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泌击溃安禄山,皇帝问他要何赏赐,李泌:我就想睡在陛下膝盖上

李泌击溃安禄山,皇帝问他要何赏赐,李泌:我就想睡在陛下膝盖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格林动画世界 访问量:3021 更新时间:2024/1/22 9:56:18

因曰:“若臣之所愿,则特与他人异。”肃宗曰:“何也?”泌曰:“臣绝粒无家,禄位与茅土皆非所要。为陛下帷幄运筹,收京师后,但枕天子膝睡一觉,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动天文足矣。”

这段话是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一段趣闻。

这里的肃宗,即唐肃宗李亨,而这里的“泌”乃是唐代名臣——邺侯李泌。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在李泌的谋划下,唐朝击溃安史叛军,即将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唐肃宗便问李泌:“你想要啥赏赐。”

而李泌回答:“我的愿望和其他功臣是有差异的。如今我修道辟谷,为陛下运筹帷幄。等京城克复,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枕着天子的膝盖睡一会,让有关部门上奏有客星犯帝座就可以了”。

实际上,李泌之所以有这个愿望,是有典故的。东汉时期有名隐士,名叫严光,和光武帝刘秀是布衣之交。刘秀建立东汉后,曾将严光请到京师,希望能他能做官。但是严光自由惯了,根本不愿出仕。

到了晚上,刘秀和严光像儿时那样同床而眠。而严光则将大腿搭在了刘秀的肚子上。不一会儿,有个天文官紧急上奏:“有客星犯帝座!”然而实际上,只是严光将大腿放在刘秀肚子上而已。

李泌自然不像严光那么胆大,敢拿皇帝老儿的肚子垫脚。因此退而求次,希望以唐肃宗的膝盖做枕头。

那么,李泌和唐肃宗为何如此“基情满满”。李泌所求的封赏,到底有何深意呢?就让我们从李泌和唐肃宗的关系说起吧。

李泌,字长源,出身于贵族,从小便有神童之称,深受唐玄宗赏识。后来,唐玄宗将李泌送往东宫,成为太子李亨的下属。在东宫,李泌经常为太子出谋划策,抵挡政敌李林甫等人的攻击。而李亨,也多次因为李泌的计谋保住性命。因此,李亨与李泌的关系非常密切。

然而由于李泌嫉恶如仇,经常写诗讥讽当时的权相杨国忠,因此遭到对方的馋毁。为了避祸,李泌以修道辟谷为名,隐居山林。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亨在灵武称帝,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是为唐肃宗。由于身边缺乏运筹帷幄之谋臣,因此唐肃宗便想起了李泌。于是他紧急派人四处寻找李泌。而李泌早就意识到唐肃宗会寻找自己,因此早就达到了灵武。

见到李泌后,唐肃宗非常高兴。要给他授任官职,李泌自称山人,坚决推辞,希望以宾客的身份随从。

李泌虽然没有官职,但在战略上给唐肃宗提出许多重大建议,并制定了一系列击溃安禄山、史思明叛军的方针。而正是在李泌的正确建议下,郭子仪、李光弼才屡破叛军,接近收复长安和洛阳。

除了提出军事建议以外,在政治上,李泌也多有建议。

当时,唐肃宗有两个得力的儿子,长子广平王李俶和次子建宁王李倓。李倓虽然年纪小一些,但英武过人,有唐太宗之风。因此,唐肃宗有意将李倓任命为元帅。

然而李泌却认为“建宁王的确聪明,但广平王是嫡长子,有为人君的气量,难道想要使他做吴太伯吗?”与此同时,如果建宁王担任元帅立下战功,广平王又能置于何地?

听到这里,唐肃宗就懂了。如果让建宁王担当主帅,岂不是要让当年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旧事重演?因此,唐肃宗紧急收回成命,将一场皇族内斗扼杀于无形。

后来,唐肃宗想起当年李林甫对自己的迫害,于是准备派人将仇人开棺戮尸。然而李泌却再一次提出了反对。唐肃宗不高兴地说:“难道你忘了李林甫是怎么对付咱们的?”

对此李泌回应道:

“你忘了往事吗?”李泌回答说:“臣考虑的不在于这些。上皇统治天下五十年,一朝失意(指玄宗逃亡四川),南方气候恶劣,而且他已年迈,听到陛下记恨旧怨,将会内心惭愧不乐。万一上皇伤感得病,就是陛下以天下之广大,还不能够安抚亲人啊。”

这句话看起来像答非所问,但实际上却直击问题的核心。实际上,李林甫不过是唐玄宗限制唐肃宗权力的一个打手。因此并非单纯是李林甫陷害李亨,而是唐玄宗打压李亨。如果将李林甫挫骨扬灰,无疑是在打远在四川的唐玄宗的脸。而这样做,无疑会造成平叛大军的分裂,对大局毫无帮助。

听了李泌的建议,李亨恍然大悟,抱着李泌的脖子痛哭。

李泌用一次又一次的建言,拯救了安史之乱以来危局。而李泌所受的宠遇,也日渐隆重。当时李泌已少吃烟火食。肃宗有一天夜里,高兴起来,找来兄弟三王和李泌就地炉吃烧烤,因李泌不吃荤,便亲自烧两颗梨请他食用。三王争取要梨,肃宗也不肯给他们。

长安、洛阳相继克复后,唐肃宗与李泌兵临保定郡。当夜,李泌已经入寝。而唐肃宗则偷偷摸摸爬到他的床上,将李泌的头放在自己的大腿上。李泌的一句戏言,唐肃宗竟当真了。

然而,唐肃宗对李泌的宠爱,却激起了当时权相元载和大宦官李辅国的仇恨。史书记载:“元载、辅国之辈嫉之若仇。”

李泌明白,自己宠遇过盛,乃是取祸之道,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唐肃宗智商平庸,很容易被这些小人影响。于是李泌不顾唐肃宗反对,再次回到了山林。

李泌之所以不求封赏,只想躺在唐肃宗膝盖上。其目的实际在于确立与唐肃宗更私密的朋友关系,如果真要封地或金银等封赏,元载、李辅国等小人对他的攻击只会更加猛烈。相比于普通人,李泌确实更懂断舍离之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唐肃宗死后,曾被李泌保护的广平王继位,是为唐代宗。而唐代宗将李泌重新请出山,并任命为宰相。之后,李泌历事代宗、德宗两朝,为大唐帝国的延续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资治通鉴》中,每当读到邺侯的故事,总令人神往不已。他有诸葛亮之智,又有张良的保身之道。他深谙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保全自身,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而这也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李泌,被司马光夸赞为“唐代张良”,他的政治智慧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李泌,司马光,张良,宰相,节度使

    李泌是一个在中唐历史世界中较为传奇的一位文臣,向来对夸赞历史人物惜字如金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曾这样评价他:自李泌为相,观其处置天下事,姚崇以来未之有也。史臣谓其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说李泌是唐玄宗开元时期贤相姚崇以来从没有过的人物。一生侍候四位君主,当然会经常被权贵所嫉妒,但

  • 一段舞蹈,造就唐德宗20年的仇恨,名相李泌帮其解开心结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李泌,可汗,雍王,唐军,唐朝,唐德宗,散文家

    762年,到了安史之乱平叛的收官时刻。唐代宗封李适为雍王、天下兵马元帅,出镇陕州,筹划与叛军的最后决战。回纥是唐朝的盟友,多次与唐和亲,接受唐朝的册封。随着国力的衰落,唐朝无力独自平叛,曾三次向回纥借兵,对唐军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李适招集各节度使到陕州,准备用兵。回纥牟羽可汗到了陕州北,李

  •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朝中期的四朝元老道士宰相李泌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李泌,宰相,唐朝,唐德宗,唐玄宗,唐肃宗,杨国忠,唐代宗,古装剧,散文家,长安十二时辰

    唐朝时有个华阴县的县尉姚汝能曾写过一本书名叫《安禄山事迹》。这本书有一篇关于马嵬坡之变的,这样写道,唐玄宗李隆基因为安史之乱叛军接近长安,就率领所有皇室成员和文臣武将逃离长安。行至马嵬坡时,奸相杨国忠在驿站外面碰到了几个吐蕃使者。当杨国忠正与吐蕃使者说话时,忽然周围拥出大量士兵,高呼杨国忠与吐蕃勾结

  • 历经4位皇帝而不倒的李泌,有何厉害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宝宝爱我标签:李泌,皇帝,白起,丞相,唐朝,唐德宗,唐王朝,散文家

    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李泌,他的运筹帷幄,足智多谋,他在安史之乱前后的这种复杂政坛,历经4位皇帝而不倒,情商智商那都是顶级的。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李泌谏庙的故事。唐朝贞元年间,皇帝唐德宗听到了一个消息,有人声称自己在咸阳看见了战国时候的战神白起。白起是秦国的常胜将军,“兵家”的

  • 进退方寸间,结局大不同:读读李泌、李续宾的故事,帮您悟解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去闻历史标签:李泌,唐朝,李续宾,太平军,陈玉成,曾国藩,赵烈文,散文家,地方官员,进退方寸间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有进就有退。任何人的生活与事业都不可能保持恒久旺盛,会时不时地遇到客观的或者主观方面的阻力,甚至是突如其来的打击乃至厄运。鉴于此,如果想让自己的人生旅途,能画上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那就不能心存侥幸的处世,明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的道理,及时决定自己的行止。自古至今,我国历

  • 李泌奇谋,抓住短板的疲敌之策,致安史叛军于死地,堪称经典阳谋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泌,安史,叛军,唐军,阳谋,唐朝,安禄山,郭子仪,李光弼,艺术家,散文家

    公元前756年,安史之乱进入到了第二个年头。对于承平日久的天下百姓来说,这是一场不期而至的浩劫。中原的百姓,已经有一百多年没见过打仗是什么样了。而如今,烽火四起已成为常态。过去在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宴席上翩翩起舞的胡人,如今骑着战马抡着弯刀杀气腾腾而来。战火中,整个黄河中下游,变得一片荒凉。人们无家可归

  • 李泌美图欣赏,甜美优雅,相处起来轻松的关系是一份礼物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故事糖糖标签:疲惫,温柔的人,喜乐,李泌美

    相处起来轻松的关系是一份礼物。喜欢就够了,还能联系上就够了,在彼此心里待过就够了,你在这世上平平安安就够了,其实在不在一起真的没那么重要了。亲爱的少年,不要看见别人发光就觉得自己黯淡。那些你假装听不懂的话 我不会再说第二遍。不知是秋风本就悲凉 还是我天生容易感伤。热爱不会过期 志趣相投的⼈总会相遇。

  • 唐肃宗不采纳李泌的奇谋,真的是重大失策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唐肃宗,李泌,郭子仪,唐军,李光弼,史思明,散文家,五代十国,军事制度

    安史之乱中,李泌曾提出过一个“奇谋”,但最终被唐肃宗以“迂远”,未加采纳。对此,历来人们都充满了惋惜之情。许多人认为唐肃宗如果采纳李泌之策,可以更快、更彻底地平定安史之乱。诚如此,后来的整个唐朝历史将重新改写。其实,只要回顾当时的形势,或许未必如此!李泌“奇谋”766年,逃到灵武的唐肃宗向李泌问计。

  • 李泌的最后一天:跟家人说要上天当神仙,想起枕着李亨膝盖那一幕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泌,李亨,唐玄宗,李林甫,唐德宗,安禄山,唐肃宗,唐朝,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军事制度

    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三月初二,长安城乍暖还寒,宰相李泌府邸,一片香气缭绕。李泌须发皓然,身穿道装,手执拂尘,敷座而坐,跟妻子卢氏和五个儿子说,我要上天当神仙了,你们不要悲伤,应该替我高兴。本来我15岁就能位列仙班,只可惜俗世纷扰,世间不太平,上天命我在人间多留五十年,拯救天下苍生。现在君明臣贤

  • 李泌平定安禄山后,皇帝下旨赏赐,李泌道:我想睡在您的膝盖上

    历史解密编辑:小哈哈说历史标签:李泌,皇帝,李亨,平定,唐朝,安禄山,唐玄宗,散文家,女皇武则天

    李泌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之一,他与唐肃宗李亨虽然是君臣,但是私下却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安史之乱,李泌收复长安和洛阳,唐肃宗问其要何赏赐,文武百官都认为他会提加官晋爵,却没想到他的回答却是:“我想睡在陛下膝盖上。”李泌为何提出这样的要求呢?李泌从小聪明伶俐,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唐玄宗李隆基将他召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