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瓖要为明朝灭亡负主要责任?身为大同总兵的他,为何一叛再叛

姜瓖要为明朝灭亡负主要责任?身为大同总兵的他,为何一叛再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花萃谈谈 访问量:1851 更新时间:2024/1/7 0:13:56

大明朝的江山,就是姜瓖这个人给搞丢了。

有人说这个帽子是不是扣太大了?我们看看姜瓖这家伙都干了些什么,就知道大明朝的灭亡是不是跟他有关了。

李自成在宁武关和周遇吉血拼了很长时间,结果周遇吉愣是拼掉了李自成7万多人马。老李的精锐损失惨重,这让李自成彻底动摇了。

他虽然号称有百万大军,可是真正能上战场决战的不会超过20万人。一个小小的宁武关就折损了他7万多人,再往前走还有更高大的城池,比如大同、宣府等。

所以李自成一度打算撤退了,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同总兵姜瓖的降表递了上来。小小的宁武关都能宁死不降,可大同这么大一座城池,却主动投怀送抱。

老李这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可以说,正是大同总兵姜瓖的这份降表,再次坚定了李自成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不久之后宣府总兵王承胤也选择了投降,两座大城前后脚的功夫,就被李自成给收了,那京城自然是无险可守,被李自成吞了也就很正常了。

现在你知道姜瓖这个人的可恶之处了吧?但凡大同能和宁武关一样,姜瓖能和周遇吉一样,那李自成铁定是没办法进北京城的。

糟心的事情还没完,姜瓖又投奔了清朝。

既然投靠了李自成,那就好好给人家干活好了!可是姜瓖这家伙小心思不要太多哦,他投降李自成无非也只是为了利益罢了。

李自成打心眼里瞧不起姜瓖这个人,但是又不得不重视姜瓖的实力。为此李自成在离开大同的时候,选了几个自己人留在姜瓖身边,等于是架空了姜瓖这个大同总兵。

那姜瓖心里就不太高兴了,所以得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以后,姜瓖就已经蠢蠢欲动做好投奔清朝的准备了。

所以当清军进攻大同的时候,姜瓖不仅没有帮着守城,反而将守城的大顺军将领给宰了,主动投靠了清军的英亲王阿济格

多尔衮是最会恩威并用的人,他先派人把姜瓖叫来痛骂了一顿,此后又让他官复原职,依旧镇守大同做总兵。

松了口气的姜瓖心里又不爽了,为啥?因为他觉得自己主动献出了大同城,又带来了这么多兵马入伙,咋是这个待遇呢?

再次背叛清朝,姜瓖终于万劫不复。

越想越气愤的姜瓖,还不得不跟着清军前往陕西攻打榆林地区的大顺军,这一肚子火压根就没地方发。

所以姜瓖心里很苦恼,再加上清军南下以后,曾经多次征调山西地区的人力物力,这也加重了姜瓖统治地方的压力。

清军对这种一叛再叛的人,当然没那么信任。所以当后方稳定以后,清朝便让各地封疆大吏,把自己的儿子送去京城,实际上就是去做人质的。姜瓖也不例外,把大儿子姜之升送到了京城做人质。

按道理说,姜瓖还是比较乖顺的,毕竟他自己也清楚,此时已经退无可退了。但是他认为清朝欺人太甚。

当时蒙古喀尔喀部南下入侵,所以多尔衮就派遣阿济格去镇守大同,一下子姜瓖这位总兵就不香了,因为来的全都是王爷贝勒,压根就没他说话的份。

再加上阿济格这家伙来了大同以后,立刻开始胡作非为,镇压百姓,激起了民变。同时多铎去世了,多尔衮身体又不好,因此姜瓖利用这个机会,在1649年果断选择反清。

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你拿什么跟多尔衮斗呢?

看起来这是正义之举,毕竟姜瓖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可是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整个大北方,全都在清朝的手里,而大同就跟混沌馅一样,死死地被清军包围着。

所以说姜瓖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擅自带着大同的兵马反清,这是相当不明智的。你至少得给自己想一条后路吧?没有退路的话,我看很少有人愿意跟着你干。

姜瓖镇守古城,遥奉永历帝为天子,这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事情。所以多尔衮派遣阿济格前去镇压,花了6个月的时间,才把大同熬得粮草殆尽。

最终姜瓖的脑袋,还是被手下人给砍了送给了阿济格。从起义的那天起,就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阿济格屠城,的确有泄私愤的可能。

阿济格这家伙没什么大脑,多尔衮三兄弟里,多尔衮睿智,多铎善战,可是阿济格却是个莽夫。

他之前在大同城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尤其是纵容士兵们抢女人,这是他们的士兵最爱玩的游戏。

可是有一天他们抢了一个大户人家正在娶的媳妇儿,结果姜瓖忍无可忍了。他带着把刀,拉上一帮弟兄就冲入了阿济格府上,见人就砍。吓得阿济格连忙爬墙出去才躲过一劫。

你说吃了这么大瘪的阿济格,在打下大同以后,会善待姜瓖吗?当然不会。由于百姓曾经帮着姜瓖一起守城,所以阿济格宣布屠城。

总结:杀一儆百,清军初期做得很到位。

其实清军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杀一儆百,当时天下还没有大一统,所以姜瓖叛乱以后,山西地区不少人都选择响应。

为了镇住这帮人,阿济格采取了极端的方式,他将大同给屠了,就是为了给山西其他地方做个榜样。效果显然很好,一下子就把各大小城池都给镇住了。

当然了,阿济格自己被江西搞得很没面子,这也是事实。在给朝廷办事的基础上,顺带着给自己报仇也是合理的。

标签: 阿济格李自成多尔衮大同多铎

更多文章

  • 左懋第要与清王朝合作,不料汉奸将底细报给了对方,这才导致惨剧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左懋第,南明,清廷,史可法,吴三桂,多尔衮

    在南明没有和清军打过仗的前提下,他选择了派遣北方使团。史可法中的人员希望北方使团能达成对抗大顺政权的协议。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但当时清军能看到南明吗?弘光政权的实力很强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史可法心里知道南明是什么样的情况,所以坚决不派兵收复失地。这并不是说他胆小如鼠,主要是因为史可法真正明白南明的弘

  • 胶东民间故事:莱阳籍明朝忠臣左懋第传说二则

    历史解密编辑:吴七辅食日记标签:左懋第,明朝,乾隆,顺治,明史,清廷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明末清初,城头变幻大王旗,在动荡的形势面前,有的人明哲保身,有的人见风使舵,能够坚持原则、对故主忠心不二的人少之又少,而莱阳人左懋第就是其中之一。左懋第,字萝石,出身于莱阳有名的左氏家族(过去莱阳有张、赵、左、宋四大望族之称),他在明崇祯四年考中进士,踏入仕途。甲申之变后,在

  • 祖大寿投降清朝后,为何没有吴三桂,洪承畴活跃,而是销声匿迹了

    历史解密编辑:燕归游记标签:吴三桂,洪承畴,祖大寿,清朝,袁崇焕,皇太极

    清朝是距离现代比较近的朝代。在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的那一刻,清朝也就从此退出了了历史舞台。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清朝还是涌现出很多的贤明君王以及很有才能的大臣。有了这些人的艰苦付出,才有了清朝的曾经盛世。像我们熟知的乾隆、康熙、雍正等几位皇帝,都是盛世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但是清朝获取天下却是十分不容易的,推

  • 明末清初的辽东名将祖大寿死后疑似“被移民”加拿大?

    历史解密编辑:校草不咋帅标签:祖大寿,加拿大,袁崇焕,死后,吴三桂,皇太极

    明末清初的著名将领祖大寿是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由于袁崇焕奉行的“以辽人守辽土”,再加上祖家长期扎根在关外的影响力,做为祖家代表的他在袁崇焕死后成为崇祯朝唯一的有地盘的军阀型将领,并且形成事实上的听调不听宣,长期不离开军营避免被抓。朝廷还拿他没办法,也不敢断他的军饷,虽然一直处在最危险的抵抗清军的前线

  • 故国使者携厚礼来访,祖大寿和吴三桂迫于清廷的淫威,闭门不见

    历史解密编辑:宠到家了标签:吴三桂,清廷,祖大寿,多尔衮,高杰,崇祯

    左懋第一身孝衣素服,昂首阔步,凛然而行。当日,北使团一行被安排到鸿胪寺居住,天色已晚,而清兵关防甚严,大门紧锁,内外不许生火,众人又冻又饥,苦不堪言。十三日清早,清廷数名礼部吏员来寺询问:“南来诸公,有何事至我国?”左懋第回答:“我朝新天子问贵国借兵破贼,并为大明先帝(崇祯)发丧成服;特令我等 赍

  • 身陷冤狱的袁崇焕因何写信劝爱将祖大寿以国事为重?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袁崇焕,祖大寿,清军,明军,崇祯,皇太极

    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年)11月, 想与大明议和而不成的皇太极率11万八旗劲旅,绕过袁崇焕驻守的宁西,从西路直扑北京,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突然攻破长城隘口,进逼遵化,明军纷纷溃败。不久,清军一举攻占遵化,巡抚王元雍城破时自尽,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力战不支,死于乱军之中。清军拿下遵化后,取路杀向北京。袁

  • 崇祯帝狠厉多疑,凌迟袁崇焕3543刀,为何却不杀降清的祖大寿?

    历史解密编辑:鹏哥爆笑视频标签:崇祯,袁崇焕,祖大寿,皇太极,后金,吴三桂

    1629年十一月,皇太极率兵十万直逼京畿,而袁崇焕则毫不知情,事后援兵迟缓,更是在率兵救援之后直抵京师便要求入城休息,而这也为崇祯帝的多疑,再加一分。也就在明军击败后金,京师之围解除之后,袁崇焕随之被下狱。祖大寿眼见自己的顶头上司被抓,毁山海关而逃,其后更是在袁崇焕写信招抚之后,才返回明朝。可惜的是

  • 大凌河之战:皇太极“围点打援”,以火炮取胜,祖大寿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皇太极,祖大寿,大凌河,袁崇焕,后金,莽古尔泰,金兵,大凌河之战,小说家,明朝,清朝

    1631年,张春以“战车”为依托,率4万明军增援大凌河,金兵招架不住。皇太极将40门红衣大炮投入战斗,炮轰明军阵地,扭转了战局。1627年,皇太极与大将袁崇焕在宁远、锦州交战,一败涂地,金兵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大汗的威望受到质疑。1629年,皇太极绕道蒙古,翻越长城,率数万兵马入关突袭京师。左安门之

  • 大凌河之战:浅析祖大寿的投降敲响了大明覆灭的丧钟

    历史解密编辑:万物解读标签:祖大寿,大凌河,毛文龙,孙承宗,后金,袁崇焕

    辽东镇是明朝的九大边镇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抵御和控制女真。明朝在辽东囤积重兵,开垦农田,作为京师的重要屏障,是明朝的重要军事基地之一。在辽东,先后出现过三大军事集团:李成梁部、毛文龙部和祖大寿部。李成梁部镇守辽东三十年,随着明王朝的衰落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毛文龙部被袁崇焕诱杀。祖大寿部逐渐成长为辽东最

  • 祖大寿的墓地为何在加拿大?加拿大官方策划,盗墓贼不远万里运到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祖大寿,墓地,陵墓,加拿大,威廉,古墓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段话是对明王朝永乐帝迁都北京和崇祯帝吊死煤山的历史事件的形容。也是对于民族气节细致入微的刻画,有一个民族若无气节,那么这个民族是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盗墓贼”是世人对于盗掘别人家的祖坟的一种“职业”的称呼。在中国,盗挖别人的坟墓是一种缺德的做法。由于文化的差异,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