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武帝刘裕北伐:背景以及失败原因

宋武帝刘裕北伐:背景以及失败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271 更新时间:2024/1/11 9:25:17

前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了篡权的战争数不胜数,因为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人可以做到不心动。但是一般情况下篡权的人都是稳扎稳打,做好一切谋划才会行动,比如司马家族,夺取了曹魏政权,靠的就是他们家人的谋略与严密计划。而且一般情况下篡权的人会为了得到政权,专门发起战争。像刘裕这种,在讨伐别的国家之后,直接返回自己的国家去篡权的,还是很少见,可以说除了他没别人了。但是篡权就算了,你好歹把已经攻下的地盘,先稳固了再回去,刘裕没有,所以刘裕把到手的地盘拱手让人了。其实在刘裕那个时期,北伐战争非常多,但是成功的不多。刘裕这次是马上要成功的状态,但是因为刘裕的急功近利而错失了良机。

刘裕北伐背景

刘裕北伐的背景与古代那么多战争比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和大家一样,都是为了争地盘。但是刘裕北伐的战争经过与结果,简直是让人大跌眼镜,真是想不明白他是怎么想的。总之,在他的一系列迷惑行为的操作之下,这次北伐失败。

1、北伐原因

刘裕是东晋的大将军,而且当时的政权很多,所以一个政权要想真正的统一天下,必须对于其他政权各个击破。刘裕这次北伐的主要目标是后秦。为什么是后秦,而不是其他政权呢?因为后秦的君主姚兴去世,姚兴他的儿子姚泓登基做皇帝。

▲姚兴画像

当时的后秦朝廷内因为争夺皇位的事情,已经发生内乱了。因此当时的后秦对于刘裕来说根本就是待宰的羔羊。当然攻打后秦不只是为了东晋的发展着想,更多的是为他自己的篡权进行考虑,他想要用这次的赫赫战功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是可以稳坐皇帝的宝座的。然后用这次的战绩来逼迫皇帝授予他军功,但是这种军功就是篡权的表示。而且在准备攻打后秦之前,刘裕就已经在朝廷内部有很高的威严了,也是凭借他自己的战功得到的。因此刘裕北伐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刘裕想要用进攻后秦的战绩来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以此来篡权。第二个原因是当时的后秦内部很混乱,没有那么多的心思去评定外敌入侵,因此攻占下来的几率很大。所以刘裕率领士兵进行北伐。

▲姚泓画像

2、刘裕北伐经过

在刘裕北伐的时候,当时还有两个重要政权,分别是北魏以及西夏。在当时政权众多的情况下,面对一方政权对另一方政权的进攻,哪怕是进攻击的不是自己,其他的政权也会对战争的局势进行分析,他们分析的目的并不是说,看谁在这次战争中获得胜利,而是分析看对方会不会来攻击自己。

因为在古代的战争中,尤其是这种政权很多的情况之下,可能看起来是攻击别人,但实际上可能是主要是奔着自己来的,只不过要先铲除另一方势力。因此北魏对于战争的分析,刚开始是打算去提前发起攻击的,因为当时东晋的一位长官王懿前来投奔北魏,他告诉北魏君主拓跋嗣要先发制人,主动攻击刘裕。

▲拓跋嗣画像

但是被一位很有军事眼光的人崔浩阻止北魏君主主动攻击刘裕,因为他说:“刘裕此次北伐的目的并不是攻占后秦,而是篡权,使得东晋易主,所以不要急着去攻打他。在他的劝告之下北魏主拓跋嗣没有攻击刘裕。

▲崔浩画像

有这种想法的不只是北魏,夏朝君主赫连勃勃也是如此认为,而且他是自己意识到的,不是大臣提的建议,可见他聪明过人。因此夏也没有攻击刘裕,反而是养精蓄锐,等待刘裕的战果。果不其然,刘裕采用水军的方式进军后秦,后秦灭亡。按说这个时候应该是稳固政权,防止别人的攻击。但是刘裕根本没有心思去想这些,而是让自己未成年的儿子守着关中。这时候,等候多时的夏朝君主赫连勃勃,对刘裕的军队展开攻击,最后的结局大家可想而知,一个小孩子哪里懂得什么军事,再加上刘裕留下的将领,赫沈田子、王镇恶两人还相互猜疑,展开内斗,正所谓:“军队不可一日无将”,最终刘裕留在关中的军队被赫连勃勃拿下,赫连勃勃成为最后的赢家。本来一场已经取得战果的战争,就这么眼睁睁的拱手让人,真是令人唏嘘。

▲刘裕北伐作战图

刘裕北伐失败的原因

对于刘裕这次北伐,不能算是失败,因为至少灭掉了后秦,这已经是取得了胜利了,要不然刘裕也不可能急着返回东晋朝廷讨要军功。但是最终他没有守住战果,到手的果子,就这么白白的送给了夏。因此这场战争从这个方面来讲,他又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刘裕的急功近利等等。

1、刘裕的急功近利

在这场战争中,如果刘裕没有那么心急,不是那么急着证明自己的军事实力,而是在打败后秦之后,把当地的政权先稳固好,再去向皇上讨要军功,就不会最后一无所得了,让夏白捡了一个大便宜。但是不可否认,刘裕的军事实力是很强的,因为从北魏君主与夏的君主,对于刘裕的战略分析来看,他们对于刘裕的作战能力是不敢掉以轻心的,所以才会认真分析。如果他们根本不把刘裕放在眼里,根本不会去做分析。刘裕不管是军事布局,军事战略还是作战能力都是很强大的,但而且这次战争不能算是失败,只不过是刘裕被胜利的喜悦蒙蔽了双眼,才会把这次战果拱手让人,归根到底还是刘裕太心急了,太急功近列了,太想要篡权了。

▲刘裕画像

2、刘裕安排的将领不和

刘裕可能认为自己在返回朝廷之前,所有的安排都做好了,万无一失了,才会安心的快马加鞭回去。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儿子十几岁,不会受到他们军队的战士的信任与信服。并且安排的两位大将赫沈田子、王镇恶,不说两人有多交好,至少得能够交流,哪怕没有那么认同对方,也不能达到内乱的程度,可惜的是两位大将没有如他所愿,不仅没有保住战果,反而轻易的成为别人的手下败将。

▲王镇恶画像

3、敌人的正确分析

任何一场战争的成功都离不开将领的聪明才智,刘裕确实很聪明,作战能力也很强,虽然这次没有成功,但是最后,他还是建立了宋。夏的君主能够成为一个政权的首领,更是有他的过人之处。如果说北魏君主得到刘裕的作战计划是大臣从中帮助,那赫连勃勃分析出来的刘裕的作战计划,完全是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他多年的作战经验分析出来的。他分析出:后秦不是刘裕的最终目的,其他政权也不是,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夺取东晋的政权。因此赫连勃勃没有急着攻打刘裕,而是默默积攒势力。在刘裕返回朝廷时,对其发起进攻,攻其不备。也许连上天都在帮赫连勃勃,偏偏刘裕又安排了两位不和的将军,更是给了赫连勃勃机会,因此赫连勃勃一举拿下刘裕辛苦打下的战果,攻占了长安。

▲赫连勃勃画像

总结

宋武帝刘裕的聪明才智,与他的作战能力,以及他的作战布局的实力都是不用怀疑的。虽然他没有获得这次战争的胜利,但是他在最后建立了属于他自己的政权宋。不知道多年以后,他面对自己曾经的急功近利会不会感到遗憾?也许不会,因为他建立了宋。但是这次战争的失败,绝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考虑不周,太想要篡取东晋的政权,反而忽略了在暗处虎视眈眈的敌人,最终算是主动将自己辛苦打下的地盘送给别人,真是令人惋惜。

当然战争的失败也不只是刘裕的急功近利,不够小心。他的对手赫连勃勃确实也是很强大,很聪明的一位君主。他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需要任何人的分析就看穿刘裕的作战计划以及作战目的,真是不简单。所以这次北伐失败,也不只是刘裕的个人原因。只能说刘裕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一样都没占,因此这场战争的失败是注定的,但是好在刘裕最后建立了宋,这也证明了刘裕本身就是有军事实力与作战能力的。

参考文献:1、《晋书》2、《三国志》3、《资治通鉴》4、《华阳国志》

标签: 宋武帝刘裕北魏王镇恶姚兴

更多文章

  • 为何有人说刘裕被称为南朝第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失忆的蝴蝶PLUS标签:刘裕,平定,皇帝,高欢,王敦,宇文泰,檀道济

    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大头兵起家。刘裕是当之无愧的两晋南北朝第一牛人。刘裕出身贫寒。一步一步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东晋权臣。刘裕,宇文泰,高欢堪称南北朝三大军事大家。在五十八的时候,刘裕最终篡位登基。非常不易。尤其是在南北朝这种门阀世家最鼎盛时代。刘裕是刘牢之帐下普通士卒出身。作为普通士兵打仗勇敢

  • 刘裕两次北伐,实现“七分天下,而有其四”,英雄胆魄不输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裕,孙权,桓玄,刘邦,朱元璋

    文|荣荣编辑:钟毓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封建君主统治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在这段时间当中,曾先后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而其中有不少的开国皇帝,他们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为后代子孙们,为中国历史的延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每每谈到开国皇帝,我们总是会先想到那些实现大一统的皇帝们,比如秦始皇、汉高

  •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带你看宋武帝刘裕的发家史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裕,桓玄,桓温,刘邦,宋武帝,南北朝,国防政策,军事制度,军事政策

    常州,地处江苏南部,夹在南京与无锡中间,别称龙城,如今颇为发达。一千六百年前,已经是东晋末年。彼时,东晋北方有许多民族建立政权,与其爆发了多年的战乱。再加上东晋还未出现科举制,老百姓无法通过考试实现阶级跃迁,高门大阀则任人唯亲,贪污腐败,因此这个本就日暮西山的国度早已是岌岌可危。在这个内外凋敝的时代

  • 刘裕已经掌握大权,为何还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刘裕,司马懿,桓玄,刘宋,刘毅,诸葛亮

    谈起三国这本书,相信大多读者不会陌生,在这部四大名著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谊、更有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而在《三国演义》之中,更是有着几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良将谋士,也正是他们的锦囊妙计相助魏蜀吴三国在乱世之中行程割据。 谈到治国能臣我们不得不说起诸葛亮,不过作为

  • 出身不好没资本怎么办?南朝雄主刘裕做出了很好的解答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刘裕,平定,刘宋,东晋时期

    话说又要到一年一度的就业季了。很多在校生感到惶恐:那就是就业局势有些困难。尤其是这些年,由于文凭大放水的关系,北大博士也只能当个小城管。这让很多家庭出身一般,没什么像样资本的大学生感到纠结。其实,个人觉得,出身不好没资本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比如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就给了后世的人一个很好

  • 刘裕初登场:以数百人面对孙恩一万余人,英勇作战吓退敌军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裕,孙恩,太守,晋军,刘裕初,孙恩(东吴),三国

    孙恩初起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十月,年底即被刘牢之、谢琰之军赶人海岛。东晋朝廷担心孙恩再度登陆,即命令谢琰率领徐州刺史府文武兼任会稽太守、都督五郡诸军事,驻守在海岸线。果然,第二年,隆安四年五月,孙恩真的再度从海岛率军朝会稽杀来。孙恩之所以能够卷土重来,主要与刘牢之、谢琰措置失当有关。刘牢之的北

  • 北魏攻宋河南之战:刘裕刚刚病逝,拓跋嗣就发兵南下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刘裕,拓跋,北魏,刘宋,奚斤,太守

    对于拓跋嗣而言,他一直没有忘记刘宋占领的滑台等黄河以南的土地曾是北魏的领土。刘裕在世的时候,拓跋嗣畏于刘裕的威名,不敢有所行动。当他听说刘裕已死的消息后,拓跋嗣立即召集大臣商议发兵攻取洛阳、虎牢关(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滑台(今河南省滑县)三个黄河以南的军事据点。白马公崔浩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

  • 刘裕灭南燕,慕容超弃用良策并非蠢笨,刘裕建移动城池化解劣势

    历史解密编辑:月色如遇梦标签:刘裕,慕容超,南燕,北魏

    刘裕击败桓玄,掌控东晋朝政后,队内减轻赋税,休养民力以待时机,而北方则是一直处于动乱之战,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并没有一个强大且国祚绵长的政权出现,这也给了刘裕北伐的时机。东晋义熙五年(409),刘裕率军北伐南燕,并于次年攻克南燕都城广固,俘获南燕末代帝王慕容超,也是慕容氏在位的最后一位帝王,而在

  • 宋武帝刘裕:刚驾崩2年,4位顾命大臣就联手废帝,儿子太不争气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宋武帝,刘裕,刘宋,北魏,刘邦,刘穆之

    引言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这首词中的“寄奴”指的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宋武帝刘裕,刘裕雄才伟略,在没有称帝前就致力于北上收复中原,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将胡虏驱逐出去的人,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这丝毫不影响他

  • 刘裕碰见海盗头子孙恩,见一次打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裕,刘邦,刘宋,司马元显,谢安,辛弃疾

    孙恩是中国的‘海寇之始’,第一任的海盗船长攻下了绍兴,还杀了王羲之的二公子王凝之,势如破竹般杀向南京才几天时间,就弄了好几十万他为啥能聚这么多人,就是因为当时掌权的司马元显的政策不得民心为了扩充兵源,他把世家大族的那些家人、奴仆们,征招去充军那世家大族们肯定反对啊,所以三吴地区民心不稳孙恩就借此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