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唐肃宗放李泌归隐衡山?不从安史之乱中吸取教训还设节度使?

为何唐肃宗放李泌归隐衡山?不从安史之乱中吸取教训还设节度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2577 更新时间:2024/3/10 15:26:35

题记

安史之乱后,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带着杨贵妃跑路了,太子李享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即位,这就是唐肃宗。唐肃宗即位不久,身边的文武官员只有30人,“自己人”更是少之又少,这个临时建立的朝廷,什么事都没有秩序,一些文臣武将也不太听指挥。肃宗想平定叛乱,非常需要有个能人来帮助他。这时候,李泌来到他身边,唐肃宗更是大事小情都和李泌商量。可是,在收复长安、洛阳后,李泌却要隐居衡山,那么,唐肃宗为什么不强留李泌辅佐自己而让他归隐衡山?为什么唐肃宗不从安史之乱中吸取教训,继续设节度使导致政权不稳?您别急,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唐玄宗与安史之乱

唐玄宗是唐肃宗的爹,这个人特别喜欢折腾,喜欢创新,一方面使国家富裕起来,开创了著名的“开元盛世”;另一方面,藩镇、节度使制度引发的安史之乱差点让大唐亡国。

为了防止进犯大唐,唐玄宗一口气设立了九个藩镇,藩镇的最高长官叫节度使,藩镇的本意是“镇守一方,保护中央”,再加上朝廷授予节度使军权+行政权,他们俨然成了诸侯王国的皇帝。或许,唐玄宗忘了周朝的诸侯在做大后,不买周天子的账。

唐玄宗和宰相李林甫,这二人对提拔少数民族将领(番将)为节度使情有独钟,于是,“安史之乱”在所难免。

李泌,何许人也?

李泌原是大唐首都长安人,从小就很聪明,读了不少书,七岁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看到他写的诗文,对他十分器重,常常把他领进自己的卧房,称赞他是个“神童”,还称呼他“小友”,就如同作家梁晓声称呼新东方的董宇辉“亲爱的同志”一般,和他成了忘年交。

不是所有的宰相都对李泌好,张九龄下台后,后来的宰相杨国忠(杨贵妃的堂哥),因李泌曾作诗批评过他和安禄山,被杨国忠下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

后来,他看到政局混乱,索性跑到颍阳(今河南省境内)隐居了起来。

唐肃宗在灵武(当时灵州都督府和朔方节度使驻地)继位,正在大力物色人才辅佐自己,这时候李泌正好来到灵武。

唐肃宗看见李泌,高兴得像得到宝贝一样。那时候的临时朝廷,不太讲究礼节。唐肃宗跟李泌,进进出出总在一起,大小事情,全都跟他商量。李泌出的主意,唐肃宗全都听从。

唐肃宗想封他当宰相,李泌坚辞不受。

后来肃宗只好任命李泌为元帅府行军长史(相当于军师)。

那时候,郭子仪也到了灵武。朝廷要指挥全国的战事,军务十分繁忙。四面八方送来的文书,从早到晚没有一刻的间歇。唐肃宗命令把收到的文书,一律要先送给李泌预览,除非特别紧要的,才直接送给肃宗。宫门的钥匙,由太子李俶和李泌两人掌管。李泌有时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觉也不能睡安稳。

李泌剧照

李泌先夺范阳的计划为什么落空?

李泌是唐肃宗的智囊和总顾问。唐肃宗:什么时候能够击败叛军?

“不出2年!”李泌接着说,贼寇掠夺的财物,全部集中在范阳(今北京),有苟安的想法,怎能夺取全国呢?臣认为,不出两年,贼寇就能被消灭,必要要做的就是做好持久战,不能求速战速决!

您可以命令李光弼防守太原,郭子仪进入河东,那么贼将史思明、张忠志就不敢离开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就不敢离开长安,这样,安禄山的4员猛将就被约束在这3个地方了,剩下一个阿史那承庆了,让贼寇往关中的通道保持畅通,这样贼寇就须北首范阳、西救长安,往来数千里奔命,不出一年就疲惫不堪。我军以逸待劳,敌进我退,敌疲我打,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南北夹击,夺取敌人老巢范阳。

李泌战略规划图

李泌给出的战略规划是何其的好啊,唐肃宗也打算照单全收,可是,对唐肃宗而言,计划比不上变化。

第二年春天,叛军发生内讧,安禄山的侄子安庆绪杀了安禄山,自己称帝。这本来是个消灭叛军的好机会,但是肃宗急于回长安,不听李泌的计划,让郭子仪的人马从河东(在古代是指如今的山西西南部)回攻长安,结果打了败仗。

李泌的原计划打持久战,有计划地夺取丢人的老巢范阳,消灭其有生力量,然后才是收复西京、东京;而唐肃宗却让先收复西京长安。

这时候,李泌留下话:“一定要收复长安、洛阳,再扣将会再次强大!”

后来,郭子仪向回纥(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借精兵,集中了15万人马,才把长安攻了下来。接着,又收复了东都洛阳。叛军头目安庆绪逃到了河北,不久,史思明也被迫投降。

李泌为了避祸隐居衡山

唐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唐肃宗便觉得心满意足起来,用骏马把李泌接到了长安。

李泌见两京已经收复,决心离开朝廷。

一天晚上,唐肃宗请李泌喝酒,并且留他在宫里安睡。李泌趁机对肃宗说:“我已经报答了陛下,请让我回家做个闲人吧!”

唐肃宗说:“我和先生几年来患难与共,现在正想跟您一起享受安乐,怎么您倒要走了呢?”

无奈李泌一再请求,唐肃宗虽然不愿让李泌离开,最终也只好同意。李泌到了衡山(在今湖南省),在山上造了个屋子,重新过起了隐居生活。

其实,李泌隐居衡山不是不喜欢当官,也不是高风亮节,实属是为了避祸。因为唐肃宗对李密言听计从,引发李辅国(唐朝中期权宦,唐代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的妒忌,为了避免杀神之祸,不得已隐居。

唐肃宗放李泌归隐,也是对李泌的保护,不想让他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唐肃宗后,李泌又先后辅佐唐代宗、唐德宗,在唐德宗年间还一度出任宰相。

结语

安史之乱后,大唐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繁华和富庶了,安家和史家两派虽然被消灭,可是安、史的部下却得到了提拔重用,成了新的节度使。不是肃宗不长记性,他为了尽快结束战争,他继续封官许愿,藩镇的数量不降反升。这些“安史派”节度使,不再全心全意守卫大唐,而是“相望于内地”,都在打京畿之地的主意。

对于唐肃宗而言,或许是情非得已左右为难:用“外援”吧,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绝对的狮子大开口,再说回纥抢起东西来不比叛军逊色;用“自己人”吧,新军阀、老军阀,都是军阀。不过,为了皇位,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暂时用对自己威胁不大的新军阀,但是留下隐患在所难免。后来,代宗、德宗不得不效仿玄宗流亡跑路。藩镇节度使对朝廷越来越骜不驯,他们相互兼并,最终成了五代十国,呜呼哀哉!

更多文章

  • 李泌击溃安禄山,皇帝问他要何赏赐,李泌:我就想睡在陛下膝盖上

    历史解密编辑:格林动画世界标签:李泌,安禄山,唐肃宗,李林甫,唐玄宗

    因曰:“若臣之所愿,则特与他人异。”肃宗曰:“何也?”泌曰:“臣绝粒无家,禄位与茅土皆非所要。为陛下帷幄运筹,收京师后,但枕天子膝睡一觉,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动天文足矣。”这段话是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一段趣闻。这里的肃宗,即唐肃宗李亨,而这里的“泌”乃是唐代名臣——邺侯李泌。当时正值安史之

  • 唐朝宰相李泌,被司马光夸赞为“唐代张良”,他的政治智慧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李泌,司马光,张良,宰相,节度使

    李泌是一个在中唐历史世界中较为传奇的一位文臣,向来对夸赞历史人物惜字如金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曾这样评价他:自李泌为相,观其处置天下事,姚崇以来未之有也。史臣谓其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说李泌是唐玄宗开元时期贤相姚崇以来从没有过的人物。一生侍候四位君主,当然会经常被权贵所嫉妒,但

  • 一段舞蹈,造就唐德宗20年的仇恨,名相李泌帮其解开心结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李泌,可汗,雍王,唐军,唐朝,唐德宗,散文家

    762年,到了安史之乱平叛的收官时刻。唐代宗封李适为雍王、天下兵马元帅,出镇陕州,筹划与叛军的最后决战。回纥是唐朝的盟友,多次与唐和亲,接受唐朝的册封。随着国力的衰落,唐朝无力独自平叛,曾三次向回纥借兵,对唐军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李适招集各节度使到陕州,准备用兵。回纥牟羽可汗到了陕州北,李

  •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朝中期的四朝元老道士宰相李泌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李泌,宰相,唐朝,唐德宗,唐玄宗,唐肃宗,杨国忠,唐代宗,古装剧,散文家,长安十二时辰

    唐朝时有个华阴县的县尉姚汝能曾写过一本书名叫《安禄山事迹》。这本书有一篇关于马嵬坡之变的,这样写道,唐玄宗李隆基因为安史之乱叛军接近长安,就率领所有皇室成员和文臣武将逃离长安。行至马嵬坡时,奸相杨国忠在驿站外面碰到了几个吐蕃使者。当杨国忠正与吐蕃使者说话时,忽然周围拥出大量士兵,高呼杨国忠与吐蕃勾结

  • 历经4位皇帝而不倒的李泌,有何厉害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宝宝爱我标签:李泌,皇帝,白起,丞相,唐朝,唐德宗,唐王朝,散文家

    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李泌,他的运筹帷幄,足智多谋,他在安史之乱前后的这种复杂政坛,历经4位皇帝而不倒,情商智商那都是顶级的。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李泌谏庙的故事。唐朝贞元年间,皇帝唐德宗听到了一个消息,有人声称自己在咸阳看见了战国时候的战神白起。白起是秦国的常胜将军,“兵家”的

  • 进退方寸间,结局大不同:读读李泌、李续宾的故事,帮您悟解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去闻历史标签:李泌,唐朝,李续宾,太平军,陈玉成,曾国藩,赵烈文,散文家,地方官员,进退方寸间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有进就有退。任何人的生活与事业都不可能保持恒久旺盛,会时不时地遇到客观的或者主观方面的阻力,甚至是突如其来的打击乃至厄运。鉴于此,如果想让自己的人生旅途,能画上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那就不能心存侥幸的处世,明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的道理,及时决定自己的行止。自古至今,我国历

  • 李泌奇谋,抓住短板的疲敌之策,致安史叛军于死地,堪称经典阳谋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泌,安史,叛军,唐军,阳谋,唐朝,安禄山,郭子仪,李光弼,艺术家,散文家

    公元前756年,安史之乱进入到了第二个年头。对于承平日久的天下百姓来说,这是一场不期而至的浩劫。中原的百姓,已经有一百多年没见过打仗是什么样了。而如今,烽火四起已成为常态。过去在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宴席上翩翩起舞的胡人,如今骑着战马抡着弯刀杀气腾腾而来。战火中,整个黄河中下游,变得一片荒凉。人们无家可归

  • 李泌美图欣赏,甜美优雅,相处起来轻松的关系是一份礼物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故事糖糖标签:疲惫,温柔的人,喜乐,李泌美

    相处起来轻松的关系是一份礼物。喜欢就够了,还能联系上就够了,在彼此心里待过就够了,你在这世上平平安安就够了,其实在不在一起真的没那么重要了。亲爱的少年,不要看见别人发光就觉得自己黯淡。那些你假装听不懂的话 我不会再说第二遍。不知是秋风本就悲凉 还是我天生容易感伤。热爱不会过期 志趣相投的⼈总会相遇。

  • 唐肃宗不采纳李泌的奇谋,真的是重大失策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唐肃宗,李泌,郭子仪,唐军,李光弼,史思明,散文家,五代十国,军事制度

    安史之乱中,李泌曾提出过一个“奇谋”,但最终被唐肃宗以“迂远”,未加采纳。对此,历来人们都充满了惋惜之情。许多人认为唐肃宗如果采纳李泌之策,可以更快、更彻底地平定安史之乱。诚如此,后来的整个唐朝历史将重新改写。其实,只要回顾当时的形势,或许未必如此!李泌“奇谋”766年,逃到灵武的唐肃宗向李泌问计。

  • 李泌的最后一天:跟家人说要上天当神仙,想起枕着李亨膝盖那一幕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泌,李亨,唐玄宗,李林甫,唐德宗,安禄山,唐肃宗,唐朝,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军事制度

    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三月初二,长安城乍暖还寒,宰相李泌府邸,一片香气缭绕。李泌须发皓然,身穿道装,手执拂尘,敷座而坐,跟妻子卢氏和五个儿子说,我要上天当神仙了,你们不要悲伤,应该替我高兴。本来我15岁就能位列仙班,只可惜俗世纷扰,世间不太平,上天命我在人间多留五十年,拯救天下苍生。现在君明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