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国发现20封圣旨,揭开一历史谜团,难怪杨秀清被洪秀全轻易杀死

英国发现20封圣旨,揭开一历史谜团,难怪杨秀清被洪秀全轻易杀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趣故史 访问量:2910 更新时间:2023/12/27 13:14:19

曾经轰轰烈烈占据了中国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在东王杨秀清死了之后,便慢慢走起了下坡路,即便天王洪秀全,起用年轻有为的后辈,也没能替代东王,带领太平军,把政权做大做强。

杨秀清是被韦昌辉连夜带人冲进东王府杀死的。那么问题来了,杨秀清手握重兵,且东王府戒备森严,岂是人说闯就闯的,韦昌辉怎么那么容易就把他给杀了呢?

多年后,有人在英国发现了20封圣旨,揭开了杨秀清之死的谜团。

想取而代之的东王

东王杨秀清,在天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内心逐渐膨胀,认为天下都是他打来的,不想再继续屈居洪秀全之下。

于是他假借天父上身的迷信行为,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这一举动,很明显是在挑衅洪秀全在太平天国的地位,要与他平起平坐。杨秀清本来就是太平天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了,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将如何自处呢?

为了保护自己的天王之位,洪秀全秘密召在外的韦昌辉回天京,商议如何对付杨秀清。

杨秀清平时在太平天国耀武扬威,不把其他王放在眼里,韦昌辉被杨秀清踩在脚下,早已怨言颇深,只在面上假意迎合奉承杨秀清。

这次,洪秀全给了一个让他报仇的机会,他怎能错失?为避免夜长梦多,韦昌辉带人趁着夜色,破了东王府杀死了杨秀清。

事后,洪秀全表示震惊,称他从未下旨命令韦昌辉杀东王,这一切都是韦昌辉的个人行为,与他无关。

为了公平起见,洪秀全亲自下令处死韦昌辉,可东王以及他手下的两万多人,也回不来了。

遗落在外的圣旨

1983年,我国著名学者王庆成博士,在访问英国时,意外在伦敦图书馆的藏书中,发现了一批来自我国太平天国时期的圣旨。

作为专业研究晚清史和太平天国史的社科院研究员,王庆成一眼就认出,这圣旨不简单。

仔细翻阅下,王庆成发现眼前的圣旨,并不是出于天王洪秀全之手,而是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下的。

萧朝贵也是太平天国的核心领导人,道光28年时,他就以天兄下凡的形式,主导教会事务,还自称为上帝的女婿,身份尊贵的不得了。

太平天国大封时,萧朝贵被封为八千岁,地位仅次于杨秀清这个九千岁。

太平天国不像当时的清政府,只有皇帝有权下发圣旨,领导集团的几个王都有这个权力,洪秀全并不是一手遮天的存在。

只用女官的东王

藏于伦敦图书馆的圣旨中,有120多封就出自东王杨秀清。王庆成赶紧将此重要史料拍了下来,带回国内。

这些史料,弥补了国内关于太平天国资料的缺失,纠正了很多原来认定的历史错误。

比如,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在太平天国的官方称呼中是“伏善祥”,而我们多数写作“傅善祥”。

我们知道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大量使用女官管理朝政,但却不知东王府,同样也不设男官,大小事务全由女官完成。

东王要通知什么事情,第一个会知会他的女军师,以及女丞相伏善祥,即使需要男官来办的事,也是由女官去安排。

这批圣旨中,就有20封是杨秀清发号施令的,其中有9封明确提到由女官去办事。

表面看起来,那时候女性的地位很高,但其实不然。不论是洪秀全还是杨秀清,他们这么做,只为了满足自己控制女性的欲望。

你认为女官们只负责给各个王打工吗?她们存在最大的意义,是伺候这些王。

伏善祥头衔是丞相,实际是东王的小妾。就是说,所谓的女官,不过只是王的后宫嫔妃,只是换了个名称。

清朝的娘娘们不许干政,功能只有伺候皇帝和诞育子嗣,在太平天国,娘娘们的工作又加了一项——打理政务。

杨秀清嚣张跋扈,连洪秀全都要在他假扮天父下凡时,向他下跪并领罚,所以他说他召韦昌辉回来,不是授意他除掉杨秀清,肯定是假话。

诛杀杨秀清就是多人策划的结果。东王府没有男子,韦昌辉的军队冲进去就像进入无人之地,就算有善战的女子,也是杯水车薪,双拳难敌四手,整个东王府成为韦昌辉刀下任人宰割的羔羊。

仇报了,气也出了,洪秀全安心了,却没想到他杀死了两个王之后,太平天国也从此一蹶不振。

湘军首领曾国藩最怕的就是杨秀清,他一死,曾家兄弟再没对手。

短短几年时间,曾国藩就彻底平定了太平天国。也不知道,洪秀全有没有后悔过当初杀掉杨秀清。

更多文章

  • 南京老妇自称太平军遗孤,是杨秀清洪秀全共同后裔,学者:有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东王,清军,后裔,杨秀清,洪秀全,太平军,太平天国

    南京老妇自称太平军遗孤,是杨秀清洪秀全共同后裔,学者:有可能1864年,曾国荃率领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就此沦亡,而城中绝大部分太平军将士皆壮烈殉国。而太平天国的高层,也几乎被清朝诛杀殆尽。那么,太平天国的高层,如洪秀全、杨秀清等人,还有后代存活吗?这是长期困扰专家的一大谜题。太平天国运动在清朝时,

  • 太平天国中,杨秀清手握重兵,为何斗不过没有实权的洪秀全?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杨秀清,洪秀全,太平天国,韦昌辉,东王,太平军,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古装剧

    公元1850年末至1851年初,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清朝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3月攻下江宁(今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对于太平天国来说,鼎盛时期一度攻下了清朝的半壁江山,也即完全可以和清朝分庭抗礼,甚至存在取代清朝的可能。

  • 掌握太平天国大权的杨秀清,为什么会被洪秀全轻易扳倒?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杨秀清,洪秀全,太平天国,韦昌辉,朱元璋,冯云山

    清朝咸丰六年,西元 1856 年。这一年的中国很不太平。这一年的中国,虽然名义上还处于咸丰帝的统治之下,但是实际上,太平天国已经割据清朝很大的一块版图。这一年,对南北双方来说,都不太平。对于清朝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这一年爆发;对于太平天国来说, “天京事变”也对太平天国的事业造成深远影响。不过,很

  • 杨秀清手握实权,权倾朝野,为何就斗不过“不务正业”的洪秀全?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杨秀清,洪秀全,冯云山,太平天国,韦昌辉,萧朝贵

    这里先来解释下杨秀清的权力到底大不大。简而意赅的说,杨秀清的权力很大,借助“天父”的身份,其已经完全凌驾于洪秀全之上。“太平天国”这个政权并非是一个单纯的世俗政权,而是类似于现如今伊朗这样的政教合一的政权,它的统治者既是世俗的国家元首,也是教派的宗教领袖,在太平天国中,洪秀全既是太平天国这个政权的天

  • 被架空的洪秀全,为什么能灭掉实力派的杨秀清和韦昌辉呢?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亚达,太平天国

    公元1856年,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发生了一场血腥政变,北王韦昌辉诛杀太平天国中的实力派成员东王杨秀清,之后洪秀全又借机除掉了韦昌辉,太平天国的首脑人物经历了一场大换血。自此洪秀全独揽大权,但太平天国的实力大损,已经显露出灭亡的迹象。太平天国实际统治者东王杨秀清相比于太平天国的创立者洪秀全,杨秀清才是

  • 太平天国史:杨秀清没读过兵书,却用兵如神

    历史解密编辑:教育占略标签:杨秀清,胡林翼,曾国藩,太平军,太平天国史,左宗棠收复新疆

    无坚不摧的八旗铁骑,在“烧炭工人”杨秀清面前不堪一击,东王的军事能力可以与胡林翼、左宗棠掰手腕,比曾国藩厉害,是时代成就了杨秀清。一、摧毁两大营之战,见证杨秀清卓越的军事能力1851年,金田一个小村庄,爆发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不到2万的太平军在杨秀清率领下,很快就杀向南京,用时2年2月。3年时

  • 天京事变中洪秀全为何能扳倒实际掌握军政大权的杨秀清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洪秀全,杨秀清,太平天国,韦昌辉,石亚达

    太平天国政权的内部结构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特例:中世纪的欧洲、哈里发时代的阿拉伯帝国以及我国西藏地区旧时代的达赖政权都是典型的政教合一结构,然而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宗教对国家政治生活其实几乎是没什么影响的,不过太平天国政权恰恰就是一个例外——太平天国的政权构建是依赖于拜上帝教这一意识形态的。太

  • 太平天国东乡封王时,天王以下为何是东王杨秀清的权力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杨秀清,东王,太平天国,洪秀全,冯云山,韦昌辉

    在清朝末年年间,我国拥有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它经历了清朝和同治两个朝代,全盛时期它也坐拥了半壁江山,甚至还动摇了清朝的通知,它的影响非常的深远。除了天王洪秀全以外,权力最大的就是杨秀清,它属于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状态。那么太平天国东乡封王时,天王以下为何是东王杨秀清的权力最大?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 天京事变中大权在握的杨秀清,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两万人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学堂标签:杨秀清,韦昌辉,洪秀全,萧朝贵,冯云山,石亚达

    众所周知,天京事变的爆发使得太平天国运动走向衰落,为何会爆发这次内讧事件?这次事件的经过是怎么样的?特别是东王杨秀清当时掌管军政大权,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全家和部属共计两万余人,这其中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呢?上图_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杨嗣龙,祖籍广东嘉应(今梅州)首先,我们要

  • 太平天国北伐鲜为人知的一面:杨秀清用来将军的一枚弃车

    历史解密编辑:少左史标签:清军,北伐,杨秀清,太平军,林凤祥,古装片,历史片,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

    1853年春,一支奉命“扫北”的太平军精锐自扬州出发,目的地直指满洲妖的老巢“妖穴”京师。但事与愿违,这场跋涉三千多公里的斩首行动以援军和主力军的先后覆灭而宣告惨败。时隔多年却仍有诸多谜团:东王授意北伐的时机是否妥当;北伐为何最终失败;北伐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本文笔者就以东王战略布局的几个疑点作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