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朝中期的四朝元老道士宰相李泌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朝中期的四朝元老道士宰相李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琳子乐园 访问量:4843 更新时间:2024/2/19 23:30:53

唐朝时有个华阴县的县尉姚汝能曾写过一本书名叫《安禄山事迹》。这本书有一篇关于马嵬坡之变的,这样写道,唐玄宗李隆基因为安史之乱叛军接近长安,就率领所有皇室成员和文臣武将逃离长安。行至马嵬坡时,奸相杨国忠在驿站外面碰到了几个吐蕃使者。

当杨国忠正与吐蕃使者说话时,忽然周围拥出大量士兵,高呼杨国忠与吐蕃勾结。杨国忠大惊,正要开口痛斥,队伍中冲出一个叫张小敬的士兵,一箭将杨国忠射于马下,然后割下杨国忠的脑袋。其他士兵一看士气大震,一下子包围了驿站,要求唐玄宗处死杨贵妃,这就是著名的马嵬坡之变。

张小敬

我想马伯庸的小说《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的名字应该是来源于此。不过今天我们说的不是赵小敬,而是《长安十二时辰》中另一个人,唐朝中期四朝元老,五进四出的道士宰相李泌

李泌是唐朝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是北周“八柱国”李弼的的六世孙。他小时候就是个神童,七岁就能写文章,又略懂黄老、列庄学说。唐玄宗听说后就将李泌召到宫中,和燕国公张说一起测试李泌的才能,结果两人都是赞不绝口。唐玄宗赏赐李泌的家人,让好好培养李泌。

李泌

李泌长大后,博学多才,尤其对《易经》颇有研究。唐玄宗召李泌讲《老子》,李泌讲的头头是道,得以待诏翰林院,供奉东宫,和太子李亨关系极为友好。

李泌因经常写文章讥讽杨国忠和安禄山等人,遭杨国忠忌恨,杨国忠诬陷李泌写诗讥讽朝政,结果李泌被贬到蕲春郡(今湖北蕲春)。李泌索性不干了,跑到山里求仙问道去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跑到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这就是唐肃宗。

唐肃宗寻访天下贤士,李泌此时到访灵武,与唐肃宗分析当前的局势。唐肃宗想授李泌官职,李泌坚决推辞,只愿以宾客身份出谋划策。所以李泌入宫参议国事,不是宰相却胜似宰相。没过多久,唐肃宗就任命李泌为元帅兼广平王李俶(即太子李豫)的行军司马。

张小敬与李泌

对于围剿叛贼,李泌根据当时的形势,认为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只知道抢劫,是不可能夺取天下的。为了彻底消灭这些叛军,不留后患,不能先急于夺取长安,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拿下范阳。这样叛军没有了根据地,在慢慢围而歼之。这可以说是非常有效又可以彻底消灭叛军的办法,刚开始,唐肃宗还能听李泌的,后来李泌遭人诬陷,唐肃宗又急于收复长安和洛阳,致使最后河北的叛贼没有彻底肃清。对于李泌的这一清剿战略,后来的《中国军事史》给予了高度评价,可惜的是唐肃宗没有完全按照这个执行。

李泌与唐肃宗一直以来的亲密关系,引起了权臣李辅国的嫉妒。于是李泌在收复长安和洛阳后,看平叛大局已定,就主动离开,到衡山去修道去了。

李豫

唐肃宗死后,太子李豫即位,就是唐代宗。唐代宗一上台就派人将李泌找了回来,任命李泌为翰林学士。唐代宗还赐李泌府邸,强迫他吃肉,为他娶妻。

当时李泌不肯屈服于宰相元载,于是元载就使用手段迫使李泌离开中央到地方任职。元载因罪伏法后,唐代宗又将李泌召回,准备重用。结果又为宰相常衮所嫉妒,常衮也是使手段迫使李泌到南方去任职。李泌被贬到地方后,并没有自怨自艾,反而每到一个地方都干得有声有色,政绩都很不错。

李泌

唐代宗去世后,太子李适即位,也就是唐德宗。唐德宗在当太子时就和李泌关系匪浅,泾原兵变后,唐德宗避难于梁州,急召李泌,授以左散骑常侍之职。李泌在平息叛军后,入朝出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出任宰相一职。

当初平定安史之乱时,对于元帅的人选大部分人都提出让建宁王李倓担任,李泌力荐唐肃宗让太子李豫担任,说不能分化太子权力,以免以后政权不稳。

李泌

唐德宗时,郜国公主即是唐德宗的姑姑,也是他的亲家,太子妃的母亲。郜国公主因犯蛊媚罪被幽禁,牵连到太子李诵。李诵对蛊媚之事毫不知情,但是唐德宗依然要废除李诵的太子之位。李泌对此坚决反对,唐德宗以李泌家族人性命警告李泌不要管这件事。

李泌依然极力劝说唐德宗,他以当年唐肃宗听信谗言擅杀建宁王李倓,后来痛哭后悔为例,希望唐德宗不要重蹈覆辙,并以全族人性命做保证,担保太子李诵没有任何问题。唐德宗最后被他的诚意和坚决的态度打动,废除太子的事情就作罢了。

李泌

泾原兵变后,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也拥兵叛乱。当时有大臣提出与叛军妥协,李泌坚决反对,并坚定唐德宗平叛的决心,叛乱最终被平息。

为了平息叛乱,吐蕃自动请求帮助大唐,唐德宗答应平叛成功后将安西、北庭给吐蕃。然而唐军最后是凭自己的力量击败叛军,收复长安。吐蕃不仅没有出兵,还趁火打劫抢掠武功地区。平叛后,吐蕃派使者索要土地,唐德宗本来想给,可李泌是坚决反对。李泌认为安西、北庭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十姓突厥,可以起到牵制吐蕃的作用,况且吐蕃在平叛时并没有出力,不能答应他们的无礼要求。唐德宗最终拒绝割让土地给吐蕃。

李泌

李泌一生历经四朝,深得每一任皇帝的信任。除了在内政、军事和外交做出重大贡献外,对于每一任政权接班人的稳定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维护民族尊严,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李泌从小研究黄老之学,钟情于道家,所以几次出世入世。既崇尚道家的无为而治、清心寡欲,醉心做一个隐士,又几次重返庙堂,为几任皇帝服务。所以很多人不欣赏和认可李泌这样的人,特别是崇尚儒家思想的史学家们。对于李泌为大唐做出这么大贡献的人在历史上却提及的不多。而对于李泌而言,在古代乱世,特别是中唐时期内乱不断,他这样一个颇有才能的人怎么可能完全做到隐居深山,不为世间之事所动呢!

更多文章

  • 历经4位皇帝而不倒的李泌,有何厉害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宝宝爱我标签:李泌,皇帝,白起,丞相,唐朝,唐德宗,唐王朝,散文家

    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李泌,他的运筹帷幄,足智多谋,他在安史之乱前后的这种复杂政坛,历经4位皇帝而不倒,情商智商那都是顶级的。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李泌谏庙的故事。唐朝贞元年间,皇帝唐德宗听到了一个消息,有人声称自己在咸阳看见了战国时候的战神白起。白起是秦国的常胜将军,“兵家”的

  • 进退方寸间,结局大不同:读读李泌、李续宾的故事,帮您悟解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去闻历史标签:李泌,唐朝,李续宾,太平军,陈玉成,曾国藩,赵烈文,散文家,地方官员,进退方寸间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有进就有退。任何人的生活与事业都不可能保持恒久旺盛,会时不时地遇到客观的或者主观方面的阻力,甚至是突如其来的打击乃至厄运。鉴于此,如果想让自己的人生旅途,能画上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那就不能心存侥幸的处世,明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的道理,及时决定自己的行止。自古至今,我国历

  • 李泌奇谋,抓住短板的疲敌之策,致安史叛军于死地,堪称经典阳谋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泌,安史,叛军,唐军,阳谋,唐朝,安禄山,郭子仪,李光弼,艺术家,散文家

    公元前756年,安史之乱进入到了第二个年头。对于承平日久的天下百姓来说,这是一场不期而至的浩劫。中原的百姓,已经有一百多年没见过打仗是什么样了。而如今,烽火四起已成为常态。过去在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宴席上翩翩起舞的胡人,如今骑着战马抡着弯刀杀气腾腾而来。战火中,整个黄河中下游,变得一片荒凉。人们无家可归

  • 李泌美图欣赏,甜美优雅,相处起来轻松的关系是一份礼物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故事糖糖标签:疲惫,温柔的人,喜乐,李泌美

    相处起来轻松的关系是一份礼物。喜欢就够了,还能联系上就够了,在彼此心里待过就够了,你在这世上平平安安就够了,其实在不在一起真的没那么重要了。亲爱的少年,不要看见别人发光就觉得自己黯淡。那些你假装听不懂的话 我不会再说第二遍。不知是秋风本就悲凉 还是我天生容易感伤。热爱不会过期 志趣相投的⼈总会相遇。

  • 唐肃宗不采纳李泌的奇谋,真的是重大失策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唐肃宗,李泌,郭子仪,唐军,李光弼,史思明,散文家,五代十国,军事制度

    安史之乱中,李泌曾提出过一个“奇谋”,但最终被唐肃宗以“迂远”,未加采纳。对此,历来人们都充满了惋惜之情。许多人认为唐肃宗如果采纳李泌之策,可以更快、更彻底地平定安史之乱。诚如此,后来的整个唐朝历史将重新改写。其实,只要回顾当时的形势,或许未必如此!李泌“奇谋”766年,逃到灵武的唐肃宗向李泌问计。

  • 李泌的最后一天:跟家人说要上天当神仙,想起枕着李亨膝盖那一幕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泌,李亨,唐玄宗,李林甫,唐德宗,安禄山,唐肃宗,唐朝,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军事制度

    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三月初二,长安城乍暖还寒,宰相李泌府邸,一片香气缭绕。李泌须发皓然,身穿道装,手执拂尘,敷座而坐,跟妻子卢氏和五个儿子说,我要上天当神仙了,你们不要悲伤,应该替我高兴。本来我15岁就能位列仙班,只可惜俗世纷扰,世间不太平,上天命我在人间多留五十年,拯救天下苍生。现在君明臣贤

  • 李泌平定安禄山后,皇帝下旨赏赐,李泌道:我想睡在您的膝盖上

    历史解密编辑:小哈哈说历史标签:李泌,皇帝,李亨,平定,唐朝,安禄山,唐玄宗,散文家,女皇武则天

    李泌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之一,他与唐肃宗李亨虽然是君臣,但是私下却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安史之乱,李泌收复长安和洛阳,唐肃宗问其要何赏赐,文武百官都认为他会提加官晋爵,却没想到他的回答却是:“我想睡在陛下膝盖上。”李泌为何提出这样的要求呢?李泌从小聪明伶俐,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唐玄宗李隆基将他召入宫

  • 艺术品里的历史:隐藏在《张议潮出行图》中的归义军武装报告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唐军,吐蕃,归义军,节度使,武装报告,张议潮出行图

    由于并非古代中原政权,张议潮建立的归义军很容易被人忽略。但非常讽刺的是,后人在复原唐朝军队的原貌时,又不得不参考当年的归义军组织和结构。一切都源自敦煌莫高窟中的著名壁画:《张议潮出行图》。这幅图的题词全称是《河西节度使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节度使张议潮统军□-除吐蕃收复河西一道行图》,这个称号本身就有内

  • 石窟往事:《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背后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敦煌,常书鸿,常沙娜,莫高窟,石窟往事,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幽暗的光线抹在《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的马蹄上,像敷了一层淡淡的霜。连续几个小时,画家常书鸿保持着躬身俯视的姿态,他需要努力地眯起眼睛才能看清它们。张议潮的故事,常书鸿已不陌生。公元 848年,张议潮率领敦煌军民起义

  • 张议潮:豪杰之志何人知?孤臣丹心为归国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标签:张议潮,安史之乱,长安,沙州

    “大唐”,代表一段繁华盛世,令多少文人墨客魂牵梦绕,不吝笔墨和想象来描绘这片天上仙境。然而张议潮眼中的景色却大相径庭,醉生梦死的长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是烧杀抢掠的吐蕃,河西沦陷于异邦手中,从小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张议潮决心赶走占据家乡的侵略者,带领陷没百余年之久的故地和人民重回大唐的怀抱。一、家乡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