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平西王吴三桂初战明抚南王刘文秀辄败,为大西军凌厉杀气所慑

清平西王吴三桂初战明抚南王刘文秀辄败,为大西军凌厉杀气所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宠不求人 访问量:3651 更新时间:2023/12/18 18:15:33

刘文秀,与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同为张献忠四大义子。刘文秀在张献忠时代最出彩的表现是: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冬,大西军由湖广入川,刘文秀时任平南先锋,曾发布有一道惩治明督师阁部杨嗣昌家族的檄文,文中说:“照得朱贼杨某,昔年曾调天下兵马敢抗天兵,某幸早死于吾刃矣。今过武陵,乃彼房屋、土田、坟墓在此。只不归顺足矣,焉何拴同乡绅士庶到处立团,合将九族尽诛,坟墓尽掘,房屋尽行烧毁,霸占土田,查还小民。”(文见杨嗣昌之子杨山松所著《孤儿吁天录》卷 16,据顾炎武《明季实录》附苍梧兄《酉阳杂笔》载,该文原件尾书“有平南先锋印”)

该檄文是大西军流传至今为数不多的珍贵文献,文中充分地表达了大西军除暴救民的起义宗旨。

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国,刘文秀即被任为抚南将军,曾率部攻克绵竹、绵州(今绵阳)、邛州(今邛崃)、丹棱、洪雅、夹江、峨眉等地,多有战功。

永历五年(顺治八年,公元1652),刘文秀受孙可望派遣,以抚南元帅的名义率军入川。其在八月到十月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迅速清扫了川东各种形形色色的割据势力,结束了四川地区军阀林立、互相杀伐、蹂躏百姓的混乱局面,让百姓过上稍为安定的生活。

时人赞道:“自此三川之阻兵者皆尽,虽杀运犹未尽,民难犹未弥,而回视向之日月捋虎,霜雪衣裘,倾耳戴目,东窜西奔,以欠赊须臾之死者,已不啻水火衽席之不侔矣。”(乾隆四十二年《富顺县志》卷 5,《乡贤下》)

这一年(永历六年,顺治八年,公元1652),孙可望疏请封刘文秀为抚南王,让刘文秀为主帅,王复臣为副帅,由滇东出四川叙州,下重庆,进围成都。

孙可望这么部署的原因是清平西王吴三桂、定西将军李国翰已经占领了成都、重庆、叙州(今宜宾)、马湖(今屏山)、邛州、雅州、嘉定、眉州等府县,渐对云南、贵州形成侵逼之势。

刘文秀大军于八月初进抵叙州,突然发力,一举克城,俘清总兵南一魁。

该战,清军方面发回清政府的报告是:“全军覆没,南总兵(南一魁)不知下落,马总兵(马化豹)只身逃回,甲喇、牛录死难者数十余人”(郝浴《中山奏议》卷一《再报封疆大计疏》)

既得叙州,刘文秀又一鼓作气,强攻重庆,将据守重庆的清军打得如同落花流水,生擒清梅勒章京白含真。

重庆之战,清军“兵支离削弱,才得百人”(郝浴《中山奏议》卷一《再报封疆大计疏》)逃回保宁。

据守在成都的吴三桂、李国翰等人被大西军的凌厉杀气所慑,于八月十九日奔往夹江县与四川总督李国英紧急会商,准备放弃整个四川,全师“北撤,以保万全”(顺治九年八月二十七日李国英“为塘报滇贼入犯事”密奏本,见《李勤襄公抚督秦蜀奏议》卷八)。

清四川总督李国英、巡按御史郝浴等人极力反对,不得已,吴三桂、李国翰等人率军进入清朝在四川设置的临时省会保宁(今四川阆中),准备据守保宁。

清军在绵州、广元等处遭到刘文秀大军的掩杀,伤亡惨重。

黄宗羲在《永历纪年》中载:“刘文秀之入蜀也,善抚恤军士。蜀人闻大军至,多响应。于是,重庆、叙州诸府县次第皆复。吴三桂迎战辄败,敛军以奔,趋保保宁。”

更多文章

  • 一吻救人刘文秀:四川16岁男孩极端跳天桥,她深情一吻救陌生男孩

    历史解密编辑:法律故事在线标签:刘文秀,天桥,自杀,四川,深情一吻

    2011年8月9日,在深圳的天桥外墙边缘上站着一个手持刀子的男孩,他大声对消防员说:“你们要是过来,我立马跳下去。”天桥下被堵得水泄不通,很多人都仰头看着天桥上的一幕,众人小声翼翼地议论着“这谁家的孩子,太可怜了,怎么这么想不开......”突然人群中冲出2名女孩,其中一个长发女孩对消防员说:“让我

  • 2011年,16岁的向阳欲轻生,19岁善良女孩刘文秀“一吻救人”

    历史解密编辑:晓安谈历史标签:跳桥,自杀,小说家,填词人,向阳(诗人),刘文秀(明朝)

    2011年,16岁的向阳持刀挥舞欲跳桥轻生,最后被19岁,从未谋面的善良女孩刘文秀“一吻救人”,故事究竟是如何呢?想要跳桥轻生的男孩名叫向阳,年仅16岁,母亲在他5岁时便因病去世,父亲重组家庭后,继母一直虐待他,后来他出来工作后,因为未成年处处碰壁,在2011年6月9日下午,向阳用最后的几块钱买了两

  • 被忽略的大同总兵姜瓖反清,逼得多尔衮亲征,八位王爷云集山西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清军,顺治,姜瓖,多尔衮,李自成,李成栋,大同市,山西省,小说家,慈禧太后

    1649年,是南明永历三年,清朝顺治六年。这一年,清朝的八位满汉王爷率领着近十万八旗大军,数十位能征惯战的宿将云集山西,除去已经派到外省的兵力,这几乎是当时掌权的摄政王多尔衮能拿出来的全部家当。山西发生了什么大事,要让多尔衮这样重视,甚至不惜领兵亲征,原因是大同总兵姜瓖反清归明了。区区一个大同总兵,

  • 姜瓖败亡,抗清运动并未沉寂,反起高潮,因为,张献忠大西军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不求人标签:张献忠,大西军,李自成,清军,崇祯,孙可望

    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十月到十一月两个月,明军又攻克了永兴、耒阳、武冈、新宁、城步、靖州等地。兵力单薄的清军无力反击,明清双方暂时陷入相持阶段。如果说,永历政府能抓紧这段难得的时间扩大队伍、积蓄力量,明清双方的最后走势尚未可知。因为,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一支强大的生力军主动投入了永历政府。这支生

  • 姜瓖要为明朝灭亡负主要责任?身为大同总兵的他,为何一叛再叛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阿济格,李自成,多尔衮,大同,多铎

    大明朝的江山,就是姜瓖这个人给搞丢了。有人说这个帽子是不是扣太大了?我们看看姜瓖这家伙都干了些什么,就知道大明朝的灭亡是不是跟他有关了。李自成在宁武关和周遇吉血拼了很长时间,结果周遇吉愣是拼掉了李自成7万多人马。老李的精锐损失惨重,这让李自成彻底动摇了。他虽然号称有百万大军,可是真正能上战场决战的不

  • 左懋第要与清王朝合作,不料汉奸将底细报给了对方,这才导致惨剧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左懋第,南明,清廷,史可法,吴三桂,多尔衮

    在南明没有和清军打过仗的前提下,他选择了派遣北方使团。史可法中的人员希望北方使团能达成对抗大顺政权的协议。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但当时清军能看到南明吗?弘光政权的实力很强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史可法心里知道南明是什么样的情况,所以坚决不派兵收复失地。这并不是说他胆小如鼠,主要是因为史可法真正明白南明的弘

  • 胶东民间故事:莱阳籍明朝忠臣左懋第传说二则

    历史解密编辑:吴七辅食日记标签:左懋第,明朝,乾隆,顺治,明史,清廷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明末清初,城头变幻大王旗,在动荡的形势面前,有的人明哲保身,有的人见风使舵,能够坚持原则、对故主忠心不二的人少之又少,而莱阳人左懋第就是其中之一。左懋第,字萝石,出身于莱阳有名的左氏家族(过去莱阳有张、赵、左、宋四大望族之称),他在明崇祯四年考中进士,踏入仕途。甲申之变后,在

  • 祖大寿投降清朝后,为何没有吴三桂,洪承畴活跃,而是销声匿迹了

    历史解密编辑:燕归游记标签:吴三桂,洪承畴,祖大寿,清朝,袁崇焕,皇太极

    清朝是距离现代比较近的朝代。在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的那一刻,清朝也就从此退出了了历史舞台。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清朝还是涌现出很多的贤明君王以及很有才能的大臣。有了这些人的艰苦付出,才有了清朝的曾经盛世。像我们熟知的乾隆、康熙、雍正等几位皇帝,都是盛世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但是清朝获取天下却是十分不容易的,推

  • 明末清初的辽东名将祖大寿死后疑似“被移民”加拿大?

    历史解密编辑:校草不咋帅标签:祖大寿,加拿大,袁崇焕,死后,吴三桂,皇太极

    明末清初的著名将领祖大寿是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由于袁崇焕奉行的“以辽人守辽土”,再加上祖家长期扎根在关外的影响力,做为祖家代表的他在袁崇焕死后成为崇祯朝唯一的有地盘的军阀型将领,并且形成事实上的听调不听宣,长期不离开军营避免被抓。朝廷还拿他没办法,也不敢断他的军饷,虽然一直处在最危险的抵抗清军的前线

  • 故国使者携厚礼来访,祖大寿和吴三桂迫于清廷的淫威,闭门不见

    历史解密编辑:宠到家了标签:吴三桂,清廷,祖大寿,多尔衮,高杰,崇祯

    左懋第一身孝衣素服,昂首阔步,凛然而行。当日,北使团一行被安排到鸿胪寺居住,天色已晚,而清兵关防甚严,大门紧锁,内外不许生火,众人又冻又饥,苦不堪言。十三日清早,清廷数名礼部吏员来寺询问:“南来诸公,有何事至我国?”左懋第回答:“我朝新天子问贵国借兵破贼,并为大明先帝(崇祯)发丧成服;特令我等 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