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明宣宗朱瞻基在朝堂议事,忽然一位大臣站出来道:“陛下,此时不——”,话还没说完,此人脸色苍白,两眼一翻倒了下来,幸亏被旁边的大臣扶住,朱瞻基忙探身问道:“夏爱卿,你怎么了?来人,快把朕的茶水给夏大人喝一口。”
此人就是五朝元老夏原吉,出生在元朝末年,大明王朝建立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孩子,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将成为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物。
夏原吉是家中长子,他十岁时,父亲去世后,家中生计落在了他的肩上,他边赚钱边继续自己的学业。他的勤奋和才智得到了当地士绅的认可,被推荐到了京城国子监学习。
国子监的学习大多是抄写经典,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学习没有用处,但夏原吉不这样认为,他每天都刻苦认真的抄写,时常加班到深夜。
有一次,朱元璋去国子监查看学生,只看到夏原吉一个人在认真抄写,朱元璋对身边的太监说:“这个人是谁?”
太监告诉他,这人是湘阴推荐的夏原吉,他又获得了朱元璋的称赞,很快又被钦点入宫成为制诰官。
后来,朱允炆、朱棣两朝中,夏原吉在户部分别任右侍郎和左侍郎,也有人在朱棣面前说夏原吉的坏话,但是朱棣认为,:“夏原吉是太祖朱元璋之臣,他忠于太祖,也忠于建文帝,怎会不忠于朕呢。”于是升任他为户部尚书。
夏原吉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和忠诚度让他成为明朝重要的官员之一,即使在战争的时期,夏原吉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一直坚守岗位,在战争中为部队提供了支持。
然而,夏原吉对于户部的管理,最终把朱棣惹生气,被押入大牢。
1421年,朱棣要大举远征沙漠,夏原吉和几位尚书都不同意,主要费用不足。
而夏原吉的劝说更为直接,除了费用不足,他还说道:“连年出兵,都是无功而返,最重要的是您的圣体欠安,应该在宫内调养,即便出征也是派遣大将出征,”
这句话惹怒了朱棣,对于无法负担等其它理由而言,他还可以接受,但是说他身体不行,这就触到朱棣的底线。
朱棣不仅关押了夏原吉,还抄了夏原吉的家,然而他的家中只有布衣和坛坛罐罐。
朱棣去世后,太子朱高炽登基,他将夏原吉从牢中释放,并重用他,夏原吉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色,完成了很多重大的经济任务。
太子朱瞻基当上皇帝后,对夏原吉也是信任有加,一天在朝堂上,锦衣卫指挥使钟法保提出要到东莞采珍珠,献给皇太后。
当时明朝再东莞并没建有珠池,如果发动百姓参与采珠,无疑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
朱瞻基心里并不同意这件事情,他刚要斥责钟法保,忽然户部尚书夏原吉站出来,只见他急的脸都红了,高声说道:““陛下,此事不——”
话还没有说完,夏原吉忽然脸色煞白,两眼一翻倒了下来,站在近旁的户部尚书郭敦抢前一步扶住了夏原吉。
这一下殿上的文武大臣都吓了一跳,朱瞻基也吃了一惊,连忙探身问道:“夏爱卿,你怎么了?王敏,快把朕的茶水给夏大人呷一口!”
夏原吉缓过来以后,调整了一下气息,接着说道:“老臣失态了,对陛下不敬,请陛下恕罪,不过采珠之事,切不可行,只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朱瞻基听到夏原吉所说,正合他的本意,于是就严厉斥责了钟法保,并把他押入大牢,等候发落。
夏原吉辅佐了明朝5个皇帝,六十五岁病逝,他短暂的生命结束后,朱瞻基追赠他为太师,并追谥他为忠靖。
夏原吉的一生充满着奉献和忠诚,他的故事诠释了一个忠诚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品质:孜孜不倦、勤奋工作、忠于职守。
夏原吉在明朝五朝担任官员,始终坚守忠诚和正义,他不只是一个皇帝的臣子,他是为了整个王朝的繁荣而服务,他的职责不仅仅是支持战争和分配财富,更是保护百姓和国家的安宁。
回顾夏原吉的一生,他的忠诚、品格以及无私奉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