个进出城的人,越往东走,就越接近高欢,大战随时就会爆发。“大都督,我们何时开拔啊,都在这搁了好久了。”李虎大着嗓门问道。“是啊,大都督,再不前行,这……”侯莫陈崇话说到一半,戛然而止,眼神中透露着复杂的神色。我明白侯莫陈崇的意思,如今高欢已渡河

  • 侯景不安分,高欢和宇文泰都看出来了,梁武帝就没看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哎哎哟呀标签:高欢,宇文泰,梁武帝,侯景,高澄

    南北朝时期的中华大地上,多的是豪杰和乱兵。有一个青年,二十来岁,喜欢骑马射箭、结交兄弟、游走于各个军事团体中间,企图谋划个光明些的未来。此人名叫侯景。《北史》里说,侯景有先天残疾,一个腿长一个腿短,因而对于武艺,虽然懂得,却不自恃。联系到后来的他的作为,大概以才智出众。侯景望了眼天,发现单打独斗难免

  • 只因一个美丽女子,高欢与宇文泰在邙山摆开阵势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宇文泰,高欢,高澄,大军,宇文邕,西魏,邙山,南北朝

    公元543年,东魏和西魏的两大权臣,高欢与宇文泰,率军在河南邙山摆开阵势,第四次两魏之战即将拉开帷幕。而这场龙虎双雄会爆发的原因,竟是一件令后人大跌眼镜的荒诞事件。高欢之子高澄,生性好色,少年时就曾与父亲的侍妾私通,长大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在一次旅程中,高澄无意间看到了一个美丽女子,竟当众欲对其施暴,

  • 宇文护一生杀害了三位皇帝,以叔叔宇文泰为偶像,不称帝只做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宇文泰,宇文护,权臣,皇帝,宇文毓,高欢

    南北朝时期,北朝可以说是北魏一家独大的天下,而北魏后期又被两个权臣所玩弄,最后拆为东西两魏。他们就是北齐和北周的奠基者,高欢和宇文泰。而编者今天所讲的就是宇文泰的侄子,北周权臣,宇文护。自高欢独揽北魏大权后,魏孝武帝元修不愿意成为其傀儡,投奔北魏大将宇文泰。谁知道元修眼光有问题,才出狼窝又入虎穴,宇

  • 剿灭侯莫陈悦,平定秦陇内乱——我叫宇文泰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陈悦,侯莫,高欢,平定,笛子,宇文泰,秦陇内乱,中国音乐家,中国传统音乐

    侯莫陈悦弃秦州,退至上邽,是失去战意,还是诱敌深入?我看了看跟在我身后的数百轻骑,不禁开始重新审视现在的战局。之前着急替贺拔岳复仇的强烈心情也随之冷静下来。是进是退?成功与失败往往是一念之间。“如果现在的是贺拔公,他会如何做?”我怀念起贺拔岳,想起跟随他的点点滴滴。似乎贺拔岳很少会去犹豫、纠结什么问

  • 古代名人智慧:宇文泰善用地利败高欢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高欢,宇文泰,韩信,甲士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公元537年,东魏高欢进击西魏宇文泰。当时,高欢率兵二十万,而宇文泰则不足万人。力量悬殊甚大,这仗应怎么打呢?宇文泰思谋良久,首先决定外出迎击,把战场设在都城之外,避免打被动的防守战。宇文泰反复思量高欢进攻路途上,哪里设战场最好。后来,他决定在沙苑(今山西高陵)东背水列阵。把

  • 南北朝时期的这对世仇,宇文泰强过高欢,全靠后代加分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宇文泰,高欢,宇文邕,韦孝宽,北魏,尔朱荣

    提到南北朝的历史,就不能不提两个人,即高欢和宇文泰,可以这样说,整个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人的存在,才会碰撞出那样激烈的火花。高欢和宇文泰硬生生将北魏撕裂成东魏和西魏,然后就有了后来的北齐和北周,再然后就是隋唐。而隋唐是继承的北周的政治遗产,也就是宇文泰的政治遗产,从这一点来说,宇文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