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庆最宠爱的妃子,为其生下皇长子,外孙是大名鼎鼎的僧格林沁

嘉庆最宠爱的妃子,为其生下皇长子,外孙是大名鼎鼎的僧格林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林丽说生活 访问量:4834 更新时间:2023/12/9 6:36:45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非常看重长子。作为一名父亲来讲,这是自己的一个儿子抑或有可能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喜悦之情自认涌上心头;作为一位皇帝来讲,如果这位长子聪明伶俐、文武双全,未来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接班人。

作为皇长子的母亲的嫔妃的心情自然也不用多说,不但因为他是自己的孩子,更因为他是皇长子,是在“母凭子贵”的古代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孩子。但天意并不能迎合每个人的算盘,“皇长子命”也不都是幸运的。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諴贵妃是嘉庆皇帝时期的一位皇贵妃,也是一位皇太子的母亲。她的命运因为她儿子皇太子的身份有哪些变化?她的后代还有哪些?名震一时的僧格林沁和她什么关系?

一、諴贵妃的后宫史

嘉庆皇帝的諴贵妃名叫刘佳氏,只比嘉庆皇帝小三个月的。跟很多皇后、贵妃比起来,她的出身并不怎么好。刘佳氏的父亲在朝内没有任何的品级,类似于今天政府的雇员,为朝内衙门办事,但本身没有“编制”。

由此也可以推测出,作为一名出身不好的格格来到嘉庆身边,心中想翻身的愿望肯定是有的。乾隆四十二年的时候,刘佳氏被选中,成为了嘉亲王(即嘉庆皇帝)的格格。

入宫两年后,刘佳氏为嘉庆生了第一个儿子,这也是嘉庆的第一个孩子。诞育皇长子的刘佳氏喜悦之情难以言表,让身在后宫深闺的她看到了许多希望。身为父亲的嘉庆自然也是欢喜得不得了,在他的弱冠之年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孩子。

从諴贵妃以后的后宫生活中,不难看出,“皇长子命”对她而言还算是幸运的,曾经当了二十三年的后宫副主,但是对皇长子本身确实不幸,因为他很快便夭折了,后面我们会介绍到。

后来嘉庆皇帝即位后,册封刘佳氏为諴妃。而且这时候的刘佳氏在后宫的地位也极高,仅次于皇后和贵妃钮钴禄氏,册封的“諴”字也是地位非常高的封号。

但仅仅一年多过后,皇后就去世了,因此贵妃钮钴禄氏后来又被封为了皇后,这时候的諴贵妃刘佳氏也就成了实际上的后宫“二把手”。从这一年直到嘉庆皇帝驾崩,諴贵妃刘佳氏当了足足二十三年的后宫副主。

此后的后宫生活中,刘佳氏的生活大体算是平静。后来嘉庆皇帝喜得皇长孙,大封六宫,此时的刘佳氏被封为了諴贵妃,按次序排仍然是后宫的“二把手”。她待人真诚,尽心尽力辅助处理后宫大小事务,直至嘉庆皇帝驾崩。

二、贵妃不幸的子女

前文说到,諴贵妃为嘉庆皇帝生育了皇长子。但是好景不长,这个孩子在第二年的三月份就夭折了。这个孩子来到世间甚至还有没被取名字就匆匆的离开了,仿佛只为给刘佳氏和嘉庆皇帝带来那短暂的惊喜和无尽的悲痛。

后来他的父亲嘉庆即位后,追封他为穆郡王。不难看出,古代生育率高的同时也伴随着高死亡率,即使是皇家的子嗣也不例外。尤其是清朝,清代皇子女的夭折率和死亡率都是很高的。

除了这位皇长子以外,諴贵妃和嘉庆皇帝还有一位女儿。諴贵妃刘佳氏为嘉庆皇帝生了第三个女儿,在嘉庆皇帝长女和次女都去世后,这个孩子就成为了嘉庆实际上的“长女”,被封为庄敬和颐公主,这个女儿也寄托了刘佳氏所有的母爱。

嘉庆六年,对于母亲刘佳氏来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自己的宝贝女儿出嫁了,也就是嘉庆皇帝的皇三女庄敬和颐公主。嘉庆帝讲她许配给了科尔沁部的一位郡王,并为此大摆筵席,赠予他们一处宅子供他们居住。

但是,成婚十年后,庄敬和颐公主却不幸去世了,与其妹庄静固伦公主一同葬在了今天北京的公主坟。虽然諴贵妃的后宫生活还算幸运,可她的子女都不是很幸运,儿子夭折,女儿三十左右也离开了人世。这对于中年的刘佳氏而言又是一次打击。

但是,公主也留下了血脉。庄敬和颐公主为科尔沁郡王育有一女和一位嗣子僧格林沁,也就是刘佳氏的外孙,曾在晚清名震一时,是晚清名将和民族英雄。

三、名震一时的外孙

前文提到,庄敬和颐公主并没有亲生儿子,而是有一个过继来的嗣子,名叫僧格林沁,也就是諴贵妃的外孙是晚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将军。

身为嘉庆皇帝和諴贵妃的外孙,出身显赫的他在仕途上自然是平步青云。道光帝年间屡次晋升,曾任御前大臣,在道光帝驾崩时也身为顾命大臣之一。

作为晚清的重要军事统领,他的主要功绩是与大破太平军北伐和大沽口之战。太平天国起义是晚清时期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曾占据了清王朝的半壁江山。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派出太平天国北伐军,一度进逼到北京。咸丰三年的八月,太平天国北伐军的攻入京畿重地,北京即将失守。僧格林沁率军抵抗,在天津打破太平天国军队,解除了京师的危难。

之后,僧格林沁重整军队,再与太平天国军队决战。全歼东连镇守军,活捉统帅林凤祥,五个月后又在山东大破太平天国军,活捉统帅李开芳,太平天国军再无力北伐,僧格林沁也因此名声大振。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天津大沽口失陷,僧格林沁主张与侵略者决一死战,却并未被采纳,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后来战火又起,咸丰皇帝派僧格林沁督办大沽口防守。

大沽口保卫战中,由于事先修缮了大沽口的防御工事,僧格林沁打破敌军,重伤英国海军司令,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奈何清朝已经落后太久了,双方军队实力相差悬殊。

僧格林沁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接连失败,退守通州,天津和北京相继失陷,清朝又一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圆明园也被烧毁。僧格林沁也因此被削去了爵位和官职。

咸丰十年,河北山东等地发生捻军起义,咸丰皇帝恢复僧格林沁王爵,派他率军平叛。僧格林沁曾多次打破捻军,但在山东曹州的战役中身陷重围,最终战死沙场,一代名将、“国之柱石”落下帷幕。

四、总结

整个清朝的后宫史中,諴贵妃并不为很多人所知,也并没有过多的故事色彩。虽然是皇长子的母亲,但却早早的经历了丧子之痛。但她性格真诚,待人平和,辅助后宫事务二十三年,高龄善终,在后宫深闺中也算是幸运的。

虽然经历了丧事儿女的痛苦,但諴贵妃还有一个好外甥。僧格林沁一生战功赫赫,英勇抵抗英法侵略者的入侵,是整个晚清时期的“国之柱石”。

更多文章

  • 僧格林沁为什么要选择在八里桥开阔地和英法联军开战?

    历史解密编辑:及所幼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八里桥,联军,清军,骑兵,蒙古

    僧格林沁之所以选择在八里桥的开阔地段同英法联军展开决战,实际上是因为认知差异,他没有想到英法联军的火力会如此之强。同时,他所率领的是最为精锐的蒙古骑兵,开阔地本身就适合蒙古骑兵冲锋,所以从他自身认知角度来说,他并没有选错决战地点。当时已经没有退路之所以要选择同英法联军决战,是因为当时已经没有退路了。

  • 晚晴名将僧格林沁,曾带军抵抗英法侵略者,并取得了初步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清军,太平天国,侵略者,咸丰

    晚清名将僧格林沁,穷山沟里走出来的治世大将军,一生功勋卓越,曾经在那个列强侵略,兵荒马乱的时代力挽狂澜,他的一生高光不断,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抗击英国并取得近代史上首次抗击侵略者的重大胜利。清嘉庆十六年六月五日,蒙古草原诞生了一个婴儿,他的家人们并不会想到此后这个孩子会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他们是

  • 三千蒙古骑兵冲锋,只七人存活,僧格林沁的诱敌深入战略是错的?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清军,骑兵,联军,法军,大沽口

    1858年5月20日,第一次大沽口之战,英法联军使用1200名士兵从大沽口登陆,仅仅2个小时就打垮守军,占领炮台。此战中,清军9000多人仅有300人死亡,看来伤亡总数不会超过900,不到十分之一,就全部撒丫子跑了。僧格林沁认为是炮台火力不够,在海口设置了3道封锁线,封锁线都有横穿内河的锁链,大量的

  • 捻军首领,被太平天国封为沃王,最后被僧格林沁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清军,太平天国,清廷,咸丰,张乐行

    张乐行,字洛行,安徽涡阳人,出身于清末豪绅地主家庭,是清末中原地区农民起义军首领,曾被冯金标、张凤山等十八股捻军首领公推为捻军盟主,成为早期捻军的最高首领。咸丰元年(1851年),张乐行率部,联合亳州一带的捻军,共举义旗,起兵反抗腐朽的清政府。次年,随着皖北大旱,清廷救灾不力,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不满

  • 十六岁少年手刃满清最后的悍将僧格林沁,八年后落网惨遭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素子花开临窗景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平定,太平天国,咸丰,大臣,战功

    十六岁少年手刃满清最后的悍将僧格林沁,八年后落网惨遭凌迟处死我们在说到清朝晚期的名将的时候,一般会想到谁呢?我想这个曾国藩和左宗棠应该是被经常提及的,其他的像冯子材也是一个抗法英雄了,其实还有一个名将是那个时代不得多得的人物,但是这个下场却是非常的凄惨,因为他被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给手刃了,这是怎么一回

  • 僧格林沁之谜,成吉思汗家族的后裔为何会没落,他又为何会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贪吃的骆驼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成吉思汗,清廷,道光帝,嘉庆,清朝

    据《清史稿》,“僧王” 僧格林沁原属于成吉思汗家族的后裔,但是等到他父亲一辈时,他家竟然以给别人家放牧谋生。那么一代天骄的后裔,为何到了他家这就开始没落了呢?可能很多人会说,元朝被明朝灭了之后,清朝又从北方崛起,成吉思汗的后代自然会走向没落。这个观点从大面上是没有问题的,但一些细节还值得一聊。其实在

  • 历史彩照:僧格林沁玄孙被族人状告痛失家产,慈禧与妹妹相生相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通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慈禧,咸丰,婉贞,玄孙

    和希格这位头戴暖帽,身穿补服的孩子正是僧格林沁的玄孙和希格。和希格看上去唯唯诺诺,并没有高祖的威严霸气。和希格初封辅国公,后封固山贝子,人称“贺贝子”。(1)和希格的高祖僧格林沁驰骋沙场,建功封爵,世袭罔替,位列太庙之内。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的舰队曾搁浅在退潮中,驻守天津的僧格林沁屡次上书请战

  • 晚清猛将僧格林沁,为何被一少年砍死在麦田?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历史解密编辑:科普怪谈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太平军,麦田,清廷,太平天国,八旗

    僧格林沁是清朝末期最主要的八旗军将领,也是晚清唯一可以拿的出手的八旗将领,僧格林沁是蒙古贵族,博尔济吉特氏,和孝庄太后是一个姓氏。道光五年,因为世袭扎萨克多罗郡王而入京为官。僧格林沁因为僧格林沁生于马背之上,善于骑射,武艺非凡,因此受到道光咸丰两位皇帝的重视,在道光年间他就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

  • 中年慈禧爱上了僧格林沁的孙子那尔苏,几年后那尔苏却吞金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烟台美食探店标签:光绪,吞金,那尔苏,安德海,慈禧太后,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1890年的年初,在晚清重臣僧格林沁的墓前,跪着他的儿子伯王和孙子那尔苏。他们在一番谈话之后,突然,那尔苏脱下自己手中的那个金手镯,吞金自杀了,他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儿子死去,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什么。那尔苏出生名门贵族,爷爷是晚清名将那尔苏的爷爷是僧格林沁,晚清著名爱国将领,他在1855年击溃太平天国北

  • 为什么说僧格林沁之死,是晚清军事史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宁静思标签:清军,太平军,八旗军,李鸿章,左宗棠收复新疆,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杀死僧格林沁的是一个16岁的山东少年,僧格林沁死在山东菏泽高家楼村的麦田里,他至死都不明白为什么训练有素的八旗铁骑打不过乌合之众的捻军五旗兵。1865年,张皮绠在搜索残敌过程中发现了重伤的僧格林沁,他看着这个穿着黄马褂的清军军官异常兴奋,这意味着他获得立功受奖的机会。张皮绠杀死了僧格林沁,他将黄马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