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宰相李泌,被司马光夸赞为“唐代张良”,他的政治智慧不简单

唐朝宰相李泌,被司马光夸赞为“唐代张良”,他的政治智慧不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如汝侃娱乐 访问量:4266 更新时间:2024/1/16 21:30:07

李泌是一个在中唐历史世界中较为传奇的一位文臣,向来对夸赞历史人物惜字如金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曾这样评价他:

自李泌为相,观其处置天下事,姚崇以来未之有也。史臣谓其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

说李泌是唐玄宗开元时期贤相姚崇以来从没有过的人物。一生侍候四位君主,当然会经常被权贵所嫉妒,但总是能以善于为人的智慧所化解。李泌这个人物不简单。

司马光作为宋代的宰相、史官、皇帝的老师,一生高傲、倔强,对于历朝历史人物,能给出正面历史评价的本就不多,给出这样极高赞誉的更不多见。可以想象同为宰相的司马光对于李泌其人其事,必然深为感佩,

纵观李泌的一生,只求做事,不求做官。

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都曾请他出山做官他都拒绝了,但到了德宗朝居然受命拜相,跻身宰辅。对于此,司马光认为,李泌像诸葛亮一样,他在等待一个可以成就政治事业的时代浪潮,即使是在唐德宗这种极度猜忌刻薄的国君手下,他也有予以实现的信心。对于李泌来说,他的典范就是佐刘邦得天下之后,飘然远去的留侯张良

李泌事迹之中,最为司马光称羡的,应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大谋略大计策。

《资质通鉴》记载:肃宗初立,对乱局十分忧心,李泌说:我看安、史这些人把掳获的子女金帛,都送回老家范阳,没有夺天下的大志。今天胡人或为他们所用,手下汉人只有少数几个,依我判断,不出两年,乱事可平。

肃宗有点不相信,问:“真的吗?你用什么方法?”

李泌说:“这些贼寇,能打仗的,只有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这几个人,今天如果命令李光弼从太原出兵井陉关口,郭子仪出兵河东,这样安禄山与史思明就不敢离开范阳,安守忠与田乾真就不敢离开长安,我们用两支军队困住了他们四个将领。我们再嘱咐郭子仪不要攻城略地,我们把所征集的军队集于扶风,配合郭、李的军队,轮番出击,他们救河北,我们就击潼关,他们救潼关,我们就击河北,让他们往来几千里,疲于奔命”。

肃宗听了很高兴,也认为可行,但是肃宗昏暗贪近利的性格使计划落空。这个时候值得注意的是,李泌没有任何官方官职,也就是说他只是肃宗的一个私人关系顾问。在肃宗没有采纳后,李泌托病告辞。

在李泌一生所筹划的大计谋之中,其实这只是一桩。李泌此事的过人之处在于,即使心中有能够一统天下的大谋略,也不会因为一些人为可控的主观条件没有达到而焦急。这是一般饱读诗书心系天下的读书人所不具备的气度。

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毒杀了节度使张劝,进而要求朝廷让他取代而为节度使,他还与李怀光手下的将领联系,互相声授。德宗感到事态严重,对李泌说:如果李怀光与达奚抱晖连手,就很棘手,而且抱晖驻地正是水、陆路进入长安的要冲,影响很大,只有麻烦你以陕虢都防御水陆运使的身份跑一趟,前往处理了。

又问:你去的时候,需要我派多少神策军护卫?

李泌说:陕城三面都是悬崖,易守难攻,我一个人去就行了。

德宗说:一个人,那怎能行,我可以失去陕州,但不能没有你。

李泌说:陕城的人都忠于朝廷,作恶的只有抱晖一人。如果朝廷派大军,他们就会闭城坚守,而我一个人去,他们不需要派什么军队对付我,如果只派一个小官,也许我能说服他呢。况且,今天朝廷驻河东的大军即在附近,大将马燧正在朝中,若他与我一同前往,让他们知道,如果加害于我,河东大军就会对他们动手,料他们也不敢妄为。

李泌出发前,把陕州派往京师的人找来,对他们说:皇上由于陕、虢一带收成不好,派我督运江、淮的米前往赈济,至于抱晖能否担任节度使,让我去看看有无功绩,若有,就可以擢为节度使。这些人立刻把消息传给陕州的达奚抱晖。

李泌离京赴任,马燧同行。李泌出了潼关,见到当地节度使率领步骑三千,说奉密诏前来护卫,李泌说皇帝已许他便宜从事,一个人都不许跟随,就单身前往。快到陕州,抱晖没派将佐来迎,但一直派人侦察,然而将佐还是络绎来相迎,李泌见到他们就知道事情可以办成了。

离陕州十五里,抱晖亲自出迎,李泌对他说:你的城池修治得很好,看来一切都处置得宜啊。抱晖很高兴。进了城就有人来,说要私底下报告一些事。李泌说:老节度使死了,新节度使还未上任,这时军中有些流言蜚语,也是常有的事,我不要听。于是,大家都安心了。

次日,李泌把抱晖找来,跟他说:我不是特别喜欢你,而不杀你,是因为杀了你会让一些地方的将领心生疑惧,对朝廷不好。这样,你看我的面子,先到张劝坟上致祭,然后带着家人走吧,记住,不要进入关内,我保证你没事。抱晖只有听命。

李泌赴任,德宗交给他一份七十五个叛徒的名单,叫他处理,他把事情办妥,一再上疏请求赦免,德宗勉予同意,只将五人贬谪远地,不久还是杀了。至于达奚抱晖去了什么地方,就没人知道了。

这两件事,规模格局相去甚远,但都是精彩的谋略、高明的计策。

平定大乱的规划出于他对大局的全面认识,也是对当局人物的深入了解,对方人物的特点,己方人物的优长,全在其心中,依此理解则能妥善处置,占有先机。对于时间因素也详加分析,知道欲速则不达,必须从艰难应付的劣势中,逐渐寻觅并掌握转变的契机,待时机成熟,一鼓作气,取得彻底的成功。

就像诸葛亮在隆中对的那番话语,“所谓俊杰者,量时审势,规划定于胸中,傥非其人,未易与之言也。”

李泌就是胡这样的俊杰。他的计策,颇似隆中对的眼光与格局,惟一不同的是,诸葛亮面对的是人杰刘备,而李泌献策的对象则是昏君唐肃宗,结果大异,也就可想而知了。

平乱大计只是李泌编写的剧本,可惜未曾上演;入陕弭乱于未萌,则是李泌亲身演出。唐德宗是一个猜忌刻薄而又自以为是的君主,知道事态严重,必须借助李泌的智谋,李泌也就当仁不让,慨然前往。

我们从整个处理的过程中,看到李泌人情练达的一面,他很清楚达奚抱晖的想法,更知道杀节度使是大罪,领导安排的任务就是决不可由其取而代之,最多让他人间消失。他也清楚陕城官兵的心态,忠顺者多,助虐者少,稍加安抚即可收效。最麻烦的其实是那自以为是的德宗,随便张嘴一句话就是一个基本不可能达成的任务,而不考虑这件事怎样达成,有各种无后手预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德宗说,我可以丢掉陕州,但不能失去你,李泌知道这就是一句带有威胁口气的客套话。最后,李泌一再恳求赦免达奚抱晖手下,德宗表面允诺,最后还是杀了人。

君臣之间的大智若愚、尔虞我诈变现得的淋漓尽致,正是伴君如伴虎。

标签: 李泌司马光张良宰相节度使

更多文章

  • 一段舞蹈,造就唐德宗20年的仇恨,名相李泌帮其解开心结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李泌,可汗,雍王,唐军,唐朝,唐德宗,散文家

    762年,到了安史之乱平叛的收官时刻。唐代宗封李适为雍王、天下兵马元帅,出镇陕州,筹划与叛军的最后决战。回纥是唐朝的盟友,多次与唐和亲,接受唐朝的册封。随着国力的衰落,唐朝无力独自平叛,曾三次向回纥借兵,对唐军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李适招集各节度使到陕州,准备用兵。回纥牟羽可汗到了陕州北,李

  •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朝中期的四朝元老道士宰相李泌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李泌,宰相,唐朝,唐德宗,唐玄宗,唐肃宗,杨国忠,唐代宗,古装剧,散文家,长安十二时辰

    唐朝时有个华阴县的县尉姚汝能曾写过一本书名叫《安禄山事迹》。这本书有一篇关于马嵬坡之变的,这样写道,唐玄宗李隆基因为安史之乱叛军接近长安,就率领所有皇室成员和文臣武将逃离长安。行至马嵬坡时,奸相杨国忠在驿站外面碰到了几个吐蕃使者。当杨国忠正与吐蕃使者说话时,忽然周围拥出大量士兵,高呼杨国忠与吐蕃勾结

  • 历经4位皇帝而不倒的李泌,有何厉害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宝宝爱我标签:李泌,皇帝,白起,丞相,唐朝,唐德宗,唐王朝,散文家

    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李泌,他的运筹帷幄,足智多谋,他在安史之乱前后的这种复杂政坛,历经4位皇帝而不倒,情商智商那都是顶级的。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李泌谏庙的故事。唐朝贞元年间,皇帝唐德宗听到了一个消息,有人声称自己在咸阳看见了战国时候的战神白起。白起是秦国的常胜将军,“兵家”的

  • 进退方寸间,结局大不同:读读李泌、李续宾的故事,帮您悟解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去闻历史标签:李泌,唐朝,李续宾,太平军,陈玉成,曾国藩,赵烈文,散文家,地方官员,进退方寸间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有进就有退。任何人的生活与事业都不可能保持恒久旺盛,会时不时地遇到客观的或者主观方面的阻力,甚至是突如其来的打击乃至厄运。鉴于此,如果想让自己的人生旅途,能画上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那就不能心存侥幸的处世,明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的道理,及时决定自己的行止。自古至今,我国历

  • 李泌奇谋,抓住短板的疲敌之策,致安史叛军于死地,堪称经典阳谋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泌,安史,叛军,唐军,阳谋,唐朝,安禄山,郭子仪,李光弼,艺术家,散文家

    公元前756年,安史之乱进入到了第二个年头。对于承平日久的天下百姓来说,这是一场不期而至的浩劫。中原的百姓,已经有一百多年没见过打仗是什么样了。而如今,烽火四起已成为常态。过去在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宴席上翩翩起舞的胡人,如今骑着战马抡着弯刀杀气腾腾而来。战火中,整个黄河中下游,变得一片荒凉。人们无家可归

  • 李泌美图欣赏,甜美优雅,相处起来轻松的关系是一份礼物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故事糖糖标签:疲惫,温柔的人,喜乐,李泌美

    相处起来轻松的关系是一份礼物。喜欢就够了,还能联系上就够了,在彼此心里待过就够了,你在这世上平平安安就够了,其实在不在一起真的没那么重要了。亲爱的少年,不要看见别人发光就觉得自己黯淡。那些你假装听不懂的话 我不会再说第二遍。不知是秋风本就悲凉 还是我天生容易感伤。热爱不会过期 志趣相投的⼈总会相遇。

  • 唐肃宗不采纳李泌的奇谋,真的是重大失策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唐肃宗,李泌,郭子仪,唐军,李光弼,史思明,散文家,五代十国,军事制度

    安史之乱中,李泌曾提出过一个“奇谋”,但最终被唐肃宗以“迂远”,未加采纳。对此,历来人们都充满了惋惜之情。许多人认为唐肃宗如果采纳李泌之策,可以更快、更彻底地平定安史之乱。诚如此,后来的整个唐朝历史将重新改写。其实,只要回顾当时的形势,或许未必如此!李泌“奇谋”766年,逃到灵武的唐肃宗向李泌问计。

  • 李泌的最后一天:跟家人说要上天当神仙,想起枕着李亨膝盖那一幕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泌,李亨,唐玄宗,李林甫,唐德宗,安禄山,唐肃宗,唐朝,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军事制度

    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三月初二,长安城乍暖还寒,宰相李泌府邸,一片香气缭绕。李泌须发皓然,身穿道装,手执拂尘,敷座而坐,跟妻子卢氏和五个儿子说,我要上天当神仙了,你们不要悲伤,应该替我高兴。本来我15岁就能位列仙班,只可惜俗世纷扰,世间不太平,上天命我在人间多留五十年,拯救天下苍生。现在君明臣贤

  • 李泌平定安禄山后,皇帝下旨赏赐,李泌道:我想睡在您的膝盖上

    历史解密编辑:小哈哈说历史标签:李泌,皇帝,李亨,平定,唐朝,安禄山,唐玄宗,散文家,女皇武则天

    李泌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之一,他与唐肃宗李亨虽然是君臣,但是私下却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安史之乱,李泌收复长安和洛阳,唐肃宗问其要何赏赐,文武百官都认为他会提加官晋爵,却没想到他的回答却是:“我想睡在陛下膝盖上。”李泌为何提出这样的要求呢?李泌从小聪明伶俐,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唐玄宗李隆基将他召入宫

  • 艺术品里的历史:隐藏在《张议潮出行图》中的归义军武装报告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唐军,吐蕃,归义军,节度使,武装报告,张议潮出行图

    由于并非古代中原政权,张议潮建立的归义军很容易被人忽略。但非常讽刺的是,后人在复原唐朝军队的原貌时,又不得不参考当年的归义军组织和结构。一切都源自敦煌莫高窟中的著名壁画:《张议潮出行图》。这幅图的题词全称是《河西节度使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节度使张议潮统军□-除吐蕃收复河西一道行图》,这个称号本身就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