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以虎驱狼,末代大唐,以崔胤所为见证士大夫之怒与权力的纠葛

以虎驱狼,末代大唐,以崔胤所为见证士大夫之怒与权力的纠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磁场 访问量:290 更新时间:2024/1/14 8:41:24

清河崔氏,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北方望族。仅唐一朝,便有二十余人做过宰相。“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而崔姓自是“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崔胤,便出自清河崔氏。其父崔慎由官至宰相,祖父崔从官至宰相。而他自然也是不遑多让。四度出任宰相。

895年,崔胤进士及第。彼时的大唐,在黄巢起义扑灭后,在外各地藩镇割据下皇室衰微,在内宦官专权,朋党林立,早已是垂暮之态,国祚将尽。而他遇见了他的贵人—他的另一位本家清河崔氏崔昭纬。古代文人士大夫举贤,往往都会则贤师门下而入,本也无可厚非,但这位崔昭纬的人品却是不敢恭维,他是一个内结朋党,外交藩镇的奸佞之臣。

说是有样学样似乎有点强加罪责的意思,名门望族教育更不需我们担忧。面对国殇,他的抉择是与虎谋皮,以虎驱狼,最后却落得个身死族灭,名望尽毁。

崔昭纬字蕴曜,其先清河人。及进士第。至昭宗时仕浸显,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位凡八年,累进尚书右仆射。性险刻,密结中人,外连强诸侯,内制天子以固其权。令族人鋋事王行瑜邠宁幕府。每它宰相建议,或诏令有不便于己,必使鋋密告行瑜,使上书訾讦,己则阴阿助之。方是时,帝室微,人主若赘斿然。始,帝委杜让能调兵食以讨凤翔,昭纬方倚李茂贞、行瑜为重,阴得其计,则走告之,激使称兵向阙,遂杀让能。后又导三镇兵杀韦昭度等。帝性刚明,不堪忍,会诛行瑜,乃罢昭纬为右仆射。复请硃全忠荐己,又厚赂诸王,为所奏,贬梧州司马,下诏条其五罪,赐死。行次江陵,使者至,斩之。鋋亦诛。《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下奸臣下》

崔昭纬不亏是同宗,而崔胤也不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屡次举荐,而崔胤的工于心计,阿谀奉承也更助力其职介升迁。大顺年间,其便已领平章事,官拜宰相。我们说乱世兴亡,士大夫群体中行如此者比比皆是。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下的纲常名教,在这种乱世下早已破碎殆尽。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自己的谄媚奉承的丑态互相冲突。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至少他行动了。

乱世用重典,疾病需猛药。以虎驱狼,崔胤选择的虎正是风头一时无两的朱全忠。而朱全忠在884年击杀黄巢,888年覆灭秦宗权后,早已有倾覆中原之势。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发动兵变,唐昭宗被幽禁。这也正好给了朱全忠进军关中之口实,勤王成行。

可就在朱全忠即将入关时刻,神策军孙德昭在崔胤的策动下起事,诛杀了刘季述。而作为最大的受益者,崔胤藉由此辅领朝政,无出其右者。全忠得到的则是其建立后梁的战略跳板——河中地区。

公元901年,崔胤诛杀宦官的密谋被识破,宦官韩全诲人提前发动叛乱,劫持了唐昭宗李晔,直奔凤翔(岐王李茂贞辖区,其亦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早已与韩全诲阴结)。而崔胤则矫诏传信朱温。朱温引兵救驾,而李茂贞不敌,而且也击败了前来援助李茂贞的李克用军。

最终连战连胜的朱温部队,合围了凤翔城。

李茂贞自知难守孤城,乃杀韩全诲等七十二人与朱全忠议和。是年,在京宦官以及在外为监军者近皆诛杀,共计一百六十余人,只留职位低而幼弱二一十人。而这也标志着唐朝宦官专权的局面彻底退出舞台。

但在这场看似皇权大胜的背后,隐忧已显。狼是杀了,可老虎却来了。也正是这头老虎要了大唐帝国的命,更加重了崔胤们士大夫们的罪责。而这次还连带着唐昭宗的性命,连带着自己的性命,连带着一位年逾七十的老将军之命,更连带着家族之命运。

臣光曰:……东汉之衰,宦官最名骄横,然皆假人主之权,依凭城社,以浊乱天下,未有能劫胁天子,如置婴儿,东西出其意,使天子畏之若乘虎狼而挟蛇虺如唐之世者也。所以然者,非他,汉不握兵,唐握兵故也。

——《资治通鉴》卷二六三

汉与唐比,宦官能够专权无非是唐朝的宦官掌握了兵权,而汉朝没有。而在明白了兵权的重要性后,我们这位崔宰相也便打起了老虎们嘴里肉---兵权的主意。

重建禁军,重振朝纲;而对朱温这位枭雄的看法或者是轻视都导致了这是一场有来无回的变革。崔胤还与昭宗盘算着未来可期,却不明白武人之心,虽然此时的朱温因为要处理战乱而无暇顾及,但要论计谋,又岂是你崔胤能比的?

朱温早已在朝堂之上安插亲信,所谓的建立禁军,朝堂直属武装力量,只不过是昭宗和崔胤的美好愿望罢了。

公元904年,一场意外,提前结束了崔胤的性命。朱温的侄子朱友伦酒后蹴鞠,从马上甩落而亡,对于一般人而言,自己的侄子死亡或许该是悲痛,但朱温到底是乱世枭雄,迅速罗织罪行,派遣另一个侄子朱友谅去顶替朱友伦职务,并且率军西进。

而此事的结果就是,崔胤包括参与崔胤组织禁军活动的年逾七旬老将郑元规,同时被杀,而且祸连几百族人。

昭宗也被劫持至洛阳,同年被杀。

而崔胤也因为勾连朱全忠,而被百姓所唾弃,而被载入《新唐书》奸臣集里。

从其为人,为政而言,他工于心计,阿谀奉承,内持朝纲,外连藩镇。对权利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但从其所处时代,乃至其言行而言他又更多的体现出古代士大夫阶层面对危机的理想化抗争。这种做法对待同为士大夫的文人政敌尚且可行,但对待乱世武人治国的局面就显得小儿科了。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必删)

参考资料:《新唐书》、《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浅析残唐(十九)宰相崔胤引狼入室,成为梁王朱温篡唐的主要帮凶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崔胤,朱温,梁王,宦官,宰相,唐朝,唐昭宗,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我们谈到唐朝灭亡的原因,往往会说到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黄巢起义。其实这里面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官员群体,这就是朝廷大臣。对于古代中国来说,朝廷大臣才是掌控国家的最重要力量,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如果朝廷大臣不能掌控国家的政治局面,那国家必然出现政局动荡,进而走向衰落,甚至灭亡。因此在历朝历代的末期,朝

  • 晚唐宰相崔胤,一心想要振兴晚唐,没想到却成了灭唐的助攻推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崔胤,宦官,宰相,朱温,唐昭宗,仇士良

    天复四年正月,暮色初降,街鼓已歇,各坊闭户,大唐长安开化坊外,一队金吾卫军士正沿着坊墙悄然行进,他们不是在例行巡防,而是要去杀一个人。 这个人便是不久前的宰相,刚刚被贬为太子太傅的崔胤。 随后,这群披甲持锐的军士们便闯入了崔府,将来不及穿戴整齐的崔胤拽曳着拖出了府门,强行押赴到当街跪下,旁边的军士

  • 大唐才女王韫秀,是怎样一步步被元载逼成悍妇的?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元载,宰相,唐代宗,唐玄宗,王忠嗣,旧唐书

    若问《长安十二时辰》里最悲催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元载救了王韫秀。元载和王韫秀俩人,一个是精于钻研、嗅觉灵敏的狼,一个是傲气却十分单纯的羊,这一次“英雄救美”,使得羊爱上了狼,噩梦也就开始了。历史上真实的王韫秀到底有没有经历过"绑架事件"被元载所救,实在无籍可考,不过《长》剧里王韫秀的凶悍性格,绝非天

  • 《十二时辰》里的侠女王韫秀是个大杂烩,正史中的形象让人倒胃口

    历史解密编辑:翻江蜃体育标签:宰相,诗人,唐朝,王忠嗣,李辅国,唐代宗,节度使,唐玄宗,旧唐书,王韫秀,小说家,十二时辰

    王韫秀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很出彩,此女既嚣张跋扈,却又一身正气、胆识过人,一看就是个没被社会污染过,但又被娇宠过度的权贵之女。马伯庸在电视剧里给她安排了一个从未出场,但听起来非常牛叉的父亲“王宗汜”。其实这位王宗汜的原型叫“王忠嗣”,是烈士遗孤,也是唐玄宗的干儿子,更是节制四镇兵马的军界扛把子。王忠

  • 仆固怀恩:一念之差身败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仆固怀恩,怀恩,安史之乱,安禄山,平定,史思明

    唐玄宗在位后期,安禄山发动叛乱,历史上,将这场叛乱称之为安史之乱。经过长达八年的战争,大唐帝国勉强摆平安史之乱以后,新的问题来了——其实早在安史之乱之前,大唐就是个病汉,只不过安禄山史思明给了大唐一棒子,让大唐的病发作了而已,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已经陷入混乱状态了。而此时,大唐朝廷则开始了一番清洗——

  • 仆固怀恩满门忠烈,家族46人为国殉难,为何最终起兵叛唐?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仆固怀恩,郭子仪,唐代宗,李光弼,安史之乱,回纥

    仆固怀恩被逼反叛是一场政治悲剧,表面上这是一起偶发性的误解,其实质是大唐在安史之乱后,暴露出来的政治矛盾的激化。如果要论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郭子仪第一,李光弼第二,仆固怀恩第三,这个排名应该没有人提出质疑。《旧唐书》记载:“怀恩以寇难已来,一门之内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绝域。”为了平定安史之乱,仆固

  • 仆固怀恩是凌烟阁第一功臣,满门忠烈,为何最终会起兵叛唐?

    历史解密编辑:开心一点桥标签:仆固怀恩,唐代宗,郭子仪,李光弼,平定,宦官

    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做臣子的不是业绩出色就能平步青云,一生无虞,福延子孙,很多时候爬得越高,摔得会更惨。仆固怀恩的悲剧,主要原因还是皇帝猜忌心太重,与大唐名将郭子仪同处于一个时代,最后的结局还是难逃皇帝猜忌而造反,也可以反衬出郭子仪能“功高震主”而善终,那当真是步履维艰了!唐朝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度比

  • 安史之乱时史思明曾大败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三位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史思明,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安庆绪

    史思明虽然是安禄山的副手,但其能力、残暴、破坏力甚至还在安禄山之上,是唯一一个曾击败过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三位名将的叛军将领,尤其是叛乱中期史思明降而复叛,使安史之乱又多延长了一倍以上的时间。叛乱初期,史思明稳固了叛军的后方老巢叛乱初期,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洛阳,即将西进攻打潼关以进入关中。

  • 仆固怀恩嚣张跋扈,对皇帝指指点点,唐代宗:我忍你很久了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唐代宗,仆固怀恩,皇帝,李光弼,郭子仪,安禄山

    “我有六大罪过,当初同罗部落叛变,我为先帝扫平河曲,此罪一;我的儿子仆固玢被同罗俘虏了,艰难逃回来,为了鼓励士气,我将他斩首示众,此罪二;我两个女儿远嫁异国他乡,换取回纥援兵,收复长安,此罪三;我与次子仆固瑒亲冒箭雨,为国驰骋疆场,此罪四;河北诸镇叛乱迭起,我为先帝镇守此处,安抚众心,此罪五;我说服

  • 仆固怀恩:唐朝中兴第3名将,因冲动拉开藩镇割据序幕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怀恩,仆固怀恩,郭子仪,唐朝,李光弼,唐军,李嗣业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内地承平日久,无法抵御叛军攻势,中原迅速沦陷。此时,安禄山自立为皇帝,国号“大燕”,正式与唐朝分庭抗礼。756年,唐玄宗瞎指挥,哥舒翰麾下20万兵马败亡,燕军攻入长安,皇室逃难。危难之际,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王思礼等忠于唐朝的节度使奋起反击,与燕军战斗8年,最终平定