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武周攻陷太原,高祖的应对措施失当,也为大唐埋下隐患

刘武周攻陷太原,高祖的应对措施失当,也为大唐埋下隐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日路十七号 访问量:2107 更新时间:2024/1/19 12:16:23

大唐武德二年,朝堂初立,各项典章制度、礼仪乐章提上日程,整个大唐欣欣向荣,一派祥和之景。就在此时,天降霹雳,镇守太原的齐王李元吉告急,刘武周、宋金刚联合突厥突然进犯太原。

刘武周接受突厥人的援助,装备大量的精锐骑兵,而且他的手里还有宋金刚、尉迟敬德两员大将,可谓兵精将猛,来势汹汹。

宋金刚是易州人,隋末农民起义大浪潮中的一员。起先和魏刀儿联手,拥兵数万,后来被窦建德击败,投奔刘武周,因为懂兵法,深受刘武周器重,分给他一半家产,还将自己的妹妹嫁与宋金刚。

另一员猛将尉迟敬德自不必说,人们口口相传的隋唐猛将,传说中的门神,演义中一条铁鞭打遍天下。正史中尉迟敬德是鲜卑人,曾祖和祖父分别是北魏和北齐的大将,尉迟敬德继承了鲜卑人的勇猛善战和家传的武功,乃是刘武周手中的秘密武器。

猛将尉迟敬德

仗着猛将精兵,太原一度告急。

武德二年四月,刘武周率军在榆次县以北的黄蛇岭摆下阵势,兵锋甚盛。齐王李元吉派车骑将军张达领步兵出战。

刘武周进攻路线

唐高祖李渊的四子李元吉为窦氏所生。据说李元吉刚生下来时相貌丑陋,窦氏被惊吓住,故而不愿养育,交给身边的侍女陈善意喂养。李元吉从小顽劣,不喜诗书,尤爱打猎,骁勇善战,善用马槊。而且这人生性残忍,玩打仗游戏时用的都是真刀真枪,让仆人穿上盔甲手持利刃,往来冲杀,以致多人伤亡。养育他的乳母陈氏也在李元吉酒后被杀死。

李元吉勇武过人,但军事指挥能力对比太宗李世民,可就差远了。

刘武周进逼太原,军队大部分还是全副武装的骑兵,张达和麾下的步兵在太原城外与之鏖战,太原周边一马平川,结果可想而知。

张达向齐王提出增兵,但遭到李元吉的拒绝,感受到屈辱的张达一怒之下投降刘武周,并担任向导,带着刘武周攻陷榆次县,攻掠太原周边。

与此同时,刘武周的副手宋金刚对西河展开猛烈的攻势,策应刘武周攻击太原。

七月,刘武周攻浩州,然后退兵。

九月,梁师都联合突厥进犯延州,被段德操击退。

这些行动,可以看出来,刘、宋、梁四面出击,而且一击即退,从不恋战。这是刘武周和宋金刚战前制定的大方向,牵制唐军各地力量,最大限度地削弱唐军的进攻军力,他们的目的并不是着急占据太原,而是围点打援,断绝太原城外部的援助。

太原是李唐龙兴之地,而且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东可进逼中原,西可攻占关中,南下北上都是必经之地,自古就是兵家重地。

李渊非常了解自己儿子的本事,即便太原留下窦诞、宇文歆辅佐,刘武周宋金刚兵锋太盛,李渊急忙派遣太常卿李仲文带兵救援。

李仲文被刘武周击溃,逃回长安。

重臣裴寂主动请缨,带兵救援太原,李渊封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一切便宜行事。

太原援军和宋金刚的军队在介休遭遇,决战一触即发。

论政治和外交技巧与经验,整个唐朝少于人出裴寂之右,可领军作战并非他之所长。

军队远征在外,水比粮食更加珍贵。唐军驻扎的地方,饮水全靠山涧水。宋金刚悄悄派人阻断上游水源。唐军缺水,无奈裴寂下令全军迁移营寨。宋金刚等的就是这个时机,大军拔营,阵型无法全部展开,而且警惕性降低。

当唐军乱哄哄一派开始拔营,宋金刚率领骑兵主力突然发难,数千铁骑钢刀一般插入唐军阵中,瞬间撕开一道口子。唐军大败,几乎被宋军全歼,裴寂仅率少数人逃回晋州。

[图片11]

外援被击溃,太原城的希望如同泡沫般破灭。翘首以盼援军的齐王被刘宋大军吓破了胆子,他意识到太原已经成了一座孤城。逃命成了齐王李元吉心中唯一的生路,但他又害怕他的出逃会引起全城恐慌,干扰他逃跑。尤其是身边的宇文歆,一定会向父亲李渊告密。

李元吉谎称率精锐出城迎敌,实际上带着亲兵家眷一路狂奔,逃向长安。

主将未战先逃,太原士气低落,群龙无首。刘武周第二天兵临城下,太原城的豪强氏族里应外合,将太原城献给刘。

同时,宋金刚猛攻晋州六日,攻下城池,俘虏大将刘弘基,并乘胜进逼绛州,攻陷龙门,河东大部分落入刘武周手中,严重威胁关中。

[图片13]

宋金刚

太原失守,龙兴之地丢失,不仅仅让李唐遭受严重的军事失败,而且在舆论政治上也蒙受极大的打击。刘武周的威胁,让李渊不得不放缓东进河南的部署,全力经营河东。

究其原因,齐王李元吉要为此战负主要责任。太原城沟深垒高,内有精兵数万,城内蓄积的粮草足够数万大军吃喝数年。但李元吉未能承担皇子应当承担的责任,临阵之际放弃太原军民逃跑,导致刘武周兵不血刃攻下重镇太原,继而威胁关中。

对于这个罪魁祸首,李渊又是怎样处理的呢?

[图片15]

刘武周

唐高祖李渊在历史上善于隐忍,极富政治头脑和手段,从太原起兵到攻占长安城,结交豪强士族,稳住突厥,一路上有勇有谋。直到攻下长安城,他依旧能按捺住心中的野心,扶持傀儡皇帝继位,掌控大权。最后隋炀帝被弑杀,唐朝建立,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中徐徐展开。但他也有一项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护短。太原丢失后,李渊第一时间不是处理齐王,而是为他推卸责任,将兵败之责推给了窦诞、宇文歆。一度要斩了忠诚正直的宇文歆,若不是大臣李纲直言进谏,宇文歆早已人头落地。

虽然在李纲的劝谏下。李渊并未让宇文歆做替罪羊,但也没有真正的处置李元吉,几万士兵的损失,河东之地的丧失,就这么轻飘飘的揭过不提。

李渊的护短,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新生王朝,皇室的荣誉、皇帝的脸面,李渊要维持。可如此一来,唐朝却遭遇更大的危机。

假如李渊进一步处置齐王之过,非但不会引起朝堂的不稳,反而会给臣民留下一个皇帝大公无私,赏罚分明的形象。同时,也许会帮助齐王李元吉完善自己骄横跋扈的性格。

再者,太原城如此重要的城镇交给一个十六岁性格不成熟而且跋扈的亲王,本身李渊也要为太原之失负重要责任。

[图片17]

唐朝初建,人心不稳,野心勃勃的政治家觊觎江山,李渊不放心将重任交给外姓,基本上亲王、一道总管、行军元帅都是李氏族人。像平定荆襄、扫平萧铣,李靖足以可真正拿主意把持军权的从来都是李孝恭。

方方面面反应李渊宽厚仁慈的性格下隐藏着一颗猜忌的心,不仅对大臣,即便是亲生儿子他也防着。李建成和李世民之争,可不就是他一手造成的,只不过李渊没想到,李世民敢起兵发动政变。

虽然刘武周和宋金刚最后被李世民击败,河东之地重归大唐,但唐朝内部还是出现了隐患。李渊的性格就是一颗隐藏的炸弹,不久的一天,在玄武门轰然爆炸。

[图片19]

玄武门

参考史料

《新唐书》《旧唐书》

《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刘武周、宋金刚横扫河东,唐王朝危在旦夕,李世民如何力挽狂澜?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刘武周,李世民,宋金刚,唐王朝,唐军,李渊

    浅水源之战结束后,唐王朝形势一片大好。武德二年五月,唐将安兴贵击败李轨,平定河西地区。九月,占据江淮地区的杜伏威主动降唐,李唐王朝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江淮。河东地区,随着屈突通的投降,只剩下隋将王行本的孤军,不足为虑。江南地区,虽有萧铣、沈法兴等割据势力,但其远离中原,对唐王朝的统治构不成威胁。放眼望去

  • 刘武周差点掀翻李渊龙椅,怎就突然输了?他中了李世民的三大法器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刘武周,李世民,李渊,唐军,尉迟恭,裴寂

    李渊建立大唐过程中,打败了无数军头,要说谁让李渊最“惦记”,恐怕非刘武周莫属。想当年李渊龙椅还没有焐热,“鸡神”刘武周就雄赳赳气昂扬地跨过汾河来踹门,吓得李渊差点割地求和。刘武周的出场绝对跟李渊有得一拼,李渊被相面大师暗示有天子相,刘武周更牛,娘胎里自带神基因。据说刘武周他妈有一天夜里在庭院里看星星

  • 刘武周:站在隋末风口上的幸运儿,和婢女私通,意外改变历史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刘武周,李渊,突厥,李世民,唐军,李元吉

    在隋朝末年的时候,曾发生过一桩离奇的通奸案:某个边境地区的实权校尉,和当地郡守的小妾通奸。事发之后,这名校尉怕事情败落,所以干脆杀了郡守,起兵自立为王了。更离奇的是,这名校尉起兵之后,因为种种原因,竟然逼得远在太原的李渊,也不得不起兵造反了。而李渊起兵之后,很快席卷了整个关中,最后导致隋朝在北方的统

  • 薛举意外病死,李渊如释重负,像个孩子似的神情让人忘不掉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李渊,薛举,郭子,唐军,长安,唐朝,李世民,国防政策,军事制度

    浅水原之战,唐军全军覆没!刘文静和殷开山等人罪责难逃。回到长安后,遭到了严厉的处分——革职查办。这是自太原起兵以来李唐遭遇的第一次惨败。也是战神李世民军事生涯唯一的一次惨败。薛举进据高墌后,将战俘全部活埋,连同唐军阵亡的尸体堆成一座高台,然后自己站在台上颐指气使,炫耀兵威。同时,授意薛仁杲进攻宁州,

  • 李世民为何惨败于薛举?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李世民,薛举,李渊,唐军,刘文静,突厥

    在我们的印象中,李世民算无遗策、攻无不克,是一位战神式皇帝,其军事能力在历代帝王中至少可排进前五。但鲜为人知的是,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有过一场罕见的惨败,导致阵亡士兵过半,最终狂奔400里逃回长安。随着杨广统治的崩溃,反隋起义此起彼伏,不少野心家看到了机会,李渊、王世充、窦建德等先后起兵。其中,李渊在

  • 唐王朝进攻薛举之战,李世民军事才华初显,一战定陇右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薛举,李世民,唐王朝,李渊,唐军,刘文静

    大业十三年四月,原隋金城校尉薛举与其子薛仁果杀了金城令之后,正式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随后,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枹罕、西平、浇河等地,占据陇西,拥兵13万之众。接着,又攻占了天水,自称秦帝,并迁都天水。十一月,自称秦帝的薛举又击败了自称楚帝的李弘芝和自称唐王的唐弼,并吞并了他们的部众,一时之间

  • 在八总管大败于薛举之后,李世民是怎么扭转局势的?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薛举,唐军,李渊,唐朝,薛仁杲,军事制度,唐太宗李世民

    在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的昏庸统治,全国各地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杨玄感起兵反隋之后,全国各地的农民义军迅速兴起,将隋朝推向了的边缘。在这个时候,居住在金城的武人薛举也起兵反隋,其先是控制住了当地的官员,赢得了金城的控制权。之后又因为武勇指明吸引了宗罗睺等盗贼的归附,声势壮大,在很短的时间

  • 山西历史名人 五十二 薛举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薛举,唐军,李世民,突厥,李渊,长安

    薛举(?~618年),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隋朝末年割据群雄之一,金城校尉薛汪之子。网络图片、侵权联删薛举本是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其父薛汪,徙居兰州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薛举容貌魁梧雄壮,骁勇善射。其家钱财巨万,喜欢交结边地豪杰,称雄于北方边地。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时逢

  • 浅水原之战,秦王李世民,如何大破西秦霸王薛举长子薛仁杲?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属于你我标签:薛举,唐军,唐朝,李世民,薛仁杲,宇文化及,浅水原之战

    作者:忆香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此役一举击败薛仁杲,夺取陇西,除去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此役李世民采用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穷追猛打的策略

  • 历史上的第三次薛家将:击败李世民,勇悍绝伦的西秦霸王薛举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世民,薛举,西秦,薛家将,唐军,李渊

    李世民率军战西秦历史上的第三次薛家将,薛举父子,与前文所说的薛安都父子、薛世雄父子一样,同样是祖籍河东郡汾阴县,也是蜀汉薛永的后裔。薛举,生于兰州金城县(今甘肃兰州),身材魁梧,骁勇善射,家资巨富,喜欢结交豪杰,称雄于西北边地,后为隋帝国的金城郡校尉。617年,各地起义反隋,薛举身为西北豪强,也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