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35岁的李泌归隐山林,唐肃宗十分不解,李泌:我不走就要被您杀了

35岁的李泌归隐山林,唐肃宗十分不解,李泌:我不走就要被您杀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4046 更新时间:2024/3/10 15:26:43

“陛下今日在臣的卧榻之上,尚且不同意臣归隐山林的请求,他日到了御案前,臣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唐肃宗摇头苦笑:“没想到你对我的疑心竟然如此之重,难道我是昏君吗?”

“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陛下有五条理由杀臣,而臣只有此刻这一个机会,陛下不让臣走,就是杀臣。”

这是唐史读物《血腥的盛唐》中记载的一段关于李泌的故事,这位帮助唐肃宗收复长安、洛阳的谋主功成名就后,率先选择离开。在唐肃宗的苦苦挽留下,李泌留下了最后一道谏言,他用一种不易被察觉的冷笑注视着唐肃宗,重新勾勒起李倓被杀的往事,一字一句的道:

“陛下已经冤杀了一位皇子,还有几个皇子可供您杀呢?”

李泌深知,他的一番话,让身为皇帝的唐肃宗极其难堪。但唐肃宗却没有追究,反而在衡山修了一座宅子,供李泌居住。如此以下犯上的李泌为什么还能受到赏赐,他与唐肃宗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李泌是神童,六岁时便被唐玄宗招入宫中,与宰相张九龄是忘年交。但他无心仕途,喜好纵情山水,追求神仙之术。天宝中期,唐玄宗委任李泌为翰林待诏,将他放在东宫,辅佐太子李亨。

年轻的李泌嫉恶如仇,对杨国忠擅权乱政非常不满,特地写了一首《感恩诗》嘲讽杨国忠,因此遭到了排挤,李泌愤而辞职,躲进嵩山,钻研老庄之学。

安史之乱爆发后,极度彷徨无助的李亨从嵩山找来李泌辅佐。当时李泌刚刚来到灵武,功臣宿将都不待见他。而唐肃宗李亨呢?他是皇帝,比李泌大了十一岁,却对李泌尊敬有加,多次委任李泌为宰相,都被拒绝。

王觉仁在《血腥的盛唐》中对于李泌辞官不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除了李泌超脱于功名利禄的心态以外,他更想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唐肃宗一朝树立一个“人不以官位为重、不以虚名为荣“的榜样,从而养成珍惜爵位、赏赐,不贪念荣利的风气,改变唐玄宗晚年的积弊。

李泌跟随唐肃宗后,成为他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最重要的帮手。也一次次地化解了李唐皇室潜在的政治危机。

唐肃宗委任军事才能卓著的第三子建宁王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时,便遭到了李泌的反对:

“如今世道艰难,人心所向都在元帅,倘若建宁王立下大功,将置广平王于何地?如果陛下不立建宁王为储君,那些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将领又会有何想法?太宗皇帝与隐太子李建成的事情也才过去了一百年的时间而已。”

唐肃宗听完如梦方醒,李泌为唐肃宗解决了日后的政治隐患,却也得罪了一心替子谋夺太子之位的张良娣。

当时,唐肃宗在灵武擅自继位,没有通过唐玄宗的批准,合法性存疑。张良娣利用这个机会,劝唐肃宗立广平王为太子。她深知,李泌定然会劝阻唐肃宗,太上皇尚在成都,唐肃宗一旦绕过唐玄宗私立太子,必然会让后人猜忌他灵武继位的本意。

李泌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他公开在广平王面前讲明厉害得失,深明大义的广平王不仅没有因为未被立为太子而恼恨李泌,反而对他非常敬重,引为重臣。

李泌化解了太子风波,却没有救出建宁王,张良娣与李辅国对李倓轮番的诬陷,最终让唐肃宗下定决心,处死了这位最有才能的皇子。建宁王被杀,成为李泌心中一根刺,也让他下定决心,克复两京后,立刻退出朝堂,归隐山林。

李倓被杀时,房绾也在长安兵败,李泌献计以郭子仪牵制长安的安史叛军,重兵奇袭安庆绪老巢范阳,彻底铲除祸乱根源。

然而,唐肃宗只想收复长安。他深知,李泌的意见是对的,但他认为收复两京后,仍然可以攻克范阳,消灭安庆绪。只是他不曾想到,收复长安后不仅没有拿下范阳,反而让河北诸镇越做越大,终唐一朝,河北都成为藩镇割据最严重的地域,叛乱迭起,战争不断,从未有一刻安宁。

长安光复后,35岁的李泌向唐肃宗提出了辞职。辅佐唐肃宗短短一年,他已经得罪了张良娣和宠臣李辅国,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权力斗争的漩涡当中,李泌知道,一旦他不能及时抽身,迟早会步建宁王的后尘。

李泌的辞职让唐肃宗十分不解,连日来,他常常拉着李泌一起喝酒,甚至同榻而寝,如此恩宠和信任竟然挽不回李泌的归山之心。

李泌明白,唐肃宗对他的信任和感激只是一时的,建宁王在马嵬驿分兵时立有大功,还是唐肃宗的亲生儿子,尚且逃脱不了张良娣和李辅国的陷害,冤死于狱中,更何况他这个不为人臣所喜的局外人,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唐肃宗对他仅有的信任保住广平王。

李泌来的从容,走得潇洒。

唐肃宗、唐代宗死后,继位的唐德宗在内外交困中重新请出了李泌。李泌知道,唐德宗与两位军中的功臣李晟、马燧的关系已经降到了冰点,君王猜忌臣子,臣子万不得已的时候必将走向反叛的道路,早已经四分五裂的大唐王朝经不起再次的内耗了。

拜相几日后,李泌便与李晟、马燧一同入宫面见唐德宗,当着两个位高权重的臣子的面,李泌直言不讳的劝谏唐德宗切不可猜忌功高伟业的臣子,化解了唐德宗时期的一场兔死狗烹的灾难。

而在解决唐德宗与功臣之间紧张的关系同时,李泌又巧妙地保住了太子李诵,避免了侄子夺位的悲剧。

王觉仁将李泌形容为中国历史政坛上的传奇人物,他盛赞李泌的才华与个性,对他四起四落的人生进行了总体概括:

“李泌在仕途上向来受到各种奸臣的打压和排挤,自唐玄宗时期的杨国忠,到李辅国、程元振皆是如此。但他怡然自处的品性恰恰也让他放弃了与这些人的斗争,反而躲进深山。每当李唐出现危机的时候,李泌总是毫不犹豫地出山辅佐,唐肃宗时期平定安史之乱,唐德宗时期稳固朝堂,设计包围吐蕃等,李泌虽然只做了一年八个月的宰相,却足以比肩狄仁杰、姚崇、宋璟等人,是有唐一朝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然而,如此厉害的李泌,却鲜少出现在后世人的谈论之中,甚至有意识地被士大夫阶层所忽略,这与他的个人信仰有很大的关系。李泌崇尚黄老之学,迷信鬼神之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如此另类的行为作风,自然慢慢地成为被遗忘的对象。

更多文章

  • 为何唐肃宗放李泌归隐衡山?不从安史之乱中吸取教训还设节度使?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唐肃宗,李泌,节度使,安史之乱,郭子仪,唐玄宗,宰相,衡山,唐朝,艺术家,五代十国

    题记安史之乱后,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带着杨贵妃跑路了,太子李享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即位,这就是唐肃宗。唐肃宗即位不久,身边的文武官员只有30人,“自己人”更是少之又少,这个临时建立的朝廷,什么事都没有秩序,一些文臣武将也不太听指挥。肃宗想平定叛乱,非常需要有个能人来帮助他。这时候,李泌来

  • 李泌击溃安禄山,皇帝问他要何赏赐,李泌:我就想睡在陛下膝盖上

    历史解密编辑:格林动画世界标签:李泌,安禄山,唐肃宗,李林甫,唐玄宗

    因曰:“若臣之所愿,则特与他人异。”肃宗曰:“何也?”泌曰:“臣绝粒无家,禄位与茅土皆非所要。为陛下帷幄运筹,收京师后,但枕天子膝睡一觉,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动天文足矣。”这段话是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一段趣闻。这里的肃宗,即唐肃宗李亨,而这里的“泌”乃是唐代名臣——邺侯李泌。当时正值安史之

  • 唐朝宰相李泌,被司马光夸赞为“唐代张良”,他的政治智慧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李泌,司马光,张良,宰相,节度使

    李泌是一个在中唐历史世界中较为传奇的一位文臣,向来对夸赞历史人物惜字如金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曾这样评价他:自李泌为相,观其处置天下事,姚崇以来未之有也。史臣谓其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说李泌是唐玄宗开元时期贤相姚崇以来从没有过的人物。一生侍候四位君主,当然会经常被权贵所嫉妒,但

  • 一段舞蹈,造就唐德宗20年的仇恨,名相李泌帮其解开心结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李泌,可汗,雍王,唐军,唐朝,唐德宗,散文家

    762年,到了安史之乱平叛的收官时刻。唐代宗封李适为雍王、天下兵马元帅,出镇陕州,筹划与叛军的最后决战。回纥是唐朝的盟友,多次与唐和亲,接受唐朝的册封。随着国力的衰落,唐朝无力独自平叛,曾三次向回纥借兵,对唐军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李适招集各节度使到陕州,准备用兵。回纥牟羽可汗到了陕州北,李

  •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朝中期的四朝元老道士宰相李泌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李泌,宰相,唐朝,唐德宗,唐玄宗,唐肃宗,杨国忠,唐代宗,古装剧,散文家,长安十二时辰

    唐朝时有个华阴县的县尉姚汝能曾写过一本书名叫《安禄山事迹》。这本书有一篇关于马嵬坡之变的,这样写道,唐玄宗李隆基因为安史之乱叛军接近长安,就率领所有皇室成员和文臣武将逃离长安。行至马嵬坡时,奸相杨国忠在驿站外面碰到了几个吐蕃使者。当杨国忠正与吐蕃使者说话时,忽然周围拥出大量士兵,高呼杨国忠与吐蕃勾结

  • 历经4位皇帝而不倒的李泌,有何厉害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宝宝爱我标签:李泌,皇帝,白起,丞相,唐朝,唐德宗,唐王朝,散文家

    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李泌,他的运筹帷幄,足智多谋,他在安史之乱前后的这种复杂政坛,历经4位皇帝而不倒,情商智商那都是顶级的。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李泌谏庙的故事。唐朝贞元年间,皇帝唐德宗听到了一个消息,有人声称自己在咸阳看见了战国时候的战神白起。白起是秦国的常胜将军,“兵家”的

  • 进退方寸间,结局大不同:读读李泌、李续宾的故事,帮您悟解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去闻历史标签:李泌,唐朝,李续宾,太平军,陈玉成,曾国藩,赵烈文,散文家,地方官员,进退方寸间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有进就有退。任何人的生活与事业都不可能保持恒久旺盛,会时不时地遇到客观的或者主观方面的阻力,甚至是突如其来的打击乃至厄运。鉴于此,如果想让自己的人生旅途,能画上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那就不能心存侥幸的处世,明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的道理,及时决定自己的行止。自古至今,我国历

  • 李泌奇谋,抓住短板的疲敌之策,致安史叛军于死地,堪称经典阳谋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泌,安史,叛军,唐军,阳谋,唐朝,安禄山,郭子仪,李光弼,艺术家,散文家

    公元前756年,安史之乱进入到了第二个年头。对于承平日久的天下百姓来说,这是一场不期而至的浩劫。中原的百姓,已经有一百多年没见过打仗是什么样了。而如今,烽火四起已成为常态。过去在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宴席上翩翩起舞的胡人,如今骑着战马抡着弯刀杀气腾腾而来。战火中,整个黄河中下游,变得一片荒凉。人们无家可归

  • 李泌美图欣赏,甜美优雅,相处起来轻松的关系是一份礼物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故事糖糖标签:疲惫,温柔的人,喜乐,李泌美

    相处起来轻松的关系是一份礼物。喜欢就够了,还能联系上就够了,在彼此心里待过就够了,你在这世上平平安安就够了,其实在不在一起真的没那么重要了。亲爱的少年,不要看见别人发光就觉得自己黯淡。那些你假装听不懂的话 我不会再说第二遍。不知是秋风本就悲凉 还是我天生容易感伤。热爱不会过期 志趣相投的⼈总会相遇。

  • 唐肃宗不采纳李泌的奇谋,真的是重大失策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唐肃宗,李泌,郭子仪,唐军,李光弼,史思明,散文家,五代十国,军事制度

    安史之乱中,李泌曾提出过一个“奇谋”,但最终被唐肃宗以“迂远”,未加采纳。对此,历来人们都充满了惋惜之情。许多人认为唐肃宗如果采纳李泌之策,可以更快、更彻底地平定安史之乱。诚如此,后来的整个唐朝历史将重新改写。其实,只要回顾当时的形势,或许未必如此!李泌“奇谋”766年,逃到灵武的唐肃宗向李泌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