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侯景不安分,高欢和宇文泰都看出来了,梁武帝就没看出来?

侯景不安分,高欢和宇文泰都看出来了,梁武帝就没看出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哎哎哟呀 访问量:412 更新时间:2024/1/18 22:53:34

南北朝时期的中华大地上,多的是豪杰和乱兵。

有一个青年,二十来岁,喜欢骑马射箭、结交兄弟、游走于各个军事团体中间,企图谋划个光明些的未来。此人名叫侯景。《北史》里说,侯景有先天残疾,一个腿长一个腿短,因而对于武艺,虽然懂得,却不自恃。联系到后来的他的作为,大概以才智出众。

侯景望了眼天,发现单打独斗难免错过良机,不如投靠一个较大的势力,站在巨人肩膀上,总是事半功倍的。

他的第一个选择,是尔朱荣。当时北魏首屈一指的权臣,巨人中的巨人。

作为投名状,528年,侯景生擒葛荣,平定叛乱,以此获得定州刺史的职位。时年,他刚满25岁,正是一展身手的好机会。

530年,孝庄帝诛杀尔朱荣,尔朱家的势力奋起反击,形成与皇室相抗衡的敌手。当时高欢审时度势,选择与皇室站在一起,举兵消灭尔朱氏,从此成为新一代权臣领袖。

此时侯景27岁,他对于事业上获得的快感远远没有满足,他需要一个新的跳板,此人就是高欢。

相应地,高欢对侯景也委以重任,给他兵给他权,让他放心大胆干。

《梁书》中记载:高欢多次嘱咐儿子高澄,侯景此人狡诈,反复无常,要小心提防。

可见,高欢是知道侯景不安分的。知其深,为何又委其重任呢?乱世之中,用人是第一要务。

其实,一个阵营倒下了,另一个阵营吸纳了对方的人才,是再常见不过的事,要不然无法解释,朝代更迭里,有的家族长盛不衰。可是南北朝不同,小型政权太多,连年征战,军权下放也很严重,在这个缺乏“稳定”的大环境中,豪杰皆想称帝,被压迫多生兵变。因而,侯景的“反复”倒成了致命伤。

这一点,宇文泰也看出来了。

高欢去世以后,高澄上位。出于“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担忧,也是出于对高澄的不信任,侯景反了。

这个人很有趣,反了许多人,可是每一次,都倒头又投靠了别的势力,却未见自己称帝、拥兵偏安一隅,直到最后一次才有了不同。

国内呆不下去了,侯景想到西魏的宇文泰。而宇文泰的态度却很坚决:不吸纳。这一点很好理解,当时的宇文泰可是西魏实质上的当家人,该有的都有了,实在没有必要吸收一个不稳定因素进来。

侯景不甘心,于是将目光投向了南方,南朝梁。那里的梁武帝是一代英主,其年轻时叱诧风云,侯景也是听过他的传说的。心向往之的同时,送去了一封示好信。

相应地,梁武帝礼貌接受,并且封其为河南王。

你想啊,侯景本是羯族人,自小生长于北方,为了前途远离故土,还入了异族,是多大的决心和魄力。越是有魄力,也就越可怕。

这个威胁,难道梁武帝没有看出来吗?

未必,分析一下彼时南朝梁的战况,就能猜测出梁武帝的一点心思:梁国正值北伐时期,且与高澄大战,而侯景原本就是高澄旗下,对东魏战术了解,反叛后带着部众与高澄打得不可开交。梁武帝这一招“借力打力”,意图就是牵制北部战场。

换言之,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

而结局是大家都知道的,没多久侯景就反了,梁武帝晚境凄惨,没饭吃,没水喝,直到去世。究其原因,梁武帝轻敌了。

面对着侯景这个杀不死,剿不灭,还反复缠绕的敌人,高澄特别厌恶。虽然几场战役下来,把他逼到了江南流域,但是其势力卷土重来是早晚的事。冷静下来一想,你梁武帝可以借力打力,我为何不可呢?

遂心生一计:派人去南朝梁议和。

梁武帝接到议和以后,欣然同意,然而和平的背后有一个矛盾他并未注意到:高澄上一仗没有败,却议和了。

侯景知道议和后,非常恐惧,他自己是高澄的判臣,因为这个身份,梁武帝礼遇他。可是一转眼,梁武帝和高澄成了好朋友,自己不就是他们共同的敌人了吗?所幸侯景心里也没有所谓的“忠心”,大不了反了吧。

于是势如破竹,直接打到了梁都。

远在北方的高澄眼见将两个敌人推向了斗争的漩涡,会心一笑。完全不顾及身边的安全了。

后记:梁武帝的剧照实在难找,所以就放上了《琅琊榜》,虽然架空历史,但里面的国家也叫大梁呢。

标签: 高欢宇文泰梁武帝侯景高澄

更多文章

  • 只因一个美丽女子,高欢与宇文泰在邙山摆开阵势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宇文泰,高欢,高澄,大军,宇文邕,西魏,邙山,南北朝

    公元543年,东魏和西魏的两大权臣,高欢与宇文泰,率军在河南邙山摆开阵势,第四次两魏之战即将拉开帷幕。而这场龙虎双雄会爆发的原因,竟是一件令后人大跌眼镜的荒诞事件。高欢之子高澄,生性好色,少年时就曾与父亲的侍妾私通,长大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在一次旅程中,高澄无意间看到了一个美丽女子,竟当众欲对其施暴,

  • 宇文护一生杀害了三位皇帝,以叔叔宇文泰为偶像,不称帝只做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宇文泰,宇文护,权臣,皇帝,宇文毓,高欢

    南北朝时期,北朝可以说是北魏一家独大的天下,而北魏后期又被两个权臣所玩弄,最后拆为东西两魏。他们就是北齐和北周的奠基者,高欢和宇文泰。而编者今天所讲的就是宇文泰的侄子,北周权臣,宇文护。自高欢独揽北魏大权后,魏孝武帝元修不愿意成为其傀儡,投奔北魏大将宇文泰。谁知道元修眼光有问题,才出狼窝又入虎穴,宇

  • 剿灭侯莫陈悦,平定秦陇内乱——我叫宇文泰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陈悦,侯莫,高欢,平定,笛子,宇文泰,秦陇内乱,中国音乐家,中国传统音乐

    侯莫陈悦弃秦州,退至上邽,是失去战意,还是诱敌深入?我看了看跟在我身后的数百轻骑,不禁开始重新审视现在的战局。之前着急替贺拔岳复仇的强烈心情也随之冷静下来。是进是退?成功与失败往往是一念之间。“如果现在的是贺拔公,他会如何做?”我怀念起贺拔岳,想起跟随他的点点滴滴。似乎贺拔岳很少会去犹豫、纠结什么问

  • 古代名人智慧:宇文泰善用地利败高欢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高欢,宇文泰,韩信,甲士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公元537年,东魏高欢进击西魏宇文泰。当时,高欢率兵二十万,而宇文泰则不足万人。力量悬殊甚大,这仗应怎么打呢?宇文泰思谋良久,首先决定外出迎击,把战场设在都城之外,避免打被动的防守战。宇文泰反复思量高欢进攻路途上,哪里设战场最好。后来,他决定在沙苑(今山西高陵)东背水列阵。把

  • 南北朝时期的这对世仇,宇文泰强过高欢,全靠后代加分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宇文泰,高欢,宇文邕,韦孝宽,北魏,尔朱荣

    提到南北朝的历史,就不能不提两个人,即高欢和宇文泰,可以这样说,整个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人的存在,才会碰撞出那样激烈的火花。高欢和宇文泰硬生生将北魏撕裂成东魏和西魏,然后就有了后来的北齐和北周,再然后就是隋唐。而隋唐是继承的北周的政治遗产,也就是宇文泰的政治遗产,从这一点来说,宇文泰要

  • 宇文泰,跟高欢平分秋色并开创了关陇贵族的一代猛人

    历史解密编辑:夏觅一年标签:高欢,侯景,高澄,宇文泰,尔朱荣,独孤信,南北朝

    壹·鲜卑六部提到宇文泰,就不得不提到他所属的民族,鲜卑族和他所在部落,鲜卑族宇文部。鲜卑出自东胡,秦始皇时期和匈奴人平分蒙古草原,是一个骁勇的游牧民族。后来东胡人很不幸,匈奴人崛起了一个英雄即冒顿,在冒顿单于带领下匈奴灭掉东胡,东胡的残部一分为二分别逃到乌桓山和鲜卑山据险而守,在匈奴人的兵锋下艰难的

  • 宇文泰、宇文邕给杨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隋文帝统一仍用近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失忆的蝴蝶PLUS标签:杨坚,宇文泰,宇文邕,宇文赟,隋文帝,南北朝

    杨坚能在短短的四个月统一分裂280余年的中国,说出来杨坚自己都不敢相信!但如果说历代皇帝中有谁是上天的幸运儿,那么只有杨坚一人,杨坚运气好的让某个人嫉妒的要命,并且这个人还是后来的天可汗李世民。能让李世民妒忌的人不多,杨坚可以排在第一位。以至于千古名相房玄龄都要昧着良心说:“主上本无功德,以诈取天下

  • 关陇集团遭遇解体危机,我叫宇文泰,关陇集团第二任“大佬”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宇文泰,高欢,侯景,尔朱荣,丞相,平定

    我正坐在安定传舍之中,站在我面前的是个跛子,他叫侯景,一个让人看见就倒胃口的人。此时他正春风得意地奉着大丞相高欢的命令,带着数十随从,前来接管前不久遇刺身亡贺拔岳的部队。“宇文左丞的威名,在下时有耳闻。对左丞仰慕已久。没想到在此能见到左丞,真是三生有幸啊。”侯景拱着手说着客套话,却显露出一副志得意满

  • 曹操,司马懿,宇文泰,高欢,中国古代四大枭雄,怎么排名次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曹操,高欢,司马懿,宇文泰,南北朝

    曹操,司马懿,宇文泰,高欢,中国古代四大枭雄,怎么排名次高欢VS宇文泰南北朝是我们国家最动乱的年代,也是枭雄辈出的年代。高欢和宇文泰就是这年代里最杰出的两个枭雄!即使是纵观中国历史,这二人也是数得着的人物。若将这二人比较起来,他们一样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宇文泰更长于军事,高欢则在用人上更胜一筹。先

  • 两朝风云(五四)宇文泰的托古改制,为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宇文泰,高欢,北魏,尔朱荣,元修,北魏孝文帝

    南北朝时代是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正是因为这次绵延数百年的民族大融合,才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在这次民族大融合中,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帝王,而西魏权臣宇文泰则拥有仅次于拓跋宏的功勋。很多历史学者认为,宇文泰的托古改制是西魏和北周由弱到强的开始,也为后来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