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泌:“七岁神童 四朝重臣”

李泌:“七岁神童 四朝重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神州翰林院 访问量:2432 更新时间:2024/2/19 16:07:32

大唐盛世,人才辈出,使那个令人骄傲的国度变得更加举世无双。各国文人侠客为之付出的贡献更是各有千秋。在这其中有一个人,名为李泌,他历经了四个朝代,他被三位皇帝当做自己的老师,在两个朝代为卿相。李泌可以获得帝王的信任,他可以在完成每一件大事之后都功成身退。仅仅这一点,就受到了无数后人的模仿,但是无一例外,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为第二个李泌。毕竟看淡功名利禄,可以在成功之后潇洒离去的,可不是每一个人都做得到。

在开元728年,唐玄宗李隆基在国家里下达诏令,召集所有的俊杰, 不管你的年龄,不管你的住所,不管你的家境,仅仅一条以德配位。有一位七岁的神童,从这诸多的才俊星驰当中脱颖而出,受到了大诗人贺知章的举荐,他就是李泌。

贺知章见了李泌之后对他赞许有加,他说李泌的目光就像秋水一样清澈明净,将来一定可以成为宰相一类的官员。唐玄宗将他召到宫中,李隆基正在下棋,于是便有了今天的“方圆动静诗”。一个七岁孩子作的诗,竟然如此得体还蕴藏着人生。玄宗对其称赞有加,并让其家人好好栽培。

成年后的李泌学贯儒道,终年在嵩山、华山、终南山、三山之间游走。有的人说他是羡慕神仙之术,但是其实他是在寻找一个契机。果真在不久以后,李泌便因向皇帝上书被召见,唐玄宗李隆基让李泌待诏翰林,并让其供奉东宫,做辅佐太子的宾客。李密逐渐因其过人的才华和太子建立了颇深的交情。但好景不长,后期李泌因看不惯权臣杨国忠安禄山的作为,写诗讽之,而被放逐。被安置于蕲春的李泌便开始了自己的自娱生活。

安史之乱,盛世幻灭,唐玄宗逃走,随后发生的马嵬事变,让当时的太子李亨自立为帝。当上任的李亨身边缺少辅助的人才,于是便想起了昔日好友李泌,他派人费了好大劲找到了李泌,并请求其出山。李泌的为人处世自有他的一套“圆若用智”。“圆”的意思是只要你找我帮忙,我就来,不推辞;“智”的意思是既然我来了,我的目的就是要帮你解决问题,而非是为了功名利禄、请功论赏。

李泌就当前大唐的局势,向李亨做了大体的分析。并且成功点播了李亨,李亨享受与他的交谈,欣赏他的为人,想授予他官职,但他自称坚决不做官。于是李亨便以“先生”尊称。李亨对李泌自然是好的没话说,好吃的梨都要先紧着他,甚至让他枕在自己的腿上睡觉。在成功收复两京后,李泌却选择了重新归隐山林。

李泌在经历了无数的起起落落,从聪颖早慧到日理万机,从归隐山林到立挽狂澜,多次权逾宰相却从不大肆张扬,在功成名就时,可以做到淡然的归隐山林。淡泊明志的他于公元789年去世,享年68岁。此后被唐德宗李适追赠为太子太傅,这大概就是人们总是感慨于静得意又淡泊明志,却又无法学习到的原因所在了。

更多文章

  • 名相李泌的实践之“政隐两全“与最终大隐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李泌,李辅国,唐肃宗,宰相,商山四皓,杜甫

    李泌的一生,虽然多次出入朝廷,但真正由李泌自行辞退,遁隐山林的却只有一次。那次便是在肃宗至德二年(757)收复两京时,李泌以"五不可"为由断然隐逸。恒以智免还是贯彻志向──李泌"政隐两全"之实践李泌的"五不可",其一为"遇陛下太早"、其二为"陛下任臣太重"其三为"宠臣太深"、其四为"臣功太高"、其五

  • 忠义、智慧化身的白衣宰相李泌骗了你,司马光揭开他的另类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可乐历史标签:李泌,宰相,诗人,宋朝,司马光,唐德宗,唐玄宗,唐肃宗,科学家,官宦世家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男主角李必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原型叫“李泌”,出身于赵郡李氏辽东房,是瓦岗寨首领李密的族曾孙。李泌的一生非常传奇,他六岁得到唐玄宗的召见。宰相张说以“方圆动静”为题测试,李泌答以“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论棋道,被誉为“神童”。小小孩童不喜欢“大灰狼与小白兔

  • 35岁的李泌归隐山林,唐肃宗十分不解,李泌:我不走就要被您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唐肃宗,李泌,唐德宗,唐玄宗,宰相,李辅国,唐朝,艺术家,五代十国

    “陛下今日在臣的卧榻之上,尚且不同意臣归隐山林的请求,他日到了御案前,臣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唐肃宗摇头苦笑:“没想到你对我的疑心竟然如此之重,难道我是昏君吗?”“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陛下有五条理由杀臣,而臣只有此刻这一个机会,陛下不让臣走,就是杀臣。”这是唐史读

  • 为何唐肃宗放李泌归隐衡山?不从安史之乱中吸取教训还设节度使?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唐肃宗,李泌,节度使,安史之乱,郭子仪,唐玄宗,宰相,衡山,唐朝,艺术家,五代十国

    题记安史之乱后,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带着杨贵妃跑路了,太子李享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即位,这就是唐肃宗。唐肃宗即位不久,身边的文武官员只有30人,“自己人”更是少之又少,这个临时建立的朝廷,什么事都没有秩序,一些文臣武将也不太听指挥。肃宗想平定叛乱,非常需要有个能人来帮助他。这时候,李泌来

  • 李泌击溃安禄山,皇帝问他要何赏赐,李泌:我就想睡在陛下膝盖上

    历史解密编辑:格林动画世界标签:李泌,安禄山,唐肃宗,李林甫,唐玄宗

    因曰:“若臣之所愿,则特与他人异。”肃宗曰:“何也?”泌曰:“臣绝粒无家,禄位与茅土皆非所要。为陛下帷幄运筹,收京师后,但枕天子膝睡一觉,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动天文足矣。”这段话是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一段趣闻。这里的肃宗,即唐肃宗李亨,而这里的“泌”乃是唐代名臣——邺侯李泌。当时正值安史之

  • 唐朝宰相李泌,被司马光夸赞为“唐代张良”,他的政治智慧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李泌,司马光,张良,宰相,节度使

    李泌是一个在中唐历史世界中较为传奇的一位文臣,向来对夸赞历史人物惜字如金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曾这样评价他:自李泌为相,观其处置天下事,姚崇以来未之有也。史臣谓其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说李泌是唐玄宗开元时期贤相姚崇以来从没有过的人物。一生侍候四位君主,当然会经常被权贵所嫉妒,但

  • 一段舞蹈,造就唐德宗20年的仇恨,名相李泌帮其解开心结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李泌,可汗,雍王,唐军,唐朝,唐德宗,散文家

    762年,到了安史之乱平叛的收官时刻。唐代宗封李适为雍王、天下兵马元帅,出镇陕州,筹划与叛军的最后决战。回纥是唐朝的盟友,多次与唐和亲,接受唐朝的册封。随着国力的衰落,唐朝无力独自平叛,曾三次向回纥借兵,对唐军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李适招集各节度使到陕州,准备用兵。回纥牟羽可汗到了陕州北,李

  •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朝中期的四朝元老道士宰相李泌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李泌,宰相,唐朝,唐德宗,唐玄宗,唐肃宗,杨国忠,唐代宗,古装剧,散文家,长安十二时辰

    唐朝时有个华阴县的县尉姚汝能曾写过一本书名叫《安禄山事迹》。这本书有一篇关于马嵬坡之变的,这样写道,唐玄宗李隆基因为安史之乱叛军接近长安,就率领所有皇室成员和文臣武将逃离长安。行至马嵬坡时,奸相杨国忠在驿站外面碰到了几个吐蕃使者。当杨国忠正与吐蕃使者说话时,忽然周围拥出大量士兵,高呼杨国忠与吐蕃勾结

  • 历经4位皇帝而不倒的李泌,有何厉害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宝宝爱我标签:李泌,皇帝,白起,丞相,唐朝,唐德宗,唐王朝,散文家

    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李泌,他的运筹帷幄,足智多谋,他在安史之乱前后的这种复杂政坛,历经4位皇帝而不倒,情商智商那都是顶级的。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李泌谏庙的故事。唐朝贞元年间,皇帝唐德宗听到了一个消息,有人声称自己在咸阳看见了战国时候的战神白起。白起是秦国的常胜将军,“兵家”的

  • 进退方寸间,结局大不同:读读李泌、李续宾的故事,帮您悟解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去闻历史标签:李泌,唐朝,李续宾,太平军,陈玉成,曾国藩,赵烈文,散文家,地方官员,进退方寸间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有进就有退。任何人的生活与事业都不可能保持恒久旺盛,会时不时地遇到客观的或者主观方面的阻力,甚至是突如其来的打击乃至厄运。鉴于此,如果想让自己的人生旅途,能画上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那就不能心存侥幸的处世,明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的道理,及时决定自己的行止。自古至今,我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