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庆绪杀掉老爸安禄山,仅仅是为了抢夺帝位?还有这样三个原因

安庆绪杀掉老爸安禄山,仅仅是为了抢夺帝位?还有这样三个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斯基栀子 访问量:797 更新时间:2023/12/15 7:37:55

李隆基当皇帝的时候,沉溺女色,独宠杨贵妃,不问朝政。杨国忠李林甫小人得志、把持朝政,他们胡作非为失去人心,给唐朝政权埋下危机。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杨贵妃的干儿子、胡人、胖子安禄山准确把握时机在范阳起兵,范阳、平卢、河东三镇之兵及罗、奚、契丹、室韦等胡人武装群起响应,共计十五万大军向李隆基发难,揭开了"安史之乱"序幕。

当时安禄山的叛军来势凶猛,势如破竹,各地唐军无力抵抗、土崩瓦解,唐玄宗李隆基带着自己的爱妃杨玉环仓皇出逃。

天宝十四年正月初一,安禄山的叛军就攻克了洛阳和唐朝首都长安,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定都洛阳, 年号叫圣武。

眼看安禄山这个大胖子就要一统天下,好梦成真。

可世事难料,风云突变,雄心勃勃不可一世的安禄山,没有被唐军斩首,却被自己的亲儿子杀掉。

安禄山的遭遇真应了那句话: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都说骨肉情深,父爱如山,安庆绪为什么要杀死父亲安禄山,难道只是为了权力?

安庆绪杀父,表面上看为了帝位,都是权力惹的祸;但仔细分析,绝不是权力那么简单。

一、榜样力量

大唐有为了权力骨肉相残的传统。

众所周知,李世民的江山就是在玄武门杀掉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带兵逼着父亲李渊将皇位禅让给自己。

而武媚娘为了在宫廷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亲手掐死了自己襁褓中的女儿嫁祸王皇后

而武则天的退位也是被逼无奈,因为太子李显发动了兵变,杀了自己的亲信。

而唐玄宗的权力来得也非常血腥,杀了自己的亲姑姑,逼着老爸李旦把皇帝宝座让给自己。更有甚者,李隆基为了巩固权力,一天之内杀李瑛等三个皇子。

作为安禄山的领导,李隆基为了权力残酷无情,置亲情于不顾,不要什么人伦天理。

俗话说上行下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世民等皇帝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对下属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天子做得,下属为什么做不得?

二、求生本能

安禄山是个阴谋家,但不是个合格的阴谋家,目光短浅、性格暴躁、生性多疑。

安禄山还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因为他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不仅胡吃海塞,不注意减肥,让身体无限膨胀,还患上了眼病,最终失明。

而且安禄山还没有魄力,造反之后整天患得患失害怕失败,压力山大。

在此情况下,安禄山性格更加暴躁,动不动就想抄家伙,对下属大开杀戒,军中将领人心浮动。

对安禄山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的智囊严庄不但没有幸免,还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他的出气筒。

严庄因此每天活在恐惧中,天知道安禄山什么时候会干掉自己。而宦官李猪儿也因为是安禄山的贴身服务员,受老贼的打骂更多,脑袋随时也会搬家。

而随着前方部队在战场上的节节失利,安禄山更加心烦意乱逐渐对儿子安庆绪的能力也产生怀疑,加上安禄山身体每况愈下,变得反复无常,除掉儿子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可以说,安庆绪等人杀安禄山首先不是为了权力,而是出于求生的本能,是为了保命,是被逼的。

也可以说,是安禄山逼大家杀了自己,是咎由自取。

三、制度问题

安禄山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没有实行一元化领导,政出多头,换句话说是安禄山没有把指挥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没有树立绝对权威。

当时军队指挥权安禄山只是掌握一部分,其余兵权则由安禄山几个儿子和史思明父子等将领分别掌握。

表面上看,老爸安禄山是领袖,作为嫡长子安庆绪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但是因为兵权被分散在大家手里,即使将来安庆绪接班,大家也不一定服气,还是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先下手为强,争取主动。

再说安禄山当时非常宠幸妃子段氏,段氏也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安禄山能否不改初衷将皇位传给安庆绪,也充满变数。

权力,只要一点点就可以让人失去理智,争得头破血流,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安庆绪杀安禄山,不但能保住性命,还能争取主动坐上皇帝宝座,唯一不好过的,应该是道德这一关;但是李世民、武则天这些先辈和李隆基这个老领导给自己做出了榜样,排除了动手的道德障碍。

因此,雄心勃勃的安禄山,就这样稀里糊涂死在了儿子手里。

更多文章

  • 福祸盛唐(二四)安禄山攻陷洛阳和长安,为何巅峰时被安庆绪暗杀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长安,大军,唐朝,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唐玄宗,洛阳市

    安史之乱的初期,安禄山和史思明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绩,让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瞬间化为乌有。当时叛军从范阳和卢龙等地出发,仅仅两个多月便攻陷了东都洛阳,兵临长安的门户潼关之下。然后仅仅过了不到半年时间,潼关失守,李隆基被迫放弃长安向蜀中逃窜,叛军的声势达到了巅峰状态。在这期间安禄山也完成了他的皇帝梦,

  • 安禄山称帝一年后即被亲儿子安庆绪所杀,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安禄山,安庆绪,节度使,史思明,哥舒翰,杨国忠

    汉皇重色思倾国: 唐玄宗在位后期独宠杨贵妃,重用奸相李林甫,荒废朝政,遂使藩镇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后期,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一场长达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唐睿宗在位期间始设节度使一职,最初只是统领边防军镇的使职。后来唐玄宗为了防御和控制周边的各游牧民族,将节度使增加

  • 安庆绪为何要杀了自己的老爸安禄山,是为了帝位,还是身不由已?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安禄山,安庆绪,李世民,唐玄宗,史思明,李渊

    文|飞鱼说史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不过此人在历史上的名气并不大,好在他有一个极其出色的儿子。这个儿子无疑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也正是因为李世民,李渊过早就当起了太上皇,拱手把天下给了他,不过不给他也没有办法,一来他的其他儿子都被李世民给杀了,二来如果看不清形势,那他的下场可不单单是让位那么简单了。还别说

  • 唐朝李季兰:是道姑也是女诗人,一首24字之诗,道尽心中悲凉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季兰,李冶,诗人,唐德宗,陶渊明,唐朝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八至》唐.李治李冶,字季兰,唐朝著名女道士,女诗人。出身于名门世家的李冶自幼时便聪慧机灵,又因受到家中读书氛围的熏陶,李冶自小便熟读诗赋并在这方面显露出一定的诗词才华。可就是这样一个聪慧伶俐的女孩却在其十一岁时被父亲送去了玉道观成为了一名

  • 唐朝才女李季兰:一个毁在父亲手中的可怜姑娘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李季兰,李冶,唐朝,陆羽,唐玄宗

    作者:甘棠或许是武则天当政的原因,在唐朝,女子的地位相较于后世,更加的高。可是再高的地位,也没有办法扭转多数俗人的眼光和言行。如果这些偏见,是因为父母,那么注定这个女子的一生,永无出头之日。李季兰就是这样一个毁在父亲手中的可怜姑娘。(一)6岁便令人刮目相看李季兰本不叫做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是在李季兰离

  • 唐朝女诗人李季兰,美貌招蜂引蝶,风流惊世骇俗,为何却孤老终生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季兰,陆羽,诗人,唐朝,刘长卿,玉真公主,唐玄宗,小说家,艺术家

    号称“唐朝四大女诗人”的李季兰,其美貌招蜂引蝶,其才情倾国倾城,其风流惊世骇俗。李季兰,浙江乌程人,本名李冶,出生于唐玄宗年间,其父人称李公,乃当地官员的一位幕僚。衣冠南渡之后江南文风起,历朝历代总有神童出世。李季兰就是如此,她小小年纪就在诗词上表现出惊人的天赋。6岁那一年,家里种植的一株蔷薇开花了

  • 诗人李季兰:幼时被父亲送入道观在乱世之中,一代才女香消玉殒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季兰,诗人,道士,李治,才情

    喜欢我的文章的话,就请关注大闫同学吧!大唐盛世,文豪墨客,思想开放,所以出了不少有名的女诗人,其中被誉为“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的李季兰,便是其中之一。李季兰与鱼玄机倒有几分相似之处,才华横溢,貌美如花,但最后都是落了个不好的结果。李季兰,原名李治,字季兰,她的出身不算高,但也不差,父亲是当时官员后的

  • 李清照,李季兰,朱淑真等女诗人的70个诗句,惊才绝艳,值得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诗人,薛涛,诗词,宋朝,李清照,朱淑真,李季兰,小说家,千古名句

    编辑 | 柳色黄图片来源 | 网络在漫长的诗词文学史中,涌现了大片文采风流的才子,他们的作品传唱千古。但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只有在社会高度发展的环境下,才会诞生出一批优秀的女才子,如唐代的李冶、薛涛等,如宋朝的李清照、朱淑真等,如清朝的顾太清、贺双卿等,在女子学习备受打压的封建王朝,她们凭借着自己的

  • 李令月,还是永远的谜?太平公主的真名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太平公主,李令月,永远的,李治,李显,真名

    太平公主“有名字”了?太平公主真名叫啥,这是个千古谜题。因为现存史料中对此没有任何记载,然而某台湾地区学者居然通过《全唐文》找到了关于太平公主姓名的蛛丝马迹,经过一番考证,他宣布,太平公主的真名叫作“李令月”。如果属实,这名字确实挺好听,但可惜的是,这位专家的文言文基本功实在不扎实,尤其是在得知其考

  • 太华公主传奇人生190

    历史解密编辑:Laosao呀标签:太华,赵夫人,王大人,本宫,出宫

    众人与夫人相谈甚欢,餐毕。太华公主道:没见高大人回来啊?高夫人道:最近安国公主要结婚了,他在皇宫研究菜品是不会回来的。太华公主道:原来如此啊,天色也晚了,我们也该回去了。高夫人跟小琴使了个眼色,然后高夫人说道:嗯嗯好的,不过为了酬谢各位对家丁的相救,请务必收下一点薄礼。公主道:哪里哪里不用,夫人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